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0 ,大小:135.29KB ,
资源ID:122759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27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Q GDW 718-2012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及编制说明.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Q GDW 718-2012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及编制说明.pdf

1、ICS29.240备案号: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718 2012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Requirementsofrotating clampspacer2012-04-28发布 2012-04-28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Q / GDW 718 2012IIQ / GDW 718 2012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型号及结构型式 15 一般要求 36 试验分类 47 试验方法 58 验收规则、 标志与包装 11编制说明 13Q / GDW 718 2012II前 言本标准为满足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工作的需要,规范输电线路用

2、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全面提高利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进行舞动治理水平。本标准为国内首次制定的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企业标准。 参照 DL/T 1098 2009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标准中关于产品技术性能要求、 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的规定,以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行业标准及规范作参考,借鉴现阶段应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进行舞动治理的经验编写的。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 试验方法、 标志、 包装和命名规则。本标准的编写格式依据 GB/T1.1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3、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宽军、 牛海军、 孙娜、 刘彬、 刘臻、 刘胜春、 齐翼。本标准首次发布。Q / GDW 718 20121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分裂导线用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1 六角螺母 C 级( GB/T41 2000, ISO4034: 1999, EQV

4、)GB/T93 标准型弹簧垫圈( GB/T93 1987, DIN137, EQV)GB/T95 平垫圈 C 级( GB/T95 2002, ISO7091: 2000, EQV)GB/T1173 铸造铝合金( GB/T1173 1995, ASTM B26: 1992, NEQ)GB/T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2314 2008, IEC61284: 1997, MOD)GB/T2317.2 电力金具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GB/T2317.2 2008, IEC61284: 1997, MOD)GB/T2317.4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 4 部分: 验收规则GB/T20

5、878 不锈钢、 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份DL/T683 电力金具新产品型号命名办法DL/T764.1 电力金具专用紧固件 六角头带销孔螺栓DL/T1098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固定线夹 fixedclamp限制导线顺线方向和扭转方向运动的线夹。3.2回转线夹 rotatingclamp限制导线顺线方向运动,但允许导线扭转方向运动的线夹。3.3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rotating clampspacer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是使一相 /极导线中的子导线保持一定的相对间隔位置的金具,由本体、 固定线夹、回转线夹组成。 其特点是部分线夹可自由(或在一定角度

6、范围内)转动,其余线夹不能自由转动。 转动线夹可以改变导线的覆冰形状,从而改变了覆冰导线的空气动力特性,具有间隔棒和防舞器的双重作用。4 型号及结构型式4.1 型号命名参照 DL/T683 电力金具新产品型号命名方法,具体命名如下。Q / GDW 718 201224.2 型号标记的组成间隔棒类别: Z 阻尼型 G 刚性 R 柔性例 1. FJZH4 450/400A表示为线夹回转式阻尼型间隔棒, 4 分裂,子导线间隔距离 450mm,适用子导线标称截面 400mm2,防晕等级普级。注 1:防晕性能等级说明A 普级:海拔 1000m 及以下的 500kV 或 500kV(含 400kV)架空输

7、电线路,含海拔 4000m 及以下 330kV 架空线路;B 中级:海拔 1000m 及以下的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含海拔 1000m 4000m500kV 或 500kV(含 400kV)架空输电线路;C 高级:海拔 1500m 及以下的 1000kV 或 800kV(含 660kV)架空输电线路,含海拔 1000m4000m750kV 架空输电线路;D 特级:海拔 1500m 4000m的 1000kV或 800kV(含 66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4.3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结构型式我国输电线路主要采用的是二、 四、 六、 八分裂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其基本结构型式见图 1

