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高考预测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当今世界热点对本专题进行考查,突出时代特征,利用新材料从宏观角度考查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考查美苏冷战以及欧洲一体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试会注重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题型会以选择题为主。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8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2B. 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 美国深陷越南战
2、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 A。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 1962 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 13 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 B。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 1969 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 1968 年,排除 C。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 60 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 D。2.(2017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1)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
3、: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史料“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可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题干时间是 1990 年 9 月,排除;C 项错误,德国统一时间是 1990 年 10月,排除;D 项题干未谈到,排除。故选 A。3.(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34)图 4图 4
4、 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3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 年前叫察里津,斯大林上台后 1925 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十月革命后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 1920 年,排除 A;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 ,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 B;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
5、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 C;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 D 项正确。4 (2017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22)图 10 取材于 1949 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1 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在 1933 年, “铁幕”演说在 1946 年,欧洲煤钢联营是 1950 年 5 月法国外长舒曼联合其他的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的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根据题目的“1949 年美国报纸”以及图片中的美国拉着欧洲“自
6、立”前进,最符合的马歇尔计划。C 正确。5.(2017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20)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冷战格局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两级格局确立后,各自阵营由于国家利益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出现了分化,这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
7、的多极化。6.(2016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 出使莫斯科等。1948 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 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A B C D【答案】A【解析】由“1948 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由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为了争霸进行了冷战,政治上表现是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军事是
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本题答案选 A。联合国的成立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 B 项和 C 项;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摆脱美苏控制进行的,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 C 项和 D 项。7.(2016 年全国新课标 2 卷文综历史 35)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解析】材料给的时间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地点是
9、非洲。这明显符合不结盟运动的时间和内容。非洲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成员国,因此美国的行为就是来抵制不结盟运动。预测押题119471954 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5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材料核心信息:美国电影抹黑美国共产党人。紧扣题干时间,结合高中历史知识可知,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这种现象是美苏、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峙的产物。故答案为
10、 C 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权与资本结合,国家干预经济无效等信息,A 项排除;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是 1929-1933 年间的经济现象,B 项排除;1956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时间不符,D 项排除。2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并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1951 年,美国集合 48 个国家在旧金山签订对日媾和条约,结束了日本的被占领状态,同时日美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 ,规定美国军队继续驻扎日本并有权使用日本军事基地。1952 年和 1954 年两国又缔结了关于驻日美军地位的行政协定和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这表明( )A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B战后美国一直扶持日
11、本C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D经济格局影响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发动了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日本是其冷战的重要力量,日美签订日美安全条约 ,缔结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说明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故 A 正确;二战后美国并不是一直扶持日本,而是有单独占领和民主化改革的阶段,故 B 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故 C 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格局的问题,故 D 错误。31954 年,美国主导建立了一个共同安全体系,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 8 国。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 )A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B遏制苏联向欧
12、洲的扩张C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各国D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答案】A【解析】6从材料反映的美国建立的共同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太平洋国家和亚洲国家可以看出,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故答案为 A 项。从该体系涉及到的国家来看,不是针对苏联的措施,排除B 项;该体系的主要国家不是欧洲国家,排除 C 项;该体系的建立不是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排除 D 项。4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博弈的需要B新兴经济体崛起C苏联的军事攻势
13、D不结盟运动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反映了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体现了美苏博弈的需要,故 A 正确;20 世纪 50 年代新兴经济体尚未崛起,故 B 错误;当时苏联没有发动军事攻势,故 C 错误;1961 年不结盟运动形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D 错误。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题观点正确,阐释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 1: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使西欧经济受到美国的控制;复苏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抑制了西欧
14、共产主义势力7的发展;加剧了欧洲分裂。示例 2:马歇尔计划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稳定。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达到了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它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稳定。示例 3:马歇尔计划冲击了两极格局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此后西欧国家逐步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对美国的霸权形成严重挑战,冲击了两极格局。【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 年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接受战后美国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故可根据 1947 年至 70 年代初的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15、立论,并结合材料从区域一体化、实现美国霸权、复兴西欧经济、抑制共产主义及欧洲分裂等角度进行阐述;根据 1947 年-1949 年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进行立论,从扶持西欧对抗共产主义、美国实现对西欧控制对两极格局建立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根据 1950 年-70 年代初的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冲击了两极格局”立论,并从欧洲一体化、西欧崛起对美国的冲击进行分析阐述。1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
