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2.48MB ,
资源ID:122286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228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清北组).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清北组).doc

1、- 1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清北组)范围:人民版必修一古代政治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选题1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2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 “令天下郡国毎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C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

2、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3秦朝设置的御史和西汉设置的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 )A执掌军政大权 B负责审核政令C负责草拟政令 D负责监察事务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是 A九品中正制、二府三司制 B科举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军功爵制度、三省六部制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

3、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扶清灭洋” “预备立宪”- 2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6以下各项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营建陪都洛邑没起到拱卫都城镐京的作用B分封功臣吕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C分封商代贵族微子启不利于稳定西周政局D姬姓诸侯国分布大体与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吻合7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B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

4、色彩C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D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8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在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雍正年间 D顺治年间9 “宋承唐制,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然名存实亡,无补于事。降至疏属,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学有教,郊祀、明堂,遇国庆典,皆有禄秩。 ”从中可以得出A宋朝的宗室地位急剧下降B宗室实力强大,威胁中央C宋朝宗室有优厚的政治、经济待遇D宋朝皇帝注意扶植同姓以巩固统治- 3 -10据明史记载,明朝十三道监察御史“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集阙廷预议焉” 。由此可见A监察御史必要时可参议军国大政B明朝的都察院拥有部分司法权力C纠察百官是监察御史的首要职能D监察御史的监

5、督权有较强依附性11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 ,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 1 反映了周朝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 2 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 3 反映了东汉时新的冶铁鼓风装置出现D图 4 在秦始皇时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12 “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B与都省相互制衡C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D受到中书省节制13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

6、,收精兵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14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 4 -核心。 ”该机构是 ( )A清代军机处 B宋代枢密院 C元代中书省 D唐代门下省15 “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 。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 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 “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 ,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

7、”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A中央集权的发展B专制统治的加强C交通工具的发展D工艺美术的进步16唐朝后期,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沉重。其主要原因是( )A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 B皇帝残暴C外敌大规模入侵 D地方割据势力过于强大17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周平王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于是周与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说明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郑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D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18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

8、,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 “中朝”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 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19下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由此可知,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5 -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C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削弱D体现了周王对功臣的重视2020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

9、化于闺门之内。 ”材料表明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21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秦汉是如何践行的A实行科举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察举制 D建立监察制度22央视 2016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 ,选取 100 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拍摄记录。千百年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些村落传承绵延。与这些村落千百年“传承绵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10、D行省制23据明史陈循传记载:景帝时, “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中央政治斗争激烈B明朝政治贿赂风行C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D内阁权力达到顶峰24唐太宗时,发动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突厥的战争,按照当时制度的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兵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兵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兵部- 6 -25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足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这表明元朝的御史台主管( )A行政 B财政 C军事 D监察26钱穆在评

11、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创立于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272009 年岁末,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对曹操的评价再次成为热点。鲁迅早在而已集中就写道:“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下列各项中,不能为鲁迅这一说法提供佐证的是A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对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B曹操实行屯田制,对经济的恢复有重大贡献C曹操对当时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有很大贡献D曹操的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28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

12、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A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B票拟并不是一纸空文,对谕旨形成有约束力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D内阁取得了与前代宰相同等的权力29有这样一种选拔制度,就是领导说了算,领导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这表明是哪种古代制度A.恩荫制 B.察举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303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 “对该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孝廉是这一制度的核心标准 B诱导了经商

13、逐利的社会风气C阻碍了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 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31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宗祠实际上和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 。- 7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32 中国传统文化有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选官制度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二、材料分析题3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摘编自张

14、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有哪些特点。(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这两种制度在任用管理人员上有什么不同?34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

15、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 8 -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处于这场变局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

16、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 (8 分)(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 ,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7 分)35阅读下列材料: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

17、后于祝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请回答:(1)上述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3)西周分封制对后世有何消极影响?- 9 -4.11 半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可知该官职应该属于监察官员,按照秦朝的官制,只有御史大夫属于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故答案为 C 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 A 项;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 B 项;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排除 D 项。2B【解析】B 项中的举孝廉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度,故正确;A

18、 项讲的是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CD 项指的是科举制度,排除 ACD。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秦朝的御史和西汉的刺史都是管理检察职能的,所以 D 正确。ABC 与题干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监察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理解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军功爵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分别盛行与秦朝和六朝时期,故 A、D 项错误;三公九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 “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是唐代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故选 B

