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2,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宋国分封的是殷商后代、陈国分封的是舜的后代、楚国分封的是颛顼(五帝之一)的后代,这表明A 先代贵族是分封最主要的对象 B 血缘关系是维系等级制度的重要纽带C 目的是防止商朝势力东山再起 D 优待古代帝王后代更有利于树立威信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历代皇帝“封王子弟、以
2、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A 封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 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 分封制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 D 西周的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这一措施A 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 B 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C 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D 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5,史书记载:“(汉武帝)加重给事中等内朝官的事权,还逐步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使之得以和丞相平分秋色、甚至连皇帝的诏令也都由御史大夫下达。 ”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A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B 完善官制提高行政效率C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3、控制6,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7,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2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8,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
4、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 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B 选官方式呈现多样C 士族大家垄断仕途 D 科举制兼顾各阶层9,公元 1071 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 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B 由中央控制地方赋税C 抽调各地精兵以充实禁军 D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10,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
5、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 加强了对百官的控制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11,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A 存在绝对权威势力 B 公民个体自由受到限制C 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D 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12,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现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 、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默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
6、均不能先占。 ”由此判断罗马法A 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B 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荒地C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 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0 分)材料一 汉代监察地方的刺史六条主要内容有: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倚强凌弱以众暴寡;二,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傍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3材料二 唐代以六条巡察州郡、主要内容有:一,察官人善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
7、;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五,察德行孝悌茂材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材料三 唐代“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 ,御史台总监察之职、分工细致职责分明。唐高祖认为隋朝“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致使社稷倾危” ,唐太宗曾说“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 , “县令甚是亲民要职” 。材料四 元朝至元五年(1268)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 ,随后行台(行御史台)体察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并录入元典章 ,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的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对御史台负责;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
8、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 行台体察条例规定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奸邪”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前期中央监察地方的内容有何变化?(10 分)(2)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前期加强地方监察的主要原因。 (10 分)(3) ,根据材料四概括元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10 分)(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0 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材料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指出:“我们应该记住,大一统国家基本上是消极组织。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告诉我们,它们都几乎着魔似的追求不朽,它们的国民不仅希望而且热烈地相信这种组织会永远存在于世,但是在局外人看来,大一统国家是没有创造力的,它们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大一统国家与文化创造力”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