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津市河东区 2019 届高考生物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1.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B. 蔗糖、淀粉、维生素等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性激素的合成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分泌蛋白在糙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中经过折叠包装以小泡的形式从内质网中排出,然后,再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经过一定的修饰之后,再从高尔基体
2、上以出芽的形式被高尔基体的膜包被,以小泡形式逐渐接近细胞膜,再与细胞膜融合,蛋白排出细胞。胞内蛋白质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详解】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A 错误;蔗糖和淀粉属于糖类,糖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是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调节作用,B 错误;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在内质网上合成,线粒体为合成过程提供能量,而高尔基体不参与这些物质的合成过程,C 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
3、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各正常细胞中,因此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D。2.叶肉细胞产生 O2和消耗 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内膜 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基质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2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 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2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 ATP 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 2被 C5固定形成C3,C 3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详解】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含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以进行水的光解,产生H与 O2,因此产生 O2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叶肉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因此,本题答案选 B。3.下列是关于科学家们的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
5、镜的观察提出了生物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B.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C.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D.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答案】A【解析】【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2、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膜结构。3、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并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详解】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推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A 错误;摩尔根利用了果蝇作为遗
6、传实验的材料,在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 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 正确;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氧的同位素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观察释放的 O2的放射性情况,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A。4.下图是草原上食草动物对于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净光合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3量)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为放牧量的最适点B. 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加牧草的净光合作用C. 该草场的最大容纳量在 b 点D. 没有食草动物的草
7、地比有食草动物的草地物质循环快【答案】D【解析】【分析】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详解】通过图示分析看出 a 点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草场有机物积累强度最大,故 a 点为放牧量的最适点,A 正确;通过曲线图看出,放牧量低于 b 点时,有食草动物的刺激比没有食草动物时牧草的净光合作用更强,放牧量超过 b 点时,净光合作用弱于无食草动物水平,因此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加牧草的净光合作用,B 正确;b 点时,有食草动物刺激与没有食草动物时牧草的净光合作用相
8、等,结合 B 选项分析可知,b 点是草场最大容纳量,C 正确;食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D。5.SV40 病毒是一种感染猴细胞的病毒,其基因组 DNA 可以在寄主细胞中编码种大 T 抗原,用免疫荧光反应,可以定位大 T 抗原蛋白在寄主细胞的存在位置。此抗原中含有一段氨基酸序列(NLS),下表显示出 NLS 的作用。(Pro Lys Arg Val Thr 分别代表 4 种氨基酸)NLS 野生型 Pro-Pro-Lys-Lys-Lys-Arg-Lys-Val 荧光在核内NLS 突变型 Pro-Pro-Thr-Lys-Ly
9、s-Arg-Lys-Val 荧光在细胞质中4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NLS 可以引导 T 抗原蛋白进入寄主细胞的核内B. 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控制 NLS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C. 大 T 抗原蛋白的表达在寄主细胞的细胞核内发生D. 免疫荧光反应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 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
10、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详解】由题干信息“NLS 是大 T 抗原蛋白上的一段氨基酸序列,荧光可以定位大 T 抗原蛋白在寄主细胞的存在位置” ,结合表格看出,NLS 野生型的大 T 抗原蛋白在细胞核内存在,NLS 突变型的大 T 抗原蛋白在细胞质内存在,推测 NLS 可以引导 T 抗原蛋白进入寄主细胞的核内,A 正确;NLS 野生型和 NLS 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中第三位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量不变,说明 DNA 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控制 NLS 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B 正确;大 T 抗原蛋白基因的表达,包含转录和
