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二生物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中约 2/3 体液存在中B. 图中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C. 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C1 -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是指【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详解】为淋巴,为毛细淋巴管壁,为红细胞,为血浆,是毛细血管壁,组织液,为组织细胞。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2/3,主要由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构成的细胞外液约
2、占体液的 1/3,A 错误;毛细血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 错误;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C1 -,C 正确;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是指组织液,D 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相关的知识脉络,据此明辨图中数字所示结构或体液的名称,进而分析各选项。2.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科学的引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湿地公园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能有效的降低化学试剂带来的二次污染D.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
3、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2【答案】B【解析】科学的引种能增加生物种类,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 项正确;湿地公园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项错误;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 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D 项正确。3.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 类似于突触)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 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 处兴奋传导
4、的速率大于 c 处D. 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 处能测到电位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如果 a 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 abc,因此 b处可以接收到电位变化,A 正确;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B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图中 3 个神经元细胞体,因此有 3 个神经元,由于存在突触延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的传导,C 正确;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 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因兴奋在突触中是单向传递的,D 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
5、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量与环境因子的变化无关B. 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同时传达调节信息C. 植物体内多种激素能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3D. 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由植物激素调节来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量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因此与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A 错误;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B 错误;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各种植物激素
6、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可见,植物体内多种激素能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 正确,D 错误。【点睛】以归纳整理为基点,识记和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研究范围的是A. 个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例 B. 鲈鱼吞食幼小鲈鱼C. 个池塘中有多少种群 D. 块草地上的蒲公英数量【答案】C【解析】个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
7、例,是该国家的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研究范围,A 项错误;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群落研究范围,B 项错误;个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属于池塘群落的研究范围,C 项正确;块草地上的蒲公英数量属于种群数量,不属于群落研究范围,D 项错误。6.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分解者,腐生生物 消费者,自养生物 植食动物,异养生物 4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消费
8、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草食动物是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属第一营养级;自养生物是生产者而不是初级消费者。【详解】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正确;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错误;分解者是腐生生物,正确;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错误;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异养生物,正确;生产者均为自养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正确;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异养生物,错误;故选 C。【点睛】牢记: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自养型生物;分解者和消费者均为异养型生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消费者营独立生活或寄生生活。7.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
9、质等物质B. 酿制果酒、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C. 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D. 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杜绝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果酒、果醋、腐乳等传统发酵技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详解】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A 正确;酵母菌发酵底物是糖,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是糖或者乙醇,而且条件不同,果酒需要缺氧环境,果醋需要有氧环境,B 错误;一般是先制酒后制醋,C 错误;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需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 错误。【点睛】本题属于简单题目,只要识记果酒、果醋及腐乳的生产过程,本题就会
10、迎刃而解。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5A. 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B. 均匀分布的种群种内竞争激烈C. 存活曲线为凸形的种群最适应环境 D. 同一物种的种群性别比例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A 错误。均匀分布的种群种内竞争激烈,B 正确。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不能说凸形的种群最适应环境,C 错误。同一物种的种群性别比例也会发生发生改变,如使用性引诱剂后性别比例改变,D 错误。9.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 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 HIV 后体内 HIV 浓度和 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
11、说法中,正确的是A. 曲线 AB 段,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 曲线 BC 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 曲线 CD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 曲线 EF 段,T 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答案】B【解析】结合曲线图分析,由于 HIV 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 AB 段内 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不是内环境,A 错误;消灭 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胞内的 HIV 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 HIV 通过与抗体
12、结合而消灭的 HIV,所以 B 正确;图中 CD 段时期,体内 HIV 逐渐增多,而 T 细胞逐渐减少,由于 T 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随 T 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要大大降低,C 错误;T 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并成熟,不是在骨髓,所以 D 错误。10.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6B.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C. 环境容纳也称 K 值,是指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D. 在沙丘、火山岩、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群落层次
