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569.50KB ,
资源ID:1218528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185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1、1南宁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图示是由 3 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为大圆,和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A. :DNA :RNA :核酸B. :还原性糖 :果糖 :蔗糖C. :固醇 :胆固醇 :维生素 DD. :蛋白质 :酶 :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分析题意可知,图中的含义为包括、。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A 错误;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没有蔗糖,B 错误;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

2、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C 正确;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者 RNA,一部分激素是蛋白质,D 错误。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C. 颤藻细胞内叶绿体的 DNA 呈环状D.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化和信息传递等活动密切相关【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的重要的化合物、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识记细胞骨架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详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的蛋白质

3、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 正确;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中心在细胞质,B 错误;颤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叶绿体,C 错误;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原核细胞的运动、分化和信息传递与细胞骨架无关,D 错误。3.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 A、B 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 若 B 溶液的浓度

4、稍减小,则曲线中 b 点左移C. 两天曲线走向的差异是由于 A、B 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 6min 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详解】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有大液泡,A 正确;若 B 溶液的浓度稍增小,细胞失水变慢变少,a 点下降,分离越慢,复原就越快,所以 b 点应左移,B正确;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由于两种溶

5、液溶质的差异,A 溶液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细胞一直处于失水状态,B 溶液溶质可能为小分子溶质如 KNO3,可被细胞吸收造成质壁分离复原,C 错误;6min 时两个细胞都处于失水状态,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D 正确。3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三种酶在不同实验温度下活性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或酶的种类B. 在图示范围内,每一种酶酶活性相同时都可对应两个不同温度C. 低温时酶活性都较低,酶 c 在高温时活性更高D. 该图也可表示人体内细胞中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来考查酶的特性、酶的作

6、用条件。【详解】本实验探究的是三种酶在不同的温度下的酶活性的大小,自变量是温度或酶的种类,A 正确;在图示范围内;酶 c 的酶活性随时间的递增而逐渐增大,只对应一个不同温度,B 错误;低温时酶活性都较低,酶 c 在最适温度时的活性更高,C 错误;人体内细胞中酶活性与体温有关,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D 错误。5.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对于某些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B. 蝌蚪尾巴的消失是通过细胞编程性死亡实现的C. 致癌因子会使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发生突变而导致细胞癌变D. 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与其分裂能力呈反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生命

7、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详解】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A 正确;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序死亡,B 正确;细胞的癌变是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发4生突变,致癌因子能诱导它们突变,C 正确;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越长,分裂能力越大,呈正相关,D 错误。6.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 16%的貂皮肤粗糙(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 ,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 9/49 B. 4/49 C. 2/49 D. 1/40【

8、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先根据隐性纯合子的比例计算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然后计算出种群中各种基因型的频率,再根据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按分离定律计算相关基因型的比例.【详解】设貂皮肤粗糙由 a 基因控制,由题意知 aa 个体为 16%,则 a 基因频率为 40%,A基因频率为 60%,因此该种群中 AA 占 36%,Aa 占 260%40%=48%;如果不让粗糙皮肤的貂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亲代交配个体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且比例是 3:4,不让粗糙皮肤的貂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a 为4/74/71/4=4/49,B 正确。7.

9、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A/a、B/b) ,已知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现有两种纯色的中红花亲本植株杂交,产生 F1全为中红花,F 1自交得到 F2,其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浅红:白=1:4:6: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B. 两种纯色中红花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C. 若 F1测交,后代表现型有 4 中D. F2深红色个体 AABB 与基因型为 aaBB 个体杂交获得的红色个体比例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植物花色遗传由两对基因(A 和 a、B 和 b)所控制,显性基因 A 和 B 个数越多

