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专题训练八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理论成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1954 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土地革命 B.农业合作化C.包干到户 D.人民公社化解析:B 根据材料,孤立、分散、守旧、落后的个体经济已不再适应社会工业化的现实,再结合1954 年的时间点,结合所学不难得知党中央为此采取的是农业合作化的策略,故 B 项正确。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股票凭证。这一
2、股票发行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正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酝酿解析:B 题图中公私合营,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公私合营股票”,可知反映的是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 B 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公私合营,不能反映经济结构,故 C 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于 1992 年,故 D 项错误。3.中共八大以后,针对自由市场明显活跃、出现“地下工厂”和“地下商店”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这一思想( )A.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B.意识到计
3、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某些弊端C.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资本主义D.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解析:B 结合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毛泽东的这些“新经济政策”主张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时至今日也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故 A 项错误;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新经济政策”,其重要考量就是“自由市场明显活跃、出现地下工厂和地下商店的实际情况”,这就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某些弊端已经被党中央意识到,故 B 项正确;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资本主义,与史实明显不符,故 C 项错误;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尚未滋生,故 D 项错误。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一铲能铲千层
4、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作为口述史料,上述歌谣可直接用于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 D.“包产到户”解析: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材料没有涉及,故 A 项错误;“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表明过分强调人- 2 -的主观能动性,是“大跃进”的表现,故 B 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是强调阶级斗争,不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故 C 项错误;“包产到户”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没有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故 D 项错误。5.下表内
5、容表明了当时( )1958 年农户参加人民公社情况表时间 8 月底 9 月底 12 月底 人民公社总数 8 710 个 26 425 个 26 578 个 参加公社的农户数 3 778 万户 12 194 万户 12 325 万户 平均每个公社的农户数 4 338 户 4 615 户 4 637 户 参加公社的户数/农户总数 30.4% 98.0% 99.1% A.我国广大农村实现了农业现代化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极大提高C.农村工作深受“大跃进”的影响D.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解析:C 材料内容为参加人民公社的户数变化,与是否实现现代化没有联系,故 A 项错误;参加人民公社户数增多不能反映生
6、产积极性提高,故 B 项错误;由 1958 年 8 月12 月,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民由 30.4%猛升至 99.1%,可知 C 项正确;在 1956 年农业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故 D 项错误。6.如图为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12 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大跃进】d yu jn 指 1958 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
7、社会主义建设,意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通过“光辉照耀” “飞跃发展” “高速度发展”等可以看出当时对“大跃进”运动缺乏正确认识,思想领域仍受“左”倾思想影响,故选 C 项。7.(2017浙江 11 月选考)如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解析:A 由图下的文字信息“喜闻农民自动承包荒山造林”及时间信息 1984 年可以看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 项正确;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承包荒山造林不属于服务业的发展,B 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推动农民造林的
8、是经济意识而非生态意识,C 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自发性的特点,D 项错误。- 3 -8.(2017浙江杭州期末) “1958 年运动脱轨后最后明确下来的东西,就是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直至 80 年代,它在亿万农民中完好的发挥着作用。 ”率先取消“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是在( )A.安徽凤阳 B.四川广汉 C.广东深圳 D.辽宁大连解析:B 安徽凤阳没有率先取消三级所有体系,故 A 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地区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取消了原来的公社体制,率先取消的是四川广汉,故 B 项正确;广东深圳并没有率先取消三级所有体系,故 C 项错误;辽宁大连也不是最先取消
9、三级所有体系,故 D 项错误。9.(2017浙江杭州期末)1980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其中汕头经济特区位于下图的( )A. B. C. D.解析:B 1980 年设置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省有三个,包括为汕头经济特区,为深圳经济特区,是珠海经济特区,为福建省的厦门经济特区,故 B 项正确。10.1990 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
10、市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没有设立经济特区,故 A 项错误;上海属于第一批开放的沿海城市,而不是从 1990 年才开始,故 B 项错误;上海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已经开始设立,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开放,故 D 项正确。11.“1984 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A.城市经济体制
11、改革的开始B.深圳作为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析:C 题干中邓小平的讲话是在 1992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 年,故 A 项错误;上海浦东是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 B 项错误;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 C 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 D 项错误。12.(2017浙江 11 月选考)1993 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
12、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 4 -比重,由 1991 年前的 50.3%上升到 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解析:C 注意题干要求“本质上体现了” 。材料中“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 “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等信息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扩大,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市场