13、的问题有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详解】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结构,A 错误;B.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二者共同进化,B 正确;C. 环境容纳也称 K 值,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C 错误;D. 在沙丘、火山岩上发生的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 错误。故选 B。【点睛】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判断依据:起始是否有植被存在。裸岩、沙丘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
14、叙述正确的是A. 生根的平均长度或总长度也可作为本实验的观察指标B. 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 的浓度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 2,4-D 浓度为 800mg/L 时,抑制插条生根D.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400mg/L【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7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解可知,随着 NAA 浓度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400mg/L 时生根数最多,然后生根数又逐渐下降。【详解】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所以实验记录的因变量可以是枝条生根的平均数量或枝条生根的平均
15、长度(或总长度) ,A 正确;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而 2,4-D 的浓度是自变量,B 错误;与 2,4-D 浓度浓度为 0 时相比,2,4-D 浓度为800mg/L 时,促进插条生根,C 错误;由于该实验分组较少,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只能确定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400mg/L 左右,应该在200600mg/L 范围内设置梯度更小的浓度以探究最适浓度,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通过曲线分析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明确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而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12.下图为
16、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B. 寒冷刺激时,a、b、c、d、e 激素的分泌均增加C. 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 a、e 激素D. 图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骨骼肌均为效应器【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在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如人体的体温恒定、水盐平衡、血糖平衡等生理过程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分析题图:在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前叶,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在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多。在水盐调节
17、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后随着血液运输作用到集合管、肾小管,促进水的重吸收。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c 是甲状腺激素,d 是肾上腺素,e 是抗利尿激素。8【详解】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冷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 错误。寒冷时,a、b、c、d 激素增加,使产热增加;但是寒冷时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因为通过皮肤散失的水分减少,因此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液增加,B 错误。下丘脑既是渗透压感受器又是水平衡调节的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正确。图中的下丘脑支配的神经直接作用在肾上腺上,但并没有直接作用在骨骼肌上,骨骼肌的变化是因为甲状
18、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作用在骨骼肌上引起的,因此骨骼肌不是效应器,肾上腺是效应器的,D 错误。【点睛】做此题要对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掌握熟练,易错选项是 D ,没有分析图中的反射弧,误认为骨骼肌是效应器。1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血红蛋白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 尿素 维生素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
19、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符合题意; 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不符合题意;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场所是线粒体,不属于内环境,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后直接排入内环境的,属于内环境,不符合题意;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场所的消化道,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是通过血浆运输的,属于内化境,不符合题意;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 ,属于内环境,不符合题意; 9尿素是细胞代谢后直接排入内环境的,属于内环境,不符合题意; 维生素是细胞从内环境中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
20、,属于内环境,不符合题意。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14.某科研人员以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浓度总长度试剂0molL -10.05molL -10.5molL -1 1molL -1 5molL -1吲哚乙酸(IAA)80cm 114cm 100cm 76cm 35cm吲哚丁酸(IBA)80cm 77cm 50cm 35cm 15cm-萘乙酸(NAA)80cm 44cm 23cm 18cm 10cmA. 该实验所用
21、大豆幼苗的品种、大小以及生理状态属于无关变量B.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三种植物激素对大豆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C. 该实验能反映出 IAA 的两重性,但不能反映出 IBA 和 NAA 的两重性D. IAA 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可能在 0.05molL -10.5molL -1之间【答案】B【解析】A、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试剂和各试剂的不同浓度,因变量是大豆幼苗生长程度,其所用大豆幼苗的品种、大小以及生理状态属于无关变量,A 正确;B、实验中的三种试剂并不都是植物激素,吲哚丁酸和 -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B 错误;10C、该实验能反映出 IAA 的作用效果是,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体
22、现了两重性,而 IBA 和 NAA 的作用效果均是抑制生长,没有体现两重性,C 正确;D、IAA 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在 0-0.5molL -1之间,故有可能在0.05molL -10.5molL -1之间,D 正确。考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5.在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中,不属于 T 淋巴细胞功能的是A. 呈递抗原 B. 分泌淋巴因子C. 分泌抗体 D. 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在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B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
23、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细胞免疫中,T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并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综上分析,C 正确,A、B、D 均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6.以下有关神经元及兴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B.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会有离子进出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其兴奋【答案】C【解析】11【
24、分析】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依靠神经递质的作用。【详解】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A 错误;B.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 错误;C.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会有离子进出,如钾离子外流,C 正确;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能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D 错误。故选 C。【点睛】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故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17.下列有关菌种保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B.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
