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夯基提能卷 4 水圈与水体运动夯基提能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渠井结合多水源灌区。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 13 题。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 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 BC D答案:C解析: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
2、。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 )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答案:C解析: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充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循环与陆地内循环。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的。这种做法将使灌区( )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 B大气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水量增加 D地表
3、径流量增加答案:A解析: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2019河南洛阳质检中科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 ,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 。这一项目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根据规划, “十三五”期间, “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
4、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 25亿、2 亿和 1.2 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 50 亿立方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6 题。4 “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2A改变大气环流 B 开渠引水C人工增雨 D修建储水设施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 “天河工程”利用的是大气中的云、水资源,因此人工干预的主要手段是人工增雨。5 “天河工程”的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人工降雨难度大B资金短缺C掌握水汽“迁徙”规律D施工难度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天河工程”的推进需要在充分掌握水汽“迁徙”规律的前提下,在合适的地区、合适的条件下实施人工增雨,所以“天河工程”推进
5、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掌握水汽“迁徙”规律。6 “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B地广人稀,移民人数少C经济欠发达,水资源需求少D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高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天河工程”可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使源自该地区的河流年径流量增大,进而缓解河流流经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2019福建莆田检测近年来海洋地理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海冰的进退:冰进(海冰较往常增多)会导致狭窄的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的德雷克海峡内一年 365 天,风力都在 8 级以上。读
6、下图,完成 79 题。7图示海峡的冰进现象会出现在( )A2 月 B5 月C9 月 D12 月答案:C解析:德雷克海峡的冰主要来自于南极洲,9 月份南极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部分冰川断裂形成冰山,随着洋流漂移到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现象;3 月份南极气温降低,冰山变少,形成冰退现象。8该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答案:A解析: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使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A 对。赤道与南3极地区
7、的热量交换更加紧密,B 错。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沿岸地区降水增多,C 错。南美洲大陆西岸地区降水量减少,D 错。9下列叙述不属于德雷克海峡波涛汹涌原因的是( )A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南北交换B极地东风和中纬西风在海峡中部会合C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水域面积窄,狭管效应明显D水面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小,风浪大答案:D解析: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南北交换会形成锋面,两侧空气物理性质差异显著,风力变大,导致海峡波涛汹涌,A 错;极地东风和中纬西风在狭窄的德雷克海峡会合,搅动海水,导致海峡波涛汹涌,B 错;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水域面积窄,狭管效应明显,导
8、致波涛汹涌,C 错;水面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小,风浪大,对各个海面都相同,因此不属于德雷克海峡波涛汹涌的原因,D 对。2019辽宁省沈阳质检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20 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捕鱼业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虽经历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十分丰饶。然而,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鱼群消失,延续了数百年的纽芬兰捕鱼业彻底破产。下图为纽芬兰渔场位置图。读图完成 1011 题。1020 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历经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丰饶的主要原因是( )传统捕捞规模小 因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特别丰富
9、 渔民捕鱼避开了产卵的季节 渔民进行人工养鱼A BC D答案:B解析:根据“20 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捕鱼业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判断捕捞的规模小,正确;人们避开鱼产卵的季节可以使鱼类不断更新和延续,正确;寒暖流交汇一直存在,错;主要是依靠鱼类的自然繁殖,错。11纽芬兰渔场的衰落( )A使海洋生物多样性增多B使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富集,水体富营养化加剧C使加拿大人口迁移规模扩大D加速了加拿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答案:C解析:渔场的衰落使生物多样性减少,A 错;水体富营养化主要与入海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富集有关,而与渔场衰落关系不大,B 错;渔场衰落导致很多劳动力失业,为寻找就业机会,会扩大人口迁
10、移规模,C 正确;渔场衰落不利于渔业的发展,不利于工业化发展,D 错。二、综合题(共 46 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 分)赣州古城位于江西省南部盆地内,年均降水量达 1 300 mm。赣州古城三面环江,呈中间高、四周低的龟背形。北宋熙宁年间,虔州(现为赣州古城)修建了一条密布城内、长约412.6 千米、集水面积 2.7 平方千米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然能够发挥巨大作用。该系统内连水塘,外通江水,利用赣州古城地形的高低之差,把城内的雨水、污水排入江中和城中的池塘内,江边的沟渠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水窗”(见下右图)。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赣
11、州古城砖石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对外城门可随时关闭。近千年来,每当洪水肆虐时,这座古城皆免受内涝外患之苦,由此得名“千年浮城” 。(1)指出春夏季节赣州古城城外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6 分)(2)分析赣州古城被称为“千年浮城”的主要原因。(12 分)(3)试推测排水口“水窗”的工作原理。(6 分)答案:(1)进入汛期早(汛期长);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2)赣州古城中心高,四周低(呈龟背形),坡度较大,有利于雨水快速流向城外;赣州古城地下排水系统完善,能大量收集雨水并及时排入江中;城内水塘众多,在暴雨时可大量集蓄雨水,减少街道被淹没的面积和时间;坚固的城墙、可关闭的城门和“水窗”等能有效防止江水倒
