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86MB ,
资源ID:1223845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238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讲义新人教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讲义新人教必修1.doc

1、1记念刘和珍君(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1902 年去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和艺术改变国民精神。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1936

2、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作品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 二心集 而已集等。评价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二)人物轶事标点的稿费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

3、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 ”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2(一)背景链接大沽口事件1926 年 3 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 ,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三一八”惨案1926 年 3 月 18 日,北京人

4、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 200 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文章题目中的“刘和珍” ,即是当年“三一八”惨案中倒在反动派枪下的一位年仅 22 岁的女大学生。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面对暴行和流言,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下了这篇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滔天血债,奋勇前行。(二)常识整理散文,文学体裁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即除诗、词、曲、赋之外,

5、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它的最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三)博览悦读于细微处见真情记念刘和珍君通篇燃烧着悲与愤的火焰悲爱国青年之惨死,愤杀人者及其帮凶的残暴无耻。如何将这两种情感最充分地传达出来,起到抒发悲愤之情、打动读者的目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于细微处见真情。一处是“反复细节” 。在三、四、五部分中,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居然四次用几

6、近雷同的笔法写道“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 。 “微笑、温和、和蔼”的刘和珍君何以是暴徒?更何至于无端在执政府门前喋血呢?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个反复细节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在读者的脑海里缓慢地滚动放映,感情密度大,冲击力强,将悲愤之情最大限度地传递出来,使反动文人的所谓“暴徒”之说不攻自破,使刘和3珍的形象更加鲜明感人。另一处是“再现细节” 。在第五部分中,作者极尽细腻刻画之能事,生动而又细致入微地再现了三位女性的死状。文章不厌其细地说“(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 “张静

7、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 “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些语句读来真如现场的目击,刽子手杀人的全过程乃至每一个动作,鲁迅先生都根据后来的尸检再现得毫发毕现,精确之至。这些“再现细节”虽是“血淋淋的残酷” ,但却将作者心中的万丈怒火熊熊地点燃起来,炙烤着读者的心灵和情感,令人如鲠在喉,忍不住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杀人者,直斥残酷无情的反动派。以上两处细节描写,绝非偶然为之,显然是鲁迅先生精思附会的结晶。尤令人赞叹不已的是作者虽有如此高超的妙手点染,却毫无斧凿痕迹,正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8、于细微处见真情。(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洗涤(d) (2)踌躇(chu ch)(3)桀骜(ji o) (4)赁屋(ln)(5)黯然(n) (6)不惮(dn)(7)尸骸(hi) (8)虐杀(n)(9)呻吟(shn yn) (10)浸渍(jn z)(11)绯红(fi).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干Error! (2)当Error!(3)菲Error! (4)攒Error!(5)创Error! (6)阿Error!2语境辨析法(7)有个仆(p)人饿极,随主人上城,见市上有卖馒头的,就伪装着大叫一声,仆(p)倒在地。主人惊问其故,仆(p)人说:“我一向怕馒头,所以晕倒。 ”(8)两岸人民拥有共同文化

9、这一事实不会因为陈水扁拐弯抹(m)角的几句吞吞吐吐的话而被抹(m)杀。4(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7)Error! (8)Error!(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2)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3)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语境运用(辨析正误)在孩子意外伤亡后,全家长歌当哭,沉浸在悲痛之中,但有关单位却殒身不恤,也太没有人道了吧。辨析:“长歌当哭

10、”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没有“痛哭”之意。 “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不是指死后不加以抚恤。.易混辨析1徘徊 vs 徜徉课本原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辨析都是动词,都有“慢慢走”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作“慢慢走”讲时, “徘徊”侧重于有心事而长时间来回走;“徜徉”侧重于安闲自在地步行。另外, “徘徊”还有比喻义,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则无比喻义。即境活用人生充满了得意与失意,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得意时徜徉花间小道不可忘形,失意时徘

11、徊犹豫不必自弃。2.爆发 vs 暴发课本原句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辨析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爆发”多指人为的大的或抽象的现象、情况突然发作,如力量、情绪、事变等;还特指火山爆发。 “暴发”多指自然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 ;还可指一个人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即境活用 这些暴发户多性情暴躁,发作起来犹如火山爆发。5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1文章共七部分,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答: 明确:写作缘起,记念死者 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刘和珍概况 刘和珍遇害 刘和珍遇害经过 “三一八惨案”教训 惨案

