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3.87MB ,
资源ID:121781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178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意编排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第一编一模考前串讲——构建知识体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意编排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第一编一模考前串讲——构建知识体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1创意编排 一模考前串讲与主观题增分第一编一模考前串讲构建知识体系编者按 地理具有整体性,各地理要素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一轮复习结束,对各地理主题要素进行串知整合,既能温故已学知识,更能构建知识体系,贯通知识联系。帮考生理顺知识脉络,理清逻辑思维;做到思考有方向、答题不偏颇。串讲(一)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无处不在,渗透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个环节。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影响的相关知识,点多面广,考生在作答时往往由于记不清而导致失分。将气候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搭建成框架,条目化进行梳理,有助于考生分类存储知识,做到记得牢、调用准。相关知识串讲一、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

2、地形的影响(1)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2)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3)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2对水文的影响(1)对河流的影响: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2)对湖泊的影响:内流湖区:气

3、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2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气温: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3对土壤的影响(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4

4、对植被的影响光热水的不同组合,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二、气候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影响。气候类型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策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发展乳肉畜牧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

5、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降水少,冬季气温低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3)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2.对交通的影响3(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3对水能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

6、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4对旅游业的影响(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5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6对工业布局的影响(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或最小风频。(2)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3)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7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

7、观测。(2)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8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1)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2)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3)对建筑物形状影响: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竹楼。巩固迁移训练(2019菏泽模拟)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 10 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读表回答 13 题。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总计生物量/(吨/公顷) 98.25 1.62 0.13 233.49 97.87 2.08 0.05 524.55 9

8、7.41 2.45 0.14 415.814 95.06 4.94 20.861该海拔范围内物种优势最显著的是( )A苔原 B草本C灌木 D乔木2植被带是( )A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C高山灌丛带 D高山草甸带3推断导致植被带、生物量高于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气温C降水量 D土壤解析:1.D 2.B 3.C 第 1 题,表中信息显示该海拔范围内乔木层所占的比重最大,则乔木是优势最显著的物种。第 2 题,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带乔木层占比大,应是森林带;但海拔较高,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是山地针叶林带。第 3 题, “由低到

9、高() ” ,说明“、”植被带位于半山腰,而“”植被带位于山麓地带;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会多于山麓地带,而生物量较大。气温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光照与坡度有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坡度信息;土壤在同一山坡差别不大。(2019南昌一模)咖啡树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气候是其种植的决定性因素。赤道两边南北纬 25之间的地带,最适合种植咖啡树,被称为“咖啡带” 。据此回答 45题。4咖啡树多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说明咖啡树( )A需土壤肥沃 B需光照充足C喜冷湿环境 D喜阴湿环境5人们常在南北纬 25附近的咖啡种植园里夹种树干较高的植物,这一举措不是为了( )A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B充分利用土

10、地资源C改变咖啡树热量条件 D改变咖啡树光照条件解析:4.D 5.C 第 4 题,赤道附近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高大乔木,而咖啡树为灌木或小乔木,说明不喜光照;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森林中气候潮湿,而咖啡树最适合在此生长,说明喜湿。第 5 题,因咖啡树最适合在赤道附近种植,而南北纬 25附近纬度较高,从热量条件看该处已经是边缘地带,不能再降低热量;而树干较高的植物会阻挡光照,会降低小环境的热量,故这一举措不是为了改变热量条件。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11、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 A 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砂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1)试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2)分析乙地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3)借鉴甲地的发展经验,简述乙地为改造西瓜种植的气候条件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水热条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频发。第(3)题,从水资源利用、农田生态

12、保护等方面分析。答案:(1)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克服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2)乙地位于季风区,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旱涝灾害频发。(3)针对风沙灾害多的问题,可以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针对春季降水少的问题,可以推广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如薄膜覆盖、地方名优特产品培育;针对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17 年 2 月 20 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几个小时后,

13、邮轮在蜿蜒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材料二 如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6(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2)比较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3)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第(1)题,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山峰、植被、积雪形成原因分

