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板块提升(二) 近代中外文明关联 1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运动经济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企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社会生活开始变化,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文化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先后出现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经济列强资本输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
2、进一步瓦解;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文化立宪共和与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对点演练 1 (2018四川宜宾一模)1894 年,中国进口货物中鸦片为 2 994.7 万海关两,占进口货物总值的 21.1%;棉纺织品为 4 965.3 万海关两,占进口货物总值的 35.3%。而在此之前,进口鸦片的比重要比棉纺织品多。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朝廷不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B.洋布已成为国人必需品C.列强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D.抵制鸦片成为国民共识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了一个变化:1894 年之前,中国进口鸦片比进口棉纺织品多;而1894 年,中国进口棉纺织品比
3、进口鸦片多。这说明 1894 年之前,西方经济侵略中国主要靠出口鸦片,19 世纪末期,西方的工业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急需把纺织品出口,进而获得利益,说明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故选 C 项。答案 C关联 2 中国近代工业化与近代西方工业化起步的差异2对象比较项 西方 中国发展进程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
4、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 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的次序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对点演练 2 (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考试)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 )国家 中国 美国 瑞典 加拿大 德国 日本时间188
5、719361889194818821948187019301851193118891938年均增长率 0.92% 2.1% 2.3% 1.3% 14% 1.5%A.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B.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C.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解析 观察表格材料,中国“人均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不能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故选 B 项。工业化“同时”起步,表述错误, A 项错误;人均消费需求,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 C 项错误;人均消费需求增长快慢,不能直接反映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 D 项错误。3答案 B关联 3 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
6、思想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条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内容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对当时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对点演练 3 (2018安徽蚌埠质检)阅读材料,
7、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 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其中第七到第九阶段及主要特征如下:第七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反抗教会专制,科学缓慢复苏,欧洲开始逐渐觉醒。第八阶段是从印刷术发明到科学与哲学摆脱宗教的束缚。第九阶段是从笛卡尔开创的科学革命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理性和科学的胜利为时代的特征。材料二 在第八阶段里(1517 世纪),孔多塞“把史表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将包括西方,那里的衰落更为急剧并且更为彻底,然而在那里,理性的光芒却会重新出现而永不熄灭;第二部分是东方,那种衰落对她来得更为缓慢,长期以来也更不全面,但她至今还看不到理性可以照亮她并
8、打碎她的枷锁的那个时刻” 。整理自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多塞划分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九阶段时代特征的理解。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东西方差别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历史原因。解析 第(1)问, “依据”据材料一从史观角度或主题内容角度指出;“理解”从第九阶段的科技、思想文化发展及影响等角度回答。第(2)问, “东西方差别”主要从当时东西方科技、思想发展特征角度归纳;“原因”从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时代背景角度分析。4答案 (1)依据:文明的发展(或:科学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理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一步动摇了宗教理论
9、根基;启蒙运动促进理性主义传播,推动思想解放的同时,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封建制度进一步没落。(2)理解: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思想解放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东方则固守传统,科学和思想进步缓慢。因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东方: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思想僵化,固守传统科技。关联 4 1618 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比较科技项目 中国科技 欧洲科技结局 未能形成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实行“重
10、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和殖民扩张思想条件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原因政治制度 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对点演练 4 (2018河南洛阳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年代 科技发明 (件)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公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公元 15011840 年 472
11、 19 4% 453 96%材料二 以荷兰和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开端,资产阶级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 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为促进实验科学的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由科学家组成的社团,陆续在各国建立。初期科学社团的建立,标志着科学活动方式的转变,即从科学家的个人自由研究转向有组5织的集体研究,它使科学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变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科学家们正是在这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取得了杰出的科学成果。从此,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
12、时代。摘编自远德玉科学技术发展简史2000 年第一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并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并概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科技世界占比回答;第二小问,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时代特征及西方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近代欧洲时代特征,从经济、政治、思想科技发展、科学团体的建立和科学家的努力等方面分析
