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080.10 A 20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618 2011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导则 Guideline for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assessment 2011 - 08 - 21 发布 2011 - 09 - 2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618 2011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要求 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运行绩效指标计算方法 7 DB14/ T618 2
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 质量 认证 审核中心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盛佃清、冀晓东、武晋花、张永成 、陈亮 、 刘玫、林翎、付允 、陶其鸿 。 DB14/ T618 2011 III 引 言 循环经济 是一种符合 可持续发展 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体 现 了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 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需要科学地量化、考核、评 价其发展状况。因此,建立循环经济评
3、价体系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循环经济评价标准体系涵盖 企业 、园区、区域三个层面,由各层面的评价导则、实施指南、业绩改进指南系列标准组成。 本标准为 循环经济评价标准体系企业层面的评价导则, 规定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性要求、 框架性运行绩效指标体系 以及评价方法, 各行业可根据本标准组织编制行业的评价实施指南,在本标准的框架下进一步细化 循环经济发展的 要求、 运行 绩效指标体系 、基准值、权重值以及相关的评价方法等内容。 DB14/ T618 2011 1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工业 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的 方法和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
4、工业企业 循环经济 发展水平的 评价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 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3.2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5、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 工业企业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 水平的指标集合。 3.3 标杆 benchmarks 针对相似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或外部最佳的运作实践和绩效。 GB/T19580-2004,定义 3.3 3.4 再生资源 renewable recources 在 社会 生产 和 生活 消费过程中产生 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引自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4 评价要求 评价要求包括管理过程和运行绩效两个部分。评价方法见附录 A。 4.1 发展战略 DB14
6、/ T618 2011 2 企业应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 循环经济发展 战略。 a) 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使命、愿景以及发展方向; b) 制定实现关键战略对应的时间表。 4.2 发展规划 企业应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与企业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充分体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明确发展目标,进行潜力分析,确定重点任务及关键技术与装备 , 编制实施计划。 必要时可制定从属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相关专项规划。 4.2.1 发展目标 企业应制定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发展目标。应: a) 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参照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和标杆,适合于企业的生产、产品或服务的性质
7、、规模与环境影响; b) 遵循减量化优先原则,促 进企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以及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 c) 制定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要求的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考核、可操作,体现发展规划实施效果 。 4.2.2 潜力分析 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及其它要求,结合企业 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以及企业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或延伸和拓展产业链的机会作出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a) 评估现有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处置等方面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b) 识别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产生的社会影响; c) 识别企业内部能够促进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和梯级利
8、用的潜在因素; d) 识别企业外部能够促进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的潜在机会; e)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优先改进的潜在环节。 4.2.3 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 企业应依据潜力分析结果和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确定重点任务、重点工程 及 关键技术与装备 及保障措施 , 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确定重点任务, 提出可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措施; b) 必要时,设计产业链; c) 如可能, 进行 技术、装备和工艺的 升级再造; d) 明确拟实施的项目和期限; e) 提出 保障措施; f) 实施 效果 分析 。 4.3 资源 4.3.1 机构和职责 企业 应 建 立相应的机构或依托其它
