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51A 47 ICS 07.060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8532008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n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stallations in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field(stations) 2008-08-08 发布 2008-09-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853200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检测要求 2 5 检测方法 5 6
2、 检测作业要求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雷电防护级别的确定 . 7 A.1 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雷电防护分为四级,见表A.1。 . 7 A.2 根据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分为四级。 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防雷区的划分 . 8 B.1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 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 . 8 B.2 雷电防护区(LPZ)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图B.1),应符合下列规定: . 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磁场强度的计算 . 9 C.1 在
3、格栅型大空间屏蔽体附近发生雷击时,屏蔽体内磁场强度的计算: . 9 C.2 在闪电直接击在位于LPZ0 A区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或建筑物顶的接闪器)上时,其内部LPZ1 区内V S空间内某点的磁场强度H 1,按下式计算: 1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等电位连接网络 11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 12 E.1 供电系统的种类 . 12 E.2 供电系统中电涌保护器(SPD) 安装示意图 . 13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15 F.1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15 F.2 电位降法 15 F.3 几种标准测量方法 15 F.4 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6
4、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检测仪器 17 G.1 一般要求 . 17 G.2 检测专用仪器 . 17 G.3 测量辅助设备 . 17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表格式样 18 DB51/T 8532008 II 前 言 鉴于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在四川省内广泛开展,而在检测技术标准方面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范四川省境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防雷装置检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地方标准。 本标准参照了 IEC 62305-4:2006,IDT、 GB 50057-1994(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 本标准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 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2-2002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防雷中心、成都市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志敏、唐其能、王琳莉、季海、魏强、余勇、王基全。 DB51/T 8532008 1 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防雷装置检测的有关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方法和作业要求。 本标准仅适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防雷装置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57-19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 17949.1-2000 接地
7、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 1部分:常规测量 DL/T 8452-2004 电阻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2 部分: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 DB51/T 584-2006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等电位连接 为减少雷电流引起的电位差,直接用导体或通过浪涌保护器把分离的金属部件连接到防雷装置上的一种防雷措施。 3.2 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3.3 外部防雷装置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 3.4 过渡电阻 两个金属导体作电气连接时
8、产生的电阻。 3.5 防雷区LPZ 电磁环境已定义的区域。 注:防雷区(LPZ)的区域边界不一定是物理边界(如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等) 。 3.6 接地电阻 接地体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点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3.7 安全距离 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与建筑物屏蔽体之间要求的最短距离。 DB51/T 8532008 2 3.8 接闪器 用于拦截闪击的接闪杆(避雷针) 、接闪导线(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组成的这部分外部防雷装置。 3.9 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 由计算机处理、控制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
