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1.41MB ,
资源ID:122018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201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用版)2020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用版)2020高考政治新创新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doc

1、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明学习目标1.分清 2 个唯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把握 3 个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理解 3 个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属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4掌握 4 个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的四方面内容建知识体系备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2、的存在。澄 清 认 知 1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2 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3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4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2(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3实践活

3、动的基本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澄 清 认 知 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

4、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澄 清 认 知 不能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3(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5、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判断题1实践活动既是客观性活动又是主观性活动。()提示: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但不是主观性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提示

6、: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4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提示:经实践检验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二、选择题5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 。 “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解析:选 C A 项说的是意识的产生问

7、题,与题意无关。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4B 项错误。促成认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D 项错误。C 项正确。6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C D解析:选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夸大了认

8、识的作用,错误;正确。7 “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源自实践最终要转化为实践实践具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A BC D解析:选 D “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应选;“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 ,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应选;不符合题意;错误,实践是

9、认识的目的,认识要最终用于指导实践,而不是转化为实践。实践的特点例 1 (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 100 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5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解析

10、材料中从“人”字形铁路到京张高铁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了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 项正确。A 项错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旧事物必然灭亡,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都在发挥各自的作用,不是新旧事物的关系。C 项错误,实践成功的前提是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创新意识。D项错误,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说法忽视了矛盾的斗争性。答案 B例 2 (2016江苏高考)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 6

11、0 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 BC D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 “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潘建伟团队在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现了。为提高信息安全,潘建伟团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体现了。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说法错误。答案 B学通学透重点关注:本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重点围绕实践的特点

12、展开考查,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试题难度较大。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特点 解读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 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制定“计划” “方案” “规6划”等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有所差异;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 3 (2018天

13、津高考)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解析 材料强调霍金的理论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项正确。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霍金的理论的具体性、条件性。B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没有体现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答案 C例 4

14、(2018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解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这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项正确。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C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答案 B学通学透重点

15、关注:本考点常见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点、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7识进行综合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难度适中。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 区分点 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

16、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强调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综 合 集 训 冲 关1(20

17、19石家庄联考)2018 年 10 月 17 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 ”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人的能动性是成功实践的前提A BC D解析:选 C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正确;与材料中心不符;尊重客观规律是成功实践的前提,错误。82据中国科学院公布,我国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材料表明( )实践是联接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

18、和纽带 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来源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A BC D解析:选 A 中国科学家取得开创性发现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联接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错误;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错误。3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下列与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解

19、析:选 B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强调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与题意不符,A 项不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中的“操千曲” “观千剑”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相符,B 项入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强调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与题意不符,C 项不选;“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与题意不符,D 项不选。 热点材料一由浙江大学发起、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两山”理念与实践国际会议于2018 年 8 月 14 日8 月 16 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省

20、安吉县隆重开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两山”重要思想,凝结了基层创新实践的鲜活经验,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反映了人对自然生态价值的认识回归,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是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指引。信息获取表明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原因在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9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体现了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表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原因在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热点训练1经

21、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我们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 BC D解析:选 D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该地在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不断进步,体现了;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2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

22、明( )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 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A BC D解析:选 B 绿色发展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题意。中“必然”说法错误。中“征服”说法错误。3(1)结合材料,说说“两山”理念的发展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的过程的。(2)请你为坚持绿色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解析:本题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说说“两山”理念的发展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的过程的。可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第(2)问要求为坚持绿色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可从方法论

23、角度出发,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题提建议。答案:(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两山”理念从最初提出到成熟,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 “两山”理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两山”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10(2)示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热点材料二2018 年 5 月 14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4、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 ,计划到 2020 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100 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要求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才能形成一种群体自觉和社会风尚。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

25、容相结合。信息获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体现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表明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体现了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热点训练4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挥特色旅游经济A BC D解析:选 A 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