13、。答案 (1)变化:一度领先直至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没落的封建制度抑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或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中国传统科技自身存在的缺陷,如注重实用、忽视理论研究,注重经验、缺少实验等特点,也阻碍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突破;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特点:重视科学观察与实验(或以科学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条件:14、15 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14、和发展提出了需要,又奠定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科学实验的兴起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实践基础;科学团体的建立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取得;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进一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题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因素1.经济因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动力;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和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刺激了海外市场的扩张并为之提供了物质
15、和技术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提升了工业化水平,西方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因素: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有利于欧洲国家参与海外殖民利益的争夺;6英、美、法、德等国近代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海外市场开拓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3.科技因素: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海外殖民扩张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接连开展,近代科技成为推动欧美国家全面实现近代化的强大推动力。4.文化因素:近代科学精神的兴起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冲破了天主教神权的束缚,推动
16、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奋发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押题预测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 15001850 年 18501945 年 19452000 年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 1850 年,黑奴约为 1 500 万,为白人移民的 45 倍18461924 年欧洲移出4 800 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 1 200 万3 700 万1960 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 年为 947.5万,19851990 年年增长率为 2.59%据邬沧萍世界
17、人口等编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答案 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主题二 近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中国梦”(1)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伴随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改良,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面对中华民族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
18、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振兴中华。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的主体。(3)民主与科学思想: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打破封建束缚,求得“思想的解放” ,在思想文化领域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猛攻。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成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科学救国梦想: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它是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7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中,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科学救国思潮难以实现。(5)实业救国梦
19、想: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实业挽救国家于危亡的思潮。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抵抗外来侵略成了爱国、救国、富国、强国的明智之举。实业救国思潮内涵在近代中国不同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对整个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6)教育救国梦想: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后期,其代表人物是张之洞,他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维新变法时期,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维新派大声疾呼:要救国,必须改革教育!后来张謇进一步探讨了教育与实业的彼此关系以及在救国诸因素中何者为重的问题。当然,在民族危亡之机,教育是救不了国的。押题
20、预测 2 (2018山东菏泽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见下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图示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 首先观察坐标图,迁移所学知识,根据题意自拟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答案 评分说明: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一等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
21、,逻辑严密。二等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能够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8三等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示例一: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 示例二: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 ,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论述略)主题三 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与社会生活变迁(1)城
22、市化的动力: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工业化,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城市。蒸汽机和电力的使用解决了工业城市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2)城市化的影响:城市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活动的聚集地,相对集中的社会群体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方向。城市是工业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地区,聚集在城市的企业相互交流,人员的自由流动,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不断发展,成为各国或各地的文化中心。城市化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压力,工业污染严重、生活压力增大、贫富分化加剧等
23、问题困惑着近代工业城市。2.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1)伴随着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大多数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建立租界,将城市作为侵华的据点,中国近代的城市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质。(2)伴随着官僚资本的发展历程:洋务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国民政府统治期间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壮大了城市的规模,也使得中国城市的反动势力异常强大。(3)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出现,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成为城市中最具革命性的经济元素,代表着中国城市化的希望。(4)伴随着农村的衰落:近代以来城市逐渐成为各地经济的中心,大量无地农民流入城市,促进了城
24、市化的进程,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3.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四个时间关键: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9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
25、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押题预测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镇大部分集中在苏、松、杭、嘉、湖地区。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关闭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在西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伊犁、哈密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
26、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摘编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 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 ,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解析 第(1