16、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答案】C【解析】根据“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可知,材料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导致冷战爆发,故 C 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导致冷战爆发,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不同,并非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排除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排除 D。2下图是冷战时期的一幅
17、漫画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 。该漫画表明美苏( )8A根本利益基本趋向一致B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C敌对意识逐渐走向淡化D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力图避免核战争的爆发,说明冷战时期美苏力图避免直接军事冲突,故 B 正确;冷战时期美苏根本利益不可能基本趋向一致,故 A 错误;冷战时期美苏敌对意识没有淡化,故 C 错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力图避免核战争,这并不能说明美苏企图共同主宰世界秩序,故 D 错误。31989 年 7 月,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唐纳后来在与莫斯科讨论 1962 年古巴导弹事件时得出结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
18、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 ”这表明( )A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误会产生的偶然事件B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C美国寻求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美苏关系僵局D美苏就古巴危机事件中的错误行为已经达成谅解【答案】B【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产物,故 A 错误。根据材料“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 ”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故 B 正确。 美国寻求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美苏关系的缓和,故 C 错误。D 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下图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对西欧经济援助资金
19、(共 88 亿美元)的具体使用情况,据图可知,马歇9尔计划( )A利于美国扩大出口和繁荣经济B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D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实用物资。战后初期欧洲诸国百废待兴,美国工业发达,马歇尔计划极大便利西欧向美国购买商品,扩大了美国的欧洲市场,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无法反映欧洲联合与合作方面的信息,B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际贸易领域提高关税或增加贸易壁垒的信息,C 项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早于马歇尔计划,因果倒置,D 项排除。51966 年 6 月,戴高乐访问莫斯科,并签署法苏合作宣言,宣告“欧洲问
20、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讨论” ,两国的目标“是使欧洲所有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然后在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不干涉它们内政的条件下逐步发展相互关系” 。这反映了( )A法国与苏联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B摆脱美国控制是双方共同的诉求C法苏突出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D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影响国际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背景下法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苏联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法苏两大属于不同阵营的国家的关系改善与合作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别,突出了国家利益的共同需求,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苏政治关系的缓和,并未涉及经济方面联系的增强;B 选项错
21、误,摆脱美国的控制是法国的诉求,苏联并未受到美国的控制;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国和苏联经济联系密切对国际格局产生了影响。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考点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0高考真题回顾1 (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 1 和图 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图 1 图 2欧洲一体化进程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 B C D【答案】A【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错误;
22、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错误,故错误。只有 A 项符合题意。2.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35)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即使西方国家也
23、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可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 A 项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113 (18 年安徽卷)20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答案】D 【解析】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4 (2
24、017海南)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答案】A【解析】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 A 正确; 欧洲一体化形成于 1967 年,故 B 错误; CD 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5 (2016江苏)
25、1987 年,英、法、意等 12 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项应为 1967 年欧共体成立的影响,早于题干时间“1987 年” ,故应排除。 1987 年欧共体成员国倡导创建“没有国界的欧洲”的主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集团内部的合作,为欧盟的成立奠定基础,故 B项正确。 C 项应为 1993 年欧盟的成立,晚于题干时间 “19
26、87 年” ,故应排除。 D 项中“扫清障碍”的表述过于夸大化,应排除。预测押题1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 。这表明当时A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12B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C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法国与西德在外交政策方面减少了美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当时西欧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故 C 正确;20 世纪 60
27、年代仍然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故 A 错误;20 世纪 60 年代法德两国国家力量还不足以与美国相抗衡,故 B 错误;世界经济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格局并未形成,故 D 错误。21961 年 9 月,在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铁托提出:“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艰苦的道路”A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中立政策B体现出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C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D标志着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以
28、及结合所学知识,1961 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等人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故 B 项正确;不结盟并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的应对两极格局维护自己的独立,故 A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故 C 项错误;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还没形成,故 D 项错误。3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世界格局的变化
29、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13成二十国集团” ,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即使西方国家也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可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非洲国家,排除;而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就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排除 B;七国集团是一个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 D。4下表统计了美国、西欧和日本在 1960 年、1970
30、 年和 1980 年的 GDP 数值(单位:万亿美元)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B西欧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控制C日本已跃居世界第三经济大国D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依据材料可知,1960 年西欧的 GDP 接近美国,1980 年超越美国,日本逼近美国,这体现了世界经济、政治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980 年美国 GDP 数值被欧洲超过,并非遥遥领先;B 选项错误, “完全摆脱”一词过于绝对;C 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美国、西欧和日本的 GDP 比较,不是世界整体的比较,无法得出日本成为世界第三
31、大经济强国。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14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
32、变的动因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的西欧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观点: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论证: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争夺欧洲,两极格局逐步形成,美国联合西欧利用“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与苏联全面“冷战” ;苏联成立经互会、华约等组织积极应对。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欧逐步崛起,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实力增强;加强政治合作;外交上“同一个声音说话” ;欧盟的建立;欧元使用等。总结:欧洲是
33、世界经济政治的重要力量。二战以来,为维护欧洲国家利益,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根据材料“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结合二战后欧洲的相关史实,可概括论题为“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围绕该主题,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二战后,欧洲的衰落;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20 世纪 60.
