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04MB ,
资源ID:120241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024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鄂教版.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鄂教版.doc

1、1第 11课最苦与最乐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契 q: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失意:不得志。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悲天悯 m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

2、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 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 年 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 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 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

3、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1898年 6月 11日至 9月 21日共 103天的“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2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和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创办清议报 、 新民丛报 、 新小说等杂志。在 1898年至 1903年五年之间,梁启超在以上刊物上共发表 80多篇文章和专著,多方面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的腐朽

4、黑暗,深刻地批判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是梁启超思想发展最闪光的时期。1903年后,梁启超在政治上走上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反动道路。从提倡民权,鼓吹“破坏主义” ,到坚持保皇,主张“与革党死战” ,在论战中,梁启超是以保皇派的挂帅人物登场的。辛亥革命后,他又组织“进步党” ,为袁世凯效劳。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便积极策划并参与了倒袁活动,加速了袁氏洪宪帝制的失败。1916 年后,他又投靠北洋军阀段祺瑞,鼓吹走立宪道路,曾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后三个月便去职,从此结束了政治生涯。此后的十多年,梁启超

5、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先后在清华、南开等大学任教,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哲学、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这是人生最爱探讨的问题。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提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而责任完了,自然是最快乐的事。我们在用心感悟这一人生哲理之时,必须熟读课文,明确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得出怎样的结论。二、文章脉络全文共 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 ,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

6、第二部分(3)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 ,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三、写作方法语言流畅,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运用了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3写作借鉴:议论文语言的凝重简洁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四、问题探究对第三部分的理解。第一二部分分别论述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则论述由此得出的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第四段由设问“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转入,过渡非常自然。接着论述孟子等圣贤豪杰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责任意识、苦乐观: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作者并没有苍白的

7、生硬的说教,而是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如与人促膝谈心,语重心长,易于读者接受。第五段仍然由设问开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否定了一些人产生的消极逃避思想。作者指出长大成人手“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 , “如何能逃避”?即责任是逃避不了的,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必须尽责任。这些句子虽然如话家常,但读来却使人感到句句教诲,字字叮咛,很愿意接受。这两个自然段阐述了“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练习解答】一、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因为责任未尽

8、,时刻受着良心的谴责。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因为完成了责任,心地坦然,有轻松感和成就感。二、文章倒数第 2段是说“君子”毕生都在不断地担当重大责任,不断地尽到最大责任,他们毕生都在享受苦后的真乐。倒数第 1段是说人生的责任只能通过努力去解除,而不能也不应该逃避。这两段文字是在上文阐述了“最苦”与“最乐”基础上的深入,与上文构成层进关系。同时,这两段文字之间也是层进关系。三、略四、略【类文品读】读书与“游手好闲”4书不离手,是爱读书人的标志。假若你手捧一本书在校园里,或者外出旅行携带一两本不错的书,总能引得一些赞许的目光。你自己也往往因为有书为伴,多一份踏实的志得意满。 ,我的老师叶

9、鹏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使我不敢轻易自称有了好的读书习惯,也不会轻易赞扬别人的读书行为。他说:“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 ”我终生忘不了这句话。当我们把读书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应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照理本不应该把游手好闲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联系在一起。 说读的是一本无意义的书还好解释,事实上多数人习惯拿上的都是一些很好的书。 这样,我认为仍属于老师所说的“游手好闲”之类。关键还在“游乎好闲”的读书状态。因为人们之所以重视读书,是为了从书中吸取营养。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说得很中肯:“无论是怎样有益的图书,其价值的一半是由读者创造的。”这就是说,书中知识和作者的智慧,是不会自然而然的传

10、递给读书人的,读书是读者与作者在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书本非常在乎读者的阅读状态,严格实行“按劳分酬”的原则,不搞“计时制” 。漫不经心的读书,就像荒种荒收的庄稼汉,一年到头,收获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有人读了所得巨大,有人虽读却收获甚微。从“游手”我想到了“动手” 。许多学者都有读书“动手”的习惯。例如革命老人徐特立就是一个榜样。他提倡抄读式的读书方法, “不动笔墨不看书” 。老百姓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动笔记录,以后可以随时调用读书所得。更重要的是思考。一我们把读书过程中的感受、思想启发以及知识联想动手记录、整理出来,不仅遭流逝的遗憾,而且往往在整理的时候,还会生发出

11、新的智慧火花。显然,这种认真的读书方法,动手用笔的读书方式,一开始需要通过意志来培养。但经过反复实践,变成自己喜欢使用的方法,就不再觉得这是自己情感以外的特别要求了。譬如早晨和晚间的刷牙,起初需要别人指点,后来依靠毅力坚持,久而久之,化为生活习惯;偶尔不刷牙,反而感到极不自然,不合自己的卫生习惯。认真读书的人们,瞧不起那种“游手”的读书状态;虽然有书在手,念念有词,还是不经意竟加入了“好闲”的人群。因为你“游手好闲”的读书,不会有切实、丰厚的回报,与那些不读书的“闲人”相差无几。所以,我特别赞同老师的话:“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 ”1在第段、第段中有两个加点的词,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2、?志得意满:按劳付酬: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不过 何况 虽然 B不过 如果 虽然5C但是 如果 即使 D但是 何况 即使3叶鹏先生所说的“游手好闲的读书” ,具体指什么样的读书状态?根据文章推断,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手不释卷,无明确目的的读书习惯。B念念有词,却逃避思考的巧妙办法。C、炫耀学识,又显示修养的虚荣心理。D以书为伴,似自然而然的日常行为。E只争朝夕,有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4第 4段的横线上,如果要引用下列名言作为论据,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英国哲学家霍尔说:“有时,读书是逃避思考的一个巧妙的办法。 ”B德国科学家高斯说:“没有大胆的