25、方法C. 临时保藏菌种的培养基不需要定期更换D. 长期保藏菌种时,各取 lmL 灭菌甘油和培养菌液混匀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答案】C【解析】固体斜面培养基可使菌种与培养基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用于临时保藏的菌种,A 项正确;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B 项正确;临时保藏菌种的培养基每隔36 个月需要定期更换,C 项错误;长期保藏菌种时,在 3ml 的甘油瓶中装入 lmL 灭菌甘油和 1,ml 培养菌液,混匀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D 项正确。18.结合下图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 细菌位于第二、第六两个营养级C. 细菌与蝉之间
26、的关系属于竞争D. 蛇属于三级消费者【答案】A【解析】12图中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 正确;细菌不参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不占有营养级,B 错误;细菌属于分解者,其与蝉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C 错误;蛇为三级消费者,属于四级消费者,D 错误。19.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图中 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 若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 5 层生物膜C. 三种化学物质中和可以是葡萄糖D. 人进食 1 小时后,毛细血管内的胰高
27、血糖素会迅速升高【答案】C【解析】CO2是细胞呼吸产生,所有图中 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 错误;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 层膜) 、2 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 层膜) 、组织细胞膜(1 层膜) ,共要穿过 7 层生物膜,B 错误;由图可知: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和可以是葡萄糖,C 正确;人进食 1 小时后,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糖含量迅速上升,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含量上升,使得血糖恢复正常值,D 错误。20.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
28、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不变红B.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C. 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D.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0 35恒温培养 2448 小时【答案】A【解析】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尿素分解菌将尿素分解为13氨和二氧化碳,氨使培养基碱性增强,指示剂变红,A 项错误,B 项正确;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小于 30 说明稀释倍数太大,菌液浓度分布不均,各平板之间菌落数差异会很大,造成误差;大于 300 菌落的生长受到抑制,并且难
29、以区分各个菌落准确计数,造成误差,C 项正确;为排除培养基制备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应设置不接种菌液的对照组平板,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细菌的培养一般需要 30 35恒温培养 2448 小时,D 项正确。21.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从细胞水平看,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B.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 用适宜浓度的 2,4-D 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D. “瓜熟蒂落”的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均起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和细胞分化,A 正确;正常情况下,生长素
30、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称为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 正确;2,4-D 是生长素的类似物,只能促进插条基部生根,C 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在“瓜熟蒂落”的果实中,除乙烯(瓜熟)外,脱落酸(蒂落)含量也比较高,D 正确。22.在用乳酸菌制作泡菜中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罐口封闭缺氧,抑制了其他好氧菌的生长和繁殖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 B. C. D. 【答案】A【解析】乳酸菌为厌氧菌,罐口密闭,隔绝氧气供应,会促进而不是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
31、殖,错误;罐口封闭不严,氧气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正确;罐口封闭,会抑制好氧菌的生长和繁殖,正确;罐口封闭不严,氧气会促进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正确。选A。1423.如图表示甲和乙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合的是A. 若如图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则甲表示胰高血糖素,乙表示胰岛素B. 若如图表示进食过咸的食物后,则甲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乙表示抗利尿激素C. 若如图表示人进入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则甲表示皮肤血流量,乙表示耗氧量D. 若如图表示垂体被破坏后,则甲表示甲状腺激素,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查对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体温
32、调节机理和激素调节特点的理解。图中甲与乙的变化趋势变现为负相关,据此可判断各选项中对应关系的正误。【详解】进食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甲表示胰高血糖素,乙表示胰岛素,A 项正确;进食过咸的食物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 项错误;人进入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耗氧量增加,以增加产热,则甲表示皮肤血流量,乙表示耗氧量,C 项正确;垂体被破坏后,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D 项正确。【点睛】人的体温
33、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量和散热量大致相等的结果。人进入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而不是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此时虽然皮肤血管收缩,但由于机体和外界的温差较大,散热量仍然较大。2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5A. 在 t0t 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 若在 t2时种群的数量为 K,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为 K/2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2时D. 在 t1t 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t 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t 0-t1时,种群数量增长
34、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 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 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 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 K 值。【详解】在 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但“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A 错误;在 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此时种群数量 K,为最大值,t 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 K/2,B 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1之后,捕完鱼之后种群数量维持在 t1时间点的数量,C 错误;在 t1t 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
35、上升趋势,D 错误。【点睛】理解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规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先增大(在K/2 时最大)后减小至 0(达到 K 值时) 。2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体温调节中,人的体温调节和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B. 突触小体上的突触前膜能通过主动运输将突触小泡分泌到突触间隙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D. 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答案】D【解析】【分析】16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36、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详解】在体温调节中,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 错误;突触小体上的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B 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快,C 错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是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使其含量降低,这属于反馈调节,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易错点: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人体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在下丘脑。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
37、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只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 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强【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A 正确。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错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C 错误。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弱,D 错误。点睛: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弱,二者呈负相关。27.发酵酿造苹果醋正成为果醋市场新贵