8、所示。图中字母: L 子导线间隔距离。a) 双分裂回转式间隔棒b) 分裂回转式间隔棒图 1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结构型式示意图 ( 一 )L回转线夹本体固定线夹回转线夹本体固定线夹LQ / GDW 718 20123c) 六分裂回转式间隔棒d) 八分裂回转式间隔棒图 1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结构型式示意图 ( 二 )5 一般要求5.1 设计5.1.1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以下简称间隔棒)应保持子导线间距。5.1.2 回转线夹与固定线夹的重量相同。5.1.3 在承受安装、 维修和运行(包括短路)机械载荷的条件下,任何部件不得损坏或出现永久性变形。5.1.4 短路时,应防止子导线发生鞭击。 短路电流消失后,

9、子导线应恢复设计间距。5.1.5 为保障安装方便和安全,在打开间隔棒线夹时,线夹上的螺栓等各部件不应分离。5.1.6 在拆除或重新安装时,不得损伤导线和间隔棒。5.1.7 在整个设计寿命期间,间隔棒应保持其正常的技术性能。5.1.8 在运行条件下,应避免对导线的损伤。5.1.9 运行中各部件不得松动。5.1.10 在运行中间隔棒的回转线夹的回转功能应灵活、 有效、 安全、 可靠。 保证在扭转力矩小于 0.03N.m时,回转线夹可转动。5.1.11 在运行条件下,应满足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的要求。5.2 材料LL固定线夹本体回转线夹本体回转线夹固定线夹Q / GDW 718 201245.2.1 间

10、隔棒的本体和线夹应采用铝合金制造,应符合 GB/T1173 的要求。5.2.2 螺母应符合 GB/T41 的要求。5.2.3 垫圈应符合 GB/T95 的要求。5.2.4 弹簧垫圈应符合 GB/T93 的要求。5.2.5 六角头螺栓应符合 DL/T764.1 的要求。5.2.6 合成橡胶应符合 DL/T1098 的要求。5.2.7 回转线夹的回转接触部位宜采用耐磨、 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整体制造,不锈钢应采用 C 含量小于 0.08、 Si 含量小于 1、 P 含量小于 0.045、 S 含量小于 0.030、 Cr 含量不小于 18、 Ni 含量不小于 8的牌号。 例如: 06Cr19Ni10

11、。 不锈钢材料应符合 GB/T20878 的要求。5.3 外观及尺寸公差5.3.1 图样上应注明间隔棒质量、 主要尺寸及允许公差。5.3.2 回转线夹的回转角度不小于 75 度。5.3.3 回转线夹每个回转轨道(回转线夹转动时,相互接触部位称为回转轨道)直径的公差应小于 0.2mm,接触面粗糙度应小于 R6.3,同轴度应小于 0.2 mm。 回转轨道间隙范围 1.5 2.0mm。5.3.4 外观和尺寸检查按 GB/T2314 的有关规定执行。6 试验分类6.1 型式试验6.1.1 概述型式试验的目的是确认间隔棒设计性能,通常在新产品试制定型时进行一次,当设计、 材料或工艺更改后需重新进行。6.

12、1.2 型式试验项目间隔棒型式试验项目见表 1。 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也可以进行其它项目的试验。表 1 间隔棒试验项目表阻尼间隔棒序号 项 目 名 称型式试验 抽样试验 例行试验1 外观检查 2 尺寸、 材质、 重量检查 3 热镀锌试验 4机械强度试验4.1 线夹强度试验4.2 线夹顺线握力试验4.3 线夹扭握力试验4.4 线夹水平拉压强度试验4.5 线夹垂直拉、 压强度试验4.6 间隔棒向心力试验4.7 回转线夹转动疲劳试验4.8 回转线夹转动灵活性试验5振动疲劳试验5.1 垂直振动疲劳试验(微风)5.2 扭转振动疲劳试验(舞动)5.3 水平振动疲劳试验(次档距振荡)5.4 顺线振动疲劳试验Q

