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能演练提升1.1971 年 10 月 25 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下图判断,这一“转折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B.中国代表团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2.下表为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中国所得支持票的统计。小明同学对此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年份(年) 1950 1956 1960 1965 1970支持票 10 24 34 47 51A.中国所
2、得支持票不断增加B.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呼声越来越高D.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70 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下图是 19492009 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关系的改善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万隆会议的召开4.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 70 年代初期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下列事件中,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这种变化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
3、外交关系2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美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
4、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1)材料一中,20 世纪 50 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20 世纪 70 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有哪些?3(3)分别列举一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的政策经济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中华人
5、民共和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摘编自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材料二 1972 年 2 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材料三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最主要的年度磋商机制。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代表就 60 多个议题展开磋商。中美两国就战略、经济、人文三方面达成约 300 项合作成果。(1)根据材
6、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2)材料二反映的是发生于 1972 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5参考答案1.D2.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是在 1971 年,故 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3.B4.C 题干材料中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发生变化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其原因是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加深。故选 C 项。5.参考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区域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4)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意思相近即可)6.参考答案(1)政治上实行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2)尼克松访问中国。(3)从对抗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再到努力建设积极合作协调的中美关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