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11MB ,
资源ID:121261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126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省遵义市汇仁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省遵义市汇仁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含解析).doc

1、12019 年贵州省遵义市汇仁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2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出了空气中所有成份的具体含量C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D近代原子学说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的3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燃着的酒精灯不

2、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4下列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坚持只喝纯净水B把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量筒里稀释C进入深洞时要带电筒还要打火把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品5不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检验其纯度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D不随意碰触未知化学试剂6在一个密闭的装置内进行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B该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7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

3、实验目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D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8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3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 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4、乙甲丙Dt 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10小文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 Fe2O3的质量分数,取 l0g 样品与足量 CO 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7.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馨提示:杂质不参加反应)A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B实验中通入 CO 的质量为 4.2gC生成 CO2的质量为 2.4gD铁矿石样品中 Fe2O3的质量分数为 80%二、填空二、非选择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11(3 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1)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

5、”)变化。(2)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 SiO2和 CaCl2,SiO 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CaCl 2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4122017 年 5 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图 1 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图 2 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13(4 分)无水氯化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以石灰石矿粉(含有 SiO2、Fe 2O3、MgSO 4等杂质)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

6、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流程图中推知:SiO 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加入 BaCl2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5(3)滤渣 3 中除有 Ca(OH) 2外、还有 (填化学式)。(4)产品中的杂质除极少量 H2O 外,最有可能含的是 (填化学式)。14(8 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1)装置 C 中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述 (填序号)装置,实险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 装置(填字母代号)。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除用到上述装置中的

7、某一装置外,还需要用到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 才能完成实验。A漏斗、烧杯、玻璃棒 B滴管、量筒、试管 C集气瓶、表面皿、广口瓶(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 50g 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小于 15%的可能原因 。15(13 分)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分别写出甲、乙、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 ;乙 ;6丙 从微观的角度看,丙反应的实质是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

8、疑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1

9、6(10 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7【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试验】图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 乙烧杯 ;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 (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

10、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图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 U 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 2mL 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 2mL 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 U 型管中注入浓氨水。(1)按照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了 。(2)图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 82019 年贵州省遵义市汇仁中学中考化

11、学模拟试卷(8)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镁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 A 错;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钨的导电性和熔点高,所以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由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故 B 对;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

12、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由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 C 错;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是由氮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 D 错。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但没有测定出空气中所有成份的具体含量,故选

13、项说法错误。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首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正确。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分析】A、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9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要谨慎处理。C、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燃放烟花爆竹可能会造成一些伤害

14、进行分析。【解答】解:A、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可能会造成一些伤害,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易燃爆炸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防止爆炸的措施、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分析】A、根据纯净水不含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

15、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深洞的底部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净水不含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不能只喝纯净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故选项说法错误。C、深洞的底部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打火把能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进入深洞时要带电筒还要打火把,故选项说法正确。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作调味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16、掌握水的性质与应用、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亚硝酸钠有毒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5【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D、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检验其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

17、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随意碰触未知化学试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分析】由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增加了,是生成物,碳酸钙的质量减小了,是反应物,该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A、该反应是一种固体反应物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的反应,故

18、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该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C、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合价原则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容器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质量比例的变化,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7【分析】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11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

19、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C、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

20、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8【分析】A、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D、燃烧一般需要氧气参加【解答】解:A、碳酸盐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但是和稀盐酸反应

21、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氢气。错误;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但是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错误;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错误;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正确。故选:D。12【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9【分析】A、某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

22、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降低时会析出晶体而使溶液中溶质减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在降温时会因溶解度增大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D、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由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可计算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A、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可得知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A 正确;B、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可判断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B正确;

23、C、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因此,t 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而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 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且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仍大于 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可判断,降温至 t1时三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 C 正确;D、t 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则此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8.6%40%;故 D 不正确;故选:D。【点评】对

24、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可由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求得,即溶质质量分数 100%10【分析】A、氧化铁在加热时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色逐渐变黑;13对于 B、C、D 三个选项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进行求算,然后做出判断【解答】解:A、氧化铁在加热时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色逐渐变黑;B、根据题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减少的质量应该为氧元素的质量,即为10g7.6g2.4g,故可以据元素的质量守恒可以知道反应中每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而变成二氧化碳分子,故可以求出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284.2g;但是在实验过程中,

25、由于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若混有空气则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加热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所以实际消耗的一氧化碳要大于 4.2g;C、根据 B 的分析可以求出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4.2g6.6gD、根据 B 的分析可以求出消耗氧化铁的质量为:2.4g 8g,故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故选:D。【点评】学会分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变化情况,能够利用元素守恒来解答题目,纯铁是银白色金属,但是铁粉呈现黑色。二、填空二、非选择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11【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元素的质量比为构成分子的