14、析。山峰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有关,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形成高大山脉。由于地处盛行西风带,降水量大,且 2 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气温高,植被茂密“青山” 。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峰顶有积雪覆盖,为“雪峰” 。第(2)题,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及理由主要从该地的盛行风向及洋流角度考虑。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航行路线位于西风带内,洋流为西风漂流。甲航段受大陆影响,位于西风背风地带,且受西风漂流影响小,而乙段航线与西风漂流及西风风向一致,西部为海洋,对于西风及西风漂流影响小,且由于地处小岛屿之间,有狭管效应,使得乙段风浪大。第(3)题,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的民居与自然

15、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抗风、防震及取材角度考虑。由于该地位于西风带,风浪大,低矮的木屋可以防风。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强。该地冬季多降雪,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且周围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就地取材。答案:(1)地处板块消亡边界,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正值夏季,森林茂密;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数山峰被积雪覆盖。(2)乙段风浪较甲段大。理由:与甲段相比,乙段西部为海洋,对西风和西风漂流的削弱作用较小;航道狭窄且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3)该地多大风天气,地震频发,低矮小木屋抗风性强,且利于防震;冬季降雪量大,屋顶

16、坡度大不易积雪;森林茂密,便于就地取材。串讲(二) 河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初、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河流的基础图像不少,但相关基础知识及内在关联结构图示明显不足。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考生在作答河流类试题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7为此,我们搭建河流基础知识、基础图像与考题之间的连接桥梁,从而突破失分瓶颈,做到快速、准确答题。相关知识串讲一、河流的特征1任何一条河流自上游的源头到下游入海口(或入湖或消失在沙漠)地势逐步降低。2河流上游地区一般都是“V”字型河谷,因为河流上游地区一般地势高,起伏大,多高山和高原,对河流、河道有明显的束缚作用。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都是“U”字型河谷,因为河流中下游地区一般

17、地势低,且相对平坦,多平原和丘陵,对河流河道没有明显的束缚作用,加之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十分显著,河曲发育。3河流的支流地势和海拔高度明显高于干流的地势海拔高度,支流水体汇入干流。4因地势原因,河曲多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5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呈正相关,同时它还与区域内地形地势相关。6一般来说,外流河源远流长,水量较大,流域面积广。内流河流程较短,水量较小,流域面积小。但也有例外,如伏尔加河是注入里海,流域内降水丰富,流程长,流域面积广阔,为欧洲第一大河。外流区内也会出现局部地区的内流河流域。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去分析,自然原因包括降水量等河流补给方式出现

18、了明显变化,如降水量减少,区域气温较高,蒸发量明显增加等等。人为原因包括过度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过度开发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土枯竭等等。二、主要影响因素(一)气候对河流的影响1气温对河流的影响(1)气温决定着河流的冰期,在中高纬度地区当气温在 0 以下的时候,河段会出现结冰现象。在我国一般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冬季气温在 0 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以北地区冬季气温在 0 以下,冬季有结冰现象,而且纬度越高,冰期越长。(2)气温决定着河流的两种补给方式高山高原地区的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和平原丘陵区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两者的最大补给量分别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前者

19、多补给河流的源头地段,后者多补给河流的中下游地区。(3)气温还决定着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蒸发量,这直接关系到干旱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中亚地区大量引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灌溉棉田,导致区域内水分蒸发量激增,致使干旱区域更加干旱。中国新疆的绿洲及宁夏平原都存在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倾向。2降水对河流的影响8(1)大江大河流域内的年降水量决定着河流的径流总量。影响流域年径流总量的因素主要是流域面积和年降水量,当流域面积相差不大时,降水量越大,河流的径流总量越大。(2)流域内的降水季节变化决定着河流的枯水期和丰水期。由于季风气候的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所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温带海

20、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河流的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决定流域内特大的旱涝灾情。雨热同期虽然有利于季风气候区的农业发展,但是旱涝灾害频繁,会带来不利影响,致使水利设施的投资较大。(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形状与安全。海河流域水系的形状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干流和支流的水体同时注入天津市后再入渤海。这样的水系形状是地形决定的,各个支流之间、干流与支流之间是因为分水岭的存在,扇状的分水岭决定了扇状的水系特点。当突发暴雨来临时,这种扇状水系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在下游地区形成洪涝灾害。(三)植被对河流的影响植被对河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定河流的

