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1 ,大小:2.70MB ,
资源ID:120002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000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ppt

1、板块综合,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内容索引,时空坐标 多维架构,模块融通 中外关联,核心素养 命题渗透,时空坐标 多维架构,一、世界现代史,二、中国现代史,模块融通 中外关联,一、欧美近现代不同经济发展模式,模块融通,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1.政治上 (1)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经济上 (1)抛弃“以阶

2、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到全面科学发展的转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外交上 (1)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

3、界贸易组织。 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教育全面发展。,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斯大林体制中“以党代政、个人崇拜、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等问题使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主观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经济结构与体制仿效苏联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业领域

4、,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了私有制,走农业合作化或集体化的道路;工业领域,开展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等等。,中外关联,3.文化教育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内,教育的形式、内容全部采用苏联模式,使中国的文化教育打上了深深的苏联烙印。 4.外交上:20世纪50年代后期执行所谓“革命外交”,意识形态挂帅,对外封闭,恶化了我国的外交关系。 5.社会生活上: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二、世界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三、美苏“冷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核心素养 命题渗透,1

5、.利用时间年表对相关史实进行描述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及其影响,一、时空观念,运用1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两部小说飘(1936年)和逆性的安东尼(1933年)都是以早期生活为背景的浪漫史诗,此时最畅销的杂志生活(1936年创刊)则以精彩的摄影著称。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是,当时美国 A.文艺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 B.现实主义文学受到追捧 C.文艺呈现逃避现实的趋向 D.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答案,解析,解析 文艺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 现实主义文学受到追捧与“都是以早期生活为背景的浪漫史诗”相矛盾,故B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不论是小说还是杂志都没有触及现实的生活,

6、美国20世纪30年代是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期,文艺对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故C项正确; 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2.用特定时空术语对较长时段史实加以概括,认识事物来龙去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运用2 下面是近现代中国某时期择偶标准(部分要素)差异统计表(单位:%),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后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 B.20世纪80年代后婚姻更加自由 C.文革时期婚姻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 D.近代社会国人的素质普遍较低,答案,解析,解析 改革开放后择偶标准关注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比重降低,对学历关注度提高,故A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个人婚姻选择权,故B项错误;

7、“文革”期间择偶受到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影响大,但不意味着婚姻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故C项错误; 材料中择偶标准主要关于现代,且择偶标准不能作为直接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准,故D项错误。,3.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主题进行合理论述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 (1)16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并不断完善。经济上,随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8、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20世纪70年代至今,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政治上,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和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运用3 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这一认识说明 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 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 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 D.美国需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

9、,答案,解析,解析 冷战结束后,依据综合国力来看,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 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由两级向多极转化,世界出现多个力量中心,故B项正确; 依据所学知识得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C项错误; 由材料得知,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的问题,故D项错误。,1.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苏联(俄)在农业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举措和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

10、引起农民的不满。 (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唯物史观,(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运用4 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

11、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答案,解析,解析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故A项错误; 材料“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反映了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 C项推行集体农庄制度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由国家计划主导,否定商品经济的作用,故C项错误; D项与斯大林模式有关,故D项错误。,2.联系和发展,继承和创新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1)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从道路选

12、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3)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运用5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 A.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13、大讨论 B.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C.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禁锢 D.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答案,解析,解析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A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B项错误; 该讲话有利于打破“左”的错误,故C项错误; 邓小平的讲话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故D项正确。,3.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14、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

15、干预。,运用6 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题中的表格数据可知,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决定在1982、1983、1984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1973年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经济

16、复苏”局面的出现不是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而是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故B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是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故C项正确; “福利国家”政策陷入困境但是并未破产,故D项错误。,1.从多方面说明导致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之处,三、历史解释,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材料中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广大农村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运用7 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

17、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 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 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答案,解析,2.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

18、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 (3)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运用8 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 A.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答案,解析,解析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

19、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问题,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故A项正确;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十四大,故B项错误;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地位的是十五大,故C项错误;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无关,故D项错误。,3.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

20、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运用9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

21、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答案,解析,解析 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还尚未提出和实施,故B项错误; 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经济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和转移危机的做法,故C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基本内涵1祖国认同感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只有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才能得以存在。因此,

22、国内外对国家认同的研究也主要有两种范式:国际层面的国家认同和国内层面的国家认同。,四、家国情怀,运用10 习近平同志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提出对台政策的“四不原则”: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这“四不原则” A.有利于上海合作精神的发扬与光大 B.表明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体现了以诚相待“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广泛适用性,答案,解析,解析 “四不原则”是关于台湾问题的,与上海合作精神无关,故A项错误; “四不原则

23、”是关于台湾问题的,属于中国内政,与联合国无关,故B项错误; “四不原则”体现了和平统一、合作共赢的精神,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故C项正确; “四不原则”属于中国内政,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故D项错误。,基本内涵2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运用11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

24、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 A.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C.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答案,解析,解析 1982年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1999年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上的重大举措是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故B项正确;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是在198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基本内涵3

25、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文化本身来看,人们所主张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民族文化的特色,才会使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意义的观点,也同样意味着民族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国家意义、民族意义。,运用12 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该学者

