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4.71MB ,
资源ID:121782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178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模块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模块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析考情/明方向卷别频次考点卷 卷 卷 海南卷荒漠化的防治 2014T36 2016T1618水土流失的治理 2018T911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8T37 2016T36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4T79 考点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认识荒漠化知其地区域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荒漠化的类型及成因也不同。因此,在分析荒漠化问题时,要依据具体区域分析其成因,结合成因针对性采取对应措施。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2)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

2、)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多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剧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2析其因(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1

3、)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想其策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的发生。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轮牧;人口激增控制人口3数量等。

4、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荒漠化问题。如针对荒漠化的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典题例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

5、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答题规范一、知其地在哪里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区,西邻黄土高原,北靠内蒙古高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二、审其问答什么分析三个设问可知:第(1)问考查沙源丰富的原因。第(2)问考查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都是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3)问是在(1)(2)问的基础上,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沙丘群规模的变化,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三、析其材用何答4第(1)问,M 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

6、自风力的堆积。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第(2)问,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 H 县城位于风口,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第(3)问,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观点 A 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泥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观点 B 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答案 (1)(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

7、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答题策略生态环境

8、问题及其治理的分析思路主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多是由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合理,以区域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次生盐碱化最为典型。对其分析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问题判断湿润地区: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资源减少、产生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2)原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降水特征、气温、风力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大小及地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乱采滥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要注意材料中的农业结构、

9、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等。5(3)防治措施组织管理措施:如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管理,提高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因地制宜。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集训冲关(2019河南适应性测试)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 315 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2011 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据此完成 12 题。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0、(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解析:1.B 2.A 第 1 题,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明显。图示护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较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而新桥为不透风护栏,沙粒容易在桥面堆积;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加剧了沙粒堆积。第 2 题,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的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的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3阅读材

11、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6材料二 下表示意图示地区土地结构及农业生产的变化。年份/年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量/kg粮食总产量/亿 kg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变化,并说明原因。(3)有人建议该地区应

12、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 ,大力植树造林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主要是由冬季风挟带的沙尘堆积而形成的,冬季风的源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越向东南方向,风力越小,风的搬运能力越弱,故堆积物的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对比不同年份粮食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得出农业生产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森林覆盖率、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等信息推测该地植被的变化对水土流失、气候等要素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表明观点,自圆其说即可。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

13、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的减弱,风的搬运能力降低,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逐渐减小。(2)变化:耕地面积增加,但单产和粮食总产量降低。原因: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3)观点一:应大力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观点二: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该地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7一、国内热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在哪里内蒙古自治区,通称内

14、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是我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 2 400 多千米,南北跨度 1 700 km,土地国境线长 4 200 km。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 “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有什么内蒙古草原遍地是宝,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铜、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现如何据内蒙古自治区沙草产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现有大约 52 万平方千米土地存在荒漠化或荒漠化趋向,其中包括四大沙

15、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四大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在工业需求与丰厚利益的驱动下,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矿产开采和冶炼基地。据调查,一露天采掘坑附近亩产鲜草由 200 多斤减至 170 多斤。露天开采破坏的不仅是草原植被,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近年来,呼伦贝尔 7 大河流全部出现断流。怎发展(1)强化植被保护:继续推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制度,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依法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促进荒漠植被自然修复。(2)推进工程治理:深入推进防沙治沙

16、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布局,加大沙尘8源区治理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努力增加沙区植被覆盖度。(3)优化政策机制:大力推进沙区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活化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遵循物质利益驱动原则,坚持增绿与增收、治沙与治穷相结合,优化扶持政策,活化工作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4)严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防沙治沙工作政府负责制,推动防沙治沙单位治理责任制。认真实施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5)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和应用适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示范和培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

17、(6)搞好预警监测: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荒漠化和沙化监测预警体系,对荒漠化和沙化动态变化进行适时跟踪监测,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7)加强部门协作:落实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二、国外热点区域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在哪里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简称: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西濒大西洋,北部与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南部与马里为邻,南部与塞内加尔相望。有什么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储量估计达 87 亿吨。铜矿 2 200 万吨,石膏约 40 亿吨,磷酸盐 1.4 亿吨。渔业资源丰富,储量为 400 万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预计储量丰富。森林总面积 47