10、,花色越深,属于数量遗传.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 F1,F 1自交得 F2,F 2中有白花植株 aabb 和 4 种红花植株浅红(Aabb、aaBb)、中红(AAbb、aaBB、AaBb)、红5(AABb、AaBB)、深红(AABB)五种表现型,比例是 1:4:6:4:1。【详解】由题意,F 2中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浅红:白=1:4:6:4:1,之和为 16,是 9:3:3:1 的变形,说明 F1是双杂合子,基因型是 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亲本中红花基因型为 AAbb、aaBB,B 正确;F 1测交即AaBbaabb,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

11、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浅红:白=3:1,C 错误;分析题意,红色个体为 3 个显性基因,F 2深红色个体为 AABB 与中红个体 AAbb、aaBB 杂交获得的红色个体比例最大,D 正确。8.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下图是其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 该细胞含有 3 个染色体组,12 条染色单体,12 个 DNAC. 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连着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X,ABX A,AbY、bY【答案】D【解析】【

12、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现象、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详解】由图可知,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A 错误;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 2 个染色体组,12 条染色单体,12 个 DNA 分子,B 项错误;连接染色体着丝点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C 错误;由图可知,该细胞含有 XY 性染色体,该细胞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AX、AbbYY,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X,ABX A,AbY、bY,D 正确。9.某雌雄异株植物,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位于 X

13、 染色体上,6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杂交组合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1 阔叶 阔叶 阔叶 243阔叶 119、窄叶1222 窄叶 阔叶阔叶 83、窄叶78阔叶 79、窄叶803 阔叶 窄叶 阔叶 131 窄叶 127A. 仅根据第 1 实验,可以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B. 雄性植株的细胞内如果有 2 个阔叶基因,则一定有 2 个 X 染色体C. 用第 1 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 1/2D. 用第 2 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株占 1/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14、:阔叶与阔叶杂交的后代出现窄叶,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第 1 组父本和母本都为阔叶时,子代雌株中没有窄叶;第 3 组父本为阔叶,母本为窄叶时,子代雌株中只有阔叶,雄株中只有窄叶,说明叶形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用 B、b 表示。【详解】根据第 1 组杂交实验结果发生性状分离,可以判断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A正确;雄性植株的细胞内如果有 2 个阔叶基因,可能控制叶形基因在父本形成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含阔叶基因的片段转移到了 Y 染色体上,B 错误;用第 1 组子代的阔叶雌株XBXB或 XBXb与窄叶雄株 XbY 杂交,基因型为后代窄叶植株占 1/4,C 错误;第 2 组

15、的子代阔叶雌株 XBXb与阔叶雄株 XBY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 BXb:X BY:X bY=1:1:1:1,窄叶植株占 1/4,D 错误。10.下列是单基因遗传病的 2 个遗传系谱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7A. 图 1个体与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 1/2B. 图 2个体与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 1/2C. 通过家族遗传系谱图可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性质D.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预防人类遗传病【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由系谱图分析遗传病的性质及有关个体基因型的确定。【详解】由图 1 可知患病女性的父亲不患病

16、,患病男性的女儿不患病,患者的后代不患病,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与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婚配,后代均不患病,A 错误;由图 2 可知患者均为男性,此病为伴 Y 染色体遗传病,个体与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婚配,后代男孩均患病,后代患病概率为 1/2,B 正确;如要判断遗传病的遗传类型需要从家族系谱图中分析患者与正常个体的关系而得出,C 正确;人类遗传病有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进行预防,D正确。11.噬菌斑(图甲)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断裂解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17、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 T4 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 ab 段噬菌斑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还灭有开始侵染细菌8B. 曲线 ab 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细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 由 b 到 c 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 10 代D. 限制 de 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已经绝大部分被裂解【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斑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详解】曲线 ab 段噬菌体数量虽然不变,噬菌体在细菌细

18、胞中,没有裂解细菌,不能说明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A 错误;曲线 ab 段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 错误;曲线 bc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斑由 100 增加到 1000,增加了 10 倍,C 错误;限制 cd 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噬菌体没有宿主,不能进行子代的合成,故可能没有可裂解的细菌,D 正确。12.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当细胞不分裂时,细胞内的 DNA 数目一定等于染色体数目B. 细胞中的基因一定都在染色体上C.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定呈线性排列D. DNA 的碱基数目