12、的意义。2从本文结构看,全文七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在思路是:目的回忆总结。(1)第一、二部分反复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就是交代写作本文的三个目的:悼念先烈,揭露敌人,唤醒庸人。(2)第三、四、五部分是记念的主体,记述了刘和珍在学潮中的事迹和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经过,愤怒地控诉反动派的暴行,驳斥他们的无耻谰言,呼唤庸人们从沉默中爆发。 (3)第六、七部分总结“三一八”惨案的历史教训,探讨它对于将来的意义。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学 习 目 标 1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用。2分析人物形象。 (一)阅读课文第二至六部分,回答下面问题。1在第二部分,作者两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

13、必要了” ,两个“必要”有何深意?答: 明确:第一个“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执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在于唤醒“庸人” ,使人们记住这笔血债不要忘记。两次“必要” ,突出了写作缘由。2文章追忆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答: 明确:(1)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嫉恶如仇、勇于斗争的青年;(2)坦然对偏安坚毅乐观的青年;(3)黯然虑母校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的青年;(4)欣然去请愿而被害勇敢无畏。3联系语境,分别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并写出句子的深层意蕴。(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

14、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答: 6(2)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答: (1)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和人民而无力改变的人和敢于正视黑暗现实,为国为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深层意蕴: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的

15、伟大,何等的崇高。(2)明确:“才”说明“我”知道消息之晚。 “便”说明惨案发生之快。 “居然”二字说明一是出乎意料后的惊诧,二是反映了敌人的凶残。 “而” “即”把作者这种惊诧之情又推进了一步。深层意蕴:这一句子突出表现了反动军阀的卑劣行径比作者想象的要严重。 4第四节中“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中“缘由”有哪些?答: 明确: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屠刀加钳口术的专制性统治,使得我们的民主更加衰亡。 5第五节中“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一下。答: 明确: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16、。屠戮妇婴、惩创学生并非伟绩、武功,作者反话正说,旨在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6第六节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大量的木材”比喻残酷的流血斗争, “一小块”比喻前进一小步。人类历史和大量的木材只能生成一小块煤一样,也是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才能前进一小步,作者以“煤的形成”做比喻,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前进一小步,并沉痛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告诉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斗争方法。(二)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17、。7本文题为 “记念刘和珍君” ,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请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类7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在下列表中填上相关内容)哪类人 作者的态度和感情爱国者、猛士、苟活者(“我”) 尊敬、悼念、激励 反动派、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揭露、嘲讽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哀伤、唤醒运用比喻修辞的技巧写法领悟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反语、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如作者在表达对徒手请愿的看法时写道:“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鲁迅用一个浅近的比喻,具体、形象地阐明了一个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这个比喻很浅近、很

18、生动,读者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五部分中“伟绩” “武功”等词,用反语揭露中外反动派“屠戮妇婴”“惩创学生”的罪恶行径。文章用“庸人”与“真的猛士”对比。庸人惯用忘却的方法,对人世间的悲哀与不平做淡化处理,作者批判了这种庸人的生活哲学,肯定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鲜血的真的猛士的现实主义精神。写 法 指 导 巧用比喻,生动表达1定义:比喻是用本质不同的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事理的修辞格。2好处:运用比喻描绘事物,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运用比喻说明事物,可使事理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3注意事项:(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

19、,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述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自己却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 ,应当注意。(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举例等其他手法结合起来使用。针 对 练 笔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8答: 解析:解答此类

20、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及所用的修辞手法。本题所给的例句是一个两重关系的复句,第一层关系为解说关系,第二层关系为并列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仿写时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且选择恰当的本体和喻体,本体选取人的某种良好品德,喻体选取某种植物。参考答案:(示例一)坚毅犹如青松,夏季迎灿烂阳光却无轻浮,冬季遇皑皑白雪而不屈服。(示例二)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却不夺目。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 责 任1从教材中积累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学生,

21、痛悼“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刘和珍烈士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中华民族的好女儿。2从历史中积累鉴湖女侠秋瑾秋瑾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她少年时热情而倔强,最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1906 秋瑾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 ,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1907 年 5 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7 月 6 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