13、的作用,A 项错误;B 项是在 1984 年 10 月后,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D 项错误。13.(2017浙江 11 月选考)1997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A. B. C. D.解析:D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1997 年和 1999 年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先后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14、目标,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正确。1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事业摆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是(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63 计划”的制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A. B.C. D.解析:D “科教兴国”战略于 1995 年提出;“863 计划”制订于 1986 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于 1988 年由邓小平提出;“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是在 1956 年。根据前面的分析,正确的顺序是,D 项符合题意。
15、15.就我国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外媒纷纷发表评论:真理报以红色标题中国有了自己的加加林表示祝贺,并说这一成绩证明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即“社会主义好”;汉诺威汇报则称“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项科技成就是( )A.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B.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C.“神舟 5 号”宇宙飞船往返成功D.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解析:C “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地球卫星,不符合材料中的“中国人进入太空”,故 A 项错误;试验通信卫星也不符合材料意思,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神舟 5 号”将杨利伟载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符合材料中“中国人进入太
16、空”,故 C 项正确;火箭的发射不符合材料意思,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6.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一度实行过人民公社,1978 年后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 5 -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
17、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显著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农民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峰。农民手中的现金增多,储蓄意愿增强,很大程度上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由于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小,技术革
18、新带来的效用并不是很明显,而学习技术是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这种格局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滞留在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征用农民的土地时,土地承包合同就成了一纸空文,容易产生农村权力腐败,农民利益受损。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及其危害。(4分) (2)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 综合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学者宋圭武提出的观点。 (6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人民公社
19、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得出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据材料一“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得出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降低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第(2)问首先要明确观点,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局限性,由此得出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成功的,但家庭联产承
20、包责任制也有局限性。成功的方面主要有打破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得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局限性主要有规模小,不利于发展规模农业,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式生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也会引发权力的腐败。答案:(1)失误: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2 分) 危害: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2 分) (2)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推行是必要性,也是成功的。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有许多局限性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超越和突破也是必须的。(1 分)史实:成功:改变了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充分调动农
21、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积累资金。(3 分) 沉重:规模小,不利于技术革新;土地资源利用率下降;权力腐败。(2 分)17.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 6 -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张謇大生纱厂厂约材料二 1905 年 3 月宁波商
22、人戴瑞卿在江东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 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人民的企业。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丰纱厂创造了众多优质品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98 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摘编(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大致时间。分析张謇在该时间创办大生纱厂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
23、立之后和丰纺织企业的性质发生过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丰企业性质变化的原因。(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 “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为日厂之所必需”,结合所学可知是甲午战争之后。第二小问,据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得出有利于国计民生;据材料一“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得出实业救国;据材料一“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冠绝亚洲”得出中国原料质量好;结合所学得出,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有所扩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53 年底,企业负责
24、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得出从私人经营的民族工业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的公有制企业;据“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得出从公有制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第二小问,结合 20 世纪 50 年代和 90 年代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回答即可。答案:(1)时间:甲午战争之后(或 1899 年,或 19 世纪末)。(2 分)原因:纱厂创办有利于国计民生;不愿列强获利,“实业救国”;中国原料质量好;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有所扩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分,答出 4 点即可)(2)变化:从私人经营的民族工业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的公有制企业;又从公有制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2 分)原因:1953 年,党和政府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丰企业实行公私合营。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2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