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118.50KB ,
资源ID:119811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981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模块学案.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模块学案.doc

1、1板块四 选考模块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情盘点 考查方式 考向预测高考侧重于对经济和政治领域改革的考查。经济领域多选取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古今重大问题进行命题。既包含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管理层面的问题,也包含公职人员、普通民众的薪酬、赋税等方面的改革。政治领域侧重于立法、政治制度的创新、军事机制的调整等问题。高考重在考查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让考生通过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频繁使用“概括” “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提示语

2、,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 “原因” “内容”“作用” “意义”和“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点或内容,以及简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响)上,以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试题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尤其是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论以及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理念,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 2019 年改革部分知识点试题的命制。真题感悟考法一: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例 1 (2018全国卷)材料 19491966 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

3、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 ,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2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 年 11 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 ,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 年 12 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

4、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第二句话和所学知识,可以答出“文化大革命”对科技事业的破坏;再根据 19771981 年的国内、国际形势分析。第(2)问, “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从机构和队伍建设、招生制度、政策等角度概括,注意要点要全。 “影响”则要从扭转“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不良风气、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答案 (1)“十年浩

5、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考法二:运用所学的有关改革的理论知识考查陌生的改革事件例 2 (2018全国卷)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 ,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

6、,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此前以在位年序纪年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得出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根据材料信息汉武帝“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得出年号制以年号纪3年,

7、年号全国各地通用。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得出方便纪年;根据材料“诸王国易产生混乱”推出,有利于君主集权与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信息“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得出长期使用,影响深远;根据材料信息“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得出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答案 (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历史意义: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考法三: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例 3 (2018全国卷)

8、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 ,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 。其 机 构 设 置 实 行 三 级 体 制 , 即 总 局 、 分 局 、 小 分 局 。 戊 戌 变 法 失 败 后 , 湖 南 保 卫 局 被 清 廷 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

9、卫局创建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分)解析 第(1)问,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 “近代湖南治安尤难” “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 “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创设了湖南保卫局”等信息分别归纳。第(2)问,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 “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可以得出受西方、日本的影响;根据材料“保卫局由官商合办”可以得出官商合办;根据材料中涉及的湖南保卫局的职责及其机构设置可以得出,它属于专门的警察机构,并且管理规范化。答案 (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

10、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4(一)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矛盾激化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二)改革的一般原因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如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2缓解社会危机,巩固统治的需要(抑制土地兼并

11、,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等)。如雅典梭伦改革,埃及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3吸收其他民族的特长。少数民族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 程 的 需 要 , 如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 也 有 汉 族 吸 收 少 数 民 族 特 长 的 改 革 , 如 赵 武 灵 王“胡 服 骑 射 ”。4达到特定目的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欧洲宗教改革(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三)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

12、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5(四)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

13、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总结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规律性认识(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

14、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高考达标检测(时间:50 分钟 满分:90 分)1(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即位之初,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缴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 。富商大贾常常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元封元年(前 110 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由中央统一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

15、师的物资财货,除去开支用度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调剂物价。此后,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作用。(9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前两句话从政府行为和富商行为两方面分析。 第(2)问,首先,从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出发作答,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和平抑物价,而且有利于运输成本的减少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其次,根据材料“此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可知,有利于百姓负担的减轻和国库收入的增加;最后,由

16、中6央政府统一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1)背景:政府各部门抢购物资,易引起矛盾;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运输不便且成本高。 (2)作用: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了物价;减轻百姓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减少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国家经营,增加了国库收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答出四点即可)2(2019 届高三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 ,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 ,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贫富无定

17、势”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 ,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 “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摘编自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18、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9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贫富无定势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三句话分别概括。 第(2)问,据材料“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得出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据材料“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得出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据材料中“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得出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答案:(1)世家大族进一

19、步削弱;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变革。(2)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3(2018东北三省四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面对不断加紧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始了长达 10 年的清末教育改革。1901 年清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究心经济,力戒浮嚣” , “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1903 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 ,规定其办学宗旨为, “无论何种学堂,7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1904 年颁布的初等小学章程规定“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奖

