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6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84.3201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培育技术 Cultivation regulations on rei bamboo stands for shoot production Part 3: cultivation techniques 2012 - 02 - 23 发布 2012 - 03 - 23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584.32012 I 前 言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部分:造林地; 第 2 部分:母竹; 第 3 部分:培育技术。
2、 本部分为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第 3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宁国市林业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桂仁意、徐慧琴、龚广彬、储德传、庄舜尧、陈荣、石邵松。 DB34/T 1584.32012 1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培育技术 1 范围 DB34/T 1584 的本部分规定了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建园、幼林培育、丰产林培育、覆盖高产林培育、有害生物防治、退化竹林改造、竹笋采收。 本部分
3、适用于雷竹笋用林的生态高效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DB34/T 1584.1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造林地 DB34/T 1584.2 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母竹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钩梢 用钩刀钩去或砍去竹梢顶部,以降低竹株高度,减少风雪为害,
4、保护立竹。 3.2 覆盖 将鸡粪、竹叶、谷壳、稻草、杂草等有机物覆盖竹园地表,利用有机物发酵增温,以促进竹林提早出笋。 3.3 垦复 深翻林地松土,挖去竹篼、老鞭的土壤管理措施。 3.4 立竹量 DB34/T 1584.32012 2 单位面积上活立竹的株数,用“株/hm2”表示。 3.5 立竹年龄 单株立竹存活的时间,用“年(龄)”表示。当年生新竹为一年生竹。 3.6 地下结构 地下鞭根系统的组成结构。 3.7 丰产林 竹笋产量超过 15 t/hm2 的林分。 3.8 高产林 竹笋产量超过 22.5 t/hm2 的林分。通常是采用覆盖技术培育的竹林。 3.9 退化竹林 由于不合理经营,导致竹
5、林土壤质量劣变、林分质量差、母竹留养困难、笋产量下降至其峰值 1/2以下的竹林。 4 建园 4.1 造林地选择 按 DB34/T 1584.1 的要求。 4.2 林地整理 4.2.1 整地方法:全垦整地,清除石块、杂草(灌)。整地深度为 30 cm40 cm。 4.2.2 开沟排水:平地、农田须开排水沟,每隔 10 m 开一条,沟宽 30 cm,沟深 40 cm。 4.2.3 挖穴:挖穴 900 个/hm21350 个/hm2,穴长 60 cm,宽 40 cm,深 40 cm。 4.3 母竹选择 应符合 DB34/T 15 84.2 的要求。 4.4 种植方法 4.4.1 种植时间:选择在雨季
6、种植,以春季 2 月、梅季 6 月、秋季 10 月11月为宜。 4.4.2 造林密度:900 株/hm21350 株/hm2。 DB34/T 1584.32012 3 4.4.3 种植方法:种植技术要点是 “深穴、浅种、鞭平、鞭土密接 ”。种植时,先回表土,母竹的竹鞭平置,深 20 cm25 cm,鞭土密接,下紧上松,表面做成馒头形。天气干旱时要浇水保湿,应一次灌透。可单株或成丛种植,成丛种植可 2 株3 株一丛;种植时竹鞭应水平。单株种植要求去鞭方向一致,成丛种植时要求鞭向成离心状。 5 幼林培育 5.1 竹农间作 新造林地前两年可进行竹农间作, 以耕代抚。 间种作物以能起固氮的豆类植物或能
