1、1专题 4:散文、小说(3 荷塘月色)李仕才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蓊郁( ) 袅娜( ) 惦着( )梵婀玲( ) 弥望( ) 渺茫( )煤屑( ) 点缀( ) 倩影( )媛女( ) 鹢首( ) 敛裾( )幽僻 ( ) 踱步( )答案 wn nio nu din m mio xi zhu qin yun y j p du(2)多音字曲Error! 脉Error!薄Error! 差Error!答案 q/q m/mi b/bo/b ch/ch/chi/c(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答案 (1)裾/倨 (2)采/
2、彩 (3)袅/枭 (4)寞/漠 (5)惦/掂/玷/踮 (6)缀/辍/啜/掇1成语积累(1)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错点提醒:一般只用于形容树木,不用于其他。)(2)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2(错点提醒:偏重一时的精神状态,多用于人。)2近义辨析(1)斑驳稀疏 辨析 均有“错杂、疏朗”之意。 “斑驳” ,也作“班驳” ,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 “稀疏”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运用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_的黑影。他捋了捋_的头发,狡黠地笑了。答案 斑驳 稀疏 (2)幽僻偏僻辨析 均有“寂静”之意。 “幽僻”指昏暗而僻静,也指诗歌创作的深幽与冷僻的意象特点。“偏
3、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运用 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在崇山峻岭的_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大山的阻隔,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村民长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让这个_乡镇远离了“工业文明”的熏陶。答案 幽僻 偏僻(3)风致风韵辨析 二者都可形容“姿态美好” 。 “风致”除了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外,还可指风味、风趣。“风韵”除了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外,还可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运用 参加展示会其实不必尽穿拘谨的晚礼服,有时候轻松随意反而更见_。油画艺术家用画笔把令人心醉的江南园林景观刻画得真实细腻,极具中国_。答案 风致 风韵(4)没精打采委靡不振辨析 均有“精神委
4、靡”之意。 “没精打采”偏重“一时的精神状态” ,多用于人。 “委靡不振”偏重“长期的精神状态” ,不限用于人。运用 拳击动作讲究的是一种精神头,弯腰驼背经常给人一种_、缺乏自信的感觉。受中国平安再融资传闻影响,权重股_,股指震荡下挫。答案 没精打采 委靡不振一、语言基础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A脉脉(m) 颤动(zhn)乘凉(chn) 独处(ch)B酣睡(hn) 参差(c)袅娜(nu) 蓊蓊郁郁(wn)C点缀(zhu) 倩影(qin)敛裾(j) 梵婀玲(fn)D惦着(din) 羞涩(s)宛然(wn) 踱着步(d)答案 B解析 A 项“颤”读 chn。C 项“梵
5、”读 fn。D 项“踱”读 d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B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啍着眠歌。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D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答案 A解析 B 项啍哼。C 项泄泻。D 项风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_,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2)这部电影,借助电脑特技,人物肆无忌惮地飞来飞去,与那些蹩脚港台片毫无二致,一点也吊不起人_的胃口。(3)他的声音,仿佛带你进入了一个辽远
6、_的境界,就像我们的生活,不可预知,难以把握,却那么值得期待。A风致 消受 苍茫B风韵 受用 渺茫C风致 受用 苍茫D风韵 消受 渺茫答案 A解析 风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风味,风趣。风韵: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消受: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式);忍受,禁受。受用:动词,享用,得益;形容词,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式)。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4A学校乳白色大楼的后面是一片蓊蓊郁郁的杨树林,林内光线阴暗,阳光穿过枝叶间的缝隙洒下零零碎碎的光。B国际羽毛球世锦赛冠军奖杯不断易主,近几年
7、我国国羽队却能兼传羽杯,创下了五连冠的好成绩。C年近八旬的王老太太,腿脚极不灵便,手持拐杖,走起路来迁延顾步,晃晃歪歪,看上去真让人担心。D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美国已是自顾不暇,却还要慷慨陈词去救欧洲,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一副微言大义的样子,实在可笑。 答案 A解析 A 项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B 项兼传羽杯:双方传递着酒杯。此处望文生义。C 项迁延顾步: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动作的样子,有顾影自怜之意。此处望文生义。D 项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此处不合语境。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
8、格魅力。B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C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24日上午结束了对巴基斯坦为期 3 天的友好访问。D每年 9 月至 10 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答案 C解析 A 项成分赘余,应删去“之所以”或“的原因” 。B 项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 。D 项主谓搭配不当, “红叶、温泉、藏羌风情”不能是“黄金季节” 。6下列句子中,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
9、上奏着的名曲”在修辞特点上相同的一句是( )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 D解析 D 项和所给句子运用通感,其他三项运用比喻。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5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_;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_。我们离不开大自然。
10、_。“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A BC D答案 C解析 各个分句结构应一致。最后一处由现实到精神。二、阅读理解训练(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11、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8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
12、道凝碧的波痕。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答案 B解析 并没有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亭亭,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6“水佩风裳无数” “冷香飞上诗句” “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
13、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 “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 ,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 “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
14、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9第二段引用姜白石的词句,意在表达什么?答:_答案 表达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10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答:_答案 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闻不到荷香;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