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8 页,全卷二大题 34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2、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第卷(选择题 共 4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什么之间?A种群与种群 B种群内部各个体 C生物与环境 D以上三项都对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3、根据生态系统
3、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4、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 a、b 、c、d 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M1、M2、M3 和 M4。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 a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B在一段时间内,若 b 种群数量增加,则 a 种群数量下降,d
4、种群数量增加C若 M15M2,则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 的一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 c 的一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5、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出螳螂和蝉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A. 寄生 B. 竞争 C. 捕食 D. 互利共生6、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B蜘蛛、蟾蜍均属于初级消费者C若土壤遭到污染,则猫头鹰体内的
5、污染物浓度可能最高D食虫鸟和蛇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8、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9、虽然发菜、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 )A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在生态系统中都是生产者C都能产生基因突变 D都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10、学校花园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3A
6、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物种11、植物鼠猫是大家都熟悉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鼠与猫的营养关系是不可逆的。这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氢循环是单向的 B氧循环是单向的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12、在一个封闭的池塘,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其水中含氧量的变化曲线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13、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a 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c 中的部分能量C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D图中
7、 d 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14、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对其中含意表达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 B生态系统的种类4C食物链和食物网 D信息传递1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图中/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C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将葡萄糖分解并释放能量C自养型生物都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D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所以其恢复力
8、稳定性很高17、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不包括( )A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近B物种多的生态系统中包含着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自然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5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信息传
9、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9、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个由 CO2 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 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 CO2 过量排放造成的 C. 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 D. 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20、如图为某生
10、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现经调查得知,丁的能量 直接来自甲, 直接来自乙, 直接来自丙如丁增长 1kg,则至少要消耗甲多少 kg( )A37 B55 C244 D28021、某地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的生产生活废水中因含有大量的 N、P 等化学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水华。近年来,该地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号召力开展废水治理工作。科研人员采用投放鳙鱼等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等措施,构建湿地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废水收到较好效果。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华的产生说明蓝藻群落的数量快速增长B. 蓝藻、鱼类和挺水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C. 水体群落只有垂直结构
11、特征,没有水平结构特征D. 蓝藻等浮游植物在吸收 N、P 等化学元素时,就储存大量能量22、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 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 m2,则 M m1+m26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 1/3,植物性食物占 2/3,则鸟类增加能量 A 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 55A2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负反馈调节C 食物链和食物网 D 生态系统组分的复杂
12、性24、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状况是A 群落演替比较活跃 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C 食物链和食物网比较复杂 D 消费者的能量多于生产者的能量25、经调查得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 I、II、表示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I、和的同化量之和B图中涉及了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只能通过的作用返回无机环境D消费者中,信息只能由传递到26、下列 4 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B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C
13、 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7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结构即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B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C 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D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丰富度低,恢复力稳定性弱28、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项目 昆虫摄食量 昆虫粪便量 昆虫呼吸消耗量 昆虫生长的能量能量(kJ)520 220 180 120A 呼吸作用消耗使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达到 100%B 昆虫同化能量中有 40%用于
14、其生长发育和繁殖C 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24kJD 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有 1500kJ29、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嵩素可在临床上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A 间接价值 B 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科学研究价值30、某地沿湖滨划分出不同区域,按区域栽种香蒲、水竹、水葱、风车草等浅水植物。大型人工湿地的建立,既美化了沿湖景观,又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了气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不同区域种植的不同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C 各种植物分布的区域不同,彼此之间没有竞争关系D 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改变湿地
15、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82018 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级试题命题人:曾乔 审题人: 谭雪青理科生物第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答案需写在答卷中。31、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0 分)(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写出两点): _ 。(3)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
16、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 E 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 11010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 2108 kJ,D 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 2.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当 A 只捕食 C 时,则 A 的能量值是 。(4)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 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 ,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32、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
