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 2019 届高三语文毕业班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本试卷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把、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共 36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 切蹉,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 ,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展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一部
2、红楼梦 ,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于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感动自己,震撼世人。创作的过程,有蜕变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精益求精,何止曹雪芹一人而已。一部诗经由远古的一滴繁露,淌成世滥殇;一部论语煲为心灵鸡汤,温暖一代又一代人;还有那唐诗宋词,繁花满树,蓊郁了一个王朝的后花园。 “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古文人家,怀着对文字的 , 还着崇高的文学使命感,怀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到“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益求
3、精。惟其如此,他们才有了丰盈的人生,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_ 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切蹉(cu) 卓越(zhu) 切忌(qi)B. 竹影扶疏(sh) 兰蕙飘香(hu) 清芬可挹(y)C. 蜕变(tu) 滥觞(shng) 蓊郁(wng)D. 拈断(nin) 茎须(jng) 眈佳句(dn)2. 依次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浮于事 尊重 即时 B. 人浮于事 敬畏 及时2C. 心浮气躁 敬畏 即时
4、 D. 心浮气躁 尊重 及时【答案】1. B 2.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A 项,应为“切磋” ,卓 zhu 越;C 项,应为滥觞,蓊 wng郁; D 项,应为“耽” 。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人浮于事:强调事少人多,心浮气躁:强调浮躁不路实,前文是“人
5、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应用“心浮气躁” ;敬畏比尊重程度更重,更适合语境;及时更强调适时地,即时强调当时立即,此处形容“利益” ,应用“即时” 。故选 C。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公益广告想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已广泛发挥作用,艺术的力量已日益增强。B. 网络运用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C. 作品没变,读者还是你自己,但你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也可能会改变你对作品的理解。D. 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
6、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 项,成分残缺,应在“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前加介词“在” ;B 项, “语言、风格和结构”不合逻辑,并列不当, “风格”包含“语言” ;语序也不当,应把“越来越多地”放在“年轻一代”前;3D 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以把介词“在”提前,在村庄改造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故选
7、 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下面所列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章回体 拥刘反曹 望梅止渴B 荆轲刺秦王 历
8、史散文 纪传体 重义轻生 图穷匕见C寡人之于国也诸子散文 语录体 无为而治 五十步笑百步D 哈姆雷特 英国小说 丹麦王子 文艺复兴生存还是会毁灭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所列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B 项,应为“国别体” ;C 项,提出“无为而治”的不是孟子,是老子;D 项,应为“英国戏剧” 。故选 A。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回顾中国近现代以来近两百年的历史,由于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以及西方国
9、家4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国人面对外来的强势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对自己 5000 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检讨和反思,在这种检讨与反思中往往对中国文化的否定与批判比较多,而且常常是以西方某些文化尺度和价值标准来对中国文化进行片面的评判。久而久之,使得中国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本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许多国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今天,我们很有必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新时代全新的视角,对我们5000 多年的文化传统重新进行认识,以找回并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其实,如果把中国文化传统放在整个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中华民族在 5000 多年历史中创造的辉煌文明及其延续不断的文化传