9、网络)等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的总称及该系统所处的场所。 3.10 共用接地系统 一建筑物接至同一接地装置的所有互相连接的金属装置,包括防雷装置。 3.11 联合接地 将不同用途的接地,通过独立的接地引入线接入同一地网。 3.12 电压开关型SPD 无浪涌时呈高阻抗值,但一旦响应电压浪涌时,其阻抗突然变为低值的 SPD。 注 1:用作电压开关型装置的常见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GDT)、晶闸管(可控硅整流器)和三端双向可控硅。有时称这种SPD为“急剧短路型”SPD。 注 2:电压开关器件有不连续的电压/电流特性。 (IEC 6
10、1643-1:1998) 3.13 限压型SPD 无电涌时呈高阻抗值,但随着浪涌电流和浪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的 SPD。 注 1:用作非线性装置的常见器件有: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这些SPD有时称为“箝位型”SPD。 注 2:限压器件有连续的电压/电流特性。 (IEC 61643-1:1998) 3.14 电涌保护器(SPD)连接线 相线或零线与电涌保护器(SPD)之间的导线,以及电涌保护器(SPD)与总接地端子或保护线之间的导线。 3.15 连接电阻 等电位连接时所产生的过渡电阻及导体电阻的总和。 3.16 信号系统 装有敏感电子部件的用于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不含其供电部分。 4
11、检测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检测的目的:判定防雷装置的所有部件是否良好,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具备相应的雷电防护功能。 4.1.2 检测的主要项目:机房环境、等电位连接、屏蔽、机房布线、接地系统、供电系统、信号系统。 4.1.3 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的防雷装置经检测后,检测机构应对检测项目是否符合相关防雷技术规范要求作出判定,出具检测报告,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 DB51/T 8532008 3 4.2 机房环境的检测 4.2.1 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所在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检测。 4.2.2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的重要性及使用性质
12、或雷击风险评估结论,按照附录 A 确定雷电防护级别。 4.2.3 检查机房所在的楼层位置,面积及网络布置,确定机房所在的防雷区,防雷区的划分见附录 B。 4.2.4 检查机房内是否铺设防静电地板,测量防静电地板支架的接地电阻是否小于 100。 4.2.5 检测机房内设备的布置是否达到安全距离要求,安全距离的计算见附录C,但不宜小于1m。 4.3 等电位连接 4.3.1 检查机房内等电位连接网络,判定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类型,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类型见附录 D。 4.3.2 检查机房内屏蔽层及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防静电地板支架、吊顶金属龙骨、金属门窗等接地情况,S 型等电位
13、连接网络检查是否以最短距离与接地基准点连接并测量其连接电阻;M 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检查是否以最短距离与共用接地系统连接,并测量设备与等电位连接网络及设备间的连接电阻:连接电阻值不应大于 0.24。 4.3.3 检测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是否与建筑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连接并测量其连接电阻,检查连接导线是否为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测量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16mm2。 4.3.4 检查户外进入机房的信号线的引进方式,以及是否在入户处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 4.3.5 检查进入机房光缆的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和金属加强筋是否在入户处进行等电位连接。 4.3.6 检查进入机房的金属导体及金属线槽(架)是否进行等电
14、位连接并测量其接地电阻。 4.4 屏蔽与布线 4.4.1 检查进入机房的屏蔽线缆的屏蔽层是否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测量其连接电阻。 4.4.2 检查进入机房的非屏蔽电缆是否敷设在金属管内并埋地引入,埋地长度是否大于 15m,检查金属管在LPZ0 A区或LPZ0 B区与LPZ1 区交界处是否作等电位连接。 4.4.3 检查计算机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间的距离是否符合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 5.3.3 条第二款的要求。 4.4.4 检查计算机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间的距离是否符合 GB50343-2004 中 5.3.3 条第四款的要求。 4.4.5 检查计算机信息系
15、统线缆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间的距离是否符合GB50343-2004 中 5.3.3 条第五款的要求。 4.5 接地系统 4.5.1 检查地网的型式,判定是共用接地系统还是联合接地或独立接地。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机房接地线与直击雷地网之间连接电阻,其连接电阻大于 1时判定为独立接地;检查相邻地网之间的地中距离是否符合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第 3.3.4 条的要求。 4.5.2 检查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是否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测量接地电阻值,当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4.5.3 检查接地装置至机房等电位连接