12、灌城区。(3)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借助下水道水力, “水窗”将会被冲开排水;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之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解析:(1)赣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该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春夏季节进入雨季,河流进入汛期早(汛期长);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2)赣州古城被称为“千年浮城”与其地形、城市内外的河湖、排水设施等有关。(3)由图可知,在排水口上方,挂着一个圆形金属盖板,就是水窗。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借助下水道水力,水窗将会被冲开排水;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之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13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
13、答下列问题。(22 分)材料一 1534 年,纽芬兰渔场由西欧航海家寻找西北航道时意外发现。异常丰富的渔业产量为纽芬兰渔场赢得了“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纽芬兰数量惊人的鳕鱼供应不仅解决了欧洲人的温饱问题,还为欧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海员。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现今纽芬兰渔场已成为历史,但中国各版本地理教科书中,仍将其标明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材料二 下图为纽芬兰渔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5(1)分析图示区域湖泊众多,海岸线弯曲的成因。(2 分)(2)分析纽芬兰渔场曾经有“踩着鳕鱼
14、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现象的原因。(8 分)(3)描述圣劳伦斯河的水文特征并说明理由。(12 分)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冰蚀湖,冰川侵蚀形成峡湾地貌(海水侵蚀)。(2)沿海为浅海区域,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流速变慢,营养物质汇集,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大河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饵料;开发历史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等。(3)地处湿润气候区,流量较大;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较好,含沙量小;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较稳定;纬度高;有结冰期;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秋末和初春有凌汛现象等。解析:(1)本题考查冰蚀作用。海岸线弯曲一般是因为外力侵蚀形成。从图上看,本区位于北美洲,受冰期时冰蚀作用
15、影响强烈,据此展开叙述即可。(2)题干指出,纽芬兰渔场曾经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说明纽芬兰地区鱼类资源丰富。而影响鱼类生存的因素首先是饵料,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交汇于此,海水流速变慢,营养物质汇集,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圣劳伦斯河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饵料。其次是水环境,如光照条件,沿海浅海区域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最后考虑曾经人类活动的影响,早期开发历史短,且捕鱼水平落后,鱼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3)通过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可知,该地区位于北美洲 40N 以北,纬度较高,河流有结冰期;且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秋末和初春有凌汛现象;气候湿润,河流的流量较大;
16、河流沿岸有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且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作用好,流量较稳定,河流含沙量小。探究创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9豫北豫南第二次联考图 1 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后的遥感影像图,图 2 为该河流大坝以下河段的某观测站据测量结果绘制的流量过程线与流量历时线示意图,流量历时是指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流量出现的天数之和。读图回答 12 题。1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A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B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答案:B解析: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大坝拦蓄了上游水量,上游
17、河道变宽,通航条6件改善,B 对;由于大坝的拦蓄作用,大坝下游水位降低,A 错;修建大坝,淹没面积扩大,部分短小支流可能会被库区淹没,故河流支流数量不会增加,但可能减少,流域面积也不会变大,C 错;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但不会影响两岸植被,D 错。2大坝建成后,流量历时曲线上( )A甲点、乙点同时上移 B甲点、乙点同时下移C甲点下移,乙点上移 D甲点上移,乙点下移答案:C解析: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低水位时间历时变短,高水位时间历时变短,即流量历时线将变得平缓,甲往下移,乙往上移。2019湖南衡阳一中月考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
18、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下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35 题。3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径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A 错误;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D 错误;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B 错误;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 C。4据右上图推断,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2 时前后 B6 时前
19、后C14 时前后 D18 时前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最佳时段的推断。获取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从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 14 时前后,选择 C。5目前沿海地区未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 B破坏环境C成本高 D技术不成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海水淡化厂建设的因素。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占地广、效率低,A 正确;此种方法对环境的破坏较小,成本低,B、C 错误;此种方法没有太大技术难度,D 错误。
20、故选 A。2019吉林长春检测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该地常年盛行风向。读图回答 67 题。76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 河段流量季节分配比 m 河段均匀B该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R 地年降水量比 Q 地多D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答案:A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读图可知,东南风为该地的常年盛行风向,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大陆东部。n 河段源自湖泊,由于湖泊水的补给量较为稳定,因此 n 河段流量季节分配比 m 河段均匀,A 选项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B 选项错误;R 地地处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