26、业,发掘了当地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 , 人 不 能 创 造 规 律 , 但 可 以 利 用 规 律 , 错 误 ; 原 生 态 文 化 并 不 是 凝 固 不 变 的 , 错 误 。5从中国诗词大会 见字如面到朗读者 ,2017 年上半年,这些有着独特民族文化气质的节目接连“火”遍电视网络,引发关注。创作者们从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这启示我们(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1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27、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A BC D解析:选 C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选;正确且符合题意。6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作用。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要求说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可结合设问筛选有效理论进行分析作答。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精神根基和建设文化强国精神动力。框 题 过 关 检 测 一、选择题1下列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

28、(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解析:选 B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 项当选;A 项中“主观世界”说法错误;C、D 两项改变了实践的外延。2据预测到本世纪 30 年代,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的医疗纳米机器人将会出现,他们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以维护我们的健康,并将我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到云端,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这表明( )A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发展B纳米机器人能够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纳米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从事精准的医疗实践D纳米

29、机器人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解析:选 A 纳米机器人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表明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发展,A 项入选。B 项错误,机器人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故不能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 项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机器人不可以实践。D 项与题意无关。32017 年 8 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全面领先。材料反12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可以达到认识的终点实

30、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A BC D解析:选 B 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C D解析:选 A 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水平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为

31、人们认识海洋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5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选 A 题意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 项入选。B、C、D 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6(2019邯郸摸底)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这表明

32、( )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人们能摆脱条件制约,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A BC D解析:选 C 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13系;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上天,人们可以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体现了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符合题意;从“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到“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体现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符合题意;错误,人们不能摆脱历史条件的限制。二、非选择题7(2019揭阳二模)阅读材料,

33、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强调读书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 20 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 15 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

34、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结合材料,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解析:本题属于依据类试题。根据设问要求可以着重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答案:时代需要理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用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时代能够产生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间接经验的

35、获得是新理论产生的途径之一,只有立足实践,并吸取他人的智慧成果,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新理论。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1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不同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

36、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拓展链接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内容 意识 认识 真理 科学理论含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区别性质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都是正确的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联系 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认识过程1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内涵: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

37、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内涵: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15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38、。2认识过程的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一、判断题1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提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2有用的就是真理。()提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因为人的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即“有用”的标准是不同的。 “有用的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3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39、提示: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可以被推翻。4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示: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选择题5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 BC D解析:选 D 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改变了科学界对年龄影响辨别音高能力的认识,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正确;与题意不符;认识具有反复性

40、,真理具有相对性,错误。6面对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发展事宜,明确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顺势而为,不要仍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 。并进一步明确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确立这一监管原则的依据在于( )受实践的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分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16些问题在所难免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发展分享经济过程中,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发展分享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对分享经济的正确认识必须推翻和检验

41、A BC D解析:选 B 面对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是基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分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当选;错误,在发展分享经济过程中,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正确对待发展分享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达到真理性认识,当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分享经济的正确认识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错误。72018 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 170 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2、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A BC D解析:选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错误;说法绝对,排除。本框题重点考查真理的含义、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

43、高考的常考考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常以漫画、名言警句等为载体考查相关知识,非选择题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认识的发展等知识。真理例 1 (2012福建高考)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 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17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解析 牛顿力学“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反映了真理是具体

44、的有条件的,故本题选 A 项。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故 B 项说法错误;C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范围和过程,故 D 项表述也是错误的。答案 A准解快解正确理解真理的特征客观性 条件性 具体性理解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的认识只能有一个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而言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

45、求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误区同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真理是一成不变的认识过程例 2 (2018全国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

46、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18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 BC D解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正确。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正确。错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限制,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错误,认识的发展应该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而不能表述为“否定、代替” 。答案 A例 3 (2017全国卷)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

47、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 BC D解析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达到真理性认识的,错误。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封闭式循环运动,错误。答案 B学通学透重点关注:认识过程属于高频考点,往往结合人们对物质世界探索的最新成果进行考查,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常常作为背景材料,试题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理清有关认识的发展过程的易错点(1)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3)单个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