13、 / GDW 718 20125表 1(续)阻尼间隔棒序号 项 目 名 称型式试验 抽样试验 例行试验6间隔棒 分裂导线系统振动性能试验6.1 微风振动性能评估6.2 次档距振荡对数衰减率试验7电气试验7.1 *电晕试验7.2 无电线干扰试验8弹性元件性能试验8.1 橡胶元件性能试验 注 1: * 33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需进行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注 2: 必须检测的项目; 由买供双方协商同意检测的项目。6.2 抽样试验6.2.1 抽样试验项目间隔棒抽样试验项目见表 1。试件应从供货批量中随机取样,需方有权抽取试样。6.2.2 抽样试验接受判据抽样方法和验收按 GB/T2317.4 执行

14、,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3 例行试验6.3.1 概述例行试验为非破坏性试验,应在每一件产品上进行。 目的是检验间隔棒外观、 尺寸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6.3.2 例行试验项目和接受判据整批供货间隔棒需进行例行试验,试验项目见表 1。7 试验方法7.1 外观检查间隔棒生产工艺、 形状、 锌层及表面处理等方面应与本标准和图纸要求相符。7.2 尺寸、 材料和质量检验尺寸应保证间隔棒尺寸在图纸规定范围内。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整套间隔棒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7.3 热镀锌试验热镀锌试验按 DL/T768.7 的规定执行。7.4 机械性能试验7.4.1 试件数量型式试验件数量十二套和抽样试验试件数量三套。

15、7.4.2 线夹强度试验在线夹(线夹包含固定线夹和回转线夹,简称线夹)内安装一根与导线等径的钢棒,在紧固件(如螺栓或销钉)的中心线上施加压力(见图 2)至设计参数或需方要求值,记录线夹强度。 线夹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Q / GDW 718 201267.4.3 线夹顺线握力试验a) 将线夹按要求的紧固力矩安装在受张导线上。 导线张力一般取 25 RTS( RTS 导线额定拉断力),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顺导线方向对线夹施加压力(见图 3)至规定的顺线握力值 2.5kN,恒定 1min。 继续增大拉力直至滑移,记下握力值;b) 滑移的判别:超过以下值为滑移,有橡胶垫的线夹 2.5mm,试验通过

16、。图 2 线夹强度试验图 图 3 间隔棒顺线握力试验7.4.4 线夹扭握力矩试验a) 本试验只针对固定线夹;b) 将线夹按要求的紧固力矩安装在受张导线上。 导线张力一般取 25 RTS,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对线夹施加扭转力矩(见图 4)至规定的扭握力矩值 40Nm,恒定 1min。 继续增大扭转力矩直至滑移,记下扭握力矩值;c) 滑移的判别:当转动量达 1 根单丝股径时为滑移。 当扭握力矩大于要求值时,试验通过。图 4 间隔棒扭握力试验7.4.5 线夹水平方向拉、 压力试验对一对线夹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压)力(见图 5)至规定值,重冰区为 6kN,非重冰区为 4kN,恒定 1min。 继续加

17、载至 1.2 倍规定值或需方要求值,记录试验结果。 该试验适用于在覆冰地区使用的间隔棒。当拉(压)力强度大于要求值时,试验通过。图 5 间隔棒水平方向拉、 压力试验典型示意图Q / GDW 718 201277.4.6 线夹垂直方向拉、 压力试验对一对线夹沿垂直方向施加拉(压)力(见图 6)至规定值,重冰区为 6kN,非重冰区为 4kN,恒定 1min。 继续加载至 1.2 倍规定值或需方要求值,记录试验结果。 该试验适用于在覆冰地区使用的间隔棒。当拉(压)力强度大于要求值时,试验通过。图 6 间隔棒垂直方向拉、 压力试验典型示意图7.4.7 间隔棒向心力试验a) 本试验目的是检验导线短路时间

18、隔棒承受压缩作用力的能力;b) 试验布置见图 7。 在水平方向施加拉力,逐渐增大拉力,使作用于间隔棒的向心力达到要求值,间隔棒应无变形、 无损伤,或按需方要求加载至 1.2 倍,或直至破坏,记录向心力破坏强度;c) 当向心力达到规定值时,试验通过;d) 向心力计算公式如下:max21.566 1 lgccSP n I Hn D ( 1)式中:maxP 由短路电流引起的向心力, N;n 子导线根数;ccI 短路电流, kA;H 子导线张力, N;S 子导线分裂圆直径, mm;D 子导线直径, mm。图 7 间隔棒向心力强度试验典型示意图7.4.8 回转线夹转动疲劳试验a) 本试验目的是模拟导线覆

