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记怎样写人微点突破一选材组材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还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选材特点1.真实;2典型;3重大事件或日常生活小事。组材特点 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的安排,材料的顺序安排。解题思路设问方式1.本传记在选材、组材上有何特色?2本文材料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解题技巧1.选材类(1)从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考虑。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2)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考虑。传
2、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3)从材料的性质考虑。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2组材类(1)从时序角度思考。通过抓时间词语,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人物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2)从详略方面思考。组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可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答题模板 特点选材事例效果。典题演示(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朱东润自传1896 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
3、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 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 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 年 4 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2大约是 1939 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
4、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 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 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 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
5、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 。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
6、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 1940 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
7、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相关链接】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3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
8、,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答: 剖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本题题干需要仔细审阅,以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关键的字眼有“学术” “自传” “特点” ,这就等于明示此篇传记在选材上是写传主自己学术经历的,组材上也一定以传主的学术经历为线。这也就决定了解答时,要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文体特征、选
9、材(内容)上的侧重点、组材(内容表达)上的特征。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根据题干要求,可从选材和组材两个方面思考,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到语段: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选材上本文作为一篇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既然是“学术” ,选材上就要注意“真实性和典型性” ,那就需要偏重学术经历,本文介绍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将自己的生平与学术结合起来,尤其是为张居正写传原因的解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己家庭的情况,更是呈现出了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组材上标注一下行文的时间,本文也和大多数传记一样,按时间顺序行文。在这个时间顺序之下,突出其学术和学术背后隐含的是作
10、者的家国情怀,这也可以看作行文的暗线;同时,作者在行文方面,语言平易自然,穿插“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 “我写谁呢?”等口语,语言平白如话,就像面对面闲谈一样。答案 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即学即练(2019湖南长郡中学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孙家栋:航天赤子心宋雅娟4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 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 年又被钱学
11、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7 年学飞机,9 年造导弹,50 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系列原总设计师戚发轫对这位老朋友敬佩不已: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戚发轫的总结令人信服。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紧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也正是因此,中国得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欧阳自远对孙家栋的这一“特点”感
12、受颇深。他曾和孙家栋、栾恩杰一起被誉为探月工程“铁三角” 。在欧阳自远看来, “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 。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建设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大家面前:一是一步建成全球乃至世界主流,但不符合中国实际;二是分步优先建成区域系统
13、,但世界尚未有先例。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 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 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 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 “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
14、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 ,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 “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如是说。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5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
15、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 30 余颗。2009 年,孙家栋寿辰时,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80 岁的孙家栋成了钱老口里的年轻人:“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 80 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钱学森对孙家栋的贡献如数家珍, “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16、。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家栋曾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学时长达 7 年,归国后投身于祖国的国防建设。B孙家栋原本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后来进入中国卫星研究领域,成为技术负责人,这个转变是由钱学森促成的。C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D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此,钱学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
17、 项, “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成果”曲解文意,文章只提到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模式, “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 ,并没有谈到“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家栋作为技术负责人,能够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这让老朋友戚发轫十分敬佩。B孙家栋在苏联学了 7 年飞机制造,回国后造了 9 年的导弹,放了 50 年卫星他的人生所经历的这几次“变轨” ,都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的。C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
18、要的技术试验。D孙家栋认为,工程师与科学家不同,工程师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敢于决断,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C 项, “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要的技术试验”曲解文意,原文是“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 。3.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 分)答: 6答案 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全文围绕表现孙家栋“航天赤子心”这个中心选择材料,突出孙家栋的智慧和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选取戚发轫、欧阳自远、钱学森等同事、前辈的评价性材料,增加内容的真实性。选取对重大事件决策的材料,突出孙家栋的领导才能、战略眼光、家
19、国情怀。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技巧中的选材技巧的能力。本篇人物传记围绕孙家栋“航天赤子心”这个中心选取材料,既选取戚发轫、欧阳自远、钱学森等同事、前辈的评价性材料,增加内容的真实性,又选取对重大事件决策的材料,突出孙家栋的领导才能、战略眼光、家国情怀、智慧和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微点突破二表现手法一、传记中常用手法一览表二、手法热考点78三、解题思路91011典题演示(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朱启钤 :“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2006 年 6 月 13 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