26、主张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B.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C.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D.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提到了经济全球化,但没有强调其趋势的不可逆转,故A项错误; 从材料“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可以看出作者强调在全球化浪潮里要结合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区域化,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全球化与西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1.运用史料作为论据论证观点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 当时党

27、内和社会上存在着浓厚的“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基础,而以斯大林为首的党的领导主流又不是以新经济政策的改革思想去引领、克服并化解上述矛盾和冲突,而是以违背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传统意识形态,即“左”的思想去处理、解构新经济政策,所以,造成这一政策最终遭到了被取消的命运。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五、史料实证,解读 现行教材谈及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仅表述为“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材料中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遇到的最大障碍主要还是主观上的。 这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1)新经济政策与布尔什维克传统意识形态的矛盾。布尔什维克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有以下几个特点:强烈的反商品、

28、反资本主义意识。“直接过渡”的思想。把暴力绝对化的普遍暴力论思想。坚持“阶级战争”。革命浪漫主义思想。,(2)新经济政策产生的混合经济与布尔什维克政治体制的矛盾。转向新经济政策之前,苏俄的政治体制是高度集权的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需要遵循价值规律、市场规则,需要灵活对待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但一味集权,一味按行政命令办事,一味偏袒国营企业,就必然与新经济政策发生矛盾与冲突。 (3)新经济政策所开辟的现代化方向,同俄国传统村社、传统文化观念的矛盾。村社的存在,在价值观念和制度层面同布尔什维克政权发生尖锐矛盾,苏联党政军干部队伍难以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如此,放弃新经济政策,采取急攻近取

29、的直线进攻,取消村社,推行集体农庄,就势不可免。,(4)工业化方针引发危机,直接导致新经济政策被抛弃。19251926年以来,苏联工业化建设明显提速,对粮食、原料需求激增,超过了苏联农业生产的承受能力,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强调,必须对农业进行全面组织和改造,以达到工业建设要求。斯大林认为富农和其他敌对势力的破坏导致粮食收购危机,把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看作是推行资本主义,只有建立集体农庄,才是走向社会主义。1929年,大规模集体化运动开始。,运用13 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

30、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 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 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答案,解析,解析 据材料“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有些人不能理解,说明新经济政策推行时遇到阻力,故C项正确。,2.运用史料比较分析不同的历史观点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英国确立了为保护自己既得利益而遏制苏联、离间美苏关系,为重建欧洲均势而分裂德国的独立外交政策。为实现既定

31、的外交目标,英国对苏联采取了诸如私下讨价还价、公开摊牌、积极遏制等手段,而对美国则采取了外交的、政治的乃至舆论的甚至多少带些要挟的各种方式,即便是卸包袱也做得冠冕堂皇,不动声色。可见,战后美国对苏联实施强硬外交以及西方集团遏制苏联,英国均起了重要作用,对此不应低估。 竺培芬冷战起源探析,解读 关于冷战的起源,史学界往往强调美国的作用,认为这是美国推行“全球主义”战略思想的结果。材料中观点认为英国是东西方进行冷战的急先锋,是美国进行冷战政策的积极推动者,而且也是西方对苏联实行遏制的促成者。 由于战后苏联的强大,英国视其为建立欧洲均势的最大障碍。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严重威胁。因

32、此英国是东西方进行冷战的急先锋。在整个冷战过程中,英国起了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充当美国的政治导师,鼓动美国走上冷战道路。二是在美国举起冷战帅旗前担任临时主帅。三是在冷战开始后做冷战的急先锋。,但是,冷战的起源及其成因主要还应该从时代的特点,特别是美苏两国的争霸中去探讨,美国和苏联是冷战的重要因素,是冷战爆发的内因,而英国所起的作用只是一种外因,英国在冷战中的作用不应该夸大。实际上凭借英国的国力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英国无力也不可能对冷战的起源有一种决定性的作用,它更多的是靠把美国推向苏联的对立面来体现其作用的,但即使是这种作用也是有限的。,运用14 关于冷战起因的研究,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

33、上说,美国是被西欧请来打冷战的。”该观点 A.表明了冷战源于西欧国家的主导 B.反映了英国等西欧国家对冷战的推动 C.揭示了美苏失去对冷战的控制权 D.说明了西欧与美国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观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冷战的出现与西欧有关,但不能表明冷战是西欧主导的,故A项错误; 据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被西欧请来打冷战的”可知英国等西欧国家推动了冷战的发生,故B项正确; 材料观点是讨论冷战的起因,而不是冷战的控制权,故C项错误; 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被西欧请来打冷战的”不能说明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故D项错误。,3.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

34、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一边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解读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据材料“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等总结原因社

35、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和雅尔塔体系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包围。 从国家利益的考虑、应对国际格局等方面分析影响,另外还需注意这一外交政策对我国外交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形成局部开放(半开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打破外来的孤立,客观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运用15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 A.适应了多极化国际格局 B.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C.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D.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答案,解析,解析 两极格局指的就是美苏两极对峙,中国从“一边倒”到向西方开放,这些外交政策都带有浓厚的两极政治色彩,并没有体现多极化的时代新特色,故A项错误; 新中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外交政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务实调整,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外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将意识形态作为外交活动的唯一依据而并未摆脱它的影响,故C项错误; 单从材料我们无法看出新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故D项错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