22、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于 1907 年 7 月15 日英勇就义,终年 31 岁。3从名言中积累(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2)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3)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4)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9(5)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4从佳作中积累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诸葛亮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3、” ;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二)这样运用素材精 彩 范 文 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 ,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

24、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佳作赏析文章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论理有据。首先援引材料,概述了“三怕”的原因,随即迅速将话题重点转到“怕鲁迅” ,表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切理解以及把握重点的

25、写作能力,接下来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并以古代文学作为反证,指出“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 ,并枚举了鲁迅的一些格言。尤为醒目的是,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复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最后以怕鲁迅必不能“树人” ,人“树”不起来无以复兴做结,从反面论证了鲁迅对“树人”的重要性。 写作借鉴1学拟题标题一语双关。 “树人”的意思是培育人才,正好又是鲁迅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10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

26、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 ,而是“抄书” ;阿 Q 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 。 “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27、!2学引用文章巧妙引用,彰显文采。第段引用蜀道难中的诗句来说明高中生畏惧语文课程中的“鲁迅” ;第段又引用鲁迅的诗文来说明鲁迅作品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3学联系现实针对现实,增强文章现实意义。第段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阿 Q、祥林嫂、乏走狗、闰土“复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4学结尾呼应开头,发人深省。文章站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层面上论及“怕鲁迅”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树人需要鲁迅” 。文章首尾呼应,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人文情怀。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子曰:“君子

28、,不重 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 友不如己 者;过 则勿惮 改。 ” ,注释: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重:庄重、自持。 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无:通毋, “不要”的意思。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把“如”解释为“类似” 。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过:过错、过失。 惮:音 dn,害怕、畏惧。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

29、为11主,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明理知义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 “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三人成虎成语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

30、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成语原文: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参考译文: 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来说市场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不相信。 ” 庞恭说:“有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说:“我怀疑这件事。 ” 庞恭又说:“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

31、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 庞恭就说:“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距离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也一定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识别那些人的话。 ” 庞恭从邯郸返回,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胡适(1891.12.171962.2.24),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政府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

32、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适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一生坚持自由的中国大学者12胡适一生从不主张激烈的变革,而主张渐进式的改变,但他又非常激烈地尝试全盘推翻中国传统。他一生都在这样的拉扯中渐进激进。也因此,胡适挨了不少骂,被骂为“走狗” “汉奸” “竖儒” “反革命” “判断者” “丧行文人” “胡说博士”等。骂他的人,形形色色,各路豪杰都有。鲁迅骂得最狠,骂他是黑势力的帮凶, “能言鹦鹉毒于蛇” “好向侯门卖廉耻” ,对此,胡适倒是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去世前胡适说道:“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为这

33、是代表了自由中国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 ”胡适毕生喜谈政治,而所言所论又多与实际政治格格不入。他一生鼓吹自由主义主张,势必与当局发生冲突。于是,无休无止的论战,几乎耗费了他生命的大多时光,他所孜孜以求的西方民主政治的理想,也在口诛笔伐声中被无情地驱赶到爪哇国去了。胡适去世后,世人为他镌刻的碑文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恼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人生教益 胡适对于那些谩骂他的人,心怀慈悲而不是心怀怨恨,这也体现出他的涵养和雅量。他一

34、生维护自由,对于他人骂自己的自由,也一并维护。他的平和像是一堵防火墙,把自己和谩骂者隔离开来,从而避免了在激怒中丧失理智和自我。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今日凌晨,两个专偷居民光缆的毛贼终于

35、被蹲守的群众抓个正着。他俩不但死不承认,而且在群众的指责声中出离愤怒了,竟然拿出匕首威胁附近的人,妄图逃跑。各国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召开联合国大会,让我们看到了这个 70 岁的国际机构是如何在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的。为了使国学教育有实效,在浩如烟海的国学书籍中排沙简金,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情,教师和家长都应成为“把关者” 。A BC D13解析:选 A 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不能用于形容歌唱。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是贬义词,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殒身不恤:指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多形容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此处使用正确。出离愤怒:褒义词,指愤怒到了极点

