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检测(四十四)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A 卷 基础过关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2018镇海选考测评)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解析:选 C 题中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A 项只属于中央机构,与地方无关;B 项分封制与秦朝无关;D 项促进交流,有利于控制地方,但不是最主要的。C 项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体现,有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符合题意。2(2018宁波十校 9 月联考)史记对秦始皇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孕),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这说明( )A 史记的记载客观无误,较为可信B只有通过现代 DNA 技术才能确认秦始皇身世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大胆的怀疑更需要小心的求证解析:选 D 史记对秦始皇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说明太史公对秦始皇的身世是有怀疑的,所以为了慎重,太史公对秦始皇的身世做出了两种不同的记载,故 D 项正确。3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 “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 岁断死刑才二十
3、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一记载( )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 BC D解析:选 C 材料记载虽有过分美化之嫌,但也基本反映了唐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情况,的说法有悖史实,故 C 项正确。4(2018嘉兴选考测评)为实现“君明臣廉”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2设置谏官 完善内阁制以御史治吏 慎用刑法A BC D解析:选 C 设置谏官是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故正确;内阁制出现于明朝,故错误;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以制度约束官吏
4、,故正确;慎用刑法面对的是所有人,并非针对“君明臣廉” ,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5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中国” ,理解正确的是( )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 BC D解析:选 C 本题可用排 除法。表述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均排除,故选 C 项。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崇尚儒家文化 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
5、揽汉族文士 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 BC D解析:选 B 解答本题要阅读题干,依据康熙帝的作为进行思考。结合祭孔、听学、授官可知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提升满族文化”的内容,故 B 项符合题意。7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我们今天对他予以肯定性的评价,主要立足点是( )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C他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贡献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解析:选 C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也就是从对国家、民族的最主要贡献这一角度,可知 C 项正确。8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 ,唐代的“贞观之治” ,以及清
6、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景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 )3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繁荣 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A BC D解析:选 B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所有盛世的表现;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是出现盛世的原因之一。因此,是三个盛世的共同特点,而唐太宗时对外来文化是 兼容并包的,故不是共同特点。9(2018富阳选考测评)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 ,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抓住保守的一面,进而被“鬼化” 。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A仁者爱人B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解析:选 C 本题要求正确理解孔
7、子思想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其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要求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实质是承认等级制度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的斗争,具有保守性。10(2018临安选考测评)在某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B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C “当仁不让于师”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析:选 C A 项体现的是“有教无类” 。B 项体现的是“因材施教” 。D 项体现的是学习上的诚实。学生与老师展开激烈辩论,对老师的观点进行质疑,体现的是“当仁不让于师”的主张,故
8、 C 项正确。11(2018嘉兴选考测评)亚里士多德宣称:“有一些人天生是自由的,另一些人则天生是奴隶。 ”这句话的本意是( )A奴隶归奴隶主私人占有B奴隶制度是永远不能改变的C把社会上的人分成三个等级D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解析:选 B A 项仅是表面含义,不能反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认为奴隶制是天然合理的,B 项正确。C、D 两项都没在题目中体现出来。12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4处。这些共通之处包括( )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伸张个性,追求自由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遵从 理性,反对权威A BC D解析:选 A 孔子与苏格
9、拉底都重视道德的作用,故正确;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用周礼规范人的言行,故错误;两人都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故正确;孔子主张等级秩序,故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6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祜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 “于台中置东西二狱” ,委御史台有“鞫(j: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
10、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 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6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第二、三句话分别概括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中省略号分层,从前后层意中分别概括即可。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做法:通过纳谏、自省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14孔子与
11、亚里士多德是“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正义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5政治机制的运行以法律为最高原则,并为法律所制约。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乐于受治的人们。美德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亚里士多德材料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英汤因比历史研究