34、70 年代欧共体成立等内容论证“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总之,解答此类主观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1法国缺煤,尤其是缺乏炼钢用的焦煤,过去一直是从产煤丰富的鲁尔地区和靠近法德边界的萨尔地区进口。西德的铁矿石藏量不大,鲁尔地区所用铁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直是法国的洛林地区。这反映了A法德发生战争的必然性B法德和解的现实需求C一战爆发的潜在性危机D美国干预西欧的契机1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是宿敌,但材料反映出两国经济具有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法德关系的和解是因
35、为二者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故 B 正确;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经济具有互补性,所以战争不是必然的,故 A 错误;材料未提及一战,故 C 错误;材料未反映与美国的关系,故 D 错误。2下表反映了 19611993 年间参加不结盟运动会议参会国家的统计情况,从表中内容可推知年代 会议 参会国总数1961 年 第一次会议 25 国1970 年 第三次会议 54 国1979 年 第六次会议 95 国1989 年 第九次会议 101 国1992 年 第十次会议 108 国A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秩序B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于世界舞台C更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答案】A【
36、解析】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亚非拉殖民国家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他们先后加入不结盟运动,从而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根据表中参加不结盟会议的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多,而不结盟运动的与会国基本上为发展中国家,由此可推断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走向联合越来越冲击旧有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故 A 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崛起于 20 世纪 50 年代,故 B 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的是不结盟会议,与世界体系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 C、D 项。31956 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 ,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该公报发表的直接背景是A美
37、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B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C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D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1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超级大国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广大新独立的国家不希望卷入大国集团之间的冲突,迫切要求团结合作,反帝反殖,走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故 B 项正确。A 项,1946 年 3 月 5 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A项表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故 C 项为题干现
38、象的直接意义,并非历史背景,故排除 C。D 项,不结盟运动在英法等老殖民主义国家走向衰落时兴起,与西欧联合无关,故排除。41976 年 8 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 ,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A【解析】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经济宣言 ,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
39、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说明不结盟运动反对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 A 正确;材料表明不结盟运动反对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并非不结盟运动造成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排除 B;C 项中“完成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表明不结盟运动反对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无法体现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 D。5阅读材料,完应下列要求。材料一 1969 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
40、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这宣称:经过一段对抗之后,我们现在进入了谈判时期,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 ,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17材料二(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 1973 年 2 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
41、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 年 12 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所角度分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和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答案】 (1)背景:美国因经济危机而实力衰落;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世界格局已萌芽发出多极化的趋向。实质:继续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2)影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解析】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一“一个多
42、极世界格局的出现”并结合所学从“美国此时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世界格局变化”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实质从美国维护霸权地位角度回答。依据材料中“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 “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信息并结合中美关系缓和史实从“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对付苏联以及外交战略调整”等角度思考回答。考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高考真题回顾:1(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
43、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答案】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知此时两极格局已瓦解,多极化趋势加18强,世界格局为“一超多强” ,A 项符合题意;B、C 两项说法错误;目前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D 项错误。故答案为 A 项。2(2014重庆文综,12)1998 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 19.8%。2001 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
44、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C【解析】A 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且“持续增长”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日本目前并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故 B 项错误;从题干中“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的比例较高”和“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的信息可以看出,伴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日本积极主张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这反映了其成为政治大国地位的野心,故 C 项正确;D 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3 (2013 江苏)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
45、20 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第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答案】C【解析】A、B 两项中帝国主义战争忽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正义性,易引起争议。D 项忽视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代世界的主题,易引起争议。仅 C 项比较能概括 20 世纪的历史,且不易引起争议。答案 C预测押题1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
46、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19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及示意图可知,图中主要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变成为多种文明和多种力量的矛盾与冲突,有较轻和较重之分的现实,故选 D 项。由材料、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从当前来看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多极化只是趋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故 A、C 两项错误;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不符合图片主旨信息,故 B 项排除
47、。21969 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 。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 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 ,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出A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答案】C【解析】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是 1969 年联邦德国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 ,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第二层是 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第三层是 2009 年美国否定“不支持
48、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绝对敌我的外交政策。由这三层材料可知联邦德国、英国、美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导致三国外交政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 C 项;由材料内容可知三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因而不能体现冷战阴影,排除 A 项;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资本主义阵营便已开始分化,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 B 项;20材料体现三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排除 D 项。3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前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 ”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A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B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C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格局。依据材料“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可知布列津斯基认为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