18、440 hm2。现如何有 2/3 的地区是沙漠。人口增长过快,贫困饥荒,导致荒漠化加剧。怎发展非洲绿色长城,是一项计划,即沿着撒哈拉沙漠南缘的撒赫尔地区种植跨越非洲大陆的树墙,目的为防止沙漠化。这项计划由非洲联盟主导,以解决撒赫尔和撒哈拉地区在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后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干旱地区的林地、牧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管理或使用,应对当地贫困和食品安全等问题。考点二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资源现状及作用1.分布及现状(1)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主要分布:俄罗斯、加拿大。9热带雨林(原始林)主要分布: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

19、地区。(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2.森林的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地球之肺:(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是什么1.森林的 7 大环境效益“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2.森林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不同,具体差异如下表所示:地区

20、 主要生态功能10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保护农田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二)热带雨林的现状1.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为什么1.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1)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

21、需求。(2)直接原因:人口增长,新增人口需要耕地,开辟农场要毁坏大面积雨林。为了偿还外债巴西政府大量出口木材,要砍伐大面积雨林。一些外国公司伐木、开辟农牧场毁林。当地贫苦农民发展迁移农业,重复掠夺导致雨林破坏。为了开发雨林,修建公路毁林。11采矿及工业、城镇建设毁林。2.森林破坏后产生的问题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气候异常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生态环境恶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烟除尘,防风固沙自然灾害频发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破坏后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三)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怎么办常见环境问题的保护措施措施类型 具体内容工程措施农业上主要有平整土地

22、、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上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12技术措施交通上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上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 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典题例析(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

23、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由区域图中经纬度及题干文字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二、审其问答什么

24、13分析四个设问可知:第(1)问要求回答扎龙湿地的地貌及气候特点,是对已有知识的调动运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2)问要求回答该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第(3)问要求分析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都是在分析当地气候等因素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分析该流域的气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关键要自圆其说。三、析其材用何答第(1)问,河流排水受阻形成堰塞湖,是因为河谷相对较深,且水量丰富;该地却形成湿地,可以推断其河谷较浅,地势平坦;水量较少与该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有关。第(2)问,河流性质改变(变成湿地),基本不影响降水量;而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蒸发量加大;湿地面积稳

25、定说明其降水量与蒸发量相近。第(3)问,该湿地地区河水不断输入盐分,而水分蒸发会导致盐分积累。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选择其一,理由合理即可。若同意,可从对水中盐分、泥沙淤积、鱼群数量、水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若不同意,可从对水量、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及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

26、;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答题策略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问题的分析思路森林、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两大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应对其保护与修复。其主要的分析思路应抓住以下几点:1抓住湿地、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主要从对气候的调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环境的美化、净化,减轻自然灾害、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农田保护,改善水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2抓住湿地的成因进行分析湿地(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

27、、水网密度等要素。(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14(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3抓住湿地、森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分析问题表现:湿地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萎缩、消失及污染严重;森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破坏严重,两者都会导致生态功能退化,使生态失衡。(2)分析问题成因:湿地问题主要是因为人类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导致河湖淤积,污水任意排放导致湿地

28、污染;而森林破坏问题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肆意开垦导致的。4抓住对湿地、森林的保护、开发措施进行分析对湿地、森林首先应是保护,主要表现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健全保护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管理力度,其次是合理开发,应退耕还湿、还林,植树造林;最后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分布,减少人类产业活动干预,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等。集训冲关(2019深圳一模)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如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据此完成 13 题。1.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 )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

29、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2.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15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不足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3.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流向 B地形格局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解析:1.C 2.B 3.B 第 1 题,图示温带雨林多位于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属于西风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欧洲该位置并没有分布。地形雨分布较广泛,不只有高山地带;南美洲的温带雨林分布区沿岸为寒流流经。第 2 题,物种多少主要受气候制

30、约。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特别是冬季气温偏低,则生物种类较少。第 3 题,受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所以南、北美地区的温带雨林呈南北条带状分布。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曼则塘湿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整个保护区总面积约为 3 600 km2,划分为三大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区内地势开阔,坡度较缓,15 条溪流汇入黄河,有许多淡水湖,当地牧民以放牧为主,超载率达到了58.1%。为了增大草场面积,提高草地产草能力,从 1972 年至 2003 年,这一带通过开沟排水等措施共改良沼泽地 8 000 多公