12、(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人思想的异同点,分析其对各自文化圈的影响。(6 分)(2)依据材料二,比较孔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教育传统对东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中庸之为德” “之间的中道”可得出二人主张中庸;依据材料一中“道之以德” “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可得出二人强调道德 的重要性。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正义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并为法律所制约”得出与孔子不同,亚里士多德还关注正义和法律。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人的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可看出,孔子注重以成“君子”为主要的教
13、学内容,而亚里士多德除伦理学、哲学外,还注重科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先于东方产生近代科学。答案:(1)相同:中庸;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差异:亚里士多德同时强调正义、法律。影响:各自奠定了所在文化圈基础。中国强调礼乐教化,推行仁爱;西方强调理性与人权,强调正义与法律。(2)差异:孔子以成“君子”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伦理规范,相对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亚里士多德既讲授伦理学和人生哲学,又教授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影响:西方先于东方产生近代自然科学。B 卷 能力提升卷1清代布达拉宫的历史是一部清代西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布达拉宫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
14、,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这座无与伦比的宫殿被誉为世界十大杰出土木石建筑之一。布达拉宫巧妙地利用了红山的地形而平面布局就地取材料 ,利用当地的土、石、木等建筑材料,采用西藏传统的碉楼设计。摘编自噶特才让雪域梵宫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材料二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和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6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 ,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拉开了长达 150 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中国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
15、。据百度问答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及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4 分)(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为有效统治蒙藏地区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材料二简单评价康熙帝。(6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第二个省略号前后的内容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第一句话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价值: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群。(2)措施:军事上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加强与蒙、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册封四大活佛,设木兰围场。
16、评价:积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消极:延误了历史的进程;不懂得进行变革。2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摘编自贞观政要君道材料二 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17、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摘编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新的主张并简述其政治意义。(5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两段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唐太宗的措施解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 “此7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可以得出主张是“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第二小问,结合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影响解答即可。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践: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8、,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2)新主张:“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或缩小贫富差距)。政治意义:促进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 称“贵族(贤能)政体” 。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归;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归;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归。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季
19、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编自论语为政材料三 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分类执行的标准。(2 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治国主张。(2 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样的相似之处,在教育内容上又有何不同之处。(6 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划分政体的主要标准是执政者的数量以及维护的利益群体。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材料三讲的是亚里士多德主张以
20、法律 来治国。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主张中庸之道,而且都积极创办学校,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但是孔子教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强调社会学内容,而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教育,亚里士多德除了讲授哲学、逻辑学之外,还讲授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答案:(1)标准:执政者的人数、维护的利益群体。(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亚里士多德主张以法治国。(3)思想:都提倡中庸之道。教育:都积极办学(孔子首创私学,亚里士多德创办吕克昂学园)。教育内容:孔子以六经(或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伦理规范,相对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亚里士多德讲授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
21、学和伦理学等科学知识,既有8人文科学又有自然科学,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结合。4自古以来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自太宗平突厥,破延陀,而回纥兴焉。太宗幸灵武以降之,置州府以安之,以名爵玉帛以恩之。其义何哉?盖以狄不可尽,而以威惠羁縻 之。开元中,三纲正,百姓足,四夷八蛮,翕然向化,要荒之外,畏威怀惠,不其盛矣!摘编自旧唐书回纥传材料二 新疆建省改变了过去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化管理体制,采用了与内地一致的郡县制,新疆设总督、巡抚各一人,总揽新疆军政大权,原伊犁将军由新疆的军政首脑降为一般的军事官员,从而加强了新疆内部和新疆与内地的统一,加强了
22、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使“疆索巩固,俄英诸强邻不敢妄肆鸱张” ,为新疆开发排除了外部威胁。摘编自吴仲芳左宗棠与新疆开发(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北部和西部边疆采取的“羁縻”方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方案带来的积极影响。(6 分)(2)材料二中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符合清朝民族政策的哪一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疆建省的背景和目的。(4 分)答案:(1)方案:北部在东突 厥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 刺史;西部与吐蕃通婚,使唐朝与吐蕃成为“翁婿”关系。影 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创造有利条件。(2)原则:因俗而治。(具体写出清朝边疆政 策的基本原则也可)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目的: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9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