21、量比 Q 地少,C 选项错误;图示区域地处热带,且河流发源地区海拔较低,因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不可能为高山冰雪融水,D 选项错误。7关于图中 H 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湖水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得到更新B对 m 段河流不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C上游地区的植被条件影响湖床的高低D湖泊面积的大小与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率呈负相关答案:A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于湖水通过河流最终汇入海洋,因此湖水主要通过海陆间循环得到更新,A 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湖泊仅对下游河段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B 选项说法正确;上游地区的植被条件会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大小,影响入湖泥沙量的大小,进而影响湖泊泥
22、沙堆积量的多少,从而影响湖床的高低,C 选项说法正确;湖泊面积越大,其削峰补枯、调节径流的功能就越强,流域内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就越低,D 选项说法正确。我国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陆架是世界上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区域,呈现出悬浮物数量多、质量浓度高、种类多、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下图是该海区春季表层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图。读图完成 89 题。8该季节近岸悬浮物质量浓度总体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8A距河流入海口的远近 B洋流流向C离岸风 D海底地形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岸悬浮物质量浓度总体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近岸地区越靠近河口处,悬浮物的质量浓度越高,所以距河流入海口的远近对近岸悬
23、浮物质量浓度总体分布影响较大。9洋流对悬浮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表现为( )A洋流流向与悬浮物质量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一致B洋流 D 会增加悬浮物质量浓度C洋流 B 对悬浮物质量浓度增加影响明显D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对悬浮物质量浓度均有影响答案:D解析:洋流 A 流向与等值线弯曲方向不同。洋流 B、D 均将悬浮物质量浓度较低的海水运送至悬浮物质量浓度较高的海域,对悬浮物质量浓度有稀释作用。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对悬浮物质量浓度均有影响。2019安徽合肥一测下图示意非洲南部周边海域冬季表层水温分布。据此完成1011 题。10造成甲地等温线弯曲的洋流是( )A南极环流 B西风漂流C本格拉寒流 D厄加勒斯暖流答案:D
24、解析:甲地等温线弯曲是受暖流影响的结果,A、B、C 错;厄加勒斯暖流沿非洲东南沿海海域向南流,并绕行非洲南端,影响甲地所在海域,D 对。11丙地比乙地水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答案:B解析: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海岸,受这一离岸风的影响,丙地产生了上升流,海洋深处的冷水上泛降低了丙海域表层水温。二、综合题(共 46 分)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 分)材料一 下图示意尼日尔河流域概况。材料二 尼日尔河各河段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表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尼日尔河下9游每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在 6 月到 9 月,另一次在 12 月到次年 2 月。材料
25、三 尼日尔河下游流经尼日利亚,该国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和饥饿问题严重;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小米、玉米、小麦等。(1)简析尼日尔河下游形成两次汛期的原因。(6 分)(2)近些年来,图中河流 P 处至尼亚美段水量不断减小,试分析其原因。(6 分)(3)尼日利亚拟在中、北部种植水稻,请分析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12 分)答案:(1)该流域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69 月是雨季,降水丰富。69 月上、下游同时进入汛期。由于上、中游地区地势平坦(河床落差小),水流缓慢;加上中游湖泊、沼泽的滞留作用,上游汛期在 12 月至次年 2 月才到达下游,形成第二个汛期。(2)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少,蒸发旺盛
26、,人口增长过快;生产生活用水量大。(3)可行。中、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水热充足;地势起伏较小,耕地面积广;有尼日尔河流经,灌溉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廉价;消费市场广阔。或不可行。中、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水旱灾害严重;农田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种植技术落后;居民饮食习惯不以稻米为主。解析:第(1)题,首先认真阅读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后分析该地的气温、降水特点即可。第(2)题,可以从气温、蒸发量、工农业用水等方面回答。第(3)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是需要做到观点和论据一致。赞同的理由可以从灌溉水源、劳动力、耕地等方面回答;反对
27、的理由可以从水旱灾害、种植技术、工程量等方面回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 分)材料一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 。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载重量在 25 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 56 m 高,强则高达 15 m 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材料二 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 1 千米以下甚至更低
28、,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8 分)(2)好望角航线上的 G 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6 分)(3)G 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8 分)答案:(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 “杀人浪”更易形成。(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
29、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各种海上交通事故。(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的航海线路和好望角形成风浪的原因。好望角位于10南非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这里位于西风带控制区,尤其是好望角的冬季,中纬度地带成为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好望角接近南纬 40,(南纬 40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此外,在辽
30、阔的海域中,海流突遇好望角陆地,产生侧向阻挡作用,这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长年不断,尤其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更加恶劣。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 ,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第(2)题,主要考查海雾的形成与影响。G 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回答。(本格拉)寒流经过 G 海域,对该海域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出现海雾会影响海洋航运的速度与安全。第(3)题,主要考查渔场的形成。信风带大陆的西岸,多盛行离岸风,形成涌升流,形成渔场。其关联大致可以表示为:信风带的西岸盛行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形成上升流,导致冷水上泛海底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