31、顷。由于全球气候变缓,降水减少,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沙化严重。保护区还受到鼠害、挖药、打猎等破坏。如图为曼则塘湿地位置示意图。(1)分析曼则塘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2)曼则塘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试分析原因。(3)简述曼则塘湿地减少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曼则塘湿地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低,蒸发弱,且有冻土阻隔水分下渗等;再结合材料中“区内地势开阔,坡度较缓,15 条溪流汇入黄河”可分析出保护区内排水不畅,有多条河流汇集等,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沼泽湿地的形成。第(2)题,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草场鼠害;人为原因主

32、要是开沟排水、过度放牧、挖药等。第(3)题,结合湿地的功能和地16理环境要素回答。湿地有产出功能、调节功能、降解功能、旅游功能等;地理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湿地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土壤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等。针对减少原因,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有多条河流汇集;地势相对低平,排水不畅;有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2)自然原因:气候变暖;草场鼠害。人为原因:开沟排水,过度放牧、挖药等。(3)影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荒漠化现象加剧;湿地的降解功能下降,当地土壤

33、污染更加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平衡;旅游功能下降,环境恶化。措施:合理规定载畜量,禁止过度放牧;禁止过度挖药;建立自然护区;消灭鼠害等。一、国内热点区域神农架林区在哪里神农架林区(东经 1095611058,北纬 31153175),位于鄂西北边陲,东接保康,西邻重庆巫山,南依兴山、巴东而濒长江三峡,北倚房县、竹山。有什么神农架已探明的矿种有磷矿、铁矿、镁矿、铅锌矿、硅矿、铜矿、建筑石材等 15 种(不含砂石、黏土),共有各类矿床(点)53 处。神农架已初步查明有高等维管束植物 199 科872 属 3 183 种,真菌、地衣共 927 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 76 种。药用植

34、物超过 1 800 多种,以“天然药园”驰名中外。神农架现有脊椎动物 493 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种数的 57.5%。神农架蕴藏着丰富的昆虫资源,计有 28 目 157 科 4 143 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3 种。此外,还先后发现了 30 多种白化动物。现如何2013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 9.541.349.2。2016 年 7 月 17 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 40 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湖北神农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随着盗猎盗伐和无序采伐,林区面积缩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使其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怎发展(1)森林的砍伐要与人工造林

35、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森林开发方式。(2)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效益产业,摆脱过分依赖森林发展经济的状况。(3)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使公民认识到森林破坏的严重后果与保护森林的意义,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17(4)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5)建立保护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6)加强景区管理,控制进入景区的人数。二、国外热点区域刚果雨林在哪里刚果雨林,即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它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热带雨林,有“地球第二肺”之称。有什么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 2527 ,年降水量 1 5002 000 mm。热带雨林广布,盛产乌木、红木、灰木、花梨木、黄漆木等

36、25 种贵重木材。现如何持续的战乱造成数百万流民,他们逃进森林地区,用火烧森林的办法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压力。20 世纪初,森林覆盖率达 60%以上,而现在不到10%,且正在以每年 3 190 km2的速度减少。怎发展(1)进行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刚果热带雨林。(2)建立自然保护区。(3)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不再进行刀耕火种、毁林开荒。(4)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避免大量流民进入雨林地区。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2019菏泽模拟)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 990 km,全线有 140 km 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

37、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 13 题。181此治沙防沙的方法也可施用于( )A新疆 B海南C福建 D河南2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3为促进图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解析:1.A 2.A 3.D 第 1 题,四个选项中只有新疆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第 2 题,该地区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且

38、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第 3 题,沙漠景观、麦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发达地区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故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少。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45 题。4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5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39、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4.C 5.B 第 4 题,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第 5 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19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数量。(2019青岛一模)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

40、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如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 68 题。6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 月 15 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外风速较小 B林外降雪较多C林内气温较高 D林内郁闭度大7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A慢,风速较小 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快,太阳辐射较强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8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41、 )A春季融雪量增加 B融雪速度降低C融雪时长缩短 D河流汛期提前解析:6.D 7.C 8.B 第 6 题,林区森林郁闭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由于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因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第 7题,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 ,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第 8 题,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春季融雪速度较慢,所以融雪时间长,而利于水的下渗与保持水土,生态效益较高;由于融雪时间长而河流汛期滞后;图示云冷杉常

