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16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3992011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 2011 - 12 - 28 发布 2012 - 03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399201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中心病株调查 . . 1 5 定点系统调查 . . 2 6 大田普查 . . 2 7 预测方法 . . 2 8 数据上报与传输 3 9 观测资料 汇总归档 . . 3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病虫调查记载表 4 附录 B(规范 性附录) 马铃薯晚
2、疫病模式报表 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6 DB51/T 1399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利、沈丽、罗林明、廖华明、封传红、王胜、张伟、曾伟、彭晓明、罗非。DB51/T 13992011 1 100()( 最高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该级病株数)各严重度级值病情指数 I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术语和定义、中心病株调查、定点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预测方法
3、、数据上报与传输、观测资料汇总归档等方面内容。 本方法适用于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和预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854-2010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中心病株(Primary infection focus) 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 3.2 “标蒙”气候标准(Beaumont cli mate standard) 存在菌源的情况下,在生长季节中第一次出现连续4
4、8h内湿度不低于75%,温度不低于10时,1522d后将普遍发病。 3.3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 3.4 严重度分级标准(Severity gra ding standard) 按照NY/T 1854-2010的规定。 3.5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occurrence degree classifying standard) 按照NY/T 1854-2010的规定。 4 中心病株调查 4.1 调查时间 DB51/T 13992011 2 平坝区出苗后20天开始进行调查,每3d调查1次,查到中心病株为止;高山丘陵
5、区从现蕾期开始进行调查,每3d调查1次,查到中心病株为止。 4.2 调查田块 选择常发区低洼潮湿、生长旺盛、栽种感病品种的有代表性田块35块进行调查。 4.3 调查方法 采用按行踏查方法,田块面积不足667m2的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则取667m2实查,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及初始发病情况。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结果记入表A.1。 5 定点系统调查 5.1 调查时间 从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开始,每3d调查一次,直到马铃薯植株叶片全部枯黄为止。 5.2 调查田块 选择常发区低洼潮湿、生长旺盛、始病期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早 、中、晚熟三类型感病品种田各13块,在整个
6、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 5.3 调查方法 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病株数和病情程度,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确定发生程度调查结果记入表A.2。 6 大田普查 6.1 普查时间 中心病株出现后,立即进行普查,每7d普查一次;若遇连阴雨天气立即调查。 6.2 普查田块 按照NY/T 1854-2010中规定的发生程度划分标准,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进行普查,每种类型田块数不少于5块,普查田块总数不少于15块。 6.3 普查方法 田块面积不足667m2的采取按行踏查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采取棋盘式取样,每点查10株。 调查病株数和病情程度, 计算病株率、 病田率和病情指数, 确定
7、发生程度级别, 调查结果记入表A.3。 7 预测方法 7.1 中心病株预测:根据“标蒙”气候标准进行中心病株预测。 7.2 发生程度预测 DB51/T 13992011 3 7.2.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与菌源、品种抗性、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详见附录 C。 7.2.2 将中心病株调查、前期大田普查获得的发病株数、病株率等病情指标,结合品种抗性、气候条件等相关因子,综合历史资料,预测当年发生程度。 7.3 发生面积预测:将当年马铃薯播种面积、预测发生程度与历年播种面积、发生程度进行比较,预测当年发生面积。 7.4 防治时期预测:初花期,根据天气预报,在连阴雨日前施药;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早抢晴
8、天施用药剂,发现一点整片防治。 8 数据上报与传输 按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采用互联网传输观测资料和数据,详见附录B。其中,发生程度级别分别用1、2、3、4、5表示。同历年比较的早、增、多、高用“”表示,晚(迟)、减、少、低用“”表示;与历年相同和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表示。 9 观测资料汇总归档 在一个马铃薯生产周期调查结束后,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汇总归档保存。 DB51/T 13992011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病虫调查记载表 表A.1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记载表 单位 年度 调查植株严重度分级 病情 指数 备注日期 地点 田块类型 品种 生育期 调查面积(
9、m2) 发病面积(m2) 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0级1级3级5级 7级 9级 表A.2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系统记载表 单位 年度 调查植株严重度分级 病情 指数 发生程度 备注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田块类型 品种 生育期 调查株数 发病株数病 株 率 (%)0级1级3级5级7级9级表A.3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普查表 单位 年度 调查植株严重度分级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田块类型 品种 生育期 调查 面积(m2) 植株密度(株/m2) 病田率()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0级1级3级5级7级 9级 病 情 指 数 发生程度备注DB51/T 13992011 5 B B 附 录 B (规范
10、性附录) 马铃薯晚疫病模式报表 要求汇报时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期每周一次,周二汇报 序号 编报项目 编报内容 1 汇报日期 2 汇报单位 3 调查日期 4 目前发生程度 5 目前发生面积(万亩) 6 已防治面积(万亩) 7 感病品种占种植面积比率(%) 8 晚疫病始见期 9 平均病田率(%) 10 平均病株率() 11 平均每 667 发病中心数(个) 12 本周最高气温大于 35的天数 13 本周最低气温小于 10的天数 14 本周相对湿度大于 75%持续的天数 15 本周连续降雨大于 6 小时的次数 16 预计病害流行关键时期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 17 预计病害流行关键时期降水量
11、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 18 预计未来一周发生程度 19 预计未来发生高峰期 DB51/T 13992011 6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1 气候条件 晚疫病为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病,气候条件与发病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半个月。晚疫病发生要求高湿凉爽的气候,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高于24,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水滴。在发病季节,温度条件一般都是具备的,因此雨水或湿度则是影响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在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条件下,最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2 寄主抗病性 不同品种对晚疫病抗病力有很大差异,病害能否流行及流行程度,首先取决于品种抗病性的强弱。病害在感病品种上发展快、病菌产生孢子囊数量大、传播快,容易流行成灾。寄主的田间抗性,以芽期最易感病,以后抗病力逐渐增加,到现蕾期抗病力又下降,开花期最感病。田间病害流行也多从开花期开始。 _ DB51/T 1399201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