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 3.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习目标,畎( )亩 傅说 ( ) 胶鬲( ) 拂( )士,qun,yu,g,b,字词积累,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整体感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2、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起,指被任用。,田地,被举用,被选拔。,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举用。,市场,做买卖的地方。,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责任,担子。,在他
3、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曾,同“增”。,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受饥饿,身体空虚乏力,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经常犯错误。,思虑堵塞。,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奋起,指有所作为。,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
4、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译文:一个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里面,指国内。,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在外面,指国外。,译文: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道理了。,一、通假字,1.
5、曾益其所不能,重点积累,同“增”,增加。,2.衡于虑,同“横”,梗塞,指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弼。,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从,给,二、一词多义,发于畎亩 发于声,举,被任用,表现,在,行拂乱其所为 拂士,阻挠,违反,同“弼”,辅弼。,而后作 而死于安乐也,承接连词,并列连词,2.所以动心忍性,(古:用这些办法 今:表因果的关联词 ),三、古今异义,1.举于士,(古:狱官 今:士兵),3.降大任于是人也,(古:这样的 今:判断动词),2.劳其筋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三、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4.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
6、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3.饿其体肤,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饥饿。,5.行拂乱其所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说说本文的论点。,细读感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第1段列举的六人是谁?这样写有何作用?,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 孙叔敖、百里奚,作用:,用历史事实为例,论证中心论点。,出身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概括这些贤士的特点:,课文第2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个人:,国家:,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到灭亡,正
7、,反,经受磨炼的益处,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出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写法探究,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本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课堂小结,列举古代名人事例提供事实 论证逆境造就人才由事入理 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正反对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出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设计,正反对比、层层深入,1.背诵课文。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并结合社会现实写篇500字左右的感悟,题目自拟。,课外拓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