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澳星风险发射1974 年,李鸣生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当兵,当时并不知道西昌将来要发射宇宙飞船和卫星。十多年的青春在打山洞、修公路、拉沙子中度过,但属于李鸣生生命情感的航天梦可能在那时便深入骨髓,只是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而已。直至 1984 年 4 月 8 日,我国第一颗同步卫星发射时,李鸣生站在离发射架不远的地方,亲眼看到火箭腾空而起。这辉煌壮美的瞬间,令李鸣生震惊,一下把李鸣生沉寂十多年的心灵之窗打开了,并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类力量和智慧的神奇与伟大。这力量撞击着李鸣生的心灵,打通了全身的血脉,李鸣生久久凝视着高大的发射塔和浩瀚深邃的天空浮想联翩,李鸣生决定,要为中国航天写一部书。当年四川科
2、学文艺发表的用生命编写程序的人 ,是李鸣生第一部关于航天的报告文学。到北京后,接触并采访了很多航天专家,尔后写了著名的“航天五部曲” ,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壮丽历程。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佝偻(u) (2)沁出(qn)(3)悲怆(chung) (4)气氛(fn)(5)履行(l) (6)尴尬(gn g)(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1)伺Error! (2)兴Error!(3)乘Error! (4)燕Error!2一言辨异(5)王会(kui)计来到会(hu)议室开会(hu)。(6)发(f)射时因一根头发(f)而出现了故障。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
3、ror! (4)Error!(5)Error! (6)Error!(7)Error!三、近义辨析(1)颁发 颁布- 2 -例句:盘点集体资产“家底” ,并颁发产权证,自物权法颁布以来,这在全国还是首次。辨析:“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2)必须 必需例句:建立社区的超市,必须要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为主,日常生活必需品应成为主打产品。辨析:“必须” ,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 “必需” 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四、成语释义1词义理解(1)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来犯的敌人。(2)无动于衷
4、:心里一点感动也没有;一点也不动心。(3)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4)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5)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回复。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6)不约而同 :事先没有约定商量而见解、行动一致。(7)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很高兴。2辨析正误例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提前做好准备,先下一个通知,让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参加会议。辨析:“不约而同”与前面的“先下一个通知”矛盾,应改为“较为整齐” 。一、结构图解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 16 节,回答问题。1第 1 节主要交代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开 头 的 作 用 答:_参考答案:叙述中方发射
5、指挥部汇总各方面情况,确定卫星发射日期。重点是讨论的过程,表面的平静中蕴涵着情感的波澜。段落末尾点明要向北京汇报,引出下文。2第 3 节为什么特别突出了外方人员眼中的火箭形象?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形 象 的 意 义 答:_参考答案:因为在作者看来,这几乎是中国航天事业形象的代表。3第 4 节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什么?侧重点在哪方面?结尾点出另一突发事件(下雨)有什么作用?对 应 考 点 : 概 括 内 容 及 作 用 答:_参考答案:(1)这一节以较大篇幅描述问题(浮子)解决的过程。(2)侧重点是问题解决过程中中方技术人员面临的巨大压力。(3)结尾点出另一突发事件(下雨),在叙述中制造了
6、新的紧张。阅读课文 710 节,回答问题。4文本第 7、8 节分别交代了什么内容?叙述重点是什么?对 应 考 点 : 概 括 内 容 及 重 点 答:_参考答案:交代内容 叙述重点第 7 节距离发射 80 分钟时发生的新情况迫使发射程序暂时中止。叙述重点是新问题的解决过程及其影响。第 8 节发射程序恢复和成功发射的过程。叙述重点是火箭发射前后各方的心情。5.第 10 节写了成功发射之后的各方反应,叙述的重点是什么?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重 点 内 容 答:_参考答案:叙述重点是将奥运会功臣和航天英雄的待遇进行对比,欣喜中包含辛酸。6澳星发射成功后,作者为什么要写 25 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
7、发奖大会?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对 比 手 法 的 作 用 答:_参考答案:作者为了让航天功臣的待遇同奥运健儿的待遇形成对比,突出展示航天人员淡泊名利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 -7 “迎接他们凯旋的,除了领导和亲人外,仅有 10 束鲜花。 ”看到如此冷落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场 面 描 写 的 意 义 及 作 用 答:_参考答案:(示例一)感到辛酸,人们在疯狂、盲目追逐一些所谓的明星时,却忽略冷落了真正的人民功臣、英雄。社会价值追求失衡,浮躁之风迷住了人们本该清醒的双眼。(示例二)感到敬佩,更让我们感受到这些航天英雄们淡泊名利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何其伟大
8、。浮躁的风气没有熏染航天人高洁的情操。三、重点解读1课文题为“澳星风险发射” ,阅读课文,说说这次发射的“风险”表现在哪些事情上,作者是如何烘托发射前夕的紧张气氛的。明确:风险表现在以下事情上:首先是本次发射之前的失败,其次是发射时间的不便和天气的限制,还有全国电视直播带来的压力,最后是发射准备过程中出现的两次意外事件。作者在情感基调上先抑后扬,在叙述过程中不断强调发射的紧张气氛和航天人面对的沉重压力;在语言运用方面,涉及关键情节的时候多用短促的句式营造气氛;在人物描写方面,用人物的内心描写与情节相映衬,用极其简略的外貌描写表现紧张气氛对人的影响。2新闻的小标题有各种样式,有的是概括式,有的是
9、时间地点式,还有的仅仅是截取文章中的一句话。课文各部分的小标题属于哪种类型?作者这样取题,有何作用?明确:类型略。作用:强调了纪实性,使对事件的描述在不同的事件和空间当中来回穿梭,加强营造紧张的气氛,制造出情节中的节奏感。神九着陆点偏离理论着陆点 16 公里 险些落入小河几乎与神九同时落地的首架指挥机领航主任详述鲜为人知的搜救细节:在空中盘旋 30 多分钟后,程庆欣领航的指挥机在“神九”返回舱着陆不到两分钟,也落地了。“我们是第一个到达神九实际着陆点的飞机,几乎与它同时落地,心里很高兴。 ”昨天下午 4 点 15 分,带领 3 名航天员顺利登上波音 737 专机飞赴北京后,刚刚返回空中搜救分队
