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16MB ,
资源ID:120087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00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1、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题组】1在碳循环中,CO 2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分解作用 燃烧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蒸腾作用A BC D解析:选 B 无机环境中的 CO2绝大部分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的,还有很小的一部分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解析:选 A 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碳

2、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被大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二者相互依存。3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 )A二氧化碳 B有机物C碳酸盐 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解析:选 B 碳在食物链中(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而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形式循环。4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那么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C热带雨

3、林等于温带森林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解析:选 A 因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快,土壤里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枯枝落叶等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快,利用效率高,有机物的积累量少。温带森林由于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残枝落叶等含有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慢,积累的有机物多。5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能代表 X、Y、Z 三种生物的组合是( )2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选 C 根据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首先进入生产者,生

4、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联系,且两者都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再次进入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 X 为生产者,生物 Y 为消费者,生物 Z 为分解者。6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甲、乙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 解析:选 D 由图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

5、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D生物 X 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 Y 不可能含有线粒体解析:选 C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第三等3多个营养级。甲、乙、丙共同组成了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生物 X 是生产者,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如硝化细菌;生物 Y 是分解者,可能含有线粒体,如蚯蚓。8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化 石

6、燃 料 大 气 中 的 CO2 生 物 群 落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 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 CO2的含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选 D 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过程指的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释放 CO2;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空气中 CO2的含量;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力题组】9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a 是生产者,b、d、e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

7、、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DE 每增加 1 kg 的体重,至少需要 25 kg 的 a解析:选 D 图中 a 是生产者,d、e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c 是大气中的 CO2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还必须包括 e;b 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e 每增加 1 kg 的体重,至少需要 a 的量为120%20%25(kg)。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2和

8、有机物D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选 C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但需要不断从系4统外获得能量。11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 (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丁为一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 B 为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 13.3%C图丙中种群在

9、 cd 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丁中 t1 t2时期与图丙中 ab 时期种群都呈衰退型解析:选 C 图甲中 A 为生产者,B 为分解者,D、E 为消费者,C 为 CO2库。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35200)100%17.5%;图丙中种群在 cd 年间, 1,种群数量稳定增多,呈“J”型增长;图丁中 t1 t2时期种群增长速率大于 0,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图丙中 ab 时期 1

10、,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12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甲、乙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 碳吸收量(kgCa 1 ) 碳释放量(kgCa 1 )甲 1.201014 1.201014乙 1.201014 1.2610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B表中甲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C由于人工碳过度排放,使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 CO2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解析:选 C 生

11、态系统中,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维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人工碳过度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但高浓度的 CO2并不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513.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D 为大气,请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与 A、B、C 之间的流动是以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 为_,B 为_。(3)图中 DC 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CD 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BD 过程是通过_

12、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和_形式存在。(5)碳循环始终与_结合在一起进行。解析: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中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 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在碳的循环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并进入生物群落随食物链而流动。生物群落中的碳以 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但其中有一部分碳则以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成为能源物质。答案:(1)C生产者 (2)CO 2 消费者 分解者(3

13、)光合 呼吸 分解 (4)化石燃料 CO 2 碳酸盐(5)能量流动1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看图作答。图中 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 106 ),能量单位:kJ/(cm 2a)(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cm 2a)。6(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 A 到 B、由 B 到 C 的传递效率依次是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和 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 D 是_,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生物组

14、织内的碳释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 D 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_。(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存在于_中的有毒物质,通过_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此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 A 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 B 摄入体内,另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 D 分解而释放出来,即 9763306466;能量从 A 到 B 的传递效率63/466 100%13.5%,能量从 B 到 C 的传递效率13/63 100%20.6%;图中的无机物除了空气中的 CO2外,还包括水等,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中

15、去。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466(3)13.5% 20.6% 呼吸作用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H 2O 分解者 保证物质的再利用(5)空气、水、土壤(或无机环境) 食物链 营养级15下列是对土壤微生物开展探究活动的两个案例,请在相应的空白处作答。(1)案例: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分解)。设计思路: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不做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进行过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处理情况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的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 5 cm 深的土壤中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_处理,尽可能排除_的作用。(2)案例: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

16、作用。实验步骤:将取自农田的土壤制成土壤浸出液,放在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 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 A 烧杯中加入 30 mL 土壤浸出液,B 烧杯中加入_。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 7 d 后,从 A 烧杯中取 20 mL 溶液,分别加入 A1和 A2两支试管各 10 mL;从 B 烧杯中取 20 mL 溶液,分别加入 B1和 B2两支试管各 10 mL;7在 A1和 B1中加入碘液;在 A2和 B2中加入_,并进行_处理。观察各试管的_,记录实验结果。解析:在案例中土壤中本来就有土壤微生物,如果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就相当于在两组实验中都有土壤微生物,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案例中步骤考查的是等量对照原则,蒸馏水和淀粉糊对照,而且要等量,即为 30 mL。淀粉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会得到还原糖,还原糖需要斐林试剂来鉴定,需要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的颜色反应,故要观察各试管的颜色变化。答案:(1)灭菌 土壤微生物 (2)30 mL 蒸馏水(等量的)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