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5 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呈现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解读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重点)思维导图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要素补充点拨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土壤是多要素的中心环节。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
2、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2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 化学能 光 合 作 用热能 分 解 呼 吸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3、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考向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1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 D解析 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故选 D。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
4、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23 题。32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3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答案 2.A 3.C解析 第 2 题,由题干及图可知,该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而图示中并没有其他区域,也没有产生新的功能。第 3 题,植被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水分下渗减弱,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
5、,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实例和意义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环境各要素与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4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案例: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沿岸海区的影响洋流状况 大气环流 气候状况 海洋生物正常年份 上升流强烈 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形成荒漠形成渔场厄尔尼诺发生年份上升流减弱 上升气流 暴雨、洪涝 鱼类死亡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地理环境是一
6、个整体。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也不是在空间的偶然组合,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一系列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发生密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或系统。方法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要素的分析方法(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
7、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5(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畲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考向一 结合全球变暖等
8、地理事件考查地理整体性的表现(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 12 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上图所示地区 19362015 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 1.D 2.D解析 第 1 题,图中所示地区主要
9、淡水资源种类为冰川,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并形成地表径流而逐渐消失,只有少量湖泊水体在地势低洼处存留,故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D正确。由于该区域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即使全球气候变暖且蒸发能力增强,年蒸发量也处于6减少状态。A 错误。该地河湖的主要补给水体为冰川融水,由于冰川水体已经基本消融殆尽,故图中河湖水量不会持续稳定增加。B 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物种类也会发生变化。C 错误。第 2 题,潮汐是海水周期性上涨和回落的一种自然现象,洋流是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现象,两者都不能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故不能作为主要依据。D 符合题意。
10、沿海地区的海拔低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A 不符合题意。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B 不符合题意。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C 不符合题意。(2017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35 题。3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4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
11、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5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 3.D 4.C 5.A解析 第 3 题,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 D。第 4 题,由材料可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造成浮游植物密度大,故选 C。第 5 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水温较低,光照较少,故
12、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径流量减少,河流携沙能力减弱,使营养盐类丰富区位置偏西,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7(2016全国文综)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67 题。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答案 6.C 7.D解析 第 6 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
13、升高而降低;山地海拔不同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植被覆盖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第 7 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考向二 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及意义(2017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 8 题。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
14、盐度增大答案 B解析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湖盆蒸发量减少。湖水盐度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少不会影响湖泊盐度,同时种植植被不能导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此答案选 B。9(2016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8(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
15、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解析 第(1)题,由图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
16、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第(3)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根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避免熊的威胁;地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课时作业9(2019沈阳月考)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 ,完成第 1 题。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 )A降水稀少B地下水丰富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答案 A解析 结合漫画信息,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取地
17、下水分,说明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2018深圳质检)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 ,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 23 题。2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3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答案 2.B
18、 3.C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 45 题。4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壳运动 地形变化ABCD105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性 地理环境要素的独立性ABCD答案 4.C 5.B(2018威海月考)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第6 题。6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答案 B解析 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 1000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
19、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2019泰安调研)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完成 78 题。7影响乔戈里峰、博格达峰和友谊峰雪线高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降水量C海拔 D纬度118影响甲处等值线数值特征及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和地形 B海陆因素和洋流C坡度和坡向 D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答案 7.D 8.A解析 第 7 题,影响雪线高程的因素有纬度、地形等,纬度高雪线低,纬度低雪线高,图中三座山峰的雪线总体自南向北降低,是纬度差异所致,故 D 正确。第 8 题,图中甲处等值线向东(数值较大处)弯曲,说明甲处雪线高程较低。甲处地处伊犁河谷地,西风
20、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山地抬升而多地形雨,故雪线较低,则 A 正确。(2018济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下面左图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 。右图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 910 题。9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C最大值约在 25D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10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A温带沼泽湿地 B针叶林C中纬度草地 D荒漠答案 9.D 10.A解析 第 9 题,从左图可知,仅考虑
21、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第10 题,从右图可知,净初级生产量随湿度增加而升高。(2019湖北武汉检测)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完成 1112 题。11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1212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增加大气降水B增强地面蒸发C减小昼夜温差D减少风蚀水蚀答案 11.D 12.D解析 第 11 题,生物
22、土壤结皮是细菌、真菌等生物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地衣、苔藓等腐烂会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D 正确。有机质增加,使得土壤的生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会变化,A 错误。形成过程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B 错误。 “微自然景观”反映了原生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是破坏,C 错误。第 12 题,生物土壤结皮仅仅是改变土壤成分进而改变“微环境” ,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生物土壤结皮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使得低等植被增多,蒸发减弱;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对昼夜温差没有影响;生物土壤结皮有助于增加植被覆盖度,
23、减少风蚀水蚀。13(2018天津调研)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品粮基地,该流域内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某灌区示意图。材料二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的一次。(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答案 (1)该区域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需求量大;该区域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开挖河渠;此地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2)有利
24、:秋浇淋盐可降低土壤盐碱度,可以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不利:秋浇淋盐通过排水渠汇集到乌梁素海,使得化肥和土壤盐类富集于湖泊中造成水体富13营养化。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 西亚局部区域示意图。材料二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近年来两河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至中下游流量骤减,影响了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1)分析德黑兰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阿拉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 (1)原因:纬度较低;处于大陆内部,大陆性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植被少;湿地少;硬化地面多;风力较小。(2)由于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岸线侵蚀加剧,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河口三角洲萎缩等。解析 第(1)题,结合德黑兰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城市化环境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题,根据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关系,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径流量减少对气候、水源、土壤、生物、植被等方面说明影响。14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