21、含沙量、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变化。植被茂密,河流的含沙量小,汇水速度慢,径流量变化小;植被稀疏时,河流含沙量大,汇水速度快,易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洪涝灾害。三、水利和水害(一)水利1概念: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如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满足人类生活与工业生产用水需要。2水利形式可分为两个层级:第一级包括河流航运、灌溉农田和水力发电。第二级包括调节气候、淡水养殖、旅游开发、聚落供水和美化环境。(二)水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降水总量(降水时间长短降水强度)、地形地势和河曲发育造成泄洪不利等

22、三大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中上游植被覆9盖率下降和中下游围湖造田。治理措施包括上游的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中下游的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和退耕还湖。2凌汛灾害的成因包括:(1)河流处于温带或亚寒带及寒带地区,有明显的冰期;(2)河流有由低纬流向较高纬度的趋势;(3)初冬时节,相对上游河段未结冰,相对下游河段已结冰,形成冰坝阻挡上游河水流动,造成乱流,形成凌汛。初春冰融形成凌汛道理相同。治理措施主要是飞机轰炸坚固的冰面。巩固迁移训练(2019濮阳模拟)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 15%。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该河夏

23、、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 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 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 12 题。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解析:1.C 2.D 第 1 题,材料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 39%,则春季径流量所占比重最大,说明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主要以夏、秋季为主,与材

24、料信息不符;该地纬度高,降水以降雪为主,则雨水补给比重小;地下水补给稳定但水量较少。第 2 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减小,说明是受到了人为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所致;“总径流量变化较小” ,说明降水量没有大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积雪融水增多,总径流量应该变大。图 1 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图 2 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 34 题。103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4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 P 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

25、面积增长速度可能减慢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 Q 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解析:3.D 4.B 第 3 题,由图 2 面积变化可知,沙洲在 3、4 月份和 7、8 月份面积较小,结合河流流量大、侵蚀严重即可判断该河流有两次汛期,我国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雨带北移形成夏汛,故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 4 题,若P 为主航道,则河流流向应为自东南流向西北。河流上游修建水坝,泥沙沉积,将导致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若该河段自西向东流,则 Q 处侵蚀严重,P 处沉积严重。河心沙洲的形成是泥沙沉积的结果,故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5(2019安阳模

26、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 1 659 km,流域面积 76.6 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于两岸地面现象的原因。11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流向、流程、流域面积大小、支流状况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可从河流补给减少和支出增加角度分析。第(3)题,运用“地上河”知识分析,即自然原因是“泥沙堆积” 。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

27、;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2)下游流域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6(2019肇庆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

28、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1)推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漓江河床多卵石的原因。 (3)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解析:第(1)题,漓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含沙量小。第(2)题,卵石应从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角度分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漓江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且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

29、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因此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答案:(1)夏季大,理由是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小,理由是冬季河流补给以地下水为主,降水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或差异:夏季大于冬季。理由: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12(2)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

30、积。(3)当地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串讲(三) 地形的形成及影响在区域地理环境中,地形地势图像无处不在,出现频率较高,其学习难度也不小。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思维线索不清,知识结构杂乱无章,对非地带性特征认识不足,对地形众多的影响分析不到位。因此,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记忆区域地形的知识,通过地形图获取地形基础知识;其次要完善地形复习线索,打通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相关知识串讲一、地形的类型、特点描述及其成因1地形类型把握四种原生态的地型类型山地、高原、丘陵和平原,明辨一种派生性的地形类型盆地。2地形特点描述地形

31、区特点的描述一般有两个思路:(1)同类地形特点的比较。如松辽平原(沃野千里)、江汉平原(河湖密布)、东欧平原(冰川作用形成的波状起伏)地形特点的差异;(2)据等高线图描述某一地形区的具体特点。如路南石林的地形特点岩石耸立,如丛林一般。3地形的成因(1)宏观角度:全球板块运动观点基本观点:整个岩石圈被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如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不仅目前没有火山、地震发生,而且整个版图的地质演变也比较缓慢,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不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这是世界上高大山地的生长地带。边界类型:生长边界集中分布在各个大洋的海岭上,大西洋 S 形,印度洋“人”字形,

32、太平洋像汉字笔画的一大捺。消亡边界集中分布在海陆交界的环太平洋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这里是世界火山、地震的多发地带。(2)微观角度: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通过地球内能的释放,导致地壳的上升或下沉,使地表变得崎岖不13平;外力作用形式多元化,呈现出削高填低的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几乎每一种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以内力作用为主,有的以外力作用为主。同时内、外力作用具有阶段性,某一阶段以内力作用为主,另一阶段就以外力作用为主。二、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等方面(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 1