26、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进行解答。【解答】解:(1)蒸气冷凝器中发生的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则 x+4;CaCl2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40:(35.52)40:71故填:+4;40:7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分析】(1)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分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14【解答】解:(1)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

27、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故答案为:CH 4+2O2 CO2+2H2O;(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烷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故填:CH4+H2O CO+3H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所以图 2 横线处填写内容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 ;故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13【分析】(1)根据工艺流程图的信息来分析;(2)根据氯化钡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4)根据产品中的杂质来分析。【解答】解:(1)石灰石矿粉加入盐酸后过滤能够得到

28、二氧化硅的固体,则能够推知二氧化硅不能够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性质;(2)滤液 1 中加入氯化钡的溶液,依据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可知能与之反应的是硫酸镁,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应该是该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从而去除了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3)石灰乳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够和加盐酸后生成的氯化铁、加氯化钡后生成的氯化镁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滤渣 3 中除有 Ca(OH) 2外、还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Mg(OH) 2、Fe(OH) 3);(4)从整个过程看如果加入氯化钡量较多,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并没有能够对它进行去除,所以产品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钡(BaCl 2);故答案为:(1)不能与盐酸

29、反应。(2)除掉滤液中的硫酸根离子。(3)Mg(OH) 2、Fe(OH) 3。(4)BaCl 2。【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制备题的考查,能够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较好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所在。14【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15(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确定反应的原理、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来验满氧气;(3)根据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所用仪器来分析;(4)配制溶液时,最终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15%,造成上述问题的可能原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溶质氯化钠少了,二是溶剂水多了。抓住这两个方

30、面,很容易找出问题的原因。【解答】解:(1)装置 C 中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2)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 或 C 来制取,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装置 A 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故填:B 或 C;CaCO 3+2HClCaCl

31、2+H2O+CO2;E;2KMnO 4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3)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过滤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故选择 A;故填:A;(4)造成溶质氯化钠少了的可能性,如: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称后倒入烧杯时撒落、称取纸片上药品没倒完、搅拌时没完全溶解等等;造成溶剂水多了的原因较少,可能是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配制溶液的烧杯中有水等。故填: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或配制溶液的烧杯中有水等)(答案合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药品的选择也

32、与药品的状态和性质有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综合性较强。15【分析】(1)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分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2)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分析;(4)根据几种反应的生成物考虑;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根据碳酸根的检验方法来考虑表格: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溶液呈红色说16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碳酸根离子,即不含有碳酸钠,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碱即其中含有氢氧化钙

33、,所以小刚猜想正确;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溶液不变红色说明其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反思拓展】从反应进行的程度考虑;【解答】解:(1)在甲实验过程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 2O;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3+H2O;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反应物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写在等号的右边,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Na 2CO3+Ca(OH) 2CaCO3

34、+2NaOH;反应的实质是 Ca2+和 CO32 结合生成 CaCO3沉淀(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压强减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起来;(4)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而氯化钠显中性又不易和其它物质反应,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钠;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根据碳酸根的检验方法来考虑表格: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钙属于白色沉淀,即含有碳酸钠,溶液呈红色说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小林猜想正确;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溶液不变红色说明其中不含有氢氧化

35、钠,所以小云猜想正确;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碳酸根离子,即不含有碳酸钠,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碱即其中含有氢氧化钙,所以小红猜想正确,所以答案为:【实验设计】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林的猜想正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小云的猜想正确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 小红的猜想正确17色【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仅考虑生成物有什么,还需要考虑反应物中什么物质过量问题,谁过量就含有谁故答案为:(1)NaOH+HClNaCl+H 2O;CO 2+2NaOHNa 2CO3+H2O;Na

36、 2CO3+Ca(OH) 2CaCO3+2NaOH;Ca 2+和 CO32 结合生成 CaCO3沉淀;(2)气球胀大;(4)交流讨论NaCl 氢氧化钠(合理均可)实验设计见上表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合理均可)【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碳酸根的检验方法,掌握了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仅考虑生成物有什么,还需要考虑反应物中什么物质过量问题16【分析】1根据图,通过对比甲乙两个烧杯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氨分子运动的结果;2根据图,通过滤纸条由 C 向 A 依次变红说明蘸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变红的原因是氨分子运动的结果;3根据图,通过观察棉纱布 D 比棉纱布 B 先变红,

37、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解答】解:【进行试验】由于浓氨水的挥发,氨分子进入甲溶液而变红。大烧杯隔绝了乙溶液,所以乙溶液未变红; 烧杯乙的作用是对照因此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析讨论】由于浓氨水的挥发,氨分子由近向远运动,所以滤纸条由 C 向 A 依次变红。(2)实验过程中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拓展延伸】(1)照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棉纱布 D 比棉纱布 B 先变红 该现象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图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防止氨气污染空气、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等【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分子的性质18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