19、冰时,在风激励下回转线夹转动性能和磨损情况;b) 本试验方法是将回转式线夹本体固定在线夹回转性能试验机上,线夹握紧试验机的转动轴,转动轴以一定速度和转动角度带动回转式线夹在滑道内旋转,经过一定次数的转动后停止试验,观察回转线夹及滑道的磨损和损伤情况。 试验布置见图 8;c) 本试验条件是转动角度正 75 度,转速 30 次 /分钟,转动次数 1 104次;Q / GDW 718 20128d) 当经过 1 104次转动后,将线夹拆下进行观察,回转式线夹无明显磨损、 损伤,对线夹回转滑道进行观察,滑道无明显磨损、 损伤,试验通过。图 8 线夹回转试验示意图7.4.9 回转线夹转动灵活性试验a)

20、本试验目的是检验回转线夹转动灵活性;b) 本试验方法是将回转式线夹本体固定在线夹回转灵活性试验机上,线夹握紧试验机的转动轴,转动轴方向应与重力方向相同,逐渐增大扭转力矩,直至回转线夹转动,记录试验力值,计算力矩值,当试验力矩值小于等于要求值时,试验合格。 试验布置见图 9。图 9 线夹回转灵活性试验示意图7.5 间隔棒疲劳性能7.5.1 垂直振动疲劳试验(模拟微风振动)a) 本试验目的是检验间隔棒耐受垂直振动的能力;b) 试验布置见图 10a)。 将间隔棒按要求固定在受张导线上,导线张力为 25 RTS,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试验档距不小于 30m;c) 振动条件:振动频率 f 在微风振动频

21、域内选取,通常为 25Hz 50Hz,线夹振幅 A= 1mm,振动次数 N=3 107次,或由需方确定;同时测量间隔棒线夹处的导线动弯应变值(应不大于允许值 100 120 );d) 试验后间隔棒各部件无松动、 线夹无滑移、 橡胶元件无明显磨损(或弹簧元件磨损在允许范围内),间隔棒线夹处的导线未损伤,试验通过。7.5.2 扭转振动疲劳试验(模拟舞动)a) 本试验目的是检验间隔棒在舞动时对扭转运动的耐受能力;b) 试验布置:参见图 10a),其中振动方向参见图 10b);Q / GDW 718 20129c) 振动条件:扭转振动频率 f: 2Hz 5Hz扭转角度: 10 15振动次数: N=1

22、106同时测量间隔棒线夹处的导线动弯应变值(应不大于允许值 100 120 );d) 试验后核查间隔棒各部件无松动、 线夹无滑移、 橡胶元件无明显磨损(或弹簧元件磨损在允许范围内),间隔棒线夹处导线未损伤,试验通过。7.5.3 水平方向振动疲劳试验(模拟次档距振荡)a) 本试验目的是检验间隔棒在次档距振荡时对水平方向振动的耐受能力;b) 试验布置:参见图 10a)所示,其中振动方向参见图 10b);c) 振动条件:振动频率 f: 2Hz 5Hz,或由买方指定拉压力: 300N振动次数: N=7 106同时测量间隔棒线夹处的导线动弯应变值(应不大于允许值 100 120 );d) 试验后,检查间

