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常考知识点组合练 81、下面为 19491952 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 。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重 1(1)88 28.83 4(2)71 56.04自产自销比重 88.12 7(1)17 57.29 4(3)96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C. 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 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一五”计划从 1951 年初开始酝酿,至 1955 年 2 月基本定案,历时 4 年多,共编制了 5次。1955 年 7 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
2、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一九五七),至此,“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最终完成。材料反映了( )A.党内对实行计划经济存在分歧 B.“一五”计划有利于恢复经济C.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迷茫 D.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谨慎3、“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4、有诗云:园里瓜菜绿蓬蓬,圈里猪羊肥滚滚。
3、端碗举筷吃上席,公社食堂赛天宫。这说明当时(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 B.农村工作中存在明显“左“的错误 C.“文革“动乱正在向农村蔓延 D.家庭联产承包促进了农业大发展5、在 2018 年的全国人大、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把 12 月 18 日设定为“国家改革开放日”的建议。在 12 月 18 日这一天(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全国人大批准设立经济特区C.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D.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半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26、1978 年 11 月底,人民日报报道,广西允许农民养猪,“凡向国家交售头肥猪,可以自宰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北京通县
4、也出现了“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的新现象。报道还说,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革”流毒。这表明当时( )A.群众自发的改革举措获政府支持 B.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普遍共识C.改革开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7、鸡毛换糖的说法最初源自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镇,是指在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曾经,鸡毛换糖被作为“投机倒把”的典型加以禁止,直到 1980 年,当地工商局才为鸡毛换糖颁发了临时许可证。于是,廿三里镇的男劳力一到空闲,便纷纷出动,可谓盛况空前。它反映了(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
5、.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C. 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 D. 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8、提出了“推拉理论”,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A.东南沿海受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便于发展经济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9、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 ”这说明( )A 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
6、迁异常缓慢 B 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 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1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 B.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D.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11、1930 年 5 月中旬大公报为陕西某事连续配发了以下社评。这反映出( )35 月 12 日 为陕灾致最后之呼吁5 月 13 日 各尽我之救命责任5 月 14 日 各竭其力,各尽其心5 月
7、15 日 陕灾之造因及目前之转机A. 众多报纸媒介密切关注灾情 B. 官方赈灾力量十分有限C. 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D. 媒体关注政府救灾力度12、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13、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材料一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时代 制度西周时期 “谷出不过籍” ,井田制下,借民力助耕公田的劳役制度。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 ,
8、接照土地状况分等征税。鲁国“初税亩” ,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接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4实行。两汉时期 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校少;按人征收“赋” ,即人头,数量较多。十六国至北朝前期 战乱背景下豪强地主拉制大量民户,豪强负责征集所控制民户的租调,向朝廷缴纳。北朝至唐中期 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调役制或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中后期 实行两税法,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明清时期 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
9、,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 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 75%,而 1989 年则降到 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 4000 万贫穷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济繁荣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为规
10、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 。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从 1994 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 1997 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2018 年全年减少税费(1)
11、3 万亿元。2019 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总体减税费将达到 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1)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变化的时段,分别分析其赋税(役)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影响。(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质。(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 年)。 1978年
12、12 月 12 日,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 月 18 日至22 日,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7 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1980年4 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1.B 2.D 3.A 4.B 5.A 6.D 7.D 8.C 9.
13、C 10.B 11.C 12.C 13.选答一时段: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变化:从劳役地租制度向按土地征税的制度转变。影响:增加了各国的赋税收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6选答二时段:从十六国(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到唐中期(北朝至唐中期)变化:从宗主豪强包揽税务到租庸调制。影响:打击豪强地主势力,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选答三时段:从两汉时期至唐中后期(或明清时期)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依据到以土地和财产为依据。影响: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有利于税务负
14、担的合理分配;减轻了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选答四时段:从唐中后期到明清时期变化:征收赋税由实物转向货币。由赋役分开到合并赋役。影响:促进了农业商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化了税收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其他的选答时段,时段划分合理,与所划分的时段相对应的变化和影响分析正确,亦可得分。(2) 变化:对富人的高额税收减少,对工人的福利政策也大幅度削减。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的局面;福利政策使得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实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3) 本题按照思维水平层次赋分:水平四:能够从三个阶段进行论述,把握阶段特征,总结
15、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紧密;史实准确无误;语言表达准确。水平三:能够从两个阶段进行论述,总结归纳较准确;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水平二:只能从一个阶段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水平一:简单论述,没有逻辑,或只罗列史实,语言表达不准确。14.示例一线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说明:从 1978 年起,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3 年,中央决定在农村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 年以后,城市经
16、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7评价: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示例二线索: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经济特区的设立,逐渐形成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说明:1980 年,我国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1988 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84 年,设立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相继开辟长江三角洲等 4 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渐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90 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使其成为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过 20 多年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评价:对外开放使我国在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