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2.19MB ,
资源ID:122872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287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第二编第1讲诗歌情感学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第二编第1讲诗歌情感学案(含解析).doc

1、1第 1 讲 诗歌情感考试大纲规定: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分析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不是很多,即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所以本讲只从高考考查的诗歌情感题题型角度分析。题型一 词句情感题名师点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 “怨” “愤” “恨”“忧” “凄” “喜” “乐” “思” “怜” “泪” “闲

2、” “怆” “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当然,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题组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 分)古风(其十)李 白齐有倜傥生,鲁连 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 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 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

3、,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2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 ,内容显豁,感情深挚。解析:选 B “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 “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人景仰。因此 B 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 58 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

4、的人生理想。(6 分)答: 解析: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题干中已明确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 58 句, “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人景仰。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参考答案:

5、(示例)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白话诗歌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他就像一轮明月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他以雄辩的言词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9 分)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

6、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3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 ,谈笑静胡沙 !注 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 ,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了主人公的品格。B “拚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上片先写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

7、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解析:选 B B 项, “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错, “鬓双华”应是“双鬓斑白”的意思。华,白发。(2)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探究题目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解释。二人同是扫“三径” ,都有隐居之意,同是喜“松竹(菊)” ,品格皆高洁。但二者厌恶官场的原因不尽相同:陶诗是厌“尘网”,此词是因“边马怨胡笳” ,自己报

8、国无门,不能上阵杀敌。参考答案: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不同:陶诗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叶词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的爱国忧患之情。白话诗歌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翁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怨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

9、笑间就能扑灭胡人军马扬起的4尘沙!3(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 分)寄和州刘使君 注张 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 分)答: 解析:尾联两句作者有感而发。作为好友,作者理解刘禹锡此时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刘禹锡境况的同情。 “醉中高咏有谁听?”既是对刘禹锡诗歌造诣的肯定,也表达了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实际上是你知我,我懂你,互为知音。参考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

10、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白话诗歌与君离别已经很久了,您依然在郡州里供职。清闲的日子里您当值春风连连举杯,直到倾尽瓶中之酒。每当送客的时候,您都会特意地绕道沙口堰,因为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的时候大多漫步而上水心亭。拂晓时分,江上雾气漫上郡城白茫茫的一片,雨后初霁,青绿山色映衬得城郭风光更美丽。面对山光水色,您一定沉迷诗情画意之中浮想联翩,寄情遥远,只是酣醉之中高吟一首有谁能听?模板现 概括分析词句情感题的 2 大步骤5提示 步骤与步骤可颠倒。题型二 整体情感题名师点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

11、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情感题概括的 4 大关注点:(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 ,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 ,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

12、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题组练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 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 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 ,相当于现6代汉语

13、“难道是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句照应题目, “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抑郁的心情, “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C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D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解析:选 B B 项, “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2)全

14、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6 分)答: 解析:分析诗词思想感情,要抓住词中写景、记事、抒情的关键句。 “春光已过三分”“伤感甚” “旧恨” “清愁” “忆王孙”这些词句能明显反映词人的思想感情,分类赏析即可。参考答案: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每点 2 分,其中“思想感情”1 分,分析 1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白话诗歌

15、偶然登上凌歊台眺望,春光已经过去了三分。江山重重叠叠,让人黯然销魂。风中飞花舞态蹁跹,飘忽如烟的柳絮坠落在地上,了无痕迹。以往岁月中所遭受的打击令人伤感,怎能忍受旧恨依然!满眼的清愁能够与谁一起论说?难道是凌歊台下的青草,不能理解我无法归乡的心情的原因吗?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7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 低心事折腰。注 昌叔:王安石妹夫。分:甘愿。(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

16、出秋日傍晚的空寂。B三、四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赏菊的场景,其中“红”对“绿” 、 “紫”对“黄” ,色彩斑斓,场面欢乐。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D本诗通过写登山所见的实景,以及由此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了情思,表达了心志。解析:选 B B 项,三、四两句其实是诗人在登高中想象的与妹夫一起赏菊对饮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妹夫的思念,也表达了对高洁志趣的追求。(2)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从首联中“思君”和题目来看,本诗首先表达的是思念之情;从颔联“绿酒酬黄菊” “何必”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和不落俗套;从颈联的意象“落木、云、水、