38、,该产品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而成。以下关于“两次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发酵指乳酸发酵,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B. 第一次发酵指酒精发酵,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C. 两次发酵均为真菌所为D. 两次发酵均为细菌所为【答案】B17【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苹果醋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而成,第一次发酵指酒精发酵,即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第二次发
39、酵指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故A 错误,B 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属于真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属于细菌,故 C、D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以苹果醋制作为载体,考查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且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甲乙B. M 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两个种群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
40、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推知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A 正确;M 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 错误;分析两个种群曲线可知,当甲数量的增多,会使乙的数量随之增多;当乙增多到一定数量,甲的数量会随乙的增多而减少,两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 正确;18两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 正确。【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知识点多,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通过图示分析出两个种群的关系;判断出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淋巴细胞存在两种状态:
41、活化状态和未活化状态。下图是未活化状态的 B 淋巴细胞(a图)和活化的 B 淋巴细胞(亦被称之为浆细胞) (b 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未活化的 B 淋巴细胞转化为活化状态,涉及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中会出现膜融合现象,且消耗细胞本身能量C. 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 淋巴细胞才能由未活化状态转变成活化状态D. b 图所示细胞相对表面积的增大有助于提高其物质运输效率【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未活化状态的是 B 细胞,活化后的是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所以当未活化的 B淋巴细胞转化为活化状态会涉及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 正确。浆细胞分泌抗体是通过胞吐分泌的,涉及到
42、膜融合现象,全程需要消耗线粒体的能量,B 正确。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 淋巴细胞才会进行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即 B 淋巴细胞才能由未活化状态转变成活化状态,C 正确。b 图所示细胞相对表面积是减小的,会使其物质运输效率降低,D 错误。30.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 水盐平衡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C. 肾小管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 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并对水盐平衡起调节作用【答案】D【解析】19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
43、生渴觉,A 正确;水盐平衡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其调节中枢在下丘脑,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并且促进排出钾盐,同时还有保水的功效,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B正确;综上分析,肾小管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 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D 错误。31.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c 段和段 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 Na+浓度差减小B. 若神经纤维膜外 K+浓度增大 C 点将上升C. 静息电位是指图乙 AB 之间膜内的电位差D. 机
44、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ac 段段 Na+通道开放,但是 K+通道开放,A 错误。K +浓度影响的是静息电位,对动作电位 c 点没有影响,B 错误。静息电位是膜内外的电位差,C 错误。机体内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D 正确。32.豌豆种子刚萌发时,只有一个主茎,没有侧枝;切除主茎顶端,常会长出甲、乙两个侧枝(图)。若将甲的顶芽切除后,甲、乙的侧芽均无明显生长(图);若同时切除甲、乙的顶芽,其侧芽均明显生长(图)。图实验中甲的侧芽未明显生长最合理的假说是20A. 甲枝的侧芽因其顶芽被切除而缺少
45、生长素B. 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 IAA 过多导致其死亡C. 乙枝顶芽产生的 IAA 通过极性运输运到甲枝的侧芽抑制其生长D. 乙枝顶芽产生的 IAA 运至根尖诱导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详解】甲枝的侧芽也会产生生长素,因此甲枝的侧芽不会缺少生长素,故 A 错误;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
46、的特点,因此不会出现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 IAA 过多导致其死亡的情况,故 B 错误;乙枝顶芽产生的 IAA 通过极性运输运到主茎(形态学下端) ,不能再继续运输到甲枝的侧芽(形态学上端)抑制其生长,故 C 错误;乙枝顶芽产生的 IAA 经极性运输运至根尖,诱导根尖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可抑制甲枝侧芽的生长,故 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及作用。33.如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冲动在与之间单向传递B. 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C. 胃泌素与胃粘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21D. 促进胃幽门粘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一体液调
47、节【答案】A【解析】【分析】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 神经冲动只能由传到,A 正确;B.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粘膜细胞,B 错误;C. 胃泌素与胃粘膜壁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 错误;D. 促进胃幽门粘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D 错误。故选 A。34.研究人员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分别用一定浓度梯度的 NAA 溶液和清水处理,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插条生根数目如图所示,图中乙代表用清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 AB 浓度B. BD 浓度的
48、 NAA 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C. 该曲线不能说明 NAA 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 研究人员在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答案】D【解析】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 B 浓度左右,A 错误;BC 浓度的 NAA 溶液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CD 浓度的 NAA 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B 错误;与乙相比,甲代表的曲线可以说明 NAA 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 错误;据图分析,图中乙代表用清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表示空白对照,图甲表示实验组,D 正确。3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
49、是22A. 刺激 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B. 刺激 X 下丘脑 胰岛 A 细胞是体液调节C. 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 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合成肝糖原及非糖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刺激 X 是血糖下降,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详解】A. 刺激 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下降,A 错误;B. 刺激 X 下丘脑 胰岛A 细胞是神经调节,B 错误;C. 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如肝糖原分解,C 正确;D. 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水解,D 错误。故选 C。36.在分离和纯化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实验中,不合理的操作是A. 取土表 3-5c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