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宁夏银川长庆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51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51 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A. 起到监督皇权的
2、作用 B.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5 雅典政制中记载: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议员五百人 主席团职位轮流担任主席团有一个总
3、主席 任职一日一夜,不得延长这些规定中,有利于保- 2 -障民主、防范专制的设计有( )A B C D6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 ”这一规定(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7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 18 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8
4、.美国 1787 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 年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 )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 B.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9.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 ”而法国 1875 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两个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两国宪法都彰
5、显共和主义思想 B.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C.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D.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10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中国 GDP 占全球的 1/3,中国的 GDP 比英国大多了,但是,英国的 GDP 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 GDP 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落后在( )A经济总量方面 B经济结构方面 C思想文化方面 D社会制度方面11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 “违约者概行驳斥” ,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6、。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3 -12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13.辛亥革命进行中,广东阳江县的巡防营与起义的革命党人打了起来,最后把革命党人堵在当地学堂,由于发现学堂里还有师生,双方居然自动停战,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双方再打。类似情况在起义各地多有发生。其原因是( )A.交战双方遵守国际公法 B.崇尚人道主义精神C.新式学堂享有领事保护 D.
7、传统重学风气影响14 郑超麟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实业救国愿望 B民主科学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 D爱国救亡精神15有学者认为, “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 。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C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1
8、61941 年 6 月,阎锡山曾对他的手下说,将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与汪伪政权三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有二分之一的希望,汪伪政权有三分之一的希望,国民党则仅有六分之一的希望。阎锡山认为将来中国共产党获胜希望最大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 )- 4 -A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增强了力量B灵活的战略战术原则增强战斗力C坚定维护全民族利益赢得了民心D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17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A. B C D18.标语是社会各种变革力量
9、用来宣传自己的重要工具,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有代表性的标语,其在当时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具有史料价值和政治文化内涵 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C.宣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D.启迪民众,参与革命19.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 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A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C在俄国七月事件后,两
10、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A. B. C. D. - 5 -21 “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指(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沙皇专制政府C苏维埃政府 D保守党政权2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
11、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分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231917 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选项 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A 革命背景 沙皇统治矛盾重重 和平夺权化为泡影B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C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D 革命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4.“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
12、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 ”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5.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1947 年 5 月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 年 3 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1997 年 7 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6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
13、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2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27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
14、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民族自治制度的完善有启迪作用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28下表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材料 结论A 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C1982 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D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29
1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7 -同纲领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 1912 年、1949 年和 1954 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30.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 ,也有“九二共识” 。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 )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 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
16、律文件 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A. B. C. D.31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亲子之旅大手牵小手,宝岛走一走;农庄之旅寻找宝岛风情;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国两制”得到台湾全体拥护海蛱两岸的经济联系益密切 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 B C D32.1986 年 4 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
17、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 ”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 )A.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B.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大陆成立了“海协会”33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 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能处理国家间的一切关系 B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C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生命力 D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34下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
18、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第一年 30 21 49第二年 41.3 0.4 58.3- 8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第卷 (非选择题,共 49 分) 二、非选择题(有 3 小题。第 35 题 14 分,第 36 题 23 分,第 37 题 12 分)35.(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比