10、统,都不能不说是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从根本上被全面征服、被全面西化的国家,事实上在近现代以前的大部分时期,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更是进发出极大的能量和创造力,在短短三四十年间就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等许多方面追上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方面虽然得益于我们敞开胸怀,虚心向先进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那种自强不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稳健笃实、中和包容的文化精神有很大关系。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目光不应仅仅局限于四大发明、衣食住行、诗书礼乐、琴棋书画这些表层的、直观的方面,更应当关注在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包括国家管理
11、、社会治理、伦理价值观、哲学方法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例如在国家治理层面,中国古代儒家早就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的政治实践中总结出许多非常深刻的政治原理,例如敬天保民、民为邦本、德主刑辅、允执厥中等等。战国诸子百家更是从不同角度对安邦治国、社会管理问题提供了各不相同却又互相补充的丰富思想与学说。秦朝统一后,中国就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广大疆域的强大而有效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整个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点连西方政治学家也不否认。弗朗西斯福山就认为秦朝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此后汉承秦制,历朝历代行政管理和文官制度不断完善,不少王朝都能在长
12、达三、四百年间维持政权的延续和社会的基本稳定。中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从民间和社会底层考察和选举官员的制度,很早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比较罕见的。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已将长寿、富强、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福”作为人生幸福的价值追求,以“礼义廉耻”作为衡量个人行为的道德尺度,以个人、家庭、国家变通相连的整体利益为共同福祉,以天下为公天下太平、天下大同为社会理想。这样一种价值观体系,既不同于西方现代以来那种以个人权利为根基的个人主义、自由主5义价值观,也不同于些把终极价值和希望寄托于神灵、天堂和来世的宗教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个体与群体统一、现
13、实与未来统一的辩证思维,也表现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理性务实自实践理性精神。在哲学思想方法方面,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中道”哲学思维,这是一种与西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很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中道”思维认为哲学的银本任务和最高智慧就在于求“中” ,也就是在不同事物、不同要素之间求其共同点,在矛盾对立面之间把握恰到好处的“度” ,在主现和客观之间寻求互相契合的“节” ,在历史进程中抓住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时” 。这种“中道”思维包含有深刻的辩证逻辑和实践理性精神,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它赋予了中国文化一种既能延续传统又能与时俱进,既能保持自身特质又能吸
14、取外来精华的特性,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吸纳性和自我更新能力,不管遇到怎样的新情况,不管碰到多大的挑战,都能及时作出调整,吸收整合各种资源,找到最适合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恰到好处的正确路径。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宝库,其中有许多曾经一度被我们所忽视,所误解的精华,值得我们去重新加以认识,并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以便为我们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资源。今天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也更加全面客观的态度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同时也以更加辩证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为根基,以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为主体, “不忘本来,
15、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建设当代中国的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作者徐克谦,选自新华日报,有删节)5. 下列对文中要找回我们文化自信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西方文化相对东方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优势。B. 国人不断对自己 5000 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检讨和反思。C. 以西方某些文化尺度和价值标准对中国文化进行片面的评判与否定,使许多国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D. 在近现代以前的大部分时期,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6.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直观看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四大发明、衣