27、)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史实,及材料一信息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从城市职能、兴起区域及影响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对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自然经济的瓦解、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便于西方的经济侵略、社会矛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答案 (1)特点:江南地区市镇大量涌现;沿江与运河的市镇进一步发展;沿海城市发展趋于停滞;边陲地区市镇得到发展。 原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改土归流
28、”政策的推行。(2)变化: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评价:推动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10变化;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便于西方的经济侵略;导致大量的手工业者破产,社会矛盾激化。主题四 近代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
29、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近代中西方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反思与启示(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改革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与全盘西化从双重文化危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 。如果把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比作由上述环节组成的链索,那么可以这样认为:发展中的每一个文化环节,既保留了上一环节遗留下
30、的痕迹和未了的任务,又孕育了下一环节行将到来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种子。(2)中国近代文化正是在新陈代谢中更替发展的。这个过程又是和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过程同步发展的。体现出学习西方文化从感性到理性,从物质到精神,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不断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识过程。社会实践的检验和救亡图存的筛选说明: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改善社会文化机制的高度,来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来促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押题预测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
31、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启蒙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得出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迁移康梁维新变法、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相关事件进行论述。答案 示例 11观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促进
32、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理由:19 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提倡西学,宣传民权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维新派把国人学习西方的注意力从器物转移到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客观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变革,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0 世纪初,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 2000 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迁。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33、,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共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论点:综上所述,随着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前行。板块提升练(二) 近代中外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2018山东青岛调研)全球通史记载:到 18 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
34、 )A.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B.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D.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解析 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之前,欧洲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欧洲用掠夺的商品和货币换取亚洲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故选 A 项。欧亚民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故 B 项错误;欧洲人对美洲进行掠夺,不是更喜爱,故 C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以来,欧亚之间是畅通的,故 D 项错误。答案 A2.(2018江西百所名校诊断考试)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 1/10 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 1/20。这说明西班牙(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B.物质
35、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12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西班牙国王和哥伦布及麦哲伦船队殖民收入的分配比例,说明国王也想获得大量财富,支持海外探险,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故选 D 项。答案 D3.(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但丁的神曲 ,全诗分地狱 炼狱 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基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B.世俗艺术水平落后C.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D.仍坚持以神为中心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但丁的神曲 、拉斐尔的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均取材于圣经 ,
36、主要说明了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选 A 项。材料只是说明这几位艺术家作品的取材,没有涉及艺术水平, B 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 C、D 项错误。答案 A4.(2018山西五校联考)“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C.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D.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要求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
37、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作用愈发重要” ,可知内阁顺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国情,符合英国近代政治的需要,故选 D 项。材料的主旨是内阁在英国近代政体中的重要作用,A、B 项错误;内阁起到了协调的作用, “解决了矛盾”表述过于绝对, C 项错误。答案 D5.(2018辽宁联考)某史学家曾这样评价美国的 1787 年宪法:“作为由一批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须的平衡和团结。 ”据此可知,该史学家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 )A.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B.制宪过程就是新贵族的夺权C.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解析 材料信息“这
38、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须的平衡和团结”表明 1787 年宪13法协调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制宪过程,排除 B、C。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 A6.(2018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这一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B.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C.普鲁士王国是德意志统一的旗帜D.加强中央集权以便加紧对外扩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史料信息的解读。普鲁士国王在新生的德意志帝国中处于主宰地位,是因为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普鲁士王