19、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大事。(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6 分)图片 里程碑 理由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巴黎公社成立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攻占冬宫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里程碑(2)假如你想更多地了解十月革命,你会怎么办?(6 分)(3)若就上表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探究,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题目。(2 分)36 (23 分)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 9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
20、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的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 。
21、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的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 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8 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
22、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6 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4 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5 分)37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日本劝降书(节选)大日本海军司令官中将伊东祐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 10 -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察之,不难立睹其致
23、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行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以不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亡)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谨布上文
24、伊东祐亨 顿首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这封劝降书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第卷 (非选择题,共 49 分)答题纸二、非选择题(有 3 小题。第 35 题 14 分,第 36 题 23 分,第 37 题 12 分)35.(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6 分)图片 里程碑 理由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姓名 学号 班级 - 11 -巴黎公社成立攻占冬宫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里程碑(2)假如你想更多
25、地了解十月革命,你会怎么办?(6 分)(3)若就上表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探究,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题目。(2 分)36 (23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 “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8 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6 分)得 分得 分- 12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4 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
26、认识?(5 分)37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这封劝降书进行评析。得 分- 13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1、 【答案】B2【答案】B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比较类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在考查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变化,这种考查变化的
27、题目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因为比较是将历史知识深入探讨的方式之一,需要引起考生的关注。3、 【答案】D 【解析】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也能选拔优秀官吏,A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 A项错误;察举制更注重考查官员的道德水平,科举制在这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故 B 项错误;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并不排除世家子弟,故 C 项错误。4、 【答案】A5、B “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体现民主性,可防范专制,故正确;“主席团职位轮流担任”可防止专制,故正确;“主席团有一个总主席”有可能导致权力集中,出现专制,故排除;“任职一日一夜,不得延长”说明有任职期限,可防范专制,故正确。6、解析:选 B 据材料“在
28、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可知罗马法在追求司法公平正义方面走在前列,故 B 项正确。- 14 -7、A 18 世纪中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英王“统而不治” ,故 A 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议会开始限制王权是在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故 C 项错误;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8、D 根据“任何一州都不得”可知,在联邦制下,联邦的权力大于各州的权力,各州的权力要受到联邦权力的制约;根据“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可知,在联邦制下,各州
29、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是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的体现,故 D 项正确。 9、C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 A 项错误;法德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立,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法德代议制形式的相关内容,故 D 项错误。两国之所以有这种不同,是因为德国专制力量较强大,法国民主力量较强大,故 C 项正确。10、B “中国的 GDP 比英国大多了”表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不是落后在经济总量方面,故A 项错误;“英国的 GDP 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 GDP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表明中国落后在经济结构方面,故 B 项正确;C、D 两
30、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11、C 材料中“最初清政府找机会更改条约,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并不能表明全面回绝列强条约要求,故 A 项错误;清政府要求双方都应该遵守条约规定不能说明其转向卖国立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由总想修订条约、不承认条约到要求双方都应该遵守条约规定,客观上反映了清政府初步具有了近代外交的意识,即与国际社会接轨,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清政府要求双方都应信守条约,不能反映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且“始终”太绝对,故 D 项错误。12、答案 C 解析 解读图片可知中国处于被分割的局面,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31、,故 C 项正确。13、解析:D 材料显示双方为避免学堂的师生伤亡而停战,这是重学的表现,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D 项正确。A、B、C 三项与题意不符。14、答案 D 解析 民国八年,在时间段上属于 1919 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之际,在此期间,爱国救亡精神成为当时所有中国人民的集体意识,而“实业救国”指的仅仅是一小部分的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虽然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但这仅仅是针对一小部分的先进知识分子而言的,故 B 项错误;苏俄十月革命之后传入的社会主义思想,在 1919 年刚刚传入中国,谈不上“集体意识” ,故 C 项错误;1919 年的五四运动,使爱国
32、救亡精神成为中国的集体意识,符合材料和史实,故 D 项正确。15、解析:选 B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没有说明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故A 项错误;题干中这种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故 B 项正确;不论十- 15 -四年抗战还是八年抗战都能反映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和中国抗战是艰难的,故 C、D 两项错误。16、C 解析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地反对日本侵略,全面抗战开始后,更是积极投入抗战,一切以民族利益为重,从而赢得了民心,故 C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抗战路线增强了力量、灵活的战略战术原则增强了战斗力、坚强的意志和高度自我牺牲精神,都是将来取得胜利的重要
33、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心向背,A、B、D 三项错误。17、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都符合。18.D 历史口号和标语具备特定时期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政治文化内涵,这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而非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故 A 项错误;长征的胜利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可贵精神,故 C 项错误;红军标语有利于让百姓更多地了解红军和中共的革命事业、奋斗目标,吸引更多的民众参军和支持革命,故 D 项正确。19、A 巴黎公社。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证券的一次伟大尝试,但是由于“19 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
3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因此应选 A 项。20、D 共产党宣言 。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 年,巴黎公社建立于 1871 年,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指 1917 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故排除两项。正确答案为 D 项。21、A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说明题干针对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因此推翻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沙皇政府、苏维埃政府和保守党政权无关,A 项符合题意。22、C 依据材料“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应该是人民获得土地和退出一战获得和平,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