16、食住行、诗书礼乐、琴棋书画等方面。B. 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包括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伦理价值观、哲学方法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方面。6C.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吸纳性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因为“中道”哲学思维赋予了它一种既能延续传统又能与时俱进,既能保持自身特质又能吸取外来精华的特性。D. 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权利为根基,尊重生命、理性务实的实践理性精神。7. 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增强了文化自信,就可以使我们在短短三四十年间追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B. 秦朝统一后,中国就基本上建立了强大而有效的国家行政管理
17、体制,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制度文化在世界上是领先的。C. 我们正应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外来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为根基,以更加自信也更加全面客观的态度认识我们的文化传统。D. 科学认识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也是建设当代中国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需要。【答案】5. C 6. D 7. D【解析】【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要找回我们文化自信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最准确的一项” ,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 “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
18、内的扩张,西方文化相对东方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优势。 ”不属于要找回文化自信的原因,因为文本中是这样表述的:“由于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以及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国人面对外来的强势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对自己 5000 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检讨和反思。 ”可见 A 项是促使国人对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检讨和反思的原因,并非要。B 项“个人不断对自己 5000 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检讨和反思”表述不准,文本中,国人是泛指, “个人”是个体,缩小了范围。D 项,“在近现代以前的大部分时期,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 ”是应该文化自信的理由,而不是要“找回”文化自信的原因
19、;C 项, “以西方某些文化尺度和价值标准对中国文化进行片面的评判与否定,使许多国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符合题干要求,原文是“而且常常是以西方某些文化尺度和价值标准来对中国文化进行片面的评判。久而久之,使得中国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本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许多国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恰好包含了选项 C 的意思。故选 C。【6 题详解】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并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致的一项是” ,从原文找到出处。本题中
20、,D 项, “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权利为根基”整合信息出现错误,张冠李戴,原文说:“这样一种价值观体系,既不同于西方现代以来那种以个人权利为根基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 ,可见“个人权利为根基是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正确表述应该是“也表现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理性务实自实践理性精神” 。故选D。【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相符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
21、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 项, “,就”太过绝对;B 项, “中国就基本上建立了强大而有效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制度文化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不当,原文是“秦朝统一后,中国就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广大疆域的强大而有效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整个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点连西方政治学家也不否认”选项中遗漏了“当时”这一限制成分,表意是有很大区别的。C 项, “我们正应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外来文化”错,原文是