7、改良土壤的绿肥、蔬菜、非攀援性瓜果类为宜,忌种高秆作物及耗肥量大的作物。 5.2 除草松土 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除草。同时,一年 2 次结合施肥进行除草松土,56 月除草松土 30 cm,9 月10 月浅锄松土,深 10 cm15cm。 5.3 合理施肥 一年施肥 2 次,结合除草松土进行。第四年以后按成林标准施肥。 第一年:种植后 34 个月,结合除草松土,按 N:P 2O5:K 2O =3:1:2、30有效含量配方肥计算,每株母竹施配方肥 0.5 kg。 第二年:5 月6 月、9 月10 月,结合除草松土进行 2 次施肥,全年施配方肥 600 kg/hm2。 第三年:5 月6 月、9
8、 月10 月,结合除草松土进行 2 次施肥,全年施配方肥 900 kg/hm2。 5.4 母竹留养 3 月初开始,遵循“稀、壮、远”原则,即采用疏笋养竹、留大挖小、留远挖近等方法,逐步选留均匀健壮的母竹,使竹林结构合理,提早成林。 造林后第 1年,每株母竹留新竹 0株1 株,留新竹 1000 株/hm2 1500株/hm2; 造林后第 2年,每株母竹留新竹 1株2 株,留新竹 2000 株/hm2 4000株/hm2; 造林后第 3年,每株母竹留新竹 2株3 株,留新竹 5000 株/hm2 6000株/hm2; 造林后第 4年,按成林标准留养,留新竹 4500株/hm2 左右,控制平均胸径
9、3 cm4 cm、立竹量 15000 株/hm2左右。 5.5 钩梢 6 月份进行新竹钩梢,留枝 15 档16 档,防止风雪为害。 6 丰产林培育 培育良好的竹林,第四年能成林,可进行成林丰产林培育。 6.1 母竹留养 3 月出笋盛期,陆续留养母竹,每年留养新竹 4500 株/hm2 左右。 6.2 母竹更新 DB34/T 1584.32012 4 5 月6 月,连篼挖除开花竹、残次竹和 5 年生及以上老竹,保留部分 4 年生母竹和全部健壮 1年3 年生母竹,留养年龄结构比例为 3:3:3:1,总立竹量保持在 15000 株/hm2 左右。 6.3 地下结构控制 5 月6 月,结合松土、砍竹,
10、挖除 5 年生以上的老竹鞭。 6.4 松土 一年 2 次,结合施肥进行。5 月6 月,深翻松土,深 25 cm30 cm。8 月9 月,浅削松土,深 10 cm15 cm。 6.5 水分管理 3 月5 月新竹生长期, 8 月9 月笋芽分化期,若连续天晴 15 d 以上,或降水不足致土壤干燥,土壤相对含水量在 55以下,应进行灌溉,一般用水量在 150 t/hm2 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灌溉后耕作层(3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 85以上。梅雨季,久雨不晴,土壤积水,则需及时清沟排水。 6.6 钩梢 6 月份进行新竹钩梢,留枝 15 档16 档,防止风雪为害。 6.7 施肥 6.7.1 施
11、肥原则:提倡有机肥、生物肥、化肥配合施用。人畜粪肥、饼肥等农家肥,应高温发酵腐熟后施用。商品肥(包括有机肥)必须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登记认证及有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禁止施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污泥等。 6.7.2 施肥量:按 N:P 2O5:K 2O =3:1:2、30有效含量配方肥计算,每年需施配方肥 1500 kg/hm2。可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目标竹笋产量适量增减。 6.7.3 施肥时间和方法:全年分 3 次施肥。5 月6 月发鞭长竹肥,结合松土,翻入土中,以化肥为主,肥有效量占全年的 60。8 月9 月笋芽分化肥,撒施并浅翻入土,以化肥为主,肥有效量占全年的 20。11 月12 月孕笋
12、肥,以农家肥为主,铺施地表并浅翻入土,肥有效量占全年的 20。 7 覆盖高产林培育 在成林丰产培育的基础上,加强肥、水管理,并在秋冬季进行覆盖增温,使竹林提早出笋。 7.1 竹林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成林丰产竹林。 7.2 覆盖技术 7.2.1 覆盖材料 可选择竹叶、谷壳、稻草、麦壳、杂草等,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热量提高土壤温度。覆盖物的酿热性能主要取决于碳氮比(C/N)。 竹叶 C/N为2030,属中温型酿热物,发热适中而持久; 稻草 C/N 为 70 左右,属低温型酿热物,发热慢但时间持久; DB34/T 1584.32012 5 菜饼、豆饼等 C/N 在 6 以下,为高温型酿热物,