9、 管理部门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管理 ,并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 职责和权限。 循环经济管理机构或部门应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DB14/ T618 2011 3 a) 组织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 b) 协调配置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资源; c) 监督管理循环经 济相关过程的实施,开展循环经济目标责任考核; d)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 4.3.2 人力资源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 培育 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特征的企业文化 , 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和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培训教育以及其他 人力资源开发 计划, 确保员工具有开展循环经济相关活动的能力。
10、4.3.3 相关资源 企业应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信息、技术装备等相关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a) 提供实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的资金保障; b) 具备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c) 配置与减量化和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工艺和装备; d) 建立获取、 传递、分析和发布信息的渠道; e) 拓展与企业外部形成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的能力。 4.4 实施与运行 企业应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所有相关过程的运行进行管理。 4.4.1 实施 企业应通过以下活动确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效实施: a) 根据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必要时,结合环境变化或技术进步调整发展规划,制定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 b) 识别发展规划实施
11、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关键绩效测量方法; c) 优化工程的工艺和配置; d) 按实施计划完成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 e) 实施效果分析。 4.4.2 运行 企业应对循环经济所有相关过程实施管理使其有 效运行。可通过以下活动重点对循环经济有主要影响的相关过程进行控制。 a) 识别对循环经济有主要影响的相关过程,明确关键控制点; b) 制定运行准则,确保设备规范运行和相关过程有效实施; c) 确定对相关过程运行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监测点,配备监测设备,实施监测; d) 保持企业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相关过程的协调运行; f) 必要时,结合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调整运行过程。 4.5 测量、分
12、析与改进 企业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循环经济 运行 进行测量,并利用统计技术等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 改进循环经济实施过程。 a) 监 视和测量循环经济目标; DB14/ T618 2011 4 b) 监视和测量循环经济实施的相关过程; c) 测量循环经济运行的关键绩效数据和信息; d)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信息,确定改进方向,实施改进; e) 必要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f) 参照同类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 g)校准和维护测量设备。 4.6 运行绩效 运行绩效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经济、资源能源利用和环境三个方面,见 表 1。 在进行评价时,可根据行业特征 对表 1中指标进行增减 , 但应包括主要资源
13、能源消耗、主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特征污染物排放的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 B, 其中能耗 指标计算方法应符合 GB/T2589的要求 。 表 1 运行绩效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经济 ( 1)工业增加值率 ( 2)产值利税率 资源能源利用 ( 3) 主要 矿产资源产出率 ( 4)能源产出率 ( 5)水资源产出率 ( 6)重点产品单位能耗 ( 7)重点产品单位耗 新水 ( 8)重点产品单位原材料消耗 ( 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10)工业用水 重复 利用率 ( 11)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 12)共伴生资源利用率 环境 ( 1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 14)单位产品大气 污
14、染物排放量 ( 15)单位产品 COD、氨氮排放量 DB14/ T618 2011 5 A A 附 录 A ( 规范 性 附录) 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A.1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分为两个部分,其中 管理过程的类目包括 4.1、 4.2、 4.3、 4.4、 4.5,运行绩效的类目包括 4.6。 A.1.1 管理过程评价 A.1.1.1应根据企业提供的书面材料或通过现场核实评价企业对管理过程( 4.1 4.5)的符合性,按照符合性程度进行打分 , 总分为 100分。表 A.1给出了管理过程评价打分项和分值范围。应当评价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方面,特别是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保障的方面, 应 考 虑管理
15、过程内容和效果两方面。 A 1.1.2 给每 一个二级指标评价时,先判定哪个分值范围,在适合的范围内,实际分数根据企业的水平与评分要求相接近的程度来判定。 表 A.1 管理过程评价打分表 一级指标内容及权重 二级指标内容及权重 一级指标 占总分值比例 二级指标 分值范围 发展战略 5% 发展战略 0-5 发展规划 20% 发展目标 0-5 潜力分析 0-5 实施计划 0-10 资源 10% 机构和职责 0-3 人力资源 0-3 相关资源 0-4 实施与运行 40% 实施 0-20 运行 0-20 测量、分析与改进 25% 测量、分析与改进 0-25 总分 100 A.1.2 运行绩效评价 A.