39、国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故选 C 项。A 项是这一规定的特点之一而非原因,排除;B 项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之一,排除;D 项是这一规定的影响之一,排除。答案 C7.(2018河南安阳调研)下图是 1882 年和 1907 年德国劳动力的分布示意图。下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B.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城市人口总数高于农村D.工业化推动了人口流动解析 根据题干图表材料 ,工业和服务业人口增长,说明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各行业的劳动力出现了不同的流动趋势,故选 D 项。据图 1907 年前后,工业已经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故 A 项错误;根据图表可知产业结构在二十多年间虽有消
40、长但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总数对比,故 C 项错误。答案 D8.(2018四川成都摸底)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 (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14A.催生了启蒙运动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C.普及了无神论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解析 根据题干中“人们因而思考,怎样才能获得真理”信息,可以得出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这种理性思考正是后来启蒙运动所追求的理性,故选 A
41、 项。牛顿的三大定律属于物理学领域,进化论属于生物学领域,B 项错误;牛顿的三大定律动摇了上帝的地位,题目设问更侧重的是人们的理性思考, C 项错误;D 项表述与题干的设问不相符, D 项错误。答案 A9.(2018全国名校大联考)下表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 “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 据此可知( )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道光最初 10 年 50 余次 不满 10 次道光十六年 (1836 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 次 5 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6 次 14 次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
42、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解析 本题表格中突出地表现出清政府对自身认知观念的变化。从最开始“天朝上国”自居的态度到后来渐趋平等的态度,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B 选项错在洋务运动,此时还没有开始;C 选项与材料表现的含义相悖。答案 D10.(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它(中体西用)用貌似公正、开放的态度,在适合民族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之下,将仿效西方、变革社会的方案局限在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 ”这说明该思想( )A.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改造B.清除了西学引进的阻力C.具有明显的文化封闭性D.具有文化冲突的调和性解析 这种思想既“仿效西方、变革
43、社会” ,又“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 ,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调和,故选 D 项。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改造, A 项错误;15据“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可知该思想并没有清除西学引进的阻力, B 项错误;“开放的态度” “仿效西方”说明该思想并不封闭, C 项错误。答案 D11.(2018安徽六校联考)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这说明( )A.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B.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C.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4、答案 B12.(2018江西赣州模拟)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年代 进口 出口1885 88 200 018 65 005 7111895 171 696 715 143 293 2111905 447 100 082 227 888 1971911 471 503 943 377 338 166A.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B.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C.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改变解析 据题干表格,政府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表明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选 C 项。答案 C13.(2018广西桂林、柳州模
45、拟)下图为 1912 年 2 月 11 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声 ,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C.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16D.报刊舆论高度关注热点新闻解析 观察漫画可知, “逊位”即退位之意。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此漫画表达了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的心声,所以出现“但闻人语声” ,并未提到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制度, A 项错误,故选 B 项。据题干材料,说明漫画作者希望人们听到封建帝制结束的声音,并非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有限,故 C 项错误;据题干时间“1912 年
46、 2 月 11 日” ,此时还未正式宣布退位,此漫画表达的是一种愿望和期待,故 D 项错误。答案 B14.(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1912 年 12 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 ;到了 1914 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 审查矿商资格细则 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振兴民族实业 B.抵制列强侵略C.完善经济法规 D.指导社会建设解析 题干材料“得呈请专利”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材料“颁布了矿业条例 审查矿商资格细则 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有利于农工商业的发展,实业救国。故选 A 项。答案 A15.(
47、2018河北邯郸摸底)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上海( )A.已成为全国服饰制作中心B.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C.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D.与世界的关系不断紧密解析 题干材料“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说明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断紧密,故选 D 项。答案 D16.(2018山东德州模拟)红军长征时,国民党军队对其围追堵截。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但西安事变时,面对党内要求审判蒋介石的呼声,中共中央却力主和平解
48、决。这反映了( )A.国共两党纲领趋于一致 B.国共两党最终摒弃前嫌C.中共放弃了革命的主张 D.中共坚持民族利益至上解析 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规模“围剿”和对长征红军的围追堵截,导致红军损失惨重。但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做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故 D 项正确。A、C 两项不符合史实,17排除。材料只反映了中共的主张,没有涉及国民党的态度,故 B 项错误。答案 D17.(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抗战期间,中共先后发出“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建立民主联
49、合政府”等号召,中共发出这些不同的号召旨在( )A.适应现实需要的不断变化B.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C.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 中共发出这些号召的目的分别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反映了中共在不同时期,为适应不同的现实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故选 A。答案 A18.(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1937 年 7 月 22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指定作为总动员业务中心的“资源动员”由资源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会同筹办,并首次提出迁移上海民营工厂到内地。上海民营工厂内迁的背景是( )A.淞沪会战使政府军队受重创B.上海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C.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D.中东部地区大部分已经沦陷解析 淞沪会战开始于 1937 年 8 月 13 日,题目材料的时间是 1937 年 7 月 22 日,所以此时还未发生淞沪会战,故 A 错误;上海可以说是经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