22、“同时也以更加辩证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 ,外来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范围是不同的,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 D。三、 (15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楚子之在蔡也,矍阳封人之女奔之,生大 子建。及即位,使伍奢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无宠焉,欲谮诸王,曰:“建可室矣。 ”王为之聘于秦。无极与逆,劝王取之。正月,楚夫人赢氏至自秦。楚子为舟师以伐濮。费无极言于楚子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 ”王说,从之。故大子建居于城父。8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
23、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 ”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 ”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逃无所入。 ”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 ”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 ”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
24、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从为愈。 ”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杀之。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公子光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不可从也。 ”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以待之。 ”乃见设诸焉,而耕于鄙。(选自左传 )【注】:文字缺失,此处为诸侯国名。 设诸即专诸,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8.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极与逆,劝王取之 取:获取B. 晋之伯也,迩于诸夏 迩:接近C. 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
25、杀大子 执:拘捕D. 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旰:天色晚9. 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 若舍正以为东道主B. 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 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B. 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9C. 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
26、忍/后命故遣之D. 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11.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伍长三父子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及即位,使伍著为之师 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尔适吴,我将归死 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 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A. B. C. D. 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叙事注重因果关系的交代。在本部分节选文字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少师费无极的争宠善妒,结果导致伍奢伍尚被杀,伍员出逃吴国。B. 城父司马奋扬接受了刺杀太子建的任务。却私下放走太子,其后遭
27、受楚王质询,他的回答既有据实以告,又有情感柔化,更有据理申述,最终保全了自己。C. 伍尚面对楚王“来,吾免尔父”的阴谋征召,毅然选择自己些形让弟弟伍员奔吴,寻找机会,替父报机,以期得仁孝,存智勇,结果与其父一同被害。D. 伍员出奔到吴国后,向吴王言说攻打楚国之利,欲借吴国之力为父报仇,却被公子光看透其动机,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选择在乡间耕种度日。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谮诸王,曰:“建可室矣。(2)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3)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答案】8. A 9. B 10. B 11. C 12. D 13. (1)想要
28、诬陷太子,说;“太子建可以娶妻了。 ”(2) 伍奢的儿子很有才能,如果他们到了吴国,必定会使楚国担忧,为什么不以赦免他们父亲的名义召他们回来呢?(3)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能为父亲而死,你能为父亲报仇。【解析】【8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 A 项,取,通娶,迎娶。故选 A。10【9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9、 ,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 项,两个“若”都是连词,如果。B 项,第一个“之” ,代词,代楚国,第二个“之”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两个“其”都是“一定”的意思,D 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并列。故选 B。【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