16、端子板(带)的连接导线是否为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测量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25mm2;测量连接导线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应满足GB50057-94 中第 3.3.8 条的要求。 4.6 供电系统 4.6.1 检查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型式是否为 TN-S 系统,接地方式见附录 E。 4.6.2 检查进入机房所在建筑物的低压电源电缆是否采用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埋地长度是否大于 15m。 4.6.3 检查在电源进(出)线处(总配电室)是否安装符合级分类试验的电源 SPD;检查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电源 SPD 的安装位置及级数,一般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DB51/T 8532008 4 表1
17、 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SPD)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及参考安装级数 LPZ0区与 LPZ1区交界处 LPZ1 与 LPZ2、 LPZ2 与 LPZ3 区交界处第一级标称放电电流 (kA ) 第二级标称放电电第三级标称放电电第四级标称放电电直流电源标称放电电流(kA ) 雷电 保护 分级 10/350s 8/20s 8/20s 8/20s 8/20s 8/20s A 级 20 80 40 20 10 10 B 级 15 60 40 20 C 级 12.5 50 20 D 级 12.5 50 10 直流配电系统中根据线路长度和工作电压选用标称放电电流10KA 适配的 SPD 注: SPD 的外封装材料
18、应为阻燃型材料。 4.6.4 检测 SPD 的参数是否符合表 1 的要求,测量 SPD 漏电流。 4.6.5 检查电压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当小于 10m 时是否采取了退耦措施;检查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当小于 5m 时是否采取了退耦措施; 4.6.6 检查电源 SPD 的连接线最小截面积是否符合表 2 的要求;测量电源 SPD 连接线长度,应不大于0.5m。 表2 电源电涌保护器(SPD)连接线最小截面积 导线截面积(mm2) 防护级别 SPD 类型 SPD 连接相线铜导线 SPD 接地端连接铜导线 第一级 开关型或限压型 16 25 第二级 限压型 1
19、0 16 第三级 限压型 6 10 第四级 限压型 4 6 注:组合型 SPD 参照相应保护级别的截面积选择 4.6.7 测量电源 SPD 接地线、配电箱外壳的接地电阻值。 4.6.8 测量配电系统的零-地(N-PE)电位差,一般应小于 2V。 4.7 信号系统 4.7.1 检查室外(LPZ0 A区和LPZ0 B区)进入机房的信号线缆金属内芯线相应端口在接入网络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集线器等设备前是否安 装信号SPD,检查其安装级数,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A 级安装 2 级或 3 级信号 SPD; 2)B 级安装 2 级信号 SPD; 3)C、D 级安装 1 级或 2 级
20、信号 SPD。 4.7.2 检查信号 SPD 的型号及其技术性能指标是否符合 GB50343-2004 中表 5.4.2-1、2 的要求。 4.7.3 检查信号SPD 的接地线是否就近接地,检测接地线是否为截面积大于 1.5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测量其接地电阻。 4.7.4 检查、计算天线是否在接闪器的有效保护范围内,检查天线与接闪器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 3m。 4.7.5 检查接闪器的材型、规格是否符合 GB50057-94 中第四章第一节的规定。 4.7.6 检查接闪器、天线支撑杆是否就近与共用接地系统或接地装置连接,测量其接地电阻。 4.7.7 检查同轴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是否在进入机房前就
21、近接地,测量其接地电阻。 4.7.8 检查天馈线进入机房后与设备连接处是否安装天馈线 SPD。 4.7.9 检查天馈线 SPD 的型号和技术参数是否符合 GB50343-2004 中 5.4.2 条第二款的要求。 DB51/T 8532008 5 4.7.10 检查天馈线SPD是否就近接地,检测接地线是否为截面积大于6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测量其接地电阻。 5 检测方法 5.1 一般方法 防雷装置检测是按照各类防雷装置相应的规范,确定防雷装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试、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的全过程。其中检查是对防雷装置的外观部份进行目测、对施工资料和质量监督资料进行查验的定性判断;
22、而测试、测量是用专用仪器设备和辅助工具对防雷装置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的定量判断。 5.2 检测方法 5.2.1 测量接地电阻时应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测量方法采用电位降法,见附录F。 5.2.2 等电位连接情况的测量可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其节点过渡电阻,其值应不大于 0.03;也可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其接地电阻,检测过程中辅助接地极不宜移动,判断是否进行了等电位连接。 5.2.3 防静电地板表面电阻的测量可用表面电阻测试仪,测试方法参见仪器使用说明。 5.2.4 连接电阻的测量可用毫欧表或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测量方法参见仪器使用说明。 5.2.5 SPD 运行状态检查可观察 SPD 状态指示窗
23、口,如果该窗口变成红色,说明 SPD 失效,应及时更换。 5.2.6 SPD 漏电流测量可采用漏电流测试仪测量,测量方法参见仪器使用说明,一般应不大于 20A。 5.3 特殊问题的处理 5.3.1 当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试线长度不够时,宜分别加长电流极、电位极的连接线。 5.3.2 当建筑物周边为水泥地面时,可将电流、电位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每块不小于 250mm250mm的钢板连接,并用水湿润后实施检测。 5.3.3 检测时如遇杂散电流、高频信号等干扰,应使用屏蔽测试线,屏蔽线下端应单独接地。 5.3.4 当地网带电时,应消除带电现象后再进行测量。 6 检测作业要求 6.1 一般要求 6.1.
