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1 ,大小:4.69MB ,
资源ID:120547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054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区域可持续发展(讲)(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区域可持续发展(讲)(含解析).doc

1、1专题 12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向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命题规律(1)以沙尘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等热点为切入点,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地区分布差异及解决措施。 (2)以生态环境破坏区、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沿海赤潮、咸潮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3)以我国某些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典型案例考查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 1】 (2017江苏卷)图 12 为“2012 年

2、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 2324 题。23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24与 N 类城市相比,M 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A单位 GDP 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 GDP 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答案】23CD 24BC2【解析】23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越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越好。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因此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24与 N 类城市相比,M 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说明 M 类城市单位 GDP 污染小、

3、单位 GDP 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例 2】 (2016浙江卷)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 X 轴表示人均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 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 7、8 题。7.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

4、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8.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答案】7. B 8.A 【解析】试题分析:7.从题干信息看,Y 轴表示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人均 GDP 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图中 X 轴表示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人均 GDP 增长率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图中,从 Y 轴信息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 错;从 X 轴信息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

5、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 对;从 Y 轴信息看,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 错;从 X 轴信息看,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 错。答案选 B。38.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 对;广西最低,但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方向,B 错;上海和江苏较低,适于发展技术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 错;湖北较高,应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 错。答案选 A。考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题干的提示“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

6、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X 轴和 Y 轴表示的含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区别。降低能耗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关注的话题,主要依赖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例 3】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767 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造成

7、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 C. D.【答案】1C 2.D【解析】试题分析:1.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为针叶林带;而山中腰树木茂密,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故选 C。2.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 D。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出以下规律: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在各森林地带

8、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别。如落叶阔叶林在典型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例 4】 (2015江苏卷)下左图为 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 GDP 变化率,下右图为 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 GDP 碳排放。读

9、图回答下列问题。4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日、德三国人均 GDP 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B美、日、德三国人均 GDP 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C美、日、德三国单位 GDP 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D1971-2008 年单位 GDP 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26.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 GDP 碳排放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答案】25.CD 26.BC【解析】试题分析:25.两图分别是 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 GDP 变化率图和 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 GDP 碳排放图,读图可以看出美、

10、日、德三国单位 GDP 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中国是1971-2008 年单位 GDP 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国家,故答案选 CD。26.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能有效降低单位 GDP 碳排放,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不排放碳,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能有效降低单位 GDP 碳排放,而缩减生产规模和控制人口数量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总量,不能减少单位 GDP 碳排放,故答案选 BC。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之路。【名师点晴】本题组热点话题“低碳排放”为切入点,考查可持续发展之路,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本题设计的要素较多,两个年份,两种现象,四个要素,还要搞清每个要素所能

11、反映的地理事象特征及变化规律,做到这一点,两小题选对不难。【二讲基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表示: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生态持续发展 基础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经济持续发展 条件5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社会持续发展 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

12、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持续性原则 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 共同性原则 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三讲典例】【例 1】 (山东省潍坊市 2019 届高三下学

13、期 3 月高考模拟考试) 2018 年 7 月 6 日,美国对中国部分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随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汽车在 15%的基础上再加征 25%关税。2018 年 7 月 10 日,美国特斯拉公司决定在拥有世界上最健全汽车供应链体系的上海市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工厂,规划年产 50 万辆高档纯电动整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促使特斯拉公司在我国建超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为了A及时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的矛盾 B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新能源C提高产品在我国的市场竞争力 D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67特斯拉公司选择在上海市建超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A汽车产业基础好 B水陆交通便

14、利C劳动力的素质高 D居民购买力强8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建成投产后,对我国纯电动汽车企业的主要影响是A亏损加重,大量倒闭 B创新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换代C向上海集聚,加强协作 D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投资生产【答案】6C 7A 8B【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影响。6根据材料知,因中美贸易摩擦,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汽车关税上涨幅度大,进口汽车销售成本增加,价格升高,其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中国市场一直以来对特斯拉有着巨大诱惑,目前中国已是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而特斯拉公司在我国建立工厂,可避开贸易关税,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

15、扩大在我国电动汽车的销售市场,C 正确。故选 C。7由材料可知,上海拥有世界上最健全汽车供应链体系,汽车产业基础好,因此特斯拉公司选择在上海建厂。故选 A。8由材料知,特斯拉超级工厂是独资建设的生产高档纯电动车的工厂,与我国制造一般纯电动车的企业不同,不会吸引我国纯电动汽车企业向上海聚集,参与协作,C 错误。特斯拉公司在上海建成投产后,高档车价格降低,使得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纯电动汽车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创新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自身竞争力。故选 B。【四讲方法】1.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

16、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 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增长方式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 环境意识 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价值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7环境控制 先污染,后治理 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物 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 强调人的管理调控 发展的时间尺度 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需求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 发展的空间尺度 从区域(自身)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或转嫁式 不

17、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的共同性原则 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其联系如下图: 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 含义 循环经济 资源得以再生 综合效益突出 实现良性循环工业 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农业 生态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

18、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考向二 荒漠化的防治8【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命题规律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例 1】 (2018新课标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 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 1 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 911 题。表 1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1 2 530 无明

19、显洪峰2 4 803 无明显洪峰3 5 1001 无明显洪峰4 2 732 无明显洪峰5 2 907 洪峰流量 346m3/s6 2 544 洪峰流量 1750m3/s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10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 B C D11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9.B 10.B 11.D【解析】精准分析:8.2013 年 7 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当地降水变率增大,这与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