19、发生改变,基因一定发生了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 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 DNA 分子,每个 DNA 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细胞中的 DNA 主要在细胞核中,除此以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 DNA,不分裂时细胞内的 DNA 数目大于染色体数目,A 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 DNA 上也有基因,B 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一个接着一个,之间没有重复、倒

20、退、分枝等现象,线性排列,C 正确;若 DNA 的碱基数目发生改变在遗传效应片段,则基因发生突变,若发9生在非遗传效应片段,不发生基因突变,D 错误。13.图示某些有机物及某项生理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具有氢键B. 物质和的合成场所相同C. 物质在物质上移动以完成翻译的过程D. 物质均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有题图可知,表示 tRNA,表示 ATP,表示 mRNA,表示核糖体,所在图表示多肽链的翻译过程。【详解】表示 tRNA,tRNA 是三叶草形状,有折叠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有碱基的互补配对,有氢键,A 正确;表示 tRNA,表示 mRNA,都是在基因转录

21、产生的,合成场所相同,B正确;表示 mRNA,表示核糖体,所在图表示多肽链的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 mRNA 上移动以完成翻译的过程,C 错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录形成 mRNA,翻译中核糖体在 mRNA 上移动,tRNA 转运氨基酸,该过程需要 ATP 提供能量,D 正确。14.鹦鹉的性别决定方式 ZW 型,其羽色由位于 Z 染色体上的 3 个等位基因决定,其中 R1基因控制红色,R 2基因控制黄色,R 3基因控制绿色,现有绿色雄性鹦鹉和黄色雌性鹦鹉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性:红色雌性:绿色雄性:红色雄性=1: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的鹦鹉存在 6 中基因

22、型B.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 3 个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 R3R 1R 2D. 红羽雄性和黄羽雌性的杂交后代可根据羽色判断鹦鹉性别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绿色雄性鹦鹉(ZZ)和黄色雌性鹦鹉(ZW)杂交,子代出现红色雌性(ZW) ,说眀亲代绿色雄性鹦鹉为杂合子基因型为 ZR3ZR1,且绿色对红色是显性,亲代黄色雌性鹦鹉基因型为 ZR2W,子代绿色雄性和红色雄性的基因型为 ZR3ZR2、Z R2ZR1,说明红色对黄色是显性。【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该种鹦鹉羽色的基因组合共 9 种,其中雌性 3 种,雄性 6种,A 错误;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

23、的不定向性,B 错误;根据题干分析,绿色对红色是显性,红色对黄色是显性,3 个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 R3R 1R 2,C 正确;红羽雄性(Z R2ZR1或 ZR2ZR2)和黄羽雌性(Z R2W)杂交,如果 ZR2ZR2和 ZR2W 杂交,后代全是红色,无法根据羽色判断其子代的性别,D 错误。15.科学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A、B)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表所示。将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 1均为圆眼果蝇,F 1雌雄交配,所得 F2中圆眼果蝇有 450 只、棒眼果蝇有 30 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突变基因 A B碱基变化 CT CTTC蛋白质变化 有一

24、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不同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A. 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控制圆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或增添B. 野生型果蝇控制眼形的基因中只有一个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C. 棒眼果蝇的出现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16【答案】B【解析】【分析】11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知识点较多,需要把这些内容进行综合运用进行解答。【详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基因发生的是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属于碱基对的替换,基因发生的是 3 个碱基变成 1 个碱基,属于碱基对的缺失,A 错误;由 F2果蝇

25、中圆眼:棒眼=450:30=15:1,可知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只有隐性纯合子才能表现为棒眼,故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B 正确;从表中分析可得,基因|突变将导致蛋白质中氨基酸发生改变,使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改变,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肽链变长,使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但二者都无法判断这种蛋白质是否是酶的结构改变导致的,还是控制眼形的结构蛋白质直接改变导致的,C 错误;F 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15=1/3,D 错误。16.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