36、,超出愤怒的范围。多指富有正义的人对待不平之事极其痛恨的情形。褒贬误用。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此处使用正确。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芜杂的事物中挑选出精粹的东西。此处使用正确。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保障乘车幼儿、学生的人身安全,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 ,以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B公车改革喊声多年,不仅北京市如约兑现诺言的做法迎来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又一次体现了政府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的态度。C第三届“读本好书”年度评选活动日前正在进行,此活动旨在推广一年来文学、社科和生活这三大类图书中最值得传播的好书。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定增长确定为首要任务,这是一个非

37、常明显的变化,虽然政策基调不变,但政策执行的重心和力度肯定会发生变化。解析:选 D A 项,不合逻辑,应为“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B 项,关联词位置不对, “不仅”应该移至“迎来了”之前;C 项, “日前” “正在”矛盾, “日前”是“几天以前”的意思。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

38、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解析:选 B B 项,这句话并没有正意反说。用了比喻, “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材料。42018 年 10 月 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 82 周年纪念日,如果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次活动写一则主题词。答: 参考答案:纪念不只是缅怀,更多的是要继承;继承不只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是要创新。14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中国铁路方面表示,“动车组密封性特别强,而泡方便面味很大,在动车组列车上,不利于车

39、内的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不销售方便面,就能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 。然而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网友的认同。高价盒饭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敬业理念。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物美价廉的盒饭和方便面。不一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 。解析:通读语段,不难发现铁路方面的“不销售方便面,就能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也是禁不住推敲的。 “舒适的乘车环境”并不只是“方便面”散发的味道能够直接影响的。 “转变服务观念”与“吃上物美价廉的盒饭和方便面”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推断显然错误。参考答案:并不一定就能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 不一定能吃上物美价廉的盒饭

40、和方便面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_?山崩、滚石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山石不稳固的山区;不良天气情况有可能增加登山者迷路或失足等危险情况出现的几率。_,人们应当向山崩、滚石运动的垂直方向逃生,寻找稳固的大石等可供藏身的地方躲避。如果在登山过程中遭遇不良天气,应立即停止登山活动,就近寻找安全区域,等待天气转晴,或者利用通讯手段,_。答: 解析:本题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这是一个问句,应根据后面的内容来拟写这个问题,从“山崩、滚石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山石

41、不稳固的山区;不良天气情况有可能增加登山者迷路或失足等危险情况出现的几率”这两句中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登山有哪些隐患。第二处,后面说“人们应当” ,可见前面应是假设遇到“山崩、滚石”等灾害。第三处,前面说“或者利用通讯手段” ,可见后面应是使用通讯手段的目的。参考答案:登山有哪些安全隐患 一旦遇到山崩、滚石等地质灾害 及时与外15界取得联系并寻求帮助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痛哭和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四围都是哀声,似乎

42、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孝养,待你培植。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

43、,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你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

44、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

45、下的我们。16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同情。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夜里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析:选 B A 项

46、,将“气氛烘托到极致” ,并使人潸然泪下的是下文的“眼泪” “血衣”“哀声” “哀号” ,即作者沉痛悲愤的抒情和议论。C 项, “同情”的表述不当,这里的描写极富批判性。D 项, “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于文无据,文章主要表达的是沉痛悲愤、敬佩悼念及哀伤悲观之情。8请结合语境,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结合全文的主旨及“不敢听,不敢闻” “丢失了,吓跑了”可知这句话主要是说“我”的渺小、胆怯和软弱,衬托凸显刘和珍的勇敢和伟大,表现“我”的哀伤。参考答案:真诚抒

47、写“我”的恐惧和软弱,表达了对刘和珍之死的无尽哀伤。凸显大屠杀的凶残,对比中体现出刘和珍的勇敢。9请简要分析记念刘和珍君和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 17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了解两篇文章相同的时代背景、对象和不同的作者背景及写作意图,特别是对课文记念刘和珍君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辨析两篇文章所表达感情的异同。相同点较好找到,关键在于不同点:本文哀伤悲观,而记念刘和珍君则“坚强、希望、奋起” ,思考理性,思虑深远而又积极自信。参考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对刘和珍的赞颂和对她逝去的悲伤纪念之情,都表达了对屠杀者的控诉之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不同点:本文对民族前路更多的是哀伤和悲观,而记念刘和珍君则强调了刘和珍等人之死对民族未来的意义让人们看到希望并奋起抗争,乐观而自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