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浠水实验高中 2018 年秋季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数:100 分 时间:60 分钟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
2、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故选 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 西周B. 秦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A- 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税收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分析,这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诸侯
3、国有向周天子定期上贡、保卫周王等义务,故答案选择 A项。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下地方对中央是服从关系,以后唐朝和清朝地方与中央都是上下级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考点:本题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点评:关于分封制,高考的命题主要从以下角度:(1)分封制在西周以后,仍有一定的影响。西汉、西晋、明等朝代都曾经实行分封制,但是其权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认识这些差异;(2)分封制对当今行政区划的名称仍有影响,比如,齐鲁、楚地、燕京等。 (3)以史地结合的形式考查分封制。如 2010 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 24 题。3.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
4、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神权与王权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 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根据“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以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形成家国同构的局面,故选B 项;A 项材料无法体现,C 项说法太绝对,材料无法体现,D 项材料反映不出来,排除ACD。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
5、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4.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等级 乐队 乐舞王 四面 八佾- 3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士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A.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乐队和乐舞有严格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礼乐制的内容,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制度,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度与宗法
6、体制互为表里,故 A 项错误;乐舞的差别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故 C 项错误;西周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的体制,故 D 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表格内容,学生可以根据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乐队和乐舞的规定联系到礼乐制、分封制的内容,再结合礼乐制的特点和作用,即可进行正确判断。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其中论及的制度变化是A. 分封制郡县制B. 三公制三省制C. 世袭制禅让制D. 封国制行省制【答案】A【解析】根据“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7、,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 4 -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 A 正确;三省制是唐朝时期的,夏之前是禅让制之后是世袭制,行省制是元朝的,故 B、C、D 错误。点睛:根据关键信息“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联系秦朝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即可。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 从分封制到郡国制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秦
8、朝建立后,为加强对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王国威胁中央集权问题,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故选B。A 属于经济,C 属于思想,排除 A、C。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 D。7.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 ,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9、,本题考查的是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由材料关键信息“决策机关” 、 “政务机关”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中外朝”制度的推行,其目的就是要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D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 项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 错误,秦朝郡县制的推行官僚政治已经形成;C 项“避免”一词错误。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中外朝”- 5 -8.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A. 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B.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 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
10、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九卿主要是处理皇室事务。故 B 项正确。其他选型金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政治制度的特征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 公平竞争B. 以文治国C. 分科考试D. 学而优则仕【答案】A【解析】略10.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A.
11、 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B. 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C. 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6 -D. 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阁。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从图片的具体内容来看内阁实际上不过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并没有实际权力,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错在“对抗皇权”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错在“中枢机关”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错在“决策机构”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11.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
12、,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 。”其意是指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 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 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答案】C【解析】军机处主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绕过中枢机构,体现出皇权的高度集中,故 C 正确;军机处属于中枢机构调整,故 A 错误;“南书房”是材料中比喻,不参与决策,故 B 错误;军机处是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故 D 错误。12.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 ,19 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 ,其共同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为资本主义国
13、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英国提出的“协定关税” ,是为了满足其工业革命后对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19 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 ,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行资本输出,抢占世界资本市场的反映。两个不同的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B 项正确。 “协定关税”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在华设厂” 为资本主义国- 7 -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故 AD 不是共同点,可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排除 C 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
14、市场,故“协定关税”有利于其倾销商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需要扩大其资本市场,因此,允许“在华设厂”便成为西方国家提出的要求。13.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A. 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 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 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沙市” 、 “重庆府、苏州府” “杭州府”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开放
15、的通商口岸,该条约签订之后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D 项;义和团运动爆发是民教冲突,不是马关条约 ,排除 A 项;B 项是指辛丑条约的影响,C 项中的“开始”表述错误,排除。14.“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
16、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结合所学,可知出自辛丑条约 。故选 D。- 8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清政府甲午战败后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1895 年 5 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台湾军民的反应包括发布檄文,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组成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誓师抗日在大甲溪地痛击日军A. B. C. D. 【答案】D【解析】清政府甲午战败后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发布檄文,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组成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誓师抗日,在大甲
17、溪等地痛击日军,故选组合,故排除 ABC,选 D。16.“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 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C.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 华北日益殖民地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过程,由此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A 项符合题意,B C 两项发生在 1937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D 项出现在 1933 年以后,答案选 A 项。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点评:材料从描绘“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过程的角度
18、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 9 -件的感悟能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学生对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17.李宗仁将军在回忆录中说:“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该战役发生在下图中的A. 处B. 处C. 处D. 处【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是山东省枣庄市的一个市辖区,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故排除 ABD,选 C.18.