20、之:或花虹,或匾额” 。1905 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构。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有高等教育,也有简易识字教育,有正规教育,也有业余教育。 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系。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夜,新式学堂学生约有 200 万左右,留学生 2 万上下,1905 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即以留日学生为主体。 摘编自马泽民论清末教育改革的实用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9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面对不断加紧

21、的民族危机”可知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根据材料“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可知强调实用性;根据材料“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可知保守性与先进性并存;根据材料“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业余教育”可知鼓励民间开设学堂及学制具有多层次性。 第(2)问,应该从积极和不足两个方面来作答,根据清末新政中关于教育改革的措施,我们可以得出其积极影响;其不足之处,根据材料“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得出未能摆脱“中体西用”等思想的束缚,未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答案:(1)特点: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强调实用性(适应近代化的

22、需要);保守性与先进性并存;鼓励民间开设学堂;学制具有多层次性。(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积极:初步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培养了先进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任答三点即可)局限:未能摆脱“中体西用”等思想的束缚,未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清时期北京的砖井,大部分属浅水层的水井,因此含杂质较多,味道咸苦。水井有公、私之分,居民宅院及大小寺庙中的水井为私井,各胡同里公共汲水的井则属官井。早先,居民可自由至官井汲水至清军入关后官方将水井的使用权及取水权分地段转包予业者。 为了省水,洗脸常三四人享用一盆水,即使是上流家

23、庭,也多不设浴室。 清末成立了京师自来水公司,1910 年 2 月开始向北京市供水。家庭安装费用为 100 银元。 (当时)社会上对自来水的奇谈怪论很多。诸如,因自来水龙头乍放,带一点白色,便说是“洋胰子水” ;由于水管埋于地下,便说什么它“专走地道,不见阳光” ,是“阴水”8总之, “为谣言所惑” ,怀疑观望者众多。至 1946 年,城内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居民可以用上自来水。 摘编自邱仲麟水寓子北京的供水业者与民生用水 、2009 年 12 月 22 日人民政协报等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前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存在哪些问题?简要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8 分) (2)根据材料

2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前北京市的水务管理经历了哪些变革?其背后折射出一个怎样的文明发展趋势?(7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从水质、水资源供应、自来水普及速度等方面分析问题所在,从北京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农耕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早先,居民可自由至官井汲水” “官方将水井的使用权及取水权分地段转包予业者” “清末成立了京师自来水公司”可知从居民可以在官井里自由取水到允许私人分段经营水务再到政府成立自来水公司;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从水井有公、私之分到成立自来水公司可知,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向西方学习。答案:(1)问题:水质恶劣;水资源紧张;汲水方式原始;现代

25、用水方式普及缓慢、艰难。成因:水层浅,杂质多,影响水质;北京人口稠密,地表径流少,造成水资源缺乏;受传统农耕方式影响,用水方式落后;思想保守、迷信以及安装、使用成本过高限制了现代用水方式的普及。 (2)变化:从居民可以在官井里自由取水到允许私人分段经营水务再到政府成立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城市供水。趋势: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社会过渡;从固守本土传统到接受外来先进文明影响。5(2018安阳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 世纪 50 年代,中央发布和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

26、定 。对于退休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妥善地安置年老和身体衰弱、因工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职员” “促进机构精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后,我国退休制度建立起来。由于“文化大革命”带来退休工作的中断,中央又于 1978 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使退休制度得以恢复。20 世纪 50 年代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为男性 60 周岁,女干部 55 周岁,女工人 50 周岁。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要求男性 55 周岁,女性 45 周岁;除因工致残外,因病提前退休中男性必须达到 50 周岁,女性必须达到 45 周岁,20 世纪 70 年代的两项暂行办法

27、保留了这些年龄规定,在其后的 30 多年来也未曾有新的法规取代它。 9摘编自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老龄化背景下我国退休管制制度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退休制度建立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退休制度的特点。(6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的时空信息和所制定的法律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退休制度建立的背景。第(2)问,据材料中“由于文化大革命带来退休工作的中断”得出实施过程中遭受挫折,据材料“保留了这些年龄规定,在其后的 30 多年来也未曾有新的法规取代它”得出内容相对僵化,据材料“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 ”“2