11、翻译,其中翻译过程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不在细胞核内发生,C 错误;用相应的抗体与大 T 抗原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免疫荧光反应,此方法称为抗原抗体杂交,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C。6.科学家在一个名为 Squal lusa lburnoides(二倍体)的鱼种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于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 ,科学家提出了下图中 A、B、C 三种可能的发生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5A. 甲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B. 图中的二倍体精子是由于亲代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而形成的C. 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12、不可能完全相同D. 甲、乙、丙中均只含有父方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 DNA 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
13、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详解】图示中无核的卵细胞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经过不正常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二倍体生物甲,A 正确;二倍体的鱼产生了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经过了不正常的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开,进入同一个细胞中) ,B 错误;如果 C 途径中的两个精子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且不考虑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则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 错误;DNA
14、 是遗传物质,甲乙丙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于母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于父方,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A。67.如图 A、B 分别是某真核细胞结构的局部图,其中的过程及 T 蛋白、M 蛋白转运至B 结构过程与 A 结构密切相关,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B 结构是_(填细胞器),其中的 b 结构与 a 结构相比,在成分与功能上的显著不同点是 b 结构_。(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发生在_期,此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_(填最主要的两种物质)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3)从图中判断,M 蛋白最有可能与_生理过程密切相关。(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 T 蛋白明显
15、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_(图中编号)过程。【答案】 (1). 线粒体 (2). 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较多 (3). (分裂)间 (4). 酶、ATP (5).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6). 【解析】【分析】真核生物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形成 RNA 前体,然后在核内剪接成成熟 mRNA,mRNA 由核孔运出核外,结合核糖体进行翻译,形成蛋白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 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无氧
16、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分析题图:是核 DNA 转录形成 RNA,是 RNA 从核孔进入细胞质,是翻译形成蛋白质T,是 T 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 TOM 复合体,在 TOM 复合体的协助下,M 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据此答题。【详解】 (1)通过图示分析 B 的内膜有嵴,可生成 H2O,故 B 是线粒体;其中 a 为线粒体外模,b 是线粒体内膜,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该过程发7生在线粒体内膜上,需要多种酶催化,故 b 结构与 a 结构相比,在成分与功能上的显著不同是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
17、较多。(2)由 DNARNA,是转录过程。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转录发生在细胞间期,因为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 不能解旋。转录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需要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3)由图可知,M 蛋白通过 TOM 复合体的转运,最终进入线粒体内膜上,同时与水的生成有关,故推测 M 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细胞质基质中 T 蛋白明显增多,而 T 蛋白参与图中过程,该过程是 T 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 TOM 复合体。因此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过程。【点睛】本题以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的关系为载体,
18、考查膜成分、转录和翻译、有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快速、简便和高效地诊断单基因突变遗传病的新方法,成为特异性互补寡核苷酸法。该方法根据被检基因特定的 DNA 序列,人工合成两种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子探针(简称 ASO),一种与正常的基因序列完全互补,另一种与突变的基因序列完全互补。下图是用该技术来早期诊断镰刀型贫血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图例。(1)扩增的常用方法为_,设计合成引物需要已知_序列。引物长度般在 20个左右的核苷酸,长度不
19、能太短的原因是_。(2)通过比较正常 ASO 和突变 ASO,可以判断镰刀型贫血症的病因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_到_的替换。8(3)若在滤膜上出现了图的杂交斑,说明被检测的个体为_。(4)发生杂交斑的个体与发生杂交斑的个体结婚,生出不患病男孩子的概率为_。【答案】 (1). PCR 技木 (2). 目的基因的核昔酸 (3). 容易引起识别(复制)错误 (4). A-T (5). T-A (6). 携帯者 (7). 1/4【解析】【分析】1、获取目的基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或、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动