23、隔棒各部件无松动、 线夹无滑移、 橡胶垫无明显磨损(或弹簧元件磨损在允许范围内),间隔棒线夹处导线未损伤,试验通过。7.5.4 顺线振动疲劳试验a) 本试验目的是检验间隔棒在顺线方向受到反复作用力的耐受能力;b) 试验布置:参见图 10a),其中振动方向参见图 10b);c) 振动条件:振动频率 f: 2Hz 5Hz振幅 A:两平行子导线间的相对顺线位移量为 25.4mm振动次数: N=7 106同时测量间隔棒与线夹处导线上的动弯应变值(应不大于允许值 100 120 );d) 试验后间隔棒各部件无松动、 线夹无滑移、 橡胶元件无明显磨损(或弹簧元件磨损在允许范围内),间隔棒线夹处导线未损伤,

24、试验通过。a) 间隔棒振动疲劳试验档距示意图b) 振动方向示意图图 10 间隔棒振动疲劳试验示意图Q / GDW 718 2012107.6 间隔棒分裂导线系统振动性能试验7.6.1 微风振动性能评估将间隔棒和分裂导线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间隔棒 分裂导线系统的防振性能。 对系统防振效果的检验有两种方法:一种用专门的计算机程序对系统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处理;另一种是通过现场测振,评价系统防振性能。经需方同意,也可用已有的间隔棒分裂导线系统试验报告进行评估,或进行实验室验证试验。7.6.2 用现场测振方法对间隔棒分裂导线系统微风振动性能的检验a) 现场测振应至少在两种不同长度的档距上进行。 试验应测量风

25、向、 风速、 悬垂线夹、 间隔棒及防振锤等处导线动弯应变。 现场测振周期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当在 0.5m/s 10m/s 范围内的垂直风速发生机率不足时,应延长测振时间;b) 接收判据见表 2。表 2 现场测振法接收判据大跨越 普通档距钢芯铝绞线 100 150 钢芯铝合金绞线 120 150 7.6.3 间隔棒对数衰减率试验(模拟次档距振荡)a) 本项试验目的是验证间隔棒对分裂导线水平振动的阻尼性能;b) 试验布置悬垂耐张档的长度 140m 150m,导线张力为 25 RTS,或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将两个间隔棒安装在分裂导线上(见图 11)。 在悬垂线夹至第一个间隔棒之间的导线上安装加速

26、度传感器;图 11 间隔棒次档距振荡对数衰减率试验布置示意图c) 试验方法在悬垂线夹至第一个间隔棒之间的档距中心,以 4 6 倍导线直径的振幅进行水平加振,振动频率约 1Hz。 当振幅达到稳定后停止激振,间隔棒导线系统的振动开始自由衰减。 记录自由衰减的连续波形,直到振幅减至导线直径的 50为止。 试验次数不少于 5 次;d) 对数衰减率的计算对数衰减率按下式计算,并取试验结果的平均值。0ii1lnAi A ( 2)式中:0A 初始振幅iA 第 i 个周期后的振幅i 振动周期数Q / GDW 718 201211i 第 i 次的对数衰减率e) 验收判据对数衰减率的平均值应不小于 0.04。7.

27、7 间隔棒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7.7.1 对于 33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应进行间隔棒电晕试验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试验方法按 GB/T2317.2 执行。7.8 合成橡胶元件性能试验7.8.1 本项试验目的是检查间隔棒合成橡胶元件的物理机械性能是否满足标准要求。7.8.2 检验项目合成橡胶元件性能试验按照 DL/T1098 标准执行。7.8.3 检验方法a) 橡胶外观应无气泡缺陷;b) 各项性能应满足表中的技术指标;c) 供方应有型式试验报告。 供货时供方应提供质量检测报告,或买方亲自进行检测验收。8 验收规则、 标志与包装产品上应有安装方向的标志,回转线夹应安装在冬季主导风向的迎风侧。 线

28、夹回转式间隔棒的验收规则、 标志与包装按 GB/T2317.4 的规定进行。Q / GDW 718 201212Q / GDW 718 201213 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编 制 说 明Q / GDW 718 201214目 次一、 编制背景 15二、 编制主要原则 15三、 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15四、 主要工作过程 15五、 标准结构和内容 16六、 条文说明 16Q / GDW 718 201215一、 编制背景1.1 编制目的( 1)近年来,舞动已经成为危害我国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一种重要灾害形式,仅 2009 2010 年冬季就发生了 600 多条次线路舞动,线路防舞形势严峻。( 2

