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83MB ,
资源ID:121295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129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1课时检测(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1(2019海门调研)1954 年 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该会议( )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解析:选 B 1949 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 A项错误;1954 年,政协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

2、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故 B项正确;讨论确立新型国家的架构是 1949年的政协会议,故 C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 1956年提出的,故 D项错误。2(2019海安月考)“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解析:选 A 这次“会议

3、”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 年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 A项正确。3(2019常州一模)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确立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的制度B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解析:选 C 人大代表是由“普选”产生的,故 A项错误;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2国家主人在 1949年 10月 1日新中国成立后,故 B项错误;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1954年宪法,故 C项正确;

4、“唯一”表述错误,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政协会议、特别行政区等等,故 D项错误。4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选 C 根据材料“1956 年” “中共八大”可联想到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并未说明法制建设的制度化,A

5、 项错误;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与材料时间不符,B 项错误;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D 项错误。51957 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 ”这一讲话( )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推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C标志着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解析

6、:选 A 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1957 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的讲话发生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之后,A 项正确。B、C、D 三项皆不符合题中时间信息,排除。6.(2019扬州质检)1954 年 6月 16日, 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 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右图为 1954年第 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3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解析:选

7、 C 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 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说明人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反映了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故选 C项。7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见当时政协( )A转变为计划经济指导部门B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主要担负起统一战线职能D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解析:选 C 从材料“1954 年” “协助国家机关” “密切联系群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在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

8、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 C项正确。8(2019宿迁调研)“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这个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这个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 “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民主协商和执政为民D “新胜利”包括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解析:选 A “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说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 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

9、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A项正确;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1982年宪法,故 B项错误;“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故 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故 D项错误。9. (2019常州期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 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 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 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A1978 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4

10、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解析:选 D 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 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 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故 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 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故 A项排除;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 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故 C项错误。10(2019江苏名校调研)20 世纪 80年代,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这一构想吸

11、收和发展了( )A “另起炉灶”政策 B结盟政策C睦邻友好方针 D “求同存异”方针解析:选 D 结合“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可知,邓小平是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前提下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即在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求同存异”方针,故 D项正确。11(2019苏州调研)秋水长天是一部描写两岸题材,是一部书写家国情怀暨反省民族离患的军事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 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B1979 年,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C2005 年, “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12、,反对台独D2008 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解析:选 B 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故 B项错误,符合题意。12(2019盐城一模)1988 年 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 “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 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C “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解析:选 D 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是 1979年元旦解

13、放军停止炮击金门,故 A项错误;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是 1992年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形成了“九二共识” ,故 B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没有得到台湾认同,故 C项错误;从材料中台湾放开了向大陆探亲、旅游等限制,反映出两岸互不往来的状态被打5破,故 D项正确。132018 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 “和平统一”方针 B “一个中国”原则C “政治协商”制度 D “一国两制”构想解析:选 B “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

1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 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 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的响应,故 D项错误。141973 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 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D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解析:选 D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是 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故 A项错误;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是在 1987

15、年,故 B项错误;宣告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是 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故 C项错误;70 年代,台湾和大陆的接触表明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故 D项正确。15(2019南京调研)1983 年 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解析

16、:选 A 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合作的前提,故 A项正确;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之一,并不是唯一途径,故 B项错误;大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 C项错误;统一后的台湾可以拥有立法自治权,但没有外交自治权,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 分)616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 “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 ,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

17、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 “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材料二 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且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材料

18、三 政治系统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政治文化的取向模式,在于由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否则政治系统本身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与意义。摘编自张华青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6 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为例,围绕“政治现代化的特征”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9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共产党领导下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等信息归

19、纳。第(2)问,是小论文题,要求以“政治现代化的特征”为主题,自定观点,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史实进行论证。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民主化,材料信息中蕴涵多个民主化的特征,任选一个确定观点,然后再寻找相应的史实论证即可。答案:(1)缘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2)特征:成熟的政党政治;健全的立法机构;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民众的政治认知及其信念。若选择成熟的政党政治,则从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方面论述。7若选择健全的立法机构,则从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方面论述。若选择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则从中华民国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新中国全国人大、国务院等部门等方面论述。若选择民众的政治认知及其信念,则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等方面论述。7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