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 下列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属于“三低”模式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基本转变为“三低”型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型D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具有同步性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 23 题2. 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 B C D3. 图中国
2、家类型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4. 下列关于合理人口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合理人口容量是根据一地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而确定的B. 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合理人口容量一旦确定,不会再变化C. 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合理人口容量变小D. 合理人口容量的提出,有利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 56题。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
3、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 -6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7.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C新疆的沙漠地区 D东北平原读“2010 年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 ,回答 89 题。8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C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9大量的人口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下表资
4、料摘自联合国于 2001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012050 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 1011 题。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3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10.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B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C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D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11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 D更优越的自然环境读漫画,回答 1213 题
5、。12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是(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A BC D13该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降低城市化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C减轻环境污染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 1416。- 4 -14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和劳动力不足的国家分别是 () AA 国、D 国 BB 国、C 国 CC 国、D 国 DA 国、C 国15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 ) AA 国 BB 国 CC 国 DD 国16最近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 ( ) AA 国 BB 国 CC 国 DD
6、国读下图,完成 1718 题。17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8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 B政策改变C劳动力增加 D科技进步19. 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A.商业区用地 B.住宅区用地 C.工业区用地 D.绿化用地20. 下列城市的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 )A.中国的广州、深圳 B.英国的阿伯丁、伦敦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 D.中国的大庆、攀枝花21目前,一些城市选择近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益22城市中心商务区
7、的特征是( )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 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 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A B C D23下列关于中心地与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实际上有可能发生交叉重叠B一个中心地都有它的服务范围,且服务范围固定不变C一个中心地都有它的服务范围,且服务范围界限明确- 5 -D中心地顾客只可能来自服务范围之内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简图,回答 2425
8、 题。24图中最适宜兴建经济适用住房和高级住宅区的分别是( )A甲地、乙地 B丙地、乙地 C丁地、丙地 D甲地、丁地25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需要统一规划。下列叙述较合理的是( )A甲地处于市中心,最适合发展商业区B乙地交通条件优越,可以兴建钢铁工业区C丙地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在四个地点中地租最高D丁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下图表示某城市一区域地铁不段的平均客运量,完成 2627 题。26若进入本区的客运量为 J,离开本区的客运量为 L,那么这个区域( )Aa 时 JL Bb 时 JLCc 时 JL Da 时 JL27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A中心商务
9、区 B高级住宅区C重化工业区 D公园游览区28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共同采用的一项指标是( )A人口密度的变化 B居民的职业结构- 6 -C地价的高低 D土地利用的类别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 2930 题。29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30若在该城市建设一座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Aa 区 Bb 区Cc 区 Dd 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31读下图,AB 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 (14分)(1)A、B 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10、的是 。 (2 分)(2)A、B 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A 国 - 7 -;(2 分)B 国 。 (2 分)(3)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 国 ;(2 分)B 国 。 (2 分)(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 国 ;(2 分)B 国 。 (2 分)32.(12 分)材料一 外出务工和经商,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但也使一地方出现“空心村” ,因为流出的并不是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恰恰是农村劳动的“主体” 。材料二 中新网 2009 年 8 月 5 日,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受全球金融危机及人口回归都心的影响,截至 2009
11、 年 7 月 1 日,东京都中国人都民首次突破 15 万人大关,高达152539 人。比 2008 年同期增加 12434 人,成为无法忽视的重要社会存在。(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1 分)A城市乡村 城市城市乡村城市 乡村乡村(2)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分)(3)分析材料二,说明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是什么?(2 分)(4)中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3 分)- 8 -33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 ,完成下列问题。(14 分)(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 A、B、C 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4 分)(2)请在 A
12、、B、C、D 四地中,分别选择高级住宅区和化工厂的最佳建造地址,并分析理由。(6 分)(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4 分)- 9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5 BCADC 6-10 ADCDD 11-15 CCBAB 16-20 CCDBD 21-25 BBACA 2630 AACBA 31.(1)A (2 分)(2)人口老龄化(2 分) 人口增长过快(2 分) (3)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并负担过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 分)人口增长过快,生活困难,就业难,资源、环境压力过大
13、 (2 分)(4)鼓励生育;吸纳移民(2 分)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 分)32.(1) C(1 分)(2)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答出三点得 6 分)(3)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 分)(4)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迁移人口多是科学文化素质较高资金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资金的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分)33.(1) ABC A 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 地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的汇合处,地租较高;C 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较低。 (4 分)(2)D 地为高级住宅区: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 分)C 地为化工厂:位于城区河流下游; 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对城市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 (3 分)(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4 分)- 10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