29、)国内以往的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没有统一的技术条件,因此,对该产品的质量、 性能没有统一的要求,导致了部分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的防舞设计要求,这已经不适应我国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治理工作的需要。( 3)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综合国内防舞器产品技术的现状,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所提出的要求。( 4)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填补我国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器产品标准的空白。1.2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治理输电线路舞动的要求,以确保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质量和防舞性能,规范其设计、 制造和试验等。 国家电网公司委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 的编制工作。二、 编制主要原则( 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专项任务课题

30、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 合同的要求,广泛调研和认真总结了我国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研究成果和运行实践,进行了多次相关的试验,并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2)本标准体现了创新性和传承性的统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在“ 一般要求” 章节中,规定了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技术要求。 其中在“ 设计” 部分,重点规定了回转线夹与固定线夹的重量,回转线夹的转动灵活性等内容。 在“ 材料” 部分,重点规定了回转线夹回转接触部位材料要求。 在“ 外观及尺寸公差” 部分,规定了回转线夹的回转夹角度、 回转线夹的轨道间隙等内容。( 4)在“ 试验分类” 章节中,规定了线夹回转式

31、间隔棒的型式试验、 抽样试验和例行试验项目。( 5)在“ 试验方法” 章节中,规定了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回转线夹转动疲劳和转动灵活性等试验项目的试验目的、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试验判据等内容。三、 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1)与我国现行法律、 法规和政策一致。( 2)引用了 DL/T1098 2009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中的相关规定。四、 主要工作过程( 1) 2011 年 1-3 月,确立编研工作总体目标,构建组织机构,确定参编单位及其人员,开展课题前期研究工作。 全面开展调研、 收资。( 2) 2011 年 3-6 月,在广泛调研收资和舞动治理技术交流的基础上,制定了线夹回转式间

32、隔棒的设计、 材料等技术要求,拟定了转动灵活性、 转动疲劳等试验研究方案,对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 3) 2011 年 6 9 月,开展第一次集中编写,完成了标准文本的初稿及其条文说明。( 4) 2011 年 9 10 月,开展第二次集中编写。 对标准文本的章、 节、 条、 款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化、修改、 完善,形成征求意见初稿。( 5) 2011 年 11 月 15 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开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初稿)评审会,根据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6) 2011 年 10 月 28 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开 线夹回转式

33、间隔棒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评审会,专家提出了评审意见。( 7) 2011 年 11 月 29 日 2011 年 12 月 13 日,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完成了本标准的(送审稿)。Q / GDW 718 201216( 8) 2011 年 12 月 14 日,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 (送审稿)的审查会。 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 湖北省电力公司、 山东省电力公司、 中南电力设计院、 四平线路器材厂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会议, 7 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文本进行严格审议,提出了专家评审意见。 会后根

34、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完成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 标准文本的(报批稿)。五、 规范结构和内容本规范依据 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 DL/T800 2001 的编写要求进行了编制。 标准主要结构及内容如下:( 1)目次;( 2)前言;( 3)标准正文共设 8 章: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型号及结构形式,一般规定,试验分类,试验方法,验收规则、 标志与包装。六、 条文说明第 5.1.2 条 规定回转线夹与固定线夹重量相同。第 5.1.10 条 规定保证在扭转力矩小于 0.03N.m 时回转线夹可转动。第 5.2.7 条 规定回转线夹接触部位材料宜采用耐磨、 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整体制造。第 5.3.2 条 规定了回转线夹的回转角度不小于 75 度。第 5.3.3 条 根据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规定回转轨道间隙范围 1.5mm 2mm。第 7.4.8 条 制定了回转线夹转动疲劳试验。第 7.4.9 条 制定了回转线夹转动灵活性试验。 将回转线夹转动疲劳和回转线夹转动灵活性列为型式试验的必测项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