30、不忍后命/故遣之” ,这段话是说“奋扬回答说:“是臣下告诉他的。君王曾经命令臣下说:事奉太子建要同事奉我一样。 臣下不才,不能随便有二心。臣下照当初的命令对待太子,不忍心照后来的命令做,所以送走了太子” ,“之”为“告”的宾语,后边应断开,排除 AD, “不佞”做“臣”的谓语,后边断开,排除 C。 “故” ,因此,放句首,前边应断开。故选 B。【11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通读文章的前提下,审清题干,运用排除法进行作答。本题中,要求选出“直接表现伍长三父子美好品德的一组” ,第一句主语是楚平王,故排除 AD;第五句是费无极的话,应排除。故选 C。【
31、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 项, “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选择在乡间耕种度日”错,原文意思是:姑且为他寻求人才,在乡间住下等待机会。故选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谮” ,诬陷;“室” ,11
32、娶妻。第二句中, “之” ,的;“若” ,如果;“忧” ,使动,使担忧;“盍” ,为什么。第三句中, “逮” ,比得上;“尔” ,你。【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
33、后词。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文言文语句
34、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楚平王在蔡国的时候,蔡国矍阳边境官员的女儿私奔到他那里,生下太子建。到平王即位时,便派伍奢当太子建的老师,派费无极当少师。费无极得不到宠信,想要诬陷太子,说;“太子建可以娶妻了。 ”楚平王从秦国为太子建聘得女子
35、。费无极参加了迎亲,却劝说楚平王自己娶这个女子。正月,楚平王的夫人赢氏从秦国来到了楚国。楚平王组建了水军以攻打濮人。费无极对楚平王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12靠近中原;而楚国偏狭小,所以不能同晋国争雄。如果扩大城父的城墙,把太子安排在那里,以便和北方各国交往,君王会收取南方,这样就可以取得天下。 ”楚平王很高兴,听从了费无极的话。因此,太子建就住在了城父。费无极对楚平王说。 “太子建和伍奢准备率方城以外的人反叛,自己认为像宋国和郑国一样,国和晋国又一起帮助他,将用他来危害楚国,事情就成功了。 ”楚平王相信了他的话,就责问伍奢。伍奢回答说:“君王有一次过错就够严重了。为什么还要听信谗言?
36、”楚平王把伍奢抓了起来,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奋扬还没有到城父,便先派人送去了太子建。三月,太子建逃往宋国。楚平王召来奋扬,奋扬让城父大夫把自己抓起来送到国都。楚平王说;“话出自我的口中,进入你的耳朵,是谁告诉了太子建?”奋扬回答说:“是臣下告诉他的。君王曾经命令臣下说:事奉太子建要同事奉我一样。 臣下不才,不能随便有二心。臣下照当初的命令对待太子,不忍心照后来的命令做,所以送走了太子。不王久臣下又后悔这样做,但已经来不及了。 ”楚平王说:“你还敢来见我,为什么?”奋扬回答说:“接受命令而没有完成,再召见不来、就是第二次犯错误了。臣下就是逃走也无处会容纳。 ”楚平王说:“回去吧,还像从前一
37、样处理政事。 ”费无极说:“伍奢的儿子很有才能,如果他们到了吴国,必定会使楚国担忧,为什么不以赦免他们父亲的名义召他们回来呢?他们很仁义,一定会回来。要不然,他们就会成为祸患。”楚平王派人去召他们回来,说:“只要回来,我就赦免你们的父亲。 ”棠邑大夫伍尚对他弟弟伍员说:“你到吴国去,我准备回去送死。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能为父亲而死,你能为父亲报仇。听到可以赦免父亲的命令,不能不赶快回去;亲人被杀戮,不能没有人报仇。赴死而使父亲得到赦免,这是孝顺;掂量成功的可能性而行动,这是仁义;选择重任而前往,这是明智;明知必死而不躲避,这是勇气。父亲不可以抛弃,名誉不可以毁掉,你努力而为吧!这样总比两个人跟
38、在一起好。 ”伍尚回去了。伍奢听说伍员没有回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楚平王把伍奢和伍尚都杀了。伍员到了吴国,向州于说明攻打楚国的好处。公子光说:“这是他的家族被杀戮而想报私仇,不能听信他的话。 ”伍员说:“他是别有用意,我姑且为他寻求人才,在乡间住下等待机会。 ”于是,他把设诸推荐给公子光,而自己却在乡下种田。第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四、(23 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晚次崞县13清.朱彝尊百战楼烦地,三春尚朔风。雪飞寒食后,城闭夕阳中。行役身将老,艰难岁不同。流移嗟雁户,生计各西东。【注】此诗作于朱彝尊由于从事抗清复明活动,被人告发,辗转避祸山西之时。
39、雁户:像大雁这种候鸟一样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迁徙的人户。(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哪些“反常”现象?(2)前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答案】(1)“反常”现象:春季已到,北(冬)风凛冽;寒食时节,雪花纷飞,丝毫没有春季应有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太阳刚刚偏西,天还没有黑暗,城门却早已关闭。(2)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崞县荒凉、严寒的环境氛围;给人凄凉压抑之感(衬托凄凉压抑的心情);引发下面诗人的感概(为下面书写诗人的感慨做铺整)。(3)诗人辗转漂泊生计艰难的感慨;人生易老. 壮志难刚(复明大业艰难)的感慨;对百姓为了生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同情;对百姓徒谋生计、不思反抗的深沉
40、慨叹。【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诗歌前两联描写了哪些反常现象” ,然后能重点解释相应诗句,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 “百战楼烦地,三春尚朔风” ,说明此时“反常”现象:春季已到,北(冬)风凛冽; “雪飞寒食后,城闭夕阳中”说明:寒食时节,雪花纷飞,丝毫没有春季应有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太阳刚刚偏西,天还没有黑暗,城门却早已关闭。(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明确全诗内容的基础上,从诗句本身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入手概括总结。本题中,从内容上来讲,前两联“百战楼烦地,三春尚朔风。雪飞寒食后,城闭夕阳中”