19、。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 5B【解析】本题考查封建专制制度下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我国封建社会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明朝丞相被废除。但是丞相被废除是因为相权危皇权的集中,而不是因为丞相制- 10 -度必然导致社会动乱,故 B 项与史实不符合。选项 ACD 是专制主义发展演变在明代的基本特征

20、,符合历史史实。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图中所给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图片中描述的是周王朝的分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分封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都是为了稳固政治,来安抚民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 B、C 选项错误。洛邑作为陪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周幽王兵败后就逃到了这里,使得周王朝并没有瞬间灭亡。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几率最大。在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主要抓住的就是分封和宗法的实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生的结果。本题主要涉及的是分封制的目的和影

21、响,排除法回答本题是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对图片的理解与文字上的反应回答问题并不困难。7B【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本质” ,根据题干“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可以看出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是本质排除。8C【解析】【详解】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在清朝雍正年间,C 正确;A、B 和 D 时间不符合。9C【解析】材料说明宗王很小就有土地和爵位,即使后来血缘疏远的宗王,遇到庆典也有俸禄和品位,体现出宗室地位特殊性,故 C 正确;A 与材料内涵相反;B 中威胁中央没有体现;D中扶持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对宗室待遇较好。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都察院。

22、材料表明,但凡国家政事的得与失,军事与民生的利与弊,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应该直言不应该回避。当国家有重大政事的时候,应该集合到朝廷积极参与讨论,即监察御史可参议军国大政,A 项正确。司法权侧重对案件和罪犯的审判,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不在纠察百官和行使监督权,而是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决策的讨论,C、D 两项错误。- 11 -11D【解析】秦始皇时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是半两钱而非五铢钱,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司母戊鼎是反映了周朝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素纱蝉衣是汉代的,所以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东汉的水排是用来

23、鼓风冶铁的,所以图 3 反映了东汉时新的冶铁鼓风装置出现,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断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12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行省收取税赋除一部分留作地方备用,其余都上交中央,可见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受中书省中书省的节制,故 D 项正确;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故 A 项排除;材料信息认为行省和中书省互为表里,不是相互制衡的关系,故 B 项排除;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故 C 项排除。【点睛】“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是解题的关键。13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

24、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知,宋太祖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以免地方官员拥兵作乱,故 A 项正确。设“三衙”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立,与材料重文轻武不符,排除 B。C 项涉及财政问题,削弱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与材料重文轻武不符,排除。 “强干弱枝” 、 “守内虚外”是加强禁军、削弱厢军,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 D。14A【解析】依据题干“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可知,这是清朝的军机处,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官员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军机大臣能够参与机要事务,但最终均由皇帝一人裁

25、决,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排除 BCD 三项。- 12 -点睛:解题时注意对“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5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 “谤木”由供人们写谏言的功能演变为“华饰屋之外表”的“华表” ,仅仅成为一种王权的象征,反映的是监督体制的缺失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B 正确。此题不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排除 A。交通工具的发展是对题目的字面理解,而且明朝以后“华表”不需要人民再写谏言,C 排除。工艺美术的进步也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D。16D

2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现象,使社会政局动荡不安,故 D 项正确;A 项使东汉后期,BC 项不符合唐代的史实,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藩镇割据17A【解析】【详解】郑国本来是周王室统治下的诸侯国,周天子是天下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但从材料中的“周与郑国交换人质”来看,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丧失,说明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故答案为 A 项。B 项“彻底独立”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走向统一” ,排除 C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D 项中的“丧失殆尽”说法绝对,材料不能

27、反映,排除。1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 “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 B、C、D 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 A- 13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制度19A【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周王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

28、况”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因为在分封制下周王对诸侯授民授疆土;B说明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C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削弱、D体现了周王对功臣的重视皆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此题选 A 项。考点:西周的分封制点评:此题为以图补文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像作为补充。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进行深挖和解读,以图像所传递的信息为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正确作答。20C【解析】试题分析:君主治理天下,不能一人独治,独治会用严苛的刑法,而君民共治则会达到士大夫心中的上古之法,人民不会用刑法约束。古之王者不以刑法穷天下之民也,是因为一家之中有父兄治之,一族之间有宗子治之,不善