10、直升机基地的程庆欣,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搜救细节“虽有颠簸, 神九仍着陆在正常区域”“作为指挥机的领航员,我的职责是最先发现飞船开伞、降落、着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程庆欣说,返回舱着陆瞬间,在地上翻了个滚,落点在小山沟,地势不平。 “落点不远处,有条小河,我在飞机上看得很清楚,心里猛一紧张,担心会落到河水里。 ”他透露,在- 5 -当时情势下,既要保证他领航的飞机第一时间降落,又要给后面乘坐医护人员的飞机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医生们尽快接近返回舱。程庆欣说,他们以往的搜救训练,都是在平地上进行的,返回舱落入沟底,对所有搜救人员来说都是个考验,要快速做出判断, “情况复杂,
11、我看了一下山顶,找到一小片稍微平整的地方,立即紧急降落,此时返回舱落地不到两分钟。 ”他说,飞机落地尚未停稳,他拉开机舱门,第一个跳下飞机,朝返回舱跑去。程庆欣透露,受草原上的高空风速影响,返回舱实际着陆点距离理论着陆点向东南偏离了 16 公里,好在当时着陆场晴空万里,能见度好、低空风速小,飞机能及时赶到, “虽然有颠簸,但着陆点仍在 3636 平方公里的正常区域内。”他说。“一辆小汽车迎着落点开过去”程庆欣刚跑不远,突然看见眼前有一辆小汽车,挂着地方牌照,在距离返回舱二三百米的地方,正快速开行。“它是迎着落点过去的,不用问,肯定是当地牧民碰巧经过这里,想开到返回舱跟前看。”程庆欣说,这时其他
12、飞机也已落地,有几个离汽车比较近的同事伸手拦截,迫使汽车停了下来。负责安全警戒的工作人员也赶到车旁,把它“控制”了。程庆欣笑着说,飞机降落,他实际已经完成了任务, “之所以第一个跑过去,也是想尽快看到 3 名航天员。 ”他说,从这个心理分析,老百姓的举动也能理解,只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当然不能让他们靠近, “况且返回舱有太空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伤害” 。他带领 3 名航天员登专机赴京昨天下午 1 点 13 分,程庆欣领航的指挥机在着陆点起飞,带领一架通信直升机和载着3 名航天员的 3 架医监医保直升机,飞向指定的军方机场。下午两点整,5 架直升机降落军方机场,将 3 名航天员送入等待在那里的波
13、音 737 专机,飞赴北京。随后,他和同事们吃过饭,给直升机加满油,返回空中搜救分队直升机基地。“3 个航天员的状态很好,估计这会儿他们应该到北京了。 ”昨天下午近 5 点,专访临近结束时,程庆欣说。他放松身体,斜坐在椅子上,写满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 “我们在这儿休息一晚上,明天也要回北京了”赏析 程庆欣领航的指挥机在神九返回舱着陆不到两分钟,也落地了,其叙述具有可信性。开头一段是总体介绍,全文呈总分结构。第一个小标题,写“神九”有惊无险,降落正常。第二个小标题,则具有趣味性,写了一辆“小汽车”的故事;第三个小标题,写三个航天员返赴北京。整篇新闻言简意赅,语言富有情趣。(时间 30 分钟 满
14、分 27 分)一、新闻阅读(12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 “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 ”指令长景海鹏说。这是 11 月 18 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 33 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 3 周的隔离恢复。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
15、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隔离恢复期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 1 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景海鹏:陈冬太棒了,没出现一点失误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说,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景海鹏说,以前看不到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饭也只是为了保证营养。而这次飞行,不仅能看到各种电视节目,还能享受到各种美食。 “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看电视,让我们的身心状态非常好。 ”“红烧排骨、香芋蹄筋,什锦蔬菜”说起为这次
16、太空之行准备的美食,景海鹏如数家珍, “不仅能吃饱、能吃好,还能点菜。 ”景海鹏说,5 天不重样的菜谱,让他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其中雪菜兔肉就是他的最爱。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 “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服。 ”景海鹏说。“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 100 分,我给他硬邦邦的 100 分。 ”景海鹏说, “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了,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难忘的经历,幸运的旅程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第一次太空飘移,第一
17、次种菜、养蚕宝宝,第一次在太空中看祖国的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 ”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束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 “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心里很踏实。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都非常照顾自己。 “从一进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会递上毛巾,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 7 -到他嘴边。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太空跑步的
18、诀窍:仰起头33 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 38 项之多。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是没办法跑起来。 “可以理解,不能原谅。 ”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 “速度越大,
19、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 ”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 “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 ”景海鹏说。(2016 年 12 月 08 日北京晚报 ,有删改)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次航天飞行对于三度飞天的景海鹏和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有着不同的感受:景海鹏觉得是一种享受,陈冬则一直非常紧张。B景海鹏和陈冬在 33 天的太空之旅中,完成了需要参与的 38 项在轨试验和实验,连很难的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都顺利攻克了。C陈