26、形基因 b,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则不发生其他变异的条件下,测交后代有 1 种表现型B.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出现红色性状可能是因为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C.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出现红色性状可能是因为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D. 取该植株的叶肉细胞,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该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异常,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带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 b 的配子,测交后代

27、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只有一种性状,A 正确;若测交后代出现了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 B 基因,B 基因的出现有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染色体上的 b 基因突变为 B 基因,也可能是 B、b 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前期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C 正确;植株的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的增殖,不能观察到该变异,D 错误。17.某学习小组以“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及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白化病、在熟悉的 410 个家系中调查12B.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 血友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人群中随机抽

28、样调查【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遗传病调查,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风险调查方法的区别,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A 错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 正确,C 错误.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不是伴性遗传,并且遗传病遗传特点的研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D 错误.【点睛】学习小组以“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应选择伴性遗传并,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发病风险的调查应在人群中抽样调查。18.豌豆有两对相对性状,高蔓与矮蔓,抗病与感病,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 4 种育种方法,据图分析,正确

29、的是A. 通过方法获得的 F2可能有 3 中基因型B. 方法在进行加倍操作时,可采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 方法还可以采用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来处理D. 方法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所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13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详解】当高蔓与矮蔓,抗病与感病两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方法杂交育种获得的 F2可能有 3 中基因型,A 正确;方法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单倍体没有种子,无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30、,B 错误;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不采用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处理,C 错误;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 错误。1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拼接技术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形状B.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序列C. 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的人与猪的 DNA 末端可以相互粘合,并被 DNA 连接酶缝合D. 质粒存在于多种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细胞中【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技术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基因拼接技术即基因工程技术,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

31、正确;限制酶能切割 DNA,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B 错误;同种限制酶切割后的人与猪的 DNA 末端相同,可以被 DNA 连接酶连接成一个 DNA 分子,C 正确;质粒是存在于拟核和细胞核外的小型环状 DNA,D 正确。【点睛】基因工程又叫 DNA 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0.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了生物变异的方向B.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 亲本的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

32、因型频率都没有影响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C【解析】14【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熟练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详解】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同时,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基因突变,种群间进行自由交配时,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 错误,C 正确;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D 错误。【点睛】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

33、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共同进行形成生物多样性。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B.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察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联系及区别。【详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地解释了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性、多样性,但没有阐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遗传

34、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现代生物进化论是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主要包括以下 4 点: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选 B。22.关于生物科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关系B. 萨克斯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C. 温特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15D. 沃泰默证明了促胰液素的作用并给它命名【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5、;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详解】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A 正确;萨克斯采用一半曝光,一半遮光的叶片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B 正确;温特采用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放置在去除了尖端的胚芽鞘上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为生长素,C 正确;斯他林和贝里斯证明了促胰液素的作用并给它命名,D 错误。2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人的左右锁骨下静脉溶入血浆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胰岛素、抗体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

36、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D. 老人骨质疏松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淋巴液最终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参与血液循环,A 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主要是 Na+和 Cl-,C 正确;老人骨质疏松是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D 正确。

37、【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6A.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 人的长期记忆与脑的海马区有关D.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腔中的脑和脊柱椎管中的脊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作用。【详解】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 正确;语言、学习和记忆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 正确;人的长期记

38、忆与新的突触的建立有关,短期记忆与脑的海马区有关,C 错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腔中的脑和脊柱椎管中的脊髓,D 正确。【点睛】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 、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5.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

39、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是突触前膜B.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 M 结合后,将导致细胞 Y 膜内电位由正变负C. 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 MAOID 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1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元直接的信息的传递,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详解】由图可知,突触小泡与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A 正确;蛋白 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 M 结合后,突触后膜神经元细胞 Y