13、发热速度快且温度高。 7.2.2 覆盖时间 较目标上市时间提前 1 个月,通常在 10 月下旬12 月上旬。 7.2.3 覆盖厚度 20 cm30 cm,可根据覆盖材料进行适当调整。中温型酿热 物以 20 cm 左右为宜,低温型酿热物以 25 cm30 cm 为宜。适当添加高温型酿热物,可以减少覆盖用量,减薄厚度。 7.2.4 覆盖方法 采用双层覆盖法。 下层为增温层,15 cm20 cm,用增温效果好的材料,如菜饼、鸡粪、竹叶、稻草等,覆盖后用水浇透; 上层为保温层,10 cm15 cm,用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如砻糠等。 7.2.5 温度控制 控制地表温度在 1520,发热太强,升温过高,会发
14、生烧鞭现象。 7.2.6 水分灌溉 覆盖前灌溉水 150 t/hm2300 t/hm2,视天气降水情况增减,以浇透为宜。 7.2.7 覆盖物去除 3 月上旬,气温升到高于覆盖地温时,应逐步移去覆盖物,并开始留养母竹。移出的覆盖物在林外堆沤发酵后,再作为肥料返还竹林,或保存好留作第二年覆盖用。 7.3 覆盖持续性 经营合理的竹林,可连续多年覆盖。一般可连续覆盖 3 年4 年,休养复壮 1 年2 年。 7.4 施肥 全年分 4 次施肥。前 3 次施肥同丰产林培育, 第 3 次施肥采用铺施,结合浇水覆盖进行。增加第 4 次施肥, 即 12 月次年 2 月笋穴施肥, 挖笋后每穴施尿素 10 g20 g
15、, 全林施尿素 400 kg/hm2。 7.5 土壤 pH 值 化肥施用和覆盖物腐烂等会酸化土壤,使土壤质量劣变,影响竹林健康。当土壤 pH 值低于 5.0时,需施用生石灰调高土壤 pH 值至 5.0 以上。 8 有害生物防治 8.1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为指导,以营林技术为基础,提升竹林健康水平,增强竹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严格执行 GB 15569、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和国家有关植物检疫制度,禁止检疫性DB34/T 1584.32012 6 病虫害传播;依据“地下害虫地上治,病害虫害一起治”策略,防治有害生物,生产安全、优质的竹笋产品。 8.2 防治方法 8.2.1 营林防
16、治 禁止竹林地喷施杀虫剂,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鸟类等害虫天敌数量;冬季垦复,夏季除草,及时清理林地,破坏有害生物的越冬过夏场所;减少立竹数,以增加透光度、降低林内湿度,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优化竹林地上和地下结构,提高竹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 8.2.2 物理防治 每公顷林地安装 1 盏诱虫灯,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害虫。 8.2.3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微生物治虫防病及利用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 8.2.4 化学防治 采用竹腔注射法。每年 6 月份,新竹抽枝展叶后,竹腔注射 30乙酰甲胺膦或 5吡虫啉等内吸性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农药与水按 1:3
17、 比例混合,在竹节上 5 cm 处注射,每株用量 3 ml。若虫害较为严重,可在 1 周后再注射 1 次。 除竹腔注射外,一般情况下禁止使用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禁止在采笋期间使用任何农药。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农药使用须按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8.3 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具体参见附录 A。 9 退化竹林改造 竹林退化原因多样。排水沟淤塞引起的水淹、覆盖技术不当等均可导致竹林生长不良乃至退化。但最常见的是土壤质量劣变所致的退化。 9.1 土壤改良 覆盖栽培雷竹林易发生土壤酸化, 酸化引成土壤中铝的大量溶出进而造成铝毒是竹林退化的
18、重要原因。加施生石灰,将土壤 pH 值调至 5.0 以上,解除土壤铝毒。 9.1.1 全面垦复深翻改造 垦复深翻 30 cm40 cm,挖去老竹、老鞭、竹篼,保留 1 年3 年生健壮母竹。 9.1.2 带状垦复深翻改造 将竹林划分成若干条带,带宽 5 m 左右,隔带垦复深翻, 深 40 cm,将改造带内所有母竹、竹鞭全部挖去,2 年后再改造剩余的退化竹林。 9.2 加土改造 DB34/T 1584.32012 7 对连续覆盖经营 4 年以上的轻度退化竹林,在 6 月或 12 月,加客土一次,加土厚 6 cm10 cm。竹林土壤粘重的加砂土,竹林土壤砂性过重的加粘土。加土改造较适用于土层浅薄退化
