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2.28MB ,
资源ID:122858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285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doc

1、1课下达标检测(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 K 值解析:选 D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能引起 K 值的变化, K 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2下列有关

2、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解析:选 D 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3、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解析:选 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4下列调查活动或

4、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2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选 B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脱落时,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两条相邻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选取较密的地区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所得结果会偏大

5、。5下表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组号 1 2 3 4 5面积(m 2) 4 4 4 4 4田螺数量(只) 13 19 16 14 18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B稻田中田螺种群数量的多少就是田螺的丰富度C田螺的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化D田螺种群密度为 16 只/m 2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解析:选 A 田螺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用样方法;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不属于种群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影响田螺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田螺种群密度为(1319161418)544(

6、只/m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6.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和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 5 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解析:选 B 根据试题分析,是死亡率,是出生率,是迁出率,是迁入率;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 米种一棵,这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7

7、(2019宜昌模拟)20 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 1915 年到 1960 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表所示:3年份 1915 1917 1921 1925 1928 1930 1934 1943 1947 1950 1960数量(只) 200 3001 0002 0002 5003 000400 170 600 500 600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岛上驼鹿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B驼鹿种群在 19171921 年间增长率最大C19301934 年驼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天敌数量增加D岛上驼鹿种群的 K 值是可以变化的解析:选 C 人们将驼鹿

8、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驼鹿无法自由的迁入和迁出,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分析表格数据计算可知,驼鹿种群在19171921 年间增长率最大;19301943 年间,驼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气候、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环境容纳量改变引起的; K 值指的是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所能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环境条件改变, K 值也会变。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种类与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种类相同B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小C

9、图中 K 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D图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为 C 点,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解析:选 D 图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属于数学模型,而制作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图中 K 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会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图中的 C 点对应的是 K/2,此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9图 1 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 2 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4A图 2 中曲线

10、 X 可表示图 1 中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图 1 中第 10 年种群数量最多C图 2 中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图 1 中第 15 年种群数量最少解析:选 D 据图 1 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 5 年的种群的 值不变,且 1,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而图 2 中的曲线 X 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因此图 2 中曲线 X 可表示图 1 中前 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图 1 中第 10 年 值等于 1,之后 1,种群数量开始减少,因此第 10 年时该种群数量最多;图 2 中 B 点时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

11、K/2 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 1 中,1020 年间 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 20 年。10(2019济南模拟)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解析:选 B 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乙时,

12、种群的数量为 K/2;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使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点附近;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即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1.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时,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 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 Od 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d 期间一直在下降D由图可知,a、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解析:选

13、 C 在 Od 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在5cd 期间,田鼠种群的 R 小于 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d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在 ad 之间, R 大于 1 时,种群数量增加, R 小于 1 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中 R 值先大于 1 后小于 1,故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b 两点田鼠种群的 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 a、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12(2019漳州模拟)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错误

14、的是( )A若图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 a 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B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 b 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中 c 点后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解析:选 C 若图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 a 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导致生物环境容纳量下降;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 K 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图中 c 点后种群数量减少,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图中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迅速

15、恢复到原有状态,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左右。二、非选择题13(2019成都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样方大小要适宜;取样时要做到_;该小组还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6(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

16、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 m 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 n 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_。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点不可能出现该种年龄组成。解析:(1)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上牧草的丰富度,为减小调查结果的误差,调查中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取足够的样方等。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 N)重捕总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2)图中虚线表示“J”型增

17、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 a(1 m);繁殖 n 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 a(1 m)n。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的数量先下降很快又恢复到原来水平。图乙中幼体多,成体少,所以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图甲中 A、B、C 点的种群数量均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 点种群增长速率为 0,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1)随机取样 偏大 (2) a(1 m)n 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 D14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在 2030 ,能在 pH 为 37

18、.5 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 1.52 h 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 A B C D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装置容器内的 无菌水(mL) 5 57溶液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温度() 5 25 5 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

19、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 7 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2)某同学第 5 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振荡摇匀试管,取 1 mL 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先将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制作好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3)如所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 16 个中方格,每 1 个中方格中有 25 个小方格,计数室的总容积为 0.1 mm3(1 mL1 000 mm3)。请推导出

20、 1 mL 培养液中酵母细胞的计算公式:1 mL 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_。解析:(1)实验中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该实验中要注意在每天同一时间取样,否则会由于时间不同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2)在计数操作时,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滴加培养液,多余的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活的酵母菌不能被染色。(3)计数时,如果使用16 格25 格规格的计数板,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 个中格(即 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 25 格16 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 4 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 1 个中格(即 80 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21、每 1 mL 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16 格25 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1 mL 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100 个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 /100)400104稀释倍数。25 格16 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1 mL 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80 个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 4稀释倍数。答案:(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不被 (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 4稀释倍数15(2019沈阳质检)“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

22、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8(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种群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0若以“种群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只之间。(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

23、制压” ,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 5%,则当限制压为 0.02 时, “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只。(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 2 个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 _。解析:(1)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初始种群规模为 28 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 6.5%,初始种群规模为 30 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 4.1%,因此若以“种群在 200 年内

24、的灭绝概率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 2830 只之间。(3)据图分析,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越来越高,即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也会增大;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 5%,则当限制压为 0.02 时,由曲线图可知,该种群的“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 160 只。(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种群存活率的因素有限制压、初始种群规模,因此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为: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答案:(1)种群密度 (2)2830 (3)增大 增大 160 (4)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9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