19、“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B. 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 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从民族国家的角度说明抗战胜利的意义,故 C 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
20、日战争19.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 ”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A. 中国同盟会成立B. 武昌起义爆发C. 中华民国诞生D. 清帝下诏退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这首诗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而写的,其中这件事件的时间是 1905 年,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同盟会是 1905 年成立的,武昌起义是 1911 年,中华民国诞生是 1912 年,清帝下诏退位也是 1912 年。因此排除其他选项,本题选择 A 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20.公元 1912 年 1 月 2 日,孙中山
21、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原因是A. 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 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 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D. “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采用阳历纪年,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的需要,故 A 项正确;材料“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说明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族诉求和“反清复明” ,故 CD 项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
22、答案。- 11 -21.下列各项对下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准确解读的是A. 1898 年开始维新变法B. 1911 年武昌起义成功C. 1912 年颁布临时约法D. 1916 年袁世凯暴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图中的“辛亥革命”可以排除 A 项;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对“帝制”的冲击,B 项不合题意;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护国运动的打击下失败的,D 项不对;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22.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
23、“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 。 “未完成”是指A. 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B. 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C. 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D. 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故排除 A 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排除 B 项;使中国走向富强不属于民主革命任务的内容,故排除 C 项;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选 D项。- 12 -【点睛】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从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又是失败的。23.参加过五四运动
24、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 ”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A.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寻找新的救国方法和思潮,并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教育改进等问题,故 A、B 两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故 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就已经开始觉醒,并非在五四运动后,故 D
25、项错误。24.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 , “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 , “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 , “攻克南京” 、 “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C. 国民革命时期 D. 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回忆录描述的是 1924-1927 年的国民大革命运动。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向广州革命政府派出了大批军事顾问,苏联军事顾问在广州革命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1926 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攻克武昌、南京、上海等城市,把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辛亥革命爆发于
26、1911 年,而苏联成立于 1922 年,A 项与“广州聘请苏联顾问”不符;B 五四运动和 D 全面抗战都不符合“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 、 “攻克南京”等信息,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25.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19341935 年,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 13 -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 ”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A. 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B. 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C. 撤销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D. 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
27、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虽然在 30 年代受到围剿,但是并未放弃革命的领导权;C 项错误,在长征初期是撤消了毛泽东的领导职务,可是在遵义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也是我党开始独立自主的思考我们国家的革命的问题,是我们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 A。D 项错误,中国革命依据本国的国情而进行,并未背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领导权的问题、遵义会议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其中 31 题 24 分,32 题 26 分)26.观察下面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图一 1895
28、 年日本马关 图二 1945 年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2)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从图一到图二,你认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答案】31- 14 -(1)图一: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抗日战争中中国胜利,日本投降。(2)图一: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者急需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于是发动了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图二:中国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
29、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3)日本以“战”兴,以“战”衰。中国应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详解】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向中国投降。(2)图一中主要是清政府统治腐败,国力弱小,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崛起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急需通过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由此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图二中主要是由于中国进行了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核心的全民族抗战,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而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0、日本最终战败。(3)从图一到图二,日本以为战胜中国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迅速发展兴盛;但也在与中国的战争中战败而走向衰败。所以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中国应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拒绝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禁止娼妓;后宫妃嫔也设立职务。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
31、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 “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材料二 下图是中华民国纪念明信片- 15 -材料三 红色革命根据地形势图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蕴涵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影响如何?(4)综合上述材料和有关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重要的认识?【答案】 (1)进步性: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张实现男女平等。局限性:绝对平均分- 16 -配方案违背社会发展潮流;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2)中华民国成立,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清
32、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直接影响:使中国革命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提供了条件。深远影响: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创建新中国奠定了基础。(4)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如答其他且言之有理,同样正确)【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太平天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平均分配,希望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允许妇女参加科举
33、考试,废除买卖婚姻,实行男女平等等。但是太平天国也保留了封建等级制度,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而且其绝对平均的主张无法实现。(2)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明信片中“皇帝辞政上谕”的内容可知该明信片蕴含了中华民国成立,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清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等信息。(3)根据材料三中“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使中国革命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提供了条件。深远影响则是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从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可知,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是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符合中国的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7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