24、1 接地电阻的测量应选择非降水日或降水停止后 24 小时进行。 6.1.2 检测前应查验申请材料,了解检测对象防雷装置的类别、构造组成及接地电阻要求值等情况。 6.1.3 检测现场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防护措施。 6.1.4 检测时,各类测试仪器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 6.1.5 现场检测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校准并正确使用各类仪器、仪表。 6.1.6 检测数据的采集应由二人以上承担,一人读数另一人复核,经读数、复核一致后填入现场记录表。 6.1.7 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规章。 6.1.8 检测配电房、配电柜等带电设备时应着绝缘鞋、绝缘
25、手套、使用绝缘垫。 6.2 现场检测 6.2.1 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总体布局和现场环境,明确检测项目和顺序。 6.2.2 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电流极和电位极探针宜选择自然土布设,避开回填土、地下室、地下金属物、水池水沟等影响接地电阻值测量的地方。 6.2.3 凡重新布置测试仪器后,应再次检查、校准所使用仪器;如检测中发现仪器不正常则应更换仪器重新检测。 6.2.4 将检测数据如实填入现场记录相应栏目。现场记录只能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应工整、清楚,不能涂、擦、刮、贴;改错应用两条平行短线划去原有数据,在其右上角填入正确数据。现场记DB51/T 8532008 6 录和检测报告中未经检测或不
26、涉及的项目其相应栏用“”锁定。 6.2.5 在现场记录表格相应位置,宜绘制接地电阻测试平面和立面示意图,依次标注测试点。 6.2.6 对检测结果应逐项进行对比、计算,判断各分项是否合格,并作出综合结论。 6.2.7 仪器情况、检测方法、天气状况、检测日期、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名应在现场填写。 6.2.8 现场检测结束前应全面复核记录,发现遗漏或疑误及时进行补测或复测。 6.2.9 针对检测中的不合格项,应书面通知受检单位,通知书应做到问题明确、措施具体、用语规范。 6.3 检测报告 6.3.1 制作检测报告应严格依据现场记录,编制人员不得更改现场记录中的任何数据。如果发现记录有明显的错漏或疑误,应
27、经当事检测人员确认后,方能更正;不能确认的,技术负责人应随原检测队一起到现场重测。 6.3.2 检测报告中的所有数据均应采用国家法定单位,所使用的符号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 6.3.3 检测报告须经检测员、审核员和批准人(授权签字人)签名,并加盖检测单位公章或检测专用章。 6.3.4 检测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受检单位签收,一份由检测单位连同现场记录一起存档。 6.3.5 检测单位应妥善保存检测资料,检测资料应包括申请表、现场记录、整改通知、检测报告等,保存期限至少三年,到期后按规定程序销毁。 DB51/T 8532008 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雷电防护级别的确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
28、雷电防护分级有以下两种方法: A.1 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雷电防护分为四级,见表A.1。 表A.1 雷电防护等级的划分 雷电防护等级 电子系统 A 级 1、大型计算中心、大型通信枢纽、国家金融中心、银行、机场、大型港口、火车枢纽站等。 2、甲级安全防范系统、如国家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3、大型电子医疗设备、五星级宾馆。 B 级 1、中型计算中心、中型通信枢纽、移动通信基站、大型体育场(馆)监控系统、证券中心。 2、乙级安全防范系统、如省级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3、雷达站、微波站、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 4、中型电子医疗设备。 5、四星级宾馆。 C 级
29、1、小型通信枢纽、电信局。 2、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 3、三星级以下宾馆。 D 级 除上述 A、B 、C 级以外一般用途电子系统设备。 A.2 根据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分为四级。 1、当N Nc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2、当NNc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然后根据电子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分级 计算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E,E=1-NcN ,按E值的大小进行分级 当 E0.98 时 定为 A 级; 当 0.90E0.98 时 定为 B 级; 当 0.80E0.90 时 定为 C 级; 当 E0.80 时 定为 D 级。 各参数的计算方法见GB50343-2004第四章。 DB
30、51/T 8532008 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防雷区的划分 B.1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 。 B.2 雷电防护区(LPZ)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 (图B.1)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 A):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2、直击雷防护区(LPZO B):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3、第一防护区(LPZ1) :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
