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常考知识模拟卷 51、毛泽东在某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关系),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下列党和国家的方针,不是在此背景下确定的是(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C.“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2、1953 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 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 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C. 缓和与美国的敌对关系 D. 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3、“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
2、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这个会议” (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致力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C. 是日内瓦会议 D. 是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4、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建交高潮。与这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选项是( ) A.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5、周恩来在谈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时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中美来往的收获就
3、在这里。”这说明中美关系的突破( )A.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B.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2C.促进了中美间友好交往 D.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6、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7、 “二战”后初期,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那里19461947 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 1800 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 “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 ”结合这段材料指出美国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施全
4、面“冷战” B出台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8、1959 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绝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引起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强烈不满。表明当时( )A.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需打开苏联市场B.苏联轻工业发达,须竭力保护本国市场C.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D.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9、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10、下图为 1961 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
5、时,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表明( )3A英国对于融入欧洲怀有疑虑 B欧共体政策对英国有吸引力C英国摆脱了美国的经济控制 D欧洲国家联合抵御美苏争霸11、1991 年.历史学家卢卡克斯指出:“20 世纪现在已经结束了。它持续了 75 年,从 1914 年到 1989 年。它的两个主要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苏联革命、原子弹、殖民帝国的结束、共产主义国家的确立、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欧洲和德国的分化-所有这些事件都是两次大战的结果。”由此可见,该学者历史研究的思路是( )A.摆脱了对具体年代的关注B.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C.不再以一百年为一个世纪D.强调世界影响性的重大事件12、20 世纪
6、 90 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
7、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乎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4、【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80 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中程导弹,苏联中程导弹打不到美国,而美国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莫斯科对利用条约禁止这种导弹极为感兴趣,
8、而华盛顿虽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但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北约盟国的强大4压力。经过反复谈判,1987 年 12 月 8 日,苏美正式签订中导条约。条约规定, 美苏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 500 至 1000 千米的中短程导弹和射程为 1000 至 5500 千米的中程导弹。这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但条约规定要销毁的核弹头的数目只占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总数的 3%-4%。中导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谈判中苏联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希望借此减少军费开支,降低军备竞赛,缓和紧张局势, 为国内改革腾出资金和争取和平环境。对于美国来说,里
9、根总统就任美国总统七年,美联邦赤字累计达数千亿美元。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借债导致了美国国债的猛烈增长,达到万亿美元,条约的签署符合美国的利益和需要。联邦德国世界报说:美苏中导条约的签署“在心理上是一个突破,在政治上是一个成就,在军事上只有有限的重要性,而在战略上却是可疑的”。摘编自当代国际关系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最终签署中导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报评论的认识。答案1.A解析:毛泽东 1956 年提出论十大关系,而“一边倒”是 1949 年提出的,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2.D 3.A4 答案:A解析:中国建国后经历了三次建交的高潮:第一次是新
10、中国成立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次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另一次则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以后。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5.D解析: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故选 D 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发生于 1971 年,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于 1972 年,排除 B 项;C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6.A5解析:题干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即中国积极参与不同层面的合作活动,故 A 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 B 项错误;第一幅图没有反映 C 项、D项内容,故 C、D
11、 两项错误。7.C 8.C 9.C 10.A 11.D 12.C解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 日本、俄罗斯、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地位相对削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 项正确。13.示例 1观点:晚淸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的 70 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
12、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淸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示例 2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论述:1949 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以美国为苜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封锁,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
13、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 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示例 36观点:争霸外交促使苏联国力衰败,最终解体。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出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积极与美
14、国争夺全球霸权。苏联先后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组织,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其争霸的轨道上来,并将苏联模式推广到了这些国家。苏联为了建立霸权,不断将资源投入相关的军事等重工业领域,导致农业等部门的生产严重滞后;为了更多的资源和维持其势力范围,还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他国,严重影响其国际声誉。苏联积重难返,最终解体。本题亦可从口本、德国侵略导致失败,和平外交走向崛起;美国推行霸权导致国力相对衰败等角度进行论述。解析:首先,拟定论题。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可从材料所涉及的晚淸、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选取一个为例,明确说明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可以选取其他国家,但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去阐述。其次,就选取的国家的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注意围绕主题,史论结合。最后,简要总结,升华论题。14.(1)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苏联要改变在欧洲的地缘战略不对称的态势;苏联经济困难,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希望通过削减军费来推动经济改革;美国迫于北约国家的压力;美国欲减少军费开支,改善财政状况。(2)认识:条约的签署实质上是美苏两国追求各自战略利益的结果。削减的核武器数量有限,实际上军事意义不大。但它开启了核裁军的先河,有利于减少核恐怖,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