17、烟山、桥、夕阳”来看,能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尾联写出了以渊明自比,又甘心折腰事国的矛盾心理。参考答案:对妹夫的思念,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对陶渊明的仰慕,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每点 2 分)白话诗歌城上乌啼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因为想看看你在哪里,才登上这高山。我们相逢之时应是面对着黄菊一起饮绿酒,没有必要让美人吹箫相伴。流云将落木与渡口紧紧相连,在烟雾缭绕的山中依稀看见了远处夕阳映衬下的小桥。8陶渊明享有“东篱醉”这样的盛名,我甘愿为国事屈意居下位为国效力。6(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精 卫 词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

18、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解析:选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从最后两句可以知道,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行为、坚韧不拔的壮志和奋斗到底的毅力,所以不会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

19、机感到困惑。(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 分)答: 解析: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 ,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 ,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

20、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9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白话诗歌精卫啊,是谁让你来填海的?你衔来石子,已经在海边堆积了很多。只要大海被填平,海水枯干,海中作恶的鱼龙也就再也掀不起风浪,再也做不了坏事了。精卫的嘴因为衔木石而被磨穿,山中的草木被她衔得残缺不全了。早晨她还在树上,晚上她就到了海里,因为不停地飞翔,她的羽毛时时折断坠落到水里。但只要高山尚在,

21、大海未平,我就愿意世世代代地填下去。技法通 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 6 把钥匙1看标题标题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送元二使安西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 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2看作者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

22、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黍离之悲了。4看注释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释,凡是所加的注释,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10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

23、特色。5看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行客” “归鸿”等意象就蕴含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之情。6看关键“关键”是关键词和关键句,有的词句可视为诗眼。(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 “怨” “愤” “恨”“忧” “凄” “喜” “乐” “思” “怜” “泪” “闲” “怆” “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 ,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

24、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 “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典中情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

25、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 “惟” “空” “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2)每一首诗词都有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如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卒章显志是古诗歌常见的写法,古诗歌常在末尾两句点明主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诗 歌 情 感 题 ”配 套 检 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

26、三命尚青袍。11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诗中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 “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 “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D “盘根”喻难办之事, “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解析:选 B B 项, “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 “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

27、说明他很有才华。(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答: 解析: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赠别诗常见的情感有: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本诗首联“文章达” “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 “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 “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 “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参考答案: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

28、能升迁表达了同情;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鼓励: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白话诗歌我称赞你文章通达,当年才华有志。可惜时光荏苒匆匆白头,宦海一生却官位轻微。如果没有遇到明主就不要展露自己,安于低位不要发牢骚。12如果遇到盘根错节却值得做的大事,就发挥自己的才干好好地做一番吧!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唐崇徽公主手痕 注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 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

29、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石。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

30、:“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解析:选 A A 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这应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 分)答: 解析:就诗而论,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写崇徽公主远嫁回鹘的哀怨、悲愁之恨,只一尊手痕碑,便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和叹息。然而,作者在诗中并非一味怀古,而是意在借古讽今,隐晦地痛斥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宋家王朝,只不过作者借崇徽公主和亲13之事,抒以内心的愤懑之

31、情,这便是此诗的宗旨所在。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接抒情,下句以景结情来以无情衬有情。参考答案: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白话诗歌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此去已知定会魂埋异域,翠崖遗迹又为谁而留呢?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

32、品?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书怀示友十首(其一)陈与义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 ,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 。似闻有老眼 ,能作荐鹗 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注 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东家驴:杜甫逼仄行 “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 。有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 “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荐鹗:指推荐贤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

33、,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B “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 ,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 ,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14手法。解析:选 B B 项, “久阔”是指分别已久,并非“久别重逢”之意。(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答题时要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分析要围绕诗句展开,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语句“病” “不受折简” “久阔今何如” “作荐

34、鹗书” “功名勿念我” “扫除”等分析情感。参考答案:对世风的感叹。诗歌前四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对友人的思念。 “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每点 2 分)白话诗歌浅薄的人来到我的座位前喋喋不休,让我十分无奈。费尽心思想结交的人,因不受俗世礼节让我无缘相见。我与城东的陈国佐,已经许久没有相见了,不知他如今怎样了。明月朗照天地,期待今夜能与君共享此景。与友人相距不过十多里路,到他

35、那儿并不困难,但我不敢开口向邻居借驴。似乎听说过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功名利禄的事情不要再打扰我了,我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了追求。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 ,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 部曲:部属,部下。急急符:紧急命令。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15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於菟:老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第一句中

36、“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C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解析:选 C C 项,是写自己,不是夸赞部属。(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此处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结合诗句,不要只答出情感而忽视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送君去”和“不妨”分析“送别之情”和“先人后己的情怀” 。参考答案: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先人后己的情怀。只要部属有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点 3 分,共 6 分)白话诗歌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1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