17、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15 分)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环境采集。9(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的培养基,并在_条件下培养。(3)下面两组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 A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获得图 B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18、_,接种前要进行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条件下进行。33、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60以上易分解,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15 分)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 4 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 24h 后除去上清液;向 4 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 2、4、8,16mol/L 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72h 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根据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
19、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_,以提高萃取效率。(2)现有四氯化碳(沸点 76.5)和乙醚(沸点 34.5)两种溶剂,应选用_作为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3)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罝,目的是_。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_,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4)科研小组进行上述?步骤实验的目的是_。34、请回答相关果酒制作及固定化细胞的问题。(15 分)10(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的来源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_。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纯净酵母菌。要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种,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按功能
20、来分称为_培养基。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2)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 。(3)利用果汁可以酿制果酒,现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及节约生产成本,某厂家已尝试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常采用下图中的方法 _(填出序号及名称)。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_。(4)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要将已冷却至室温的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与已_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经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如果得到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_。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信息传递的范围是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
21、间,选 D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传递范围,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2、 【答案】A【解析】人口增长要满足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人均耕地减少,需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耕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粮食减产,继续开垦土地,形成恶性循环。3、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 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 正确;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 错误;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22、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 【答案】D【解析】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由题意可知,a 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该 A 是正确的;在一段时间内,若 b 种群数量增加,则 a 种群数量下降,d 种群数量增加,该 B 正确的;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 m4m3m2m1,当m15m2 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 20%,将影响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该 C 是正确的;生态系统中 d 的一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不一定比 c 的一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该 D 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
23、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5、 【答案】C【解析】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所以反映出螳螂和蝉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故选 C。6、 【答案】C【解析】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总能量的 10%20%。初级消费者越多,向下可传递的能量也就越多,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7、 【答案】C【解析】A、该食物网共有 3 条食物链,A 错误;B、蜘蛛属于次级消费者,蟾蜍属于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B 错误;C、若土壤遭到污染,污染物会随食物链向最高营养级的动物流动富集,所以猫头鹰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最高,C 正确;D
24、、食虫鸟在食物链农作物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中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在食物链农作物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中属于第四营养级,在食物链农作物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中属于第五营养级,D 错误故选:C8、 【答案】B【解析】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 正确;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 错误;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C 正确;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 正确故选:B9、 【答案】C【解析】乳酸菌为厌氧型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A 错;发菜属于蓝藻,为自养
25、型生物,乳酸菌、酵母菌为异养型生物,B 错;三者都有遗传物质 DNA,都能产生基因突变,C 正确;有丝分裂为真核细胞分裂方式,而发菜和乳酸菌为原核生物。10、 【答案】C【解析】一个地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生态系统,故 B 正确。种群是指,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 【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这决定了食物链是单向的。12、 【答案】D【解析】解:A、该图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一个定值,这不符
26、合实际,A 错误;B、该图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先减少,后来又逐渐增多,这是不可能,因为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植物死亡,水中氧气越来越少了,B 错误;C、该图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先减少,后来又逐渐增多,而且呈周期性变化,这也是不可能的,C 错误;D、最初是水体污染较小,水中植物死亡的少,水中氧气还能维持较高的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污染加重,植物死亡的增多,水中氧气含量就大幅度减小,几乎被一些微生物耗尽,D 正确故选:D13、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a 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与人工投放的饵料中所含能量总和,A 正确;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摄入量 b 的一部
27、分,即图中h 中的能量,B 错误;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C 正确;图中 d 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D 正确。14、 【答案】B【解析】图中为生态系统的成分。15、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具体分析如下:(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图中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2)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子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3)分解者利用了动物粪便和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这部分能
