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2018盐城三模)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解析:选 C 材料的意思是郑庄公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表明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故 C项正确。2(2018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
2、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解析:选 B 西周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并非依据姓氏,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姓代表共同的血缘关系,氏区别血缘亲疏,而共同血缘及血缘亲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姓氏的来源及作用,与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晋升制度无关,故 C、D 两项错误。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
3、是(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所谓“天”就是天理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解析:选 C 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任天者定),可以防止贵族权力争夺引起的纷争,维持贵族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争乃不生),故 C 项正确。4(2018扬州质检)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轮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2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解析:选 B 西周实行与分
4、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主旨相符,故 B 项正确。5(2018扬州调研)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 、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解析:选 B 材料强调编户齐民,没有强调血缘关系,故 A 项错误;村落命名非族姓化,表明中央集权加强,故 B 项正确;风俗观念不是本质体现,故 C 项错误;集权的
5、强化体现对社会治理的强化,而非僵化,故 D 项错误。6(2018无锡一模)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A西周 B秦朝C汉初 D元朝解析:选 C 西周时期是分封制,故 A 项错误;秦朝是郡县制,故 B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时期行政区划中有郡县设置,也有分封的王国和侯国,根据所学可以判断是汉朝初年,故 C 项正确;元朝是行省制度,故 D 项错误。7(2018镇江一模)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阿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
6、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A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C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D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解析:选 D 从材料中“讨伐李璮” “平南宋”可知行省制度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故 D 项正确。8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 ,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3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解析:选 A 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
7、政权都归入“中国” ,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 A 项正确。9西汉至魏晋时期,门下省内多杂用阉人,负责“执虎子(尿壶)、唾壶”等,做的事情非常不堪,民间讽刺侍从出身的人往往称之为“持虎子者” ,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央集权扭曲了官场风气 B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C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风气 D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解析:选 B 由材料可知门下省主要是皇帝的侍从,地位低下,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说明皇帝重用侍从以削弱大臣的权力,这是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故 B 项正确。10(2018南京高三调研)旧唐书穆宗纪载:“(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
8、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 制命始行。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解析:选 A “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表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 A项正确;给事中应隶属于门下省,因为门下省具有审议权,故 B 项错误;给事中只有封还诏书的权力,而没有否决权,故 C 项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皇权至上,故 D 项错误。11(2018徐州检测)明朝大学士李东阳上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
9、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亦多。 ”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宦官职掌裁定权C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D丞相制度被废除解析:选 C 内阁是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宦官掌权,故 B 项错误;不管是内阁还是宦官专权都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故 C 项正确;丞相制度被废除也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故 D 项错误。12(2018盐城二模)“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 ”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4A
10、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解析:选 D 该机构是清代的军机处,它的建立加强了皇权,故 D 项正确。13(2018南京质检)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 ”由此不能看出( )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解析:选 B 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给事中有封驳权,结
11、合唐代三省制,拥有审议、封驳权的是门下省,故 A 项符合史实。唐代门下省的五品官给事中有封驳权,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D 项符合史实。给事中只有封还诏书的权力,而没有否决权,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故仍体现了皇权的独尊,故 C 项符合史实,B 项错误。1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庆历中 200 4 501苏州绍兴二十六年 2 000 13 1531绍兴二十六年 3 400 62 561福州淳熙十
12、年 15 000 62 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解析:选 A 解试合格者人数增加,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录取比例变小,说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显著增加,也就是说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增加,故 A 项正确。1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解析:选 D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
13、吏来源。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仕,刻苦读书,从而5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 D 项;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是两个概念,故排除A 项;题干信息与选官制度沿革下的官员道德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B 项;自由投考与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矛盾,故排除 C 项。二、非选择题(15 分)16(2018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
14、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
15、,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6 分) (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4 分)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3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2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分层,概括其层意即为影响所在;第二小问,结合三公九卿的相关内容说明秦朝中央官职的设置。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概括其思想,然后再加以说明。第(3)问,据材料三前两句话分析其原因所在。第(4)问,从君权与相权的权力的变化中分析。答案:(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6(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于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