20、冬能够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点失误地运用到天上,为此景海鹏对他非常满意。D这次太空之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可以看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翻跟头、转圈。解析:选 C A 项, “陈冬则一直非常紧张”无依据;B 项,原文没有说明全都“完成了” ,“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也并非很难;D 项, “还可以翻跟头、转圈”不是此次环境更加舒适的表现。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太空生活。B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前两
21、个小标题提示读者写作的对象分别是景海鹏与陈冬,最后的小标题概括了二人摸索太空跑步方法的内容。C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 8 -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D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E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 ,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解析:选 AD A 项,这篇报道并没有使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D 项,文章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3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答:_参考答案:
22、补充说明新闻内容,交代了航天员的恢复状况及我国有效的恢复措施。增强新闻知识性,讲述航天员航天背后的相关内容。让读者全面了解航天经历,突出航天员的勇敢和奉献精神。深化新闻主题,体现“答卷”的意义。二、新闻实践(15 分)4阅读下面的新闻,并为其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4 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 月 11 日在北京披露,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 AG600 将于今年下半年进行水上首飞,研制工作将迎来又一重大里程碑。作为国家航空工业重大工程研制项目的 AG600 飞机,2009 年 6 月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2012 年攻克关键技术,完成初步设计;
23、2014 年完成详细设计,全面转入试制;2015 年机体大部件陆续交付和部件总装;2016 年 7 月 23 日正式完成总装下线,随后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2017 年在完成试飞调试、陆上首飞前准备工作后,于 12 月 24 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陆上首飞。中国航空工业新闻发言人周国强透露,AG600 飞机将在珠海完成陆上调整试飞,然后转场荆门,开展水上试飞前的系列准备工作。答:_答案:“中国造”鲲龙 AG600 今年下半年将进行水上首飞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1 分)材料一: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 3 月 10 日推出了一项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 9 -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
24、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内容。(3 分)答:_(2)你对上述材料内容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 字左右)(8 分)答:_参考答案:(1)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手机有不同看(做)法。(2)(示例一)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做法太过僵化,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协调好资讯沟通与学习工作的关系,也不是不可以的。(示例二)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
25、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所以校园内应该明令禁止使用手机。鉴赏新闻语言特色一、考点阐述所谓语言特色,即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的,是严肃的还是诙谐幽默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还包括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等,这些都是语言特色的范畴。就新闻而言,其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这取决于它所反映的不是主观臆造和文学性杜撰的内容,而必须是客观性的社会及生活事实;又不能像文学作品或学术作品那样慢慢品味,而要一看一闻便知,这就要求它的语言必须具备真实性、准确性和简明性,这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色。另外,新闻语言
26、也呈现出不同特色,如访谈的语言灵活机智,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语言往往还带有倾向性,蕴涵着作者的感情,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10 -闻 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二、考题印证分析新闻语言(山东高考)阅读“她只能活七小时” (原文见第四章新闻考点透析(三)考题印证),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 “奄奄一息” “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鲜明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关心和人道主义情怀”)。如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 ,因为它能救小女孩
27、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 ,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爱心的赞颂。三、方法总结“鉴赏新闻语言”类题目的解题方略(一)了解高考常见提问方式1新闻语言要求准确,请结合部分简要分析。2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本文是否也这样,请举例分析。如上面例题就属于这样的提问方式。(二)明确解题思路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如上面例题题干中“却有所不同” ,就指明了答题方向。2新闻作品语言是来叙述事件、表现形象、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的,所以,在确定具体答题角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上面例题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息” “焦急”等词语,就传达了对小女孩的关心和人道主义情怀。就需要从传达感情的角度考虑。(三)运用常用答题模式本题型往往是举例分析题,所以可用“明确分析方向举例”的格式回答。- 11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