28、量并不是最少的。16、 【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环境流向生产者,进而流向消费者和分解者;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两种,其中化能自养型生物是将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有机物中的能量;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则其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分解葡萄糖放能。17、 【答案】A【解析】18、 【答案】C【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此外,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可以利用信息传递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提高果树的结实率,进而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短日照作物
29、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物理信息(光照)的合理利用;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9、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海洋中生物群落除了鱼、藻类和微生物,还有其他生物,A 错误;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 CO2过量排放造成的,B 正确;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只能利用太阳能或者化学能,C 错误;不允许任意引入外来物种,会引起外来物种入侵,影响生态稳定性,D 错误。20、 【答案】A【解析】丁增长 1kg,至少需要消耗甲的量应该最大能量传递效率 20%来进行计算图分析,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
30、是:甲乙丙丁、甲乙丁、甲丁,且丁的能量 直接来自甲, 直接来自乙, 直接来自丙所以丁增长 1kg,至少需要消耗甲的量1 20%20%20%+1 20%20%+1 20%=25+10+2=37kg故选:A21、 【答案】B【解析】水华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 N、P 等化学元素,导致蓝藻等藻类植物疯涨的现象,A 错误;蓝藻、鱼类和挺水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B 正确;水体群落既有垂直结构特征,也有水平结构特征,C 错误;蓝藻等浮游植物在吸收 N、P 等化学元素时,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22、 【答案】C【解析】23、 【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 项正确,A、C
31、、D 三项均错误。24、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则群落的演替不活跃,A 错误;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B 错误;该生态系统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说明其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较复杂,C 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若消费者的能量多于生产者的能量,
32、说明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正常,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的,D 错误。25、 【答案】B【解析】26、 【答案】A【解析】富营养化水体中 N、P 元素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与能量流动规律无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能量就从浮游动物流向蓝鲸;牛、羊为草食动物,食物链短,能量损耗少,所以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由于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以容易成为濒危物种。选 A。27、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33、) ,A 错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 错误;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C 正确;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丰富度低,恢复力稳定性强,D 错误。28、 【答案】C【解析】传递效率不能达到 100%的原因主要是呼吸作用散失了一大部分能量,A 正确;昆虫的同化量为 520-220=300(kJ)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占比例为120300100%=40%,B 正确;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是 30020%=60(kJ) ,C 错误;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小值是 300
34、20%=1500(kJ) ,D 正确。29、 【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
35、作用。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根据三个价值的概念可知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嵩素可在临床上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故选:B。30、 【答案】D【解析】建立大型人工湿地能美化沿湖景观,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的体现,但它又能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了气候,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体现。人为对沿湖滨划分出不同区域,按区域栽种香蒲、水竹、水葱、风车草等浅水植物,从群落空间结构看,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说,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从群落内种间关系看,不同植物处
36、于竞争关系,地下部分竞争水和无机盐,地上部分竞争阳光和 CO2等。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A 错误;人工种植的几种水生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体现的是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B 错误;各种植物都消耗水中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故存在竞争关系,C 错误;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下,改变了该湿地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 正确。二、非选择题(必修)31、 【答案】(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 CO2 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合理即可)(3)3.1108 kJ (4)污染水体(污染环境、二次污染、持效短等) 竞争 捕食藻
37、类32、 【答案】(1)海滩等高盐 (2)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高温(3)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4)pH 调整 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解析】噬盐菌的菌样应从高盐环境采集。微生物产生淀粉酶说明其碳源是淀粉,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图 A 菌落分布较均匀,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 B 菌落集中呈线状,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整 pH,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实验中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三、非选择题(选修)33、 【答案】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 粉碎
38、和干燥 乙醚 青蒿素在 60以上易分解,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 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过滤 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2019 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分析】从题干信息可知,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其性质可类比胡萝卜素,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由于萃取效率的高低与材料的含水量、颗粒大小、萃取温度和时间等有关,因此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详解】(1)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所以水蒸气蒸馏法不适用提取青蒿素。由于青蒿素易溶于有机
39、溶剂,不溶于水,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时,应采用萃取法,并且通常在提取前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充分破碎细胞,烘干水分,以便细胞中的青蒿素尽可能多的溶于有机溶剂中,以提高萃取效率。(2)由于青蒿素在 60以上易分解,故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所以选择乙醚不选择四氯化碳。(3)由于萃取剂遇明火易燃易爆,所以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罝,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挥发,使得有机溶剂冷凝回流到瓶内,避免跟着提取物一起萃取出去。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即去掉杂质,保证萃取的效率。(4)根据步骤可知该实验自变量为青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癌细胞的增殖
40、抑制率,故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5)步骤中缺少不加青蒿素的对照组,故需要设罝对照组,对照组一般是不经过处理的组,故处理方法为在另一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在适宜并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培养。34、 【答案】 (除标明的外,每空 2 分):(1)野生型酵母菌 选择(1 分) 1825 (2)果胶酶 (3) 包埋法 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不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活化(1 分) CaCl 2 (1 分) 海藻酸钠浓度偏低 【解析】酿制葡萄酒使用的菌种多为野生型酵母菌,分离筛选纯净酵母菌需用选择培养基;在果汁生产中加入果胶酶,能够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变得澄清。酵母细胞的固定多采用包埋法,采用该种方法的原因是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不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在包埋过程中,如果所用海藻酸钠浓度偏低,则在饱和 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会颜色过浅且呈白色;如果海藻酸钠浓度偏高或针筒口离液面距离过近,高度不够,则不会得到圆形或椭圆形的凝胶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