20、无关,A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 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对降水量影响很少,汾川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多少主要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C 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拦截雨水的能力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 错误。10.第 5 次降水历时 2 天,并不长,可排除条件,降水量 90.7mm,强度居第一(第 3 次是 5 天降水100.1mm) ,条件正确。经过前 4 次降水,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极限(饱和) ,雨水下渗量少,第 5 次降水主要转化为地表径流河流径流量,条件正确。植被截流降水包括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9的降水量以及降水终止时

21、枝叶上存留的水量(最终也消耗于蒸发) ,对于强降水来说,植被截流量占比极小,但是和前 4 次降水相比,第 5 次降水的植被截流量虽然具体量不知但并无特殊之处,排除条件。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 5 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 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 5 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 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又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第 6 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

22、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 D 选项正确。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植被对河流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影响。【试题点评】思路点拨:该题考查植被的生态效益,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对降水量的影响较小,可以使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减少。如图:易错提醒:第 3 问,干扰选项为 C,容易习惯认为裸露坡面产生大量的泥沙。裸露坡面应该是在降水多的时候带来泥沙多,第六次降水比第五次少,但洪峰量大、含沙量高,这是由于前 5 次累计降水量太多,土壤饱和,即使植被覆盖也无法下渗了,坡面径流汇入河流,形成洪峰,又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坡面径流冲刷植被覆盖的坡面,产生大量的泥沙。【例 2】 (2016上海卷) (十六)撒哈

23、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 分)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100 千米,宽 15 千米。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3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2 分)3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6 分)3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2 分)1034.从气候的角度

24、,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4 分)35.对 11 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4 分)【答案】3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3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3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3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

25、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解析】试题分析:31.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带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考点:考查气候类型。32.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

26、漠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考点:考查荒漠带成因。33.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考点:考查荒漠化治理。34.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的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材料二中已给出引用树种特性,分析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

27、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弊:选用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树冠大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考点:考查自然带及森林作用。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11 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11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考点:考查荒漠的治理。【名师点晴】这道题以北非的荒漠-草原过度带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理解及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处副高压和东北信风的影响下,盛行下沉气流,终年干

28、旱少雨;它分布在纬度 20-30的大陆西岸和内陆。看图时,该地区北部就是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 10-20纬度间,结合两个气候带分布规律,图示绿色长城就是两个气候带的过度带。北非的荒漠化主要是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治理措施就是从这两方面入手。根据自然环境分析适应当地环境强的树种的特性,要结合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荒漠化的治理,是多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必需进行国际合作。【例 3】 (2015上海卷) (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 分)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

29、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3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8 分)3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 分)3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6 分)【答案】3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 (2 分)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7、8、9 月,多

30、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2 分) ;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2 分) ;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 分)3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2 分) ;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2 分)3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12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

31、阻止地表形态破碎。 (2 分)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 (任答一点即可,2 分)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任答一点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31、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

32、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7、8、9 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32、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黄土地貌的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33、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

33、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考点:黄土地貌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例 4】 (2014新课标 I 卷)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

34、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 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 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13(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2 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 分)错那湖水位低, (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 (2 分)(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 ,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 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 分)

35、(3)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 分)侵蚀路基(和路肩) ;(2 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 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 分)(4)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2 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2 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2 分)(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分析,图中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河流从山上流下注入湖泊,携带的泥沙在湖泊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在地表。错那湖水位低,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

36、的湖滩泥沙面积 较大。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说明沙源近。所以大风吹起的沙尘只能是东北岸湖底露出地表的泥沙或河口处河滩出露地表的泥沙。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才能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冬春季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在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所以易起风沙。(3)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沙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强劲的风力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甚至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

37、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风沙灾害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二讲基础】1.图解荒漠化的成因142.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5【三讲典例】【例 2】 (辽宁省抚顺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我国某地形区面积约 11 万平方千米,1 月均温为21 18 ,7 月均温为 21 22 。下图示意该地形区 1954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6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38、 )土壤贫瘠,广种薄收 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该地区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A B C D7与 20 世纪 50 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旱涝灾害更频繁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及旅游业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 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答案】6D 7D 8B【解析】6根据材料,该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可能是东北地区。根据图例,与 1954 年相比,2005 年该地形区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变化原因可能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耕地需

39、求增加,对。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错。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在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对。该地区人多地少,不是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错。D 对,A、B、C 错。7与 20 世纪 50 年代相比,该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沼泽地、滩地面积减少最明显,湿地调节径流,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目前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旱涝灾害更频繁,D 对。人口增加,劳动力充足,A 错。气候变化不明显,低温冷害问题较小,B 错。人均耕地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不是农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C 错。8该地沼泽地、滩地面积减少最突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17及旅游业,B 对。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以

40、商品谷物农业为主,A、C 错。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能盲目扩大耕地面积,D 错。【四讲方法】1.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成因Error!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

41、矿方式。(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1)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

42、侵蚀和淤积。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 7、8、9 三个月)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烈、高低起伏、多地震植被:历史上存在森林、森林草原,现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18(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应急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小流域综合治理。3.黄土高原和南

43、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黄土高原和惠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丘陵

44、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考向三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命题规律结合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考查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开发、保护措施。【例 1】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 2 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5、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19A、在荒漠区植树

45、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5、C 6、D【解析】试题分析:5、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根据图例读图分析,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 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 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 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 错。6、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 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A 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

46、灌溉农业,B 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 错。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名师点睛】该题以“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为材料,通过对新概念“生态裂谷”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可以判断外力以风力为主。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分布位置,推理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干旱区,水源是最主要限制因素。【例 2】(2014新课标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

47、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13 题。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植株数量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地上生物量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地下

48、生物量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20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答案】1.A 2.D 3.D【解析】第 1 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 2009 年相比,20102013 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正确,错误;与 2009 年相比,20102013 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错误。故选 A。第 2 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 D。第 3 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