29、行为在家族之中化解。 ”由此可见,材料强调众治思想以及宗法制在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 C 项正确;从材料“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可以看出 AD 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法作用,不是家庭教育,故 B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察,故答案为 D 项。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排除 A 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对官员的监督制度,排除 B 项;秦朝没有实行察举制,排除 C 项。2

30、2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选取 100 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可得出与宗法制有关,故 B 项正确;分封制的对象除了同姓还有异姓的,故 A 项错误;C、D 两项都是以地域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和血缘无关,故排除。23C- 14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内畏诸阁臣”来看,内阁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皇帝不得不以贿赂的方式获得阁臣对“易太子”的同意。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B 项说法夸张,以偏概全,排除;D 项说法绝对,从材料信息来看,内阁对皇权构成制约,但作用有限,排除。【点睛】明成祖时期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

31、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24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各部负责具体事务,故正确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故 C 选项正确;尚书省应该排在门下省之后,故 A 选项错误;中书省应该排在门下省之前,故 B 选项、D 选项都错误。故选 C。25D【解析】试题分析:元代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

32、百司,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关。枢密院掌朝廷军机大政,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御史台是最高的监察机构,纠察百官善恶” ,也有指陈“政治得失”的职责。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26B【解析】材料中作者阐述的是隋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它依靠成就作为选择官员的标准,使大量的是庶族可以通过考试进入统治阶层,加强了中央的统治,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B 正确,CDA 错误。2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名人曹操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能为鲁迅这一说法提供佐证的是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对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曹操实行屯田制,对经济的恢- 15 -复

33、有重大贡献;曹操对当时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有很大贡献。而曹操的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不能为鲁迅这一说法提供佐证。故本题选 D。28B【解析】【详解】“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说明内阁的票拟权并不是形同虚设,对于皇帝的谕旨有一定的约束力,B 正确;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A 错误;内阁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C 错误;内阁并不是等同于宰相,D 错误。【点睛】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

34、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2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种选官制度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下,由地方郡国官员推举人才,因此选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容易任人唯亲,故 B 项正确;AC 项是以血缘为依据的,排除;D 是依据科举考试成绩,排除。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制30D【解析】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促使政府和社会之间打通道路,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故 D 正确;A 是汉代选官标准;B 与材料科举制度不符;科举制有利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故 C 错误。31B

3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了解到宗祠又称宗庙、祠堂等。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西周。宗祠与农耕经济、尊亲观念、宗法观念等有密切关系,所以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6 -32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察举制是汉武帝开创的自下而上的一种选官制度,注重孝廉,与材料中的家国同构,父为家君相符,所以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察举制考点:33 (1)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

36、;父系血缘维系的政治等级制度。(2)前者是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后者是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以及分封制和郡县制下任用地方管理人员的不同,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这一制度的特点应当联系所学,从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的关系、周天子的地位和等级森严等方面来回答。(2)根据材料中的“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等信息可以分析归纳得出这两种制度在任

37、用管理人员上的不同。34 (1)实现:古希腊通过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民主政治。 (2 分)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经历朝发展、完善不断强化。 (4 分)关系:古希腊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2 分)(2)实质:权力制衡。 (2 分)办法: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5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实际考察古希腊民主政治和

38、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注意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注意秦朝- 17 -正式确立,此后历代发展、强化。(2)注意材料信息“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再结合美国三权分立体制说明考点:中外政治文明点评:中外政治文明是新课改地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从 2010、2011 年高考命题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了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察举制、科举制等,还考查了围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对矛盾的斗争和调整等。2011 年高考

39、命题有 9 道选择题及 4 道非选择题;2010 年有 13 道选择题及 2 道非选择题 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011 年有 3 道选择题及 2 道非选择题;2010 年有 4 道选择题及 1 道非选择题。3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如 2011 年有 4 道选择题及 2 道非选择题;2010 年有 9 道选择题及 1 道非选择题。综合近年本专题的高考命题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命题可能从以下角度考查: 1 继续重视对中外政治制度的重要历史概念内涵、特点及评价的考查。如对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共和制、代议制等制度概念的理解认识。2 重视对中外政治制度形成演变历35 (1)封商朝降族、先圣王之后、功臣、亲族;(2)拱卫王室,扩大统治基础,巩固西周奴隶制政权;(3)导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得出封商朝降族、先圣王之后、功臣、亲族。(2)结合所学可得出其目的是维护统治,扩大疆域。(3)消极影响可从分封制导致分裂割据的角度概括。- 18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