33、 000 m,气温降低 6 ;地形中山脉对降水的影响山脉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垂直,分别出现迎风坡降水(地形雨)和背风坡焚风效应。(2)地形对河湖的影响:地形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诸多河流东流入海。地形决定了河流的流速,地势高低的突变,阶梯交界处落差加大,流速剧增。地形决定着水系形状及其安全。地势较高的区域湖泊多咸水湖,这是因为区域内地壳不断抬升,由海洋壳转换为大陆壳,部分湖水无法流出低洼地区,残留在高原面上。(3)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地势起伏大的区域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地势起伏还会造成植被阴坡和阳坡的差异,特别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更是明显。如果阴坡同时又是背风坡,降水和光照明显不同于阳坡

34、和迎风坡,植被特点的差异会很大。(4)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5)地形对雪线的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阳坡雪线较高,阴坡雪线较低。坡度较大的坡向,雪线较高;坡度较小的坡向,雪线较低。2对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聚落、工业、农业及交通等方面(1)地形对人口的影响:地势低平的区域人口数量和密度都比较大,而地势起伏和海拔高度较大的山区人口数量与密度都比较小。地势低平的区域人口流动性比山区大,人口迁移现象显著。(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和地势决定了聚落的分布规模(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和聚落形态(

35、如条带式的兰州、放射式的延安、组团式的重庆和团块式的成都等类型)。(3)地形对工业的影响:在现代区位因素中,作为自然地理因素的地形影响力逐步下降。地形区的地势是否平坦和面积是否足够广阔对工业企业的选址有一定的影响。如攀枝花钢铁公司就是因为地形因素无法扩大企业规模。(4)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地形是否平坦直接决定农业的机械化的程度、劳动生产率及农产品的商品率。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使垂直立体农业模式成为可能。地势起伏的大小决定着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这是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5)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对航空运输来说,机场的建设,特别是足够长度的跑道是最为重要的,这就需要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的平原区或高

36、原区。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地区如14果地势起伏较大,就会增加修路成本。河港和海港的建设都需要港区地势平坦及面积广阔,同时水下垂直变化比较大,即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大吨位船只的进出海港区。管道虽然埋在地下,但地下投入资金的数量与地形状况有直接相关。巩固迁移训练(2019菏泽一模)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 12 题。1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沉积断层 B沉积断层褶皱 C沉积褶皱断层 D断层褶皱沉积2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岩浆喷发冷却成山A BC D解析:1.C 2.B 第 1 题,图示岩层有明显

37、的分层现象(T、J 两层、地层界线),则岩层为沉积层;图示地层界线发生弯曲,说明有褶皱现象;J 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说明褶皱后发生断层。故先后顺序为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然后挤压形成褶皱,断裂错位形成断层。第 2 题,由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可判断为山地;地层界线向上弯曲说明有挤压拱起过程;挤压出现断裂,使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示信息不能体现岩浆喷发。(2019佛山二模)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 1.83 m。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 50 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

38、少,预计到 2025 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 34 题。153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海浪堆积C珊瑚堆积 D火山喷发 4近 50 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A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B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C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D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解析:3.B 4.D 第 3 题,沙坝是泥沙堆积而成,图示沙坝位于海洋中,则必然是海浪堆积而成。第 4 题,该地大部分日期被海冰包围,使海浪侵蚀作用很弱。全球变暖后,海冰消融,沙坝周边没有海冰保护,则海水对沙坝的侵蚀作用加强,从而使沙坝面积缩小。5如图为北

39、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甲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推断甲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2)描述甲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3)指出第四纪甲半岛主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并说明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第(1)题,地势特征可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等进行分析。从图中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可以判断出甲半岛地势特征为中间高四周低。第(2)题,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甲半岛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拉布拉多半岛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为冰川侵蚀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地貌可以从峡湾、湖泊方面分析;流水侵蚀

40、地貌应主要从河流分布方面分析。答案:(1)特征:中部高四周低。依据: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或呈放射状)。(2)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沿海多,内陆少);东南、东部沿海密(多),西部、北部沿海疏(少)。(3)冰川侵蚀作用。(东北)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湖泊多位于河流上游,冰16蚀形成高原湖泊群。流水侵蚀作用。河流众多,呈放射状注入周边的海洋。6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