16、1.2 1 可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它要求等,根据行业的具体特征确定指标分级标准,并应对指标分级的依据 做出 解释。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值可分为 三 级,即一级 水平 、二级 水平 和三级 水平 。应根据表 1中企业的指标现状值确定其所属的运行绩效评价指标等级。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 B。 DB14/ T618 2011 6 A.1.2.2 根据指标分级结果对其进行打分,其中一级 水平 得分为 100 分 ,二级 水平 得分为 80 分 ,三 级水平 为 60分,若 出现未达三级 水平 的情况,根据行业的具体特点确定得分。 A.1.2.3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评价需要,确 定各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加权
17、求和的方法计算运行绩效指标的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满分为 100分。 A.1.3 综合评价 A.1.3.1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评价需要,确定管理过程、运行绩效两类指标的权重值。 A.1.3.2 采 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见式 ( A.1) 。综合得分满分为100分。 EI =A0.3+B0.7 (A.1) 式中: EI 企 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A 管理过程指标评价综合得分; B 运行绩效指标评价综合得分; K1 管理过程类指标权重; K2 运行绩效类指标权重。 A.2 评价结论 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束后可做出如下评价结论。必要时,可对企业提出改进建议
18、。 a) 当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 90分以上(包括 90分),则该企业为循环经济先进企业; b) 当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 75分以上(包括 75分),则该企业为循环经济良好企业; c) 当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 60分以上(包括 60分) ,则该企业为循环经济合格企业; 如果无法对企业评价结果做出 A.2 a) b) c) 评价结论时,则应对其提出整改建议,并对其整改效果进行验证。 DB14/ T618 2011 7 附 录 B ( 规范 性附录) 运行绩效指标计算方法 B.1 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率按 下 式计算: I (Ii-Ii-1)/Ii-1100 (B
19、.1) 式中 : I 工业增加值率 (); Ii 第 i年的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Ii-1 第 i-1年的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 B.2 产值利 税 率 产值利税率 按 下 式计算: R Pr/Z100 ( B.2) 式中: R 产值利税率 (); Pr 企业利 税 总额( 万元 ); Z 企业总产值(万元)。 B.3 主要 矿产资源产出率 主要 矿产资源产出率按 下 式 计算: C Z/W (B.3) 式中: C 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万元 /吨); Z 企业工业生产总值(万元); W 主要矿产资源消耗总量(吨)。 B.4 能源产出率 能源产出率按 下式 计算: NE Z/E (
20、B.4) 式中 : NE 能源产出率 (万元 /吨 ); Z 企业工业 生产总值 ( 万元 ); E 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 。 B.5 水资源产出率 水资源产出率按 下式 计算: NW Z/W ( B.5) 式中 : NW 水资源 产出率 (万元 /立方米 ); DB14/ T618 2011 8 Z 企业工业 生产总值 ( 万元 ); W 取水总量( 立方米 )。 B.6 重点产品单位能耗 重点产品单位能耗按 下式 计算: D ED/WD ( B.6) 式中: D 重点产品 单位能耗(吨标准煤 /吨 ) ; ED 能 源 消耗量(吨标准煤 ) ; WD 产品产量(吨 ) 。 B.7 重点
21、产品单位水耗 重点产品单位水耗按 下式 计算: D SD/WD ( B.7) 式中: D 重点产品 单位水耗( 立方米 /立方米 ) ; SD 用水(新鲜水)量 ( 立方米 ) ; WD 产品产量(吨 ) 。 B.8 重点产品单位原材料消耗 重点产品单位原材料消耗按 下式 计算: D YD/WD ( B.8) 式中: D 重点产品 单位原材料消耗(吨 /吨 ) ; YD 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吨 ) ; WD 产品产量(吨 ) 。 B.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按 下式 计算: G F/F1100 ( B.9) 式中: G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F 工业固体废物
22、综合利用量 (吨 ) ; F1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吨)。 B.10 工业用水 重复 利用率 工业用水 重复 利用率按 下式 计算: R Z/P100 ( B.10) 式中: R 工业用水 重复 利用率 (%); DB14/ T618 2011 9 Z 工业 重复 用水量( 立方米 ); P 工业用水总量( 立方米 ) 。 B.11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按 下式 计算: R RR/Rt100 ( B.11) 式中 : RR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 RR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 ( 吨 ); Rt 再生资源产生量(吨 ) 。 B.12共伴生资源利用率 共伴生资源利用率 按 下
23、式 计算: RG RR/Gt100 ( B.12) 式中 : RG 共伴生资源 利用率 (%); RG 共伴生资源 利用量 ( 吨 ); Gt 共伴生 资源产生量(吨 ) 。 B.13 单位产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产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按 下式 计算: DD AD/WD ( B.13) 式中: DD 单位产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千克 /吨 ) ; AD 生产产品排放的某种大气污染物总量(千克 ) ; WD 产品产量(吨 ) 。 B.14 单位产品 COD排放量 单位产品 COD排放量按 下式 计算: CD AD/WD ( B.14) 式中: CD 单位产品 COD排放量(千克 /吨 ) ; AD 生产产品排放 COD总量(千克 ) ; WD 产品产量(吨 ) 。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