19、的竹林。 9.3 更新改造 对严重退化竹林,应全部挖去竹子,进行更新 改造。深翻土壤 50 cm 以上,开深排水沟。土壤酸化的,可依据土壤实际状况,加施生石灰 1500 kg/hm2 左右, 翻入土中,再重新造林。 10 竹笋采收 10.1 未覆盖竹林的竹笋采收 根据土壤的深浅,控制竹笋的长度,及时进行采收。土壤深厚的,竹笋出土后,即可采收;土壤浅的或浅鞭竹笋,在竹笋出土长 20 cm 左右时采收。 10.2 覆盖竹林的竹笋采收 覆盖后,当竹笋即将露出覆盖物时,及时进行采收。采用笋锹采收,扒开覆盖物,在竹笋一侧挖开部分土壤,让笋锹沿竹笋壁向下,在螺丝钉上方斜用力,采收竹笋,不可伤及竹鞭。除选留
20、足够的母竹笋外,应全部采收。 10.3 保持竹笋完整、新鲜,及时供应市场。 DB34/T 1584.32012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常用防治方法 表A.1 主要病虫害常用防治方法 序号 病虫害 防 治 方 法 1 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深翻土壤,精耕细作,破坏幼虫栖身场所。 杀虫灯诱杀雄性成虫。 疫情严重地块,可用 5好年冬颗粒剂拌土均匀撒施或喷施于地表,然后翻入土中。 2 竹小蜂 (Harmolita phyllostachitis) 春季全林所有竹株用 5吡虫啉 1:3 倍在竹秆基部竹腔注射,每株注射 3 ml 剂量。虫
21、害较为严重时,可连续注射 2 次,时间间隔 1 周。 受害严重竹株,老竹更新时将枝叶清理出林地外烧毁。 3 竹黛蚜 (Melanaphis bambusae) 保护蚜虫天敌一瓢虫与草蛉,食蚜蝇和竹蚜茧蜂。 疫情发生时,用乙酰甲胺磷或吡虫啉对全林所有竹株进行竹腔注射,方法同上,可多次进行。 4 竹釉盾蚧 (Unachionaspis bambusae) 秋冬季节,清除被害枝叶烧毁。 疫情发生时,用乙酰甲胺磷或吡虫啉进行竹腔注射,方法同上,可多次进行。 5 竹笋夜蛾 (Oligia vulgaris) 加强林地抚育管理。7 月8 月结合林地除草、松土和施肥等,消灭杂草中越冬卵; 4 月5 月及时清
22、理林间虫笋、退笋,减少翌年幼虫虫口密度。杀虫灯诱杀成虫。 6 一字竹笋象 (Otidognathus davidis) 加强林地抚育管理。秋冬两季对竹林进行除草松土,破坏竹象虫土室,降低越冬虫口。 疫情发生时,用乙酰甲胺磷对全林所有竹株进行竹腔注射。 7 竹织叶野螟 (Algedonia coclesalis) 冬季垦复,破坏土茧的越冬场所。 6 月上旬成虫高蜂时期灯光诱杀或蜜源地灭蛾。成虫卵期林中施放赤眼蜂。 幼虫期林间喷BT或白僵菌,或用乙酰甲胺磷对全林所有竹株进行竹腔注射。 8 竹蝗 (Ceracris spp.) 冬季垦复,破坏土茧的越冬场所。 疫情发生时,用乙酰甲胺磷对全林所有竹株进
23、行竹腔注射。 人尿诱杀。 9 竹箩舟蛾 (Ceira retrofusca) 松土除草杀死越冬蛹和老熟幼虫。 疫情发生时,用乙酰甲胺磷对全林所有竹株进行竹腔注射。 杀虫灯诱杀成虫。 卵期释放赤眼蜂。 10 刚竹毒蛾 (Pantana phyllostachys) 杀虫灯诱杀成虫。 疫情发生时,用乙酰甲胺磷对全林所有竹株进行竹腔注射。 DB34/T 1584.32012 9 表A.1 (续) 序号 病虫害 防 治 方 法 11 竹卵圆蝽 (Hippotiscus dorsalis) 垦复除草施肥,破坏越冬场所。 3 月下旬在林区喷洒白僵菌, 3 月底 4 月初在卵圆蝽越冬若虫即将上竹前,用 4
24、份黄油 1 份乐果调匀后,涂刷在竹秆基部,宽 15 cm20 cm,密封一圈。 12 竹丛枝病 清除病枝病株,在林地外烧毁。 3 月4 月, 每公顷用粉锈宁 3000 ml, 500 倍液, 一周一次, 连喷 3 次。13 竹煤污病 由蚧壳虫、蚜虫诱发引起,及时防治虫害。 控制竹林密度,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14 竹秆锈病 控制竹林密度,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竹林中一旦发现个别病株时,应及早砍伐,并进行烧毁,以免蔓延。 5 月6 月,每公顷用粉锈宁 2250 ml,250500 倍液喷雾竹秆。 15 竹枯梢病 清理林地。冬季或早春出笋前,把病株、病梢、病枝清理出林外,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5 月6 月,50多菌灵 500 倍喷雾,一周一次,连喷 3 次。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