28、0 世纪 70 年代的两项暂行办法 ”得出主要以暂行办法为准则。答案:(1)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开展;保护年老劳动者利益需要;提高生产效率的考虑;有关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制定实施。(2)特点:实施过程中遭受挫折;内容相对僵化;主要以暂行办法为准则。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安史之乱后,唐朝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刘晏接任盐铁转运使后,逐步对第五琦的“榷盐法”进行改革。刘晏以“盐吏多则州县扰” ,因此,他只在产盐之乡“因旧监置吏” ,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 ,其余州县不再设官。另外他根据盐场的环境特点,派遣专门官员对亭户制盐进行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

29、。同时,又于淮北十三处置巡院,以“捕私盐者” , “奸盗为之衰息” 。在距产盐区较远的江、岭地区,则设置“常平盐” ,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结果“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 。刘晏的改革成效显著,新法初行之时,盐利每年收入仅四十万缗,改革后,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盐政改革的特点。(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刘晏的盐政改革。(7 分)解析:据材料中的省略号分层,从省略号前的内容概括特点,从省略号后的内容进行评价。答案:(1)特点:从食盐的生产、销售和技术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指导;引入市场机制,

30、官商分利;因地制宜(对产盐区和距产盐区较远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政府注重解决距产盐区较远地区百姓的民生问题;成效显著。(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评价:提高了制盐的技术和产量,促进了盐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使社会安定;有利于防止商人囤积居奇,有利于平抑距产盐区较远地区的盐价,保证食盐供应。10选修三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情盘点 考查方式 考向预测对于一战及一战后的世界知识的考查,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惩治战败国、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对于二战及二战以来的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考查,侧重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局部战争以及核武器的研发、制造及影响等。命题核心思想集中在重

31、温历史,杜绝悲剧重演,热爱和平等方面上。考查形式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考查内容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近几年试卷侧重考查世界环境下亚洲地区的战争与和平,考查的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备考时需重点关注。真题感悟考法一:通过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隐性考查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例 1 (2018全国卷)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

32、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 年 11 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 1940 年 4 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

33、经济封锁的措施。(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 “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根据材料“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得出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根据材料“英法两国海11军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得出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第(2)问,根据材料“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得出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根据材料“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得出减少了德国的战略物资供应。答案 (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

34、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考法二:将选修模块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与必修模块中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结合进行考查例 2 (2018全国卷)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 年 9 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

35、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 年 12 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得出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根据材料二信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

36、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得出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第(2)问,材料一认识产生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信息“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得出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然后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法对德国法西斯的政策以及苏德间的条约回答。材料二认识产生的背景,根据时间“1941 年” ,联系当时的重大事件,从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反法西斯同盟即将形成等角度回答。答案 (1)认识: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

37、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12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考法三: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与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国际关系史内容例 3 (2018全国卷)材料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 年 810 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10月 9 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

38、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

39、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根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 ;根据“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得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根据“1945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得出参与组织联

40、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第(2)问,首先根据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贡献回答,然后总括材料答出中国在创建联合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答案 (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 ;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13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

41、大的冲突。(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

42、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从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了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

43、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所希望得到东西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果的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 70 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 20 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

44、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14(二)对战争的分析认识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

45、为正义的。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三)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1原因(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

46、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2教训(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四)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47、后的局部战争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的原因15(1)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 。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2)直接原因:在朝鲜,美国一直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在越南,美国担心

48、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3)结果: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称霸世界的政策不得人心;侵略他国,干预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局部战争的原因(1)地区资源及其民族、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3)殖 民 主 义 的 遗 留 问 题 , 新 殖 民 主 义 、 帝 国 主 义 、 霸 权 主 义 加 深 了 这 些 地 区 的 矛 盾 和 冲突 。320 世纪

49、 90 年代初国际关系变化对局部战争的影响(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2)20 世纪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高考达标检测(时间:35 分钟 满分:60 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36 年 4 月,中共提出了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与国家,以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盗匪们侵略之主张;1939 年 2 月,日本占领海南岛,意图“南进” ,中国政府借机向英、美、法、苏等国提出共同制日的明确主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