41、烘托出了一种荒凉、严寒的环境氛围,“朔风” “飞雪”也突出了诗人凄凉压抑的心情。从结构上来讲,前两联主要是为后文做铺垫,为下文诗人的感概埋下伏笔。(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然后理解诗歌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前四句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崞县荒凉、严寒的环境氛围,14抒发诗人辗转漂泊生计艰难的感慨。 “行役身将老,艰难岁不同” ,这两句表达了人生易老. 壮志难刚(复明大业艰难)的感慨。 “流移嗟雁户,生计各西东”两句,用“雁”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百姓为了生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42、的同情诗人辗转漂泊生计艰难的感慨;同时也有对百姓徒谋生计、不思反抗的深沉慨叹。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1)在下文空缺处各填写一句与“酒”有关的语句。有人说,如果能从古典文学中榨出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就是酒。酒可以“助江山之兴” ,也可以宜泄情绪。苏轼与友泛舟赤壁,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赋),范仲淹酒入愁肠,难解思乡之苦;而陶渊明则_(归去来兮辞),自得田园之乐。酒是诗的催化剂。无论是畅叙幽情的_兰亭集序),还是热闹酒宴上的觥筹交错,即使是闺房中的_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可以催生感人至深的诗词美文。(2)飞湍瀑流争喧豗,_。 (李白蜀道难 )(3)_,申之以孝悌之义。
4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 (1). 举酒属客 (2). 引壶觞以自酌 (3). 一觞一咏 (4). 三杯两盏淡酒 (5). 砯崖转石万壑雷 (6). 谨庠序之教【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属” “觞” “酌”“砯” “壑” “谨” “庠序”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
44、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五、 (2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栽棵自己的树刘心武1540 多年前,随父母住在机关宿舍大院,那个院落是个典型的四合院,我家所住的厢房门窗外,有株高大的合欢树。一个星期天,忽然来了个面生的老头,绕着那合欢树转悠,又抚摩树皮,拣起落在地上的花,夹在手指缝里,嗅个不停,后来就站在树下发愣。我那时系着红领巾,在院子里玩耍,觉得他十分可疑,就过
45、去问他找谁?他说找的就是这棵树,这树是他父亲带着他,亲自栽下的。我立刻跑回屋,向爸爸报告,说外头有个老头,搞反攻倒算呢!爸爸就走拢窗前朝外望,我催爸爸出去轰他,这时,那老头也就拿着一簇花离去了。爸爸对我说,他认出那老头,是国务院参事室的,不熟,但肯定不是坏人,这院子原来是他家故居,对这棵合欢树有感情,忍不住来看望看望,属于人之常情,不必去干涉他。北京的古都风貌,直到 50 年前,还可以用“半城宫墙半城树”来概括。人们现在仍津津乐道胡同四合院文化,不过大多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建筑形态上,对胡同四合院的树文化,似乎重视得还不够。胡同里的遮荫树属于公树,这里暂不讨论。四合院里的树木,在过
46、去是属于房主的私树,那些私家树往往是第一代房主亲自挑选树种,并且其中至少有一棵,是其亲自栽下的。四合院里最常见的树种有槐、榆、杨、柳、松、柏、桧、枣、梨、杏、毛桃、核桃、柿子、香椿、丁香、海棠等等。四合院里的树木,不仅用于遮荫、观赏,也不仅是取其花、叶、果食用,往往还同主人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含有纪念意义,或表达某种祈愿,或切合主人性格、体现出某种刻意追求的文化格调。最近继续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 ,特别注意到曹家的树文化及红楼梦里的以树喻人、营造诗意的美学特性。曹雪芹曾祖父曹玺在南京任上,亲手在花园种下了一棵楝树,后来他祖父曹寅对此树倍加爱惜,还绘图征题,集为四五巨卷,当时的文豪名流,几乎全都襄
47、与其事。楝树既非名贵树种,其花更不华美,而且结子味极涩苦,曹玺手植、曹寅咏叹,其用意均在教诲后人勿忘其作为满人的包衣世奴的苦涩身世。 红楼梦里没写到楝树,说明它并非曹氏的家史,但却又一再通过书里赖嬷嬷向儿孙辈感叹“你吧哪知道那奴才两个字是怎么写的”等细节,把曹氏的兴衰际遇浓浓地投影在了字里行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贾宝玉住的怡红院里焦棠两植,林黛玉住的潇湘馆翠竹成丛“凤尾森森” ,探春住的秋爽斋后廊满植梧桐,妙玉所在的拢翠庵冬日白雪中红梅盛开,包括薛宝钗所住的蘅芜院不植树木只种各色香草,全都关合着人物的性格命运。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留下丰富的遗产,其中的树遗产也是异常丰富的,如清代纪晓
48、岚给我们留下了诗文,留下了足以供今天电视剧戏说的趣闻轶事,也留下了一株至今每春花如瀑布的紫藤,那不仅有观赏价值,更氤氲出一种雅致格调熏陶着后人。16保护四合院文化,其中也应包含保护四合院树文化的内容。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北京的四合院沦为了拥挤不堪的杂居院的情景,其中有个细节是张大民不得不把一棵大树包在了自己加盖的小房子里,那些镜头的语意是十分丰富的。如果我们再不努力保护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树木,那么,再登到景山顶上眺望全城时,将不复有“半城树”的景观,纵使能望见许多新拔起的“楼林” ,恐怕心里也不会舒服。现在,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栽一棵自己的树,对于北京人也不仅是北京人,各
49、个发展中的经济区里,人们的处境大体相同基本上是可向往而难以落实的一桩事了。就城市居民而言,通过纳税,而由有关部门用税款来营造公众共享的绿地,栽种属于大家的树木花草,是社会发展的新模式。但我以为,让一个人至少和一棵树建立更私密的关系,这一北京胡同四合院也不光是北京胡同四合院在我们民族世代生息的所有地方,其实都有着手植私树传给后人的文化传统。树比人寿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栽一棵自己的树,寄托志向情思,留给下一代甚至很多代,让他们在树阴下产生严肃的思绪、悠然的诗意,这个传统不能丢弃。参加公益性的植树造林活动,自然应该积极。倘若有一块自己可以支配的园地,就该兴致勃勃地栽棵自己喜欢的树。近年我在远郊有了一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