42、绿原始林积雪厚度较小,则春季融雪量较小。(2019武汉模拟)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如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20物的分解输入。据此完成 911 题。9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成因是( )A黄河径流量大 B黄河输沙量大C地壳上升运动 D沿海海平面上升10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

43、侧递增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 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1996 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A BC D11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解析:9.B 10.C 11.B 第 9 题,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则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原因是输沙量大。第 10 题,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河水、雨水、地下水对盐分有稀释作用。则受河水影响,河道两岸、入海口附近盐分较低;新生湿地受河水

44、补给地下水较多而盐分较低。第 11 题, “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则植物较多的区域氮含量较高,近海滩涂等盐分高的区域,因植物少,而总氮含量值较低;河道两侧水分条件好,植被较多,总氮含量较高,整体呈现由河道向外递减;“陆源磷”说明磷主要来自陆地,则必然是河水带来的;总磷含量应由河道向外、由陆向海递减。二、非选择题12(2018普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速生桉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其特点之一是“疯长” ,快速生长期可达 10 年,国外桉树轮伐周期一般超过 8 年。我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引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速生桉人工林遍布于山坡,该区也建立了大规模林浆纸

45、一体化的造纸工业生产基地。21但近年来,该区各地却掀起了“禁桉”风潮,认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如图为我国桉树主要种植区分布及广西某地速生桉产业模式图。(1)指出我国桉树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2)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常致林下“寸草不生” ,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3)近年来,广西多地掀起了“禁桉”风潮,但也有人反对“禁桉” ,请你为反对“禁桉”阐述理由。解析:第(1)题,分布情况主要从分布范围、集中区域等方面分析;原因要结合气候和地形(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两方面来分析。第(2)题,主要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来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自然方面植物群落本身存在竞争关系,在不同的区

46、域条件下不同优势植物种类也不同。第(3)题,主要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来分析。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于南岭及其以南地区;分布集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种植范围广。原因: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地形,宜林土地面积广;气候适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与原产地气候条件相似),适合桉树生长。(2)种植密度大,林下光照条件差;在该区域桉树是优势物种,竞争力强,其他植物种类难以成群;轮伐周期短(速生桉初期生长旺盛)、种植密度大,耗水、耗肥量大;大量施用除草剂,抑制林下灌草生长;炼山烧荒,破坏原生灌草植被。(任答四点)(3)理由:控制种植密度,延长轮伐周期,生态可良性发展;林牧结合,多种经营,

47、可保障经济收入;相关产业基础好,林纸浆产业链完善,社会效益高。13(2019陕西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南岸是藏羚羊的重要产羔地。在第四纪时期,湖泊退缩,湖水不能外流;近 30 年来,湖泊面积不断扩大。 2011 年 89 月,由于持续较22强的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十几亿立方米的湖水溢出,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也因此由 280 km2缩减到 165 km2。随后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及盐湖相连并迅速扩大,湖水最终有可能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而成为长江最北源。如图为卓乃湖决堤引发的水道变化

48、示意图。(1)分析卓乃湖溃决外溢的主要原因。(2)推测卓乃湖湖水外泄、面积骤减给藏羚羊迁徙及生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3)为防止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外泄时毁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请提出防治措施。(4)有学者认为库赛湖、海丁诺尔湖、盐湖扩大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阐述理由。解析:第(1)题,卓乃湖溃决外溢的原因应主要从气候变暖、降水集中且持续时间长、冻土融化、东部土质疏松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影响藏羚羊的迁徙通道、草地退化以及饮用水源变化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从泄洪和加固交通设施角度分析。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同,主要从湿地面积扩大可使蒸发量增加、湿度增加以及植被增加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赞同,主要从湿地面积增加导致草地被淹没、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等方面分析。答案:(1)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卓乃湖湖面较高且东岸与库赛河之间有(比降较大的)古河床(或古河床岩土疏松,易被侵蚀崩塌)。(2)卓乃湖湖水外泄可能淹没或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卓乃湖面积骤减可能导致湖床裸露,湖岸草地退化(沙化),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