13、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C英国作家奥斯本说:“彻底消化几本书,强似把几百本书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D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5从第 4段看,作者认为养成“动手”的习惯,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是: ;其二是: 。(各不超过 10个字)6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7对文章写作思路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BC、D(参考答案:1志得意满:以为在读书而得到安慰和满足。按劳付酬:阅读状态决定了读书效果。 2C 3CE 4C(讲析:A 项阐述的是把读书看成逃避思考即用来消遣6的办法,不符文意,B 项阐述的是猜测与发现的关系也不合,D 项指出的读

14、书如何如饥似渴不符文意,只有 C项,指出“消化几本书”与文中的动手与思考有关,因此只有选 C项) 5其一:可以随时调用读书所得。其二:会生发出新的智慧火花。 6提倡养成读书认真思考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7A)二、同步练测一、基础知识1你能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吗?纵然( ) 恩惠( ) 悲天悯人( ) 契约( ) 卸却( )2本文选自 ,作者 是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3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吗?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处处尽责任, ;时时尽责任, 。 就得大快乐; ,就得小快乐。4结合句意释词: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

15、感受苦痛,也都可以。悲天悯人: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如释重负:5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本文开头在引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做答时,为何做了种种猜测后说出自己的见解?8你了解的最苦与最乐是什么?最苦:最乐:二、同步解读7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 ,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

16、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

17、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甘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得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

18、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进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9、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10、你认

19、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 “卸却”责任指_。 (10 字以内)(2) “解除”责任指_。 (10 字以内)1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 字以内)12、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813、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三、美文赏读风格与耐性一位著名建筑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的古建筑是用石头建造的而我们的古建筑都是用的木头?这是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在建筑界曾经引起过一些专家的思考。我曾翻阅过有关资料,大多是从建筑材料和地理位置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的。因为我们古时的建筑都在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是没有石料

20、的,所以按照就地取材的方便就选用了木材。西方的古城则建在有石料的地方,他们自然就选用了石头作为建筑材料。但是,我觉得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民族的耐性或者说统治者的耐性来认识。历史上,朝代的更替总是要焚毁一些宫殿而重新建造自己的宫殿。一个皇帝的在位时间最长也不过几十年。作为皇帝,在登基前必须得建好宫殿,而在位期间又要建好陵园。这么繁重的建筑只有木制结构才可以完成。而西方的石头建筑是极费时日的,圣彼得广场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锤声不断,巴黎圣母院从动工到结束用了 300年的时间,可以想这是一种怎样的耐性!莫非我们的民族就一定比西方缺少耐性吗?说到底,还有一个为什么而建筑的问题。我们是为人而建筑,西

21、方是为神而建筑,为神而建筑就比为人而建筑有着更多的耐性。这里边有一个崇高感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生产一种著名的小提琴,那是以阿马蒂家族命名的。从中世纪至今,他们一直恪守着制作工艺:备料选料一二十年,制琴大师亲自深入深山老林选树,砍伐、晾干、锯板、再晾干,起码也得十年才能使用。每把小提琴制作过程得一两年。再看看维也纳的伯森多费尔钢琴,当初出自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李斯特使他们扬名。成为名牌后一百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传统手艺为主 ,生产一台专用三角钢琴工艺流程需要 62个星期。我国近年来兴起的钢琴狂热,一个早晨就可以冒出几家钢琴厂,而年生产几百几千台的厂家也并不稀奇。对比一下,也是一个“为什么而

22、造”的问题,一个是为了商业和音乐的崇高永恒;一个是为了纯粹的经济效益,多赚快赚。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名牌名优金奖,到处充斥着正宗祖传什么的,可是,我们恰恰丢弃了祖辈就不怎么多的耐性。我们越来越缺乏耐性了,一个人没有了耐性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人,一个民族缺乏了耐性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民族。1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为神而建筑就比为人而建筑有着更多的耐性。耐性:从中世纪至今,他们一直恪守着制作工艺。9恪守:15为什么西方的古建筑是用石头建造的而我们的古建筑都是用的木头?16为什么西方人比我们更具耐性?17阅读文章第二段,联系我国的古代史,请你举出几个和朝代或统治者有关系的建筑。18如何理解“一

23、个人没有了耐性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人,一个民族缺乏了耐性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民族”?19这是一篇涵义深刻的文章,你从中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呢?请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方法这两方面任选其一提出一个问题,并加以解答。(参考答案:1略 2略 3略 4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5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6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7更加以看出一种未了责任的重大。 8略 9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是小快乐。 10、 (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1、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

24、生活负责” ;“尽责虽苦却乐” ) 12、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 “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13、答案必须含有以下 3个要点:(1)每一个人都有责任;(2)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3)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14耐性:能忍耐、不急躁的性格。恪守:严格遵守。 15一方面从建筑材料和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我们古时的建筑都在黄土高原,那里没有石料,只有木材和土,西方的古建筑一般都建在有石料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的古建筑一般都是为人而建,为统治者而建,而西方的建筑则是为神而建筑。 16西方人是为了追求崇高永恒,而我们是为了追求效益,因而西方人比我们更有耐性。 17秦时的长城、秦始皇的阿房宫、明清时期的故宫、慈禧建的圆明圆等。 18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要有耐性;一个民族要想获得永恒的发展壮大,也必须有耐性。 19示例: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者在批判我们民族缺乏耐性时,还具体指出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什么现象?答: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涌现了许多名牌、名优金奖、正宗祖传等现象,这些伪劣单薄空虚的名牌名优现象,实际正好印证了“我们民族缺乏耐性”这一观点。 )1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