20、的一次修缮。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 “梁思成?”她答道。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 1915 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12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 年,25 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
21、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 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 ,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 20 世纪30 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 “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朱启钤于 1930 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
22、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祯,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有数据显示,截至 1937 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 206 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
23、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 60 周年。6 月 13 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东城区赵堂子胡同 3 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摘自 2006 年 6 月 21 日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注 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 分)答: 剖析 1.题干中有传主“朱启钤” ,还提到了另一位人物“梁思成” ,并且还有“作用” ,已经明确本题属于“赏析映衬题” 。2解答此题,首
24、先,要明确作者写梁思成是为了写朱启钤,因此分析时的落脚点必须在塑造朱启钤这一人物形象上;其次,要找出文章具体写梁思成的地方,分析作者在此处写梁思成对表现朱启钤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最后,还要分析在文章结构表达上所起的作用。要点所在段落 答案要点第段内容: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熟知。结构表达效果:点明题意,引出下文。13第段内容: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结构表达效果:照应题目。第段内容:点明如果没有朱启
25、钤,就不可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结构表达效果:以别人直接评价的方式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更令人信服。答案 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所选事例及分析:第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第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第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
26、 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即学即练(2018吉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半个世纪前的一天,法国巴黎市民从当天报纸上看到一个十分醒目的消息:昨天,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作为新当选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了科学院院士例会。按照老规矩,院士第一次参加例会,要宣读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夏里法布里教授没有宣传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了在他指导下的一位中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的论文。教授自豪地告诉与会者,这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将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荣获这一荣誉的中国人。巴黎的报纸还刊登了夏里
27、教授和这位中国年轻科学家的大幅照片。这一消息使巴黎人惊奇异常,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而今天,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要知道,即使是法国科学家,要获得法国国家级科学博士学位,也是不容易的。这位令巴黎人大吃一惊的中国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严济慈出生在浙江东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他是农民的儿子。7 岁时,进入严家祠堂的蒙馆读书,读四书五经,但他对那些艰涩的圣贤之言没有兴趣。有一次,他父亲到杭州去办事,无意中在一个书摊上发现一本笔算数学 ,便买回来给了严济慈,严济慈高兴极了。当时,村子里谁都没有学过高深的数学,也找不到可以请教的老师。严济慈硬
28、着头皮自己“啃” ,硬是“啃”下了这本书。14 岁时,严济慈考上了浙江东阳县立中学,成绩是所有考生中最优秀的。家里省吃俭14用,把这个“严家几辈子才出的读书人”送进了中学的大门。严济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刻苦用功,每学期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这年夏天,他来到省城杭州报考大学。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他决定报考离家最近的南京高等师范,因为师范不仅免交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在等候发榜的日子里,有一天,他看见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张贴的招生告示,心想:反正没事,不如再去考考看,于是,又报考了河海工程学校。不久,考试揭晓,严济慈两所大学都考上了,而且名冠全省第一。这一来,轰动了杭
29、州城,也迅速传到他的家乡东阳县。为此,浙江省教育厅把东阳中学列为全省的重点中学。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严济慈远涉重洋,到法国留学,把目标选定在著名的巴黎大学理学科。按校规,20 多门主课,考试通过一门即可得到一张文凭,考取 8 张文凭就可毕业。但由于课程艰深,考试繁难,考取一张文凭并非易事,不少学生在校多年,一张文凭也没拿到。巴黎大学一年举行两次考试。这次勇敢尝试的结果,成绩优等,使他一进校就获得了第一张巴黎大学的文凭。巴黎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也有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严济慈对于一切不为所动,每天从下榻的旅馆,到教室,到图书馆,到实验室,四点一线,从不偏离。一年之后,夏天的考试又来临了
30、,严济慈以惊人的记忆力和扎实的知识功底,通过了 3 门主课的考试,夺得了 3 张文凭,这是巴黎大学的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获得硕士学位以后,严济慈在巴黎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的著名实验室做工程师,研究当时物理学的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压电效应)。面对难题,除掉不能再减少的睡眠,严济慈分分秒秒都用来研究,最后终于成功了。他的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特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夏里教授在第一次出席科学院院士的例会时拿到会上宣传,轰动了巴黎。(摘编自中外著名科学家小传)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法国报纸刊登消息,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新当选
31、法国科学院院士,他将在科学院院士例会上宣读自己的一篇论文。B在法国巴黎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这令他们非常惊愕。C严济慈出身农家,他对古代经典作品没有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笔算数学 ,他靠自己钻研读通了这本书。D严济慈抵御住了巴黎的名胜古迹的吸引力和巴黎令人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每天在旅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穿梭,从不偏离。答案 A解析 “他将在科学院院士例会上宣读自己的一篇论文”不是报纸消息的内容。报纸的内容是夏里教授在科学院院士例会上宣读了一个中国年轻科学家的论文。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32、 分)( )A严济慈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留学法国,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连续通过 3 门主课考试,获得了 3 张文凭。15B严济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经过艰苦努力,课题研究取得成功,完成了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学位。C夏里法布里教授打破惯例,没有宣读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严济慈的论文,轰动巴黎,这表明法国人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D本文主要选取严济慈学业生涯中的事迹,选材典型,突出表现他认真、刻苦学习的品质,赞扬他永不知足、奋发向上的精神。答案 D解析 A 项, “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连续通过 3 门主课考试,获得了3 张文凭”这一表述不严密,文中是说他入学
33、时先获得一张,入学后第二年夏天考试又一次通过 3 门主课考试,获得 3 张文凭。B 项,应是获得硕士学位后,师从夏里法布里教授。C 项, “这表明法国人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有拔高之嫌,且以偏概全,可能有法国人会因此改变对中国的偏见,但绝不会是所有法国人。6.这篇人物小传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 特点:开篇部分用倒叙方式,叙述严济慈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院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这件事,然后主体部分再叙述他自蒙馆、中学、大学,再到法国留学的求学历程,用的是顺叙方式。好处:倒叙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了突出强调传主的杰出成就;顺叙则脉络清晰地呈现出传主的求学历程,易于读者阅读理解。解析 文章开头先叙述了传主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结果,然后转而叙述他自小到大的求学经历,可以判定是先倒叙、后顺叙的表达方式。倒叙的表达效果一般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合本文的内容可知,作者采用这样的叙述方式还有突出传主的杰出成就的目的。而顺叙的表达效果很明显,即脉络清晰,便于理解。1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