40、兴奋,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 错误;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 正确;MAOID 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D 正确。26.鲁滨逊遭遇船难后落水游到了荒芜燃烟的岛屿上,该过程中鲁滨逊生理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A. 由于缺少饮用淡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减弱B. 有误饮海水,血浆中 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可能会影响动作电位而使人产生幻觉C. 饥饿状态下,下丘脑发生神经调节,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而维持人正确的血糖含量D. 长期饥饿,蛋白摄入不足将导致环境稳态失衡而水肿【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人体的水盐

41、调节、血糖调节、神经的兴奋的考查,涉及内容多,考查问题难度较大。【详解】由于缺少饮用淡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A 错误;误饮海水,血浆中 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神经细胞内外 Na+浓度差变大,神经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增大,而使人产生幻觉,B 正确;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下降,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而维持人正确的血糖含量,C 正确;长期饥饿,蛋白摄入不足,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变大,组织液吸收血浆中的水分,出现组织水肿,D 正确。27.下列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A、B、C、D 是 4 种细胞,D 细胞是被病原体入侵的人

42、体细胞,均为抗原。相关说法正确的是18A.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BB. HIV 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细胞 AC. 细胞 C 能直接与抗原结合并使之裂解死亡D. 细胞 B 不具有特异识别抗原的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的类型及作用。A 细胞为吞噬细胞,B 细胞为浆细胞,C 细胞为效应 T 细胞。【详解】由图可知,细胞 B 为浆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A 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 正确;HIV 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 T 淋巴细胞,B 错误;细胞 C 效应 T 细胞能直接与被抗原侵染的细胞结合并使之裂解死亡,C 错误。28.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

43、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A. 注射天花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 B. 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部分人使用海鲜后出现腹泻等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详解】精子进人血液成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抗体对自身正常精子产生免疫,导致正常精子不能存活,为自身免疫病。注射天花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为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

44、疫过19程,A 错误;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属于细胞免疫,B 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病,C 正确;部分人使用海鲜后出现腹泻等现象属于过敏现象,D 错误。29.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关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定浓度的乙烯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B.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C.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D.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植物激素作用的掌握,对生长素、乙烯、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和分布的记忆及对生长素作用的

45、两重性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详解】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对植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A 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分裂,能促进种子休眠,B 正确;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C 正确;赤霉素和低浓度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D 正确。【点睛】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46、含量多;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30.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 2.5cm 长的部分(茎芽) ,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 A、B、C 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d,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 30d,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0A. 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体现植物激素的两重性B. 在 B 组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 GA3单独处理的 2 倍C. 在 C 组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 IAA 单独处理的 60 倍D. 由图无法得知 GA3和 IAA 在

47、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存在协同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和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详解】如图 数据显示,分别单独加 GA3 和 IAA 都比不加激素茎芽长度大,故推断 GA3和 IAA 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A 错误;从图中 B 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促进作用为(13-4)=9,GA3 单独处理为 6.5-4=2.5,故 9/

48、2.5=3.6,B 错误;图中 C 组两种激素联合促进作用为 10-4=6,IAA 单独处理为 4.1-1=0.1,故 6/0.1=60,C 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GA3 和 IAA 联合对促进茎芽生长效果都比各自单独处理好,因此二者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具有协同作用,D 错误。31.下图表示某草原甲、乙两个种群数量比值的变化关系(七年内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A. 甲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甲种群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C. 甲乙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D. 甲乙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若到强再到弱【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种群的增长、

49、种间关系,结合图分析两种群的数量变化是解答的关键。【详解】第七年比值为 0,而乙种群数量不为 0,说明甲种群数量为 0,因此说明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減少,不是 S 型增长曲线,A 错误;据图分析,前三年前比值大于 1,则乙种群数量在七年内一直在增加,说明前三年甲种群的数量增加比乙快,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 错误;甲乙不一定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C 错误;甲乙应该是竞争关系,在竞争中甲被淘汰了,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 正确。32.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B. 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昆虫的物种数目D. 环境容纳量受自然调节限制,会因环境的破坏而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群落的特征是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详解】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结构,A 错误;被捕食者的数量在增加会22导致捕食者的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的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