35、”政策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心声,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 ,由此可见此时的罗曼诺夫王朝已被推翻,故 D 项错误。23、【答案】C 【解析】本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历史事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即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一般而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后,由资产阶级掌权,这是二月革命与其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不同的,所以说它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因此 C 项符合题意;ABD 项不合题意。【难度】较难24、D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 1954 年,“文革”时期中断
36、,新时期得以发展完善,故 D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16 -2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从实际出发处理民族关系的体现,设立经济特区是为了适应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三者均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政治理念,故 B 项正确。26、答案 C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能体现广泛的代表性,故 A项错误;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是苏联首创的,故 B 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就有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故 C 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材料体现不出来,故 D 项错误。2
37、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是否成为宪法内容,故 A 项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故 B 项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还未至臻完善,故 C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故 D 项错误。答案 B28、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A 项错误,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项中“遭到彻底破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8、,C 项错误;199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D 项正确。29、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民主和法治为线索,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南京临时政府于 1912 年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于 1949 年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大于 1954 年通过的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ABC 项对三部法律的时间、颁布或制定的机构和性质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高潮之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39、会议共同纲领并不是标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应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一说法错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处于过渡时期,故 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30、答案 C 解析 历史上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现实中两岸还未实现统一, “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都尊重这一历史和现实,故正确;“九二共识”是两岸民间组织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故错误;它们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故正确;它们提出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在两岸达成共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故正确,C 项符合题意。3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海峡两
40、岸的交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应分析材料和了解两岸交往的历史。因为题干材料中有- 17 -“2016”“某旅游公司设计” “美食” 、赏花、婚礼等信息,从而分析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一旅游项目的实现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由此判断项符合材料信息;错误,错在“全体” 。所以答案选 C。32、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时间“1986 年”以及材料中“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的信息可知中央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故 A 项符合题意。33、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以及题干材料中的关键
41、信息可知,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该原则把“和平共处”放在第一位并将其作为根本出发点,据此可知 A、B、D 三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C。3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 ,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故本题选 B。A 项错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 1946 年中美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 ,美国商品大量地充斥中国的市场;C 项错误,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是向一切国家开放的,不可能只是向苏联开放;D
42、项错误,苏联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案】B35、 (14 分) 【答案】 (1) 共产党宣言从此无产阶级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6 分)(2)查询中外史书记载、参观十月革命纪念馆、问询该方面专家、上网查询等。(6 分)(3)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初探。(言之成理亦可)(2 分) )36、 (23 分) 答案 (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2 分)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43、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6 分) )(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 。(4 分)策略:“依法治国” 。 (2 分)(3)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或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 (2 分)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 (2 分)(4)特征:初建;曲折;发展完善。(3 分)或【基本形成、严重践踏、法制完善】 - 18 -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言之有理即可)【2 分】解析 第(1)问,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其成就结合所学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难以准确把
44、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可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没有准确把握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据“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可概括出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的概念,忽视了政体民主建设;据材料二“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依法治国,而只能是政策治国 ”可概括出治理国家不是靠法律而是仅依靠政策。第二小问,据“相适应的依法治国 ”可知主要策略是“依法治国” 。第(3)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民主制度,结合所学总结其特点。第(4)问,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认识要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必然性等方
45、面分析。37、 (12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阐述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选取一个角度,如果从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评析,具体原因包括材料“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中国社会固守传统、不思进取;“考试必由文艺”,科举考试落后,重视不实用的文艺,不重视科技;“我国实行急去旧治”,日本明治维新较为彻底,清朝不能像日本一样进行彻底的改革等,以上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比较客观。也可以从战争性质角度分析,揭示他回避了日本侵略战争本质的一面。答案:(一)角度一:伊东祐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 分) )(二)理由:他认为中国社会固守传统、不思进取;科举考试落后,重视不实用的文艺,不重视科技;不能像日本一样进行彻底的改革等。 (8 分)(三)总结:以上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比较客观。(2 分)角度二:伊东祐亨的信是日本军国主义、殖民主义思想厚颜无耻的体现。理由:他以强凌弱,盛气凌人,目空一切,薄情寡义,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典型体现等。总结:他回避了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12 分)(其他从日本取得胜利原因、对丁汝昌等北洋海军将领的讽刺、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见证近代中国的屈辱血泪史等角度分析也可)- 19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