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届高三历史易错点特训(3)1、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美国人继续敦促德国加入北约,法国人以一项计划作为回应,它将避免创立一支独立的德国军队,而是会将德国人纳入一支在北约总体权威之下的有共同制服、共同预算、共同军备和共同领导的超国家军队。这表明( )A.法、德之间的恩怨尚未化解 B.美、法两国在德国问题上分歧严重C.北约的建立源自美国的推动 D.北约建立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的和平2、“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 (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以上一
2、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C.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D.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3、1962 年 10 月 22 日,肯尼迪告诉白宫幕僚:“我们离核战争已经不远了”。10 月 24 日,美军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海上隔离和封锁正式启动。同时,美军进入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向苏联全面核攻击。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德国分裂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4、学术界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结局的评价众说纷纭:西方学者认为:是“投降主义的体现”;也有学者认为:“在美国的压力下,是赫鲁晓夫的一次大耻辱”
3、;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危机的结束是以美苏双方相互让步和妥协而结束。”据此可知,以上学术观点( )A.可以全面揭示危机出现的原因 B.最新观点比之前观点可信度高C.能客观真实地总结当时的历史 D.需要用史料进行具体论证分析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
4、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26、21 世纪之交,在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政权变更运动一颜色革命”,如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等。下列现象中的颜色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是( )A.司汤达的“红与黑” B.莫奈的“光与色”C.毕加索的“蓝与红”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下图是 1953 年美国某刊物刊登的一幅有关当时美国对苏联政策的漫画。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A. 美苏争霸的态势进一步加强 B. 美国的冷战言论受到抨击C. 苏联对美国已放弃军事对抗 D. 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8、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围绕责任、
5、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这说明(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C.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 D.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完全改变9、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10、2018 年 6 月 12 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晤。会后特
6、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朝鲜将会有潜力巨大的未来。对此解读正确的(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C.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11、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3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 B.有利于世界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C.该趋势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已初见端倪 D.在各
7、大国的共同推动下趋势不断加强12、20 世纪 70、80 年代,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往往处于少数甚至是完全孤立的地位。以1982 年为例,联大共通过 157 个决议,美国只有 24 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 19 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8 个决议案,只有以色列同美国在一起。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打破C.经济全球化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霸权政治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 1949 年 12 月,1949 年 10
8、 月 1 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 1957 年 11 月,1957 年 11 月 2 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
9、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材料二 中国日报网 2016 年 1 月 26 日电: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展开今年首场外交活动。习主席 5天之内到访 4 个城市,同 3 国领导人和 3 个区域组织负责人深入会谈交流,共签署 52 项合作文件。世界媒体纷纷对习主席的中东之行“点赞”。彭博社报道称,“在世界最动荡地区之一的中东,习近平完成了一次旨在提振中国在该地区外交影响力的行程。”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报道称,“习近平中东之行对成就中国的
10、全球经济、政治目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概括说明这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当前,我国外交的基本政治目标是什么?(3)习近平的出访与毛泽东出访时相比国际国内局势的显著变化是什么?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
11、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材料二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 21 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的认识。答案1.D2.D 3.D4.D5.D6.A7.B8.A 9.A10.A11.D12.D13.(
12、1)国内外环境:第一次,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国内新政权还不够巩固,经济恢复和发展任务繁重,百废待兴。第二次,国际上仍然遭到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分歧逐渐扩大;国内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左”倾思想抬头。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促使我国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原因: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突出;一些大国的插手。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13、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局面,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514.(1) 成因:战争的教训;双方实力均衡;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等。 影响: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2)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理由: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