4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此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绘图略。(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串讲(四) 区位因素分析的思维要点任何人类活动都与

42、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各要素相互关联,受到各种常规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影响。由于考生在解答区位因素分析类试题时,区位因素分析角度不全面导致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为此,我们归纳该类试题的思维线索,考生按线索答题,能够做到理得清、答得准。相关知识串讲一、区位因素概述171区位是某项产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该产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1)各项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在具体区域和具体产业中的地位存在着巨大差异,但在整体的区位因素类别上是相同的,都包含自然、社会及环境等主要内容。(2)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影响一般大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影响。自然因素在现代区位因素中已发展为一

43、项基础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逐步下降。(3)相对于自然地理环境来说,社会经济因素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决定了产业地域类型的不断变化。2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建设及聚落形成的区位分析思想是相连通的,这一思维方式也将应用到军事工程选址、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旅游事业的发展、文化教育产业的布局、乡村聚落的改造及经济开发区的确立等方方面面。3人类对区位因素的研究,其终极目标是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生存和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人类社会与环境持续、和谐的发展。二、区位因素分析1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原则(1)全面性原则:即在认清问题的情况下,不矛盾、啰唆。先理清区位

44、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并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如:自然区位要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与工业协作、国家政策(政治)、宗教、军事(国防)等。(2)主导性原则:主导性区位因素的判断一般是考查的重点,一定要根据时间的变化动态来推理,同时要根据空间位置找出区域特征,即时空兼顾加以判断。(3)区域性原则: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反映所在区域,同时要注意区域的特殊区位。(4)动态性原则:因时而异,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2区位因素结构及其变化3利用区域图进行区位分析与评价1

45、8高考对区位分析的考查多与具体地理区域相结合,坚持自然、人文要素在特定区域中相互联系的考查思路,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中的叠加,重视因地制宜、人地协调观念的传达,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 。(1)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2)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3)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46、。(4)区域图中的人口、城市、交通线是社会经济区位评价的重要内容。人口多指向劳动力的数量、价格;城市往往与消费市场、港口发展依托联系在一起;经济地理位置多隐含着运输方式组合、交通通达性等信息。4区位因素分析模型分析方法 分析模型 案例剖析主导因素分析理清各区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分为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等不同的类型动态分析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类或某地区区位因素的变化,并抓住倾向性因素作预测性分析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接近煤炭产地接近铁矿产地向市场和交通便利地区靠近。原料的影响

47、力在减弱,市场、交通、科技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综合分析在人地关系的层次上对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加以综合,同时还要从区域环境特征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因地制宜观念的形成塔里木盆地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自然因素(耕地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经济因素(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社会因素(农业技术进步,政府政策支持)等辩证分析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影响某一人类活动区位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对其做出有利与不利的评价以“自然因素对青藏铁路选线的影响”为例:与其他方案相比,沿线地势较为平坦,线路较短是选线的主要优势,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是

48、铁路建设遇到的自然障碍,采用“以桥代路”等技术、方法可以克服自然障碍比 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 荷兰作为传统的鲜切花生产国,终年温和多雨的温19较分析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带海洋性气候,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科技水平高是维持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条件。肯尼亚作为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有:纬度低,热量充足;地势高,光照充足;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政府政策支持。肯尼亚属热带草原气候,旱灾多发是其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巩固迁移训练(2019南阳摸底)蓝莓野生于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果实为浆果,鲜果采收成本高。到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已选育出适应各地

49、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 100 多个,目前蓝莓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我国蓝莓产业化始于 2000 年,现广泛栽培于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产品大多用于出口。阿根廷主要栽培喜湿润、温暖的南高丛蓝莓,是世界蓝莓主要出口国。据材料完成 13 题。1美国蓝莓快速成为主栽果树树种主要得益于( )A科技先进 B消费升级C气候多样 D种群优势2我国蓝莓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优势是( )A土地辽阔 B产量巨大C政策支持 D劳动力廉价3阿根廷蓝莓产业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优势产品是( )A鲜果 B冷冻果C蓝莓色素 D加工果酒解析:1.B 2.D 3.A 第 1 题,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于消费升级,人们对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