20、物、微生物)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DNA 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 ;5、PCR 的过程:DNA 变性(90-96):双链 DNA 模板在热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退火(复性) (25-65):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 DNA 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延伸(68-75):在 Taq 酶(在 72左右最佳的活性)的作用下,以 dNTP 为原料,从引物的 5端3端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 DNA 链。【详解】 (1)扩增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是 PCR(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 扩增时需要引物,它能与 DNA 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故引物设计需要已知目的基因的脱
21、氧核苷酸序列。引物长度不能过长或过短,一般控制在 20 个左右的核苷酸,过短会影响 PCR 的特异性,容易造成非特异性扩增。(2)通过图示已知正常的 ASO 序列为 GAAGAG,突变 ASO 序列为 GTAGAG,两段 DNA 序列只有第二个碱基对不同,正常 ASO 序列第二个碱基对为 AT,替换成突变 ASO 序列第二个碱基对为 TA。(3)通过图示看出,中两条链中都出现杂交斑,上面那条的杂交斑是与正常的 ASO 序列互补得到,下面那条的杂交斑是与突变的 ASO 序列互补得到,又因为镰刀型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故推测是携带者。(4)若致病基因用 a 表示,非致病基因用 A 表示,则基因
22、型是 Aa,的基因型是 aa,婚后生出不患病男孩子的概率为 1/21/2=1/4。【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遗传病相关知识,考生通过理解相关知识,通过图示分析作答。9.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吸食毒品和长期使用心理药物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9(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但可卡因(一种毒品)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_,使下一个神经元_。(2)吸毒者和健康人的相关激素检测结果见表,雄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组别 GnRH (mlu/mL) LH (mlu/mL) PSH (mlu/
23、mL) T (mlu/mL)吸毒者 6.78 1.45 2.87 4.09健康人 4.95 4.66 6.6 6.69图中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调节的特点。据表中数据可知,图中的_ (填图中数字)过程在吸毒者体内会减弱,说明吸食毒品最可能影响图中的_ (器官),使其受损,导致舉丸酮(T)分泌量减少。(3)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_细胞,最终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答案】 (1). 增多 (2). 持续兴奋 (3). 分级调节与(负)反馈 (4). (5). 垂体 (6). T【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本图是性激素的调节过程,由图可知是雄性激素的
24、调节过程,下丘脑垂体睾丸过程表示分级调节,过程表示反馈调节。分析表格:吸毒者和健康人相比较,吸毒者的 LH、FSH、T 的水平降低,对图甲来说过程减弱造成的。【详解】 (1)由题中信息,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转运体回收,但可卡因能使转运体失去作用,导致多巴胺无法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会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10(2)分析图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的调控,而雄性激素的含量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因此图甲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表中信息表明:吸毒者的 LH、
25、FSH、T 的水平低于健康人,说明图甲中的过程减弱;GnRH 的水平高于健康人,说明 T 对下丘脑的反馈调节减弱,即图甲中的过程也减弱。其中 LH、FSH 的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距最大,这两种激素由垂体分泌,故说明吸食毒品最可能影响图中垂体,使其受损,导致睾丸酮分泌量减少。(3)艾滋病病毒 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而 T 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毒品对人的毒害,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10.三倍体毛白杨(X
26、Y 性别决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志娣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采用染色体加倍等技术,经过十五年研究所取得的新品种。三倍体毛白杨具有速生、优质、高效特点是纸张制造的理想原料,出浆率为普通杨树的两倍。三倍体毛白杨非常适合黄河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同时它的耐寒、抗旱、速生性的特点很适合三北地区防护林带栽种。下图为三倍体毛白杨的两种培育途径(1)II 与 I 相比的优势为_。(2)观察发现在雄性配子中含有两条结构相同的性染色体。产生 2n 雄性配子的原因为_。(3)II 途径中三倍体毛白杨的性染色体为_。11(4)三倍体毛白杨也解决了早春飞絮和花粉的烦恼,请解释原因。_。【答案】 (1).
27、 大大提高后代的变异率,加速优良后代的选育 (2).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3). XYY 或者 XXX (4). 有性生殖能力较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导致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离时,没有纺锤丝的牵引,分裂后的染色体无法到达细胞两端,也就形成不了子细胞,从而导致分裂结束时这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正常时的数目加倍。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 DNA 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
28、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详解】 (1)I 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再与二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II 通过高温处理得到雄性染色体加倍的精子,雄性配子变异频率相对较高,与正常雌配子交配,
29、得到三倍体。故 II 与 I 比较大大提高后代的变异率,加速优良后代的选育。(2)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XY,观察发现雄性配子中含有两条结构相同的性染色体,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可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从而形成 2n 雄性配子。(3)II 过程雌配子正常减数分裂得来,性染色体是 X,通过(2)知道雄配子中的性染色体可能是 XX 或者 YY,故三倍体毛白杨的性染色体为 XXX 或 XYY。(4)三倍体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奇数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会产生正常的配子,有性生殖能力较低,故三倍体的白毛杨不出现早春飞絮和花粉。【点睛】本题考查秋水仙素的作用,减数分裂相关知识。同时也考查考生读图的能力,考生通过掌握相关知识,理解分析作答即可。1213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