31、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LPZOB)区进一步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4、第二防护区(LPZ2) :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5、后续防护区(LPZn) :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图B.1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LPZ)划分 LPZn LPZ0ALPZ0BLPZ1LPZ2LPZ0B LPZ0B 接地装置 注: :表示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表示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墙、房间或其它屏蔽体 虚 线 :表示按滚球法计算 LPS 的保护范围 LPZ0ALPZ0BLPZ0A LPZ
32、0A 接闪器埋地线缆、管道 DB51/T 8532008 9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磁场强度的计算 C.1 在格栅型大空间屏蔽体附近发生雷击时,屏蔽体内磁场强度的计算: C.1.1 在屏蔽体外磁场强度按下式计算: Ho=io(2 Sa) (Am) (C.1 ) 式中:io:雷电流(A) ,按表C.1 和表C.2 选取 H。:屏蔽体外的磁场强度 (A m) S。:屏蔽体与雷击点的距离 (m) 表C.1 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参量 防雷建筑物类别 雷电流参数 一类 二类 三类 I 幅值(kA ) 200 150 100 T1波头时间( s) 10 10 10 T2半值时间( s)
33、 350 350 350 Qs电荷量(C ) 100 75 50 WR 单位能量(MJ ) 10 5.6 2.5 表 C.2 首次以后雷击的雷电流参量 防雷建筑物类别 雷电流参数 一类 二类 三类 I 幅值(kA ) 50 37.5 25 T1波头时间( s) 0.25 0.25 0.25 T2半值时间( s) 100 100 100 IT1平均陡度(kA s) 200 150 100 C.1.2 在屏蔽体内的磁场强度H1按下式计算: H1=H。10SF/20(Am) (C.2 ) SF:屏蔽系数(dB ),按表 C.3 中的公式计算: 表C.3 屏蔽系数SF 的计算公式 材料 SF(dB )
34、 25kHz(首次雷击) 1MHz(后续雷击) 铜铝 20.log(8.5/w ) 20.log(8.5/w ) 钢 20.log(8.5/w )/26/10181 r+ 20.log(8.5/w ) 钢相对磁导系数 r200 W:格栅形屏蔽的网格距(m):适用于W5m r:格栅形屏蔽导体的半径(m) 在LPZ1 区内距屏蔽层安全距离dS/1按下式计算: DB51/T 8532008 10 dS/1 =WSF10 (m) (C.3) C.2 在闪电直接击在位于LPZ0 A区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或建筑物顶的接闪器)上时,其内部LPZ1区内V S空间内某点的磁场强度H 1,按下式计算: H1=k
35、Hi 。W (dw rd ) (Am) (C.4 ) 式中:dw :计算点距 LPZl 区屏蔽壁的最短距离(m ) dr:计算点距 LPZl 区屏蔽顶的最短距离(m ) W:LPZl 区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宽(m ) kH:形状系数(1 ),取kH=0.01(1 ) 式C.4 的计算值仅对距屏蔽格栅有一安全距离d S/2的空间VS内有效,d S/2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dS/2 =W (m) (C.5) DB51/T 8532008 11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等电位连接网络 等电位连接网 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 设备 等电位连接网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 ERP 接地基准点 基本的等电位连接网 接
36、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 SMSSMMS 形结构 M 形结构 ERP 图D.1 等电位连接网络示意图 DB51/T 8532008 12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 E.1 供电系统的种类 E.1.1 IT 供电系统系指电源侧中性点不接地,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取保护接地的供电系统,见图E.1。 L1 L2L3图E.1 IT 供电系统 E.1.2 TT 供电系统系指电源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取保护接地的供电系统,见图 E.2。 L1L2L3工作地线N图 E.2 TT 供电系统 E.1.3 TN 供电系统系指电源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
37、电源系统中保护零线(PE 或PEN)直接电气连接的供电系统。 E.1.4 TNC 供电系统系指电气设备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功能合一的供电系统,见图 E.3。 图 E.3 TN-C 供电系统 E.1.5 TNS 供电系统系指电气设备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功能分开的供电系统,见图 E.4。 DB51/T 8532008 13 图 E.4 TN-S 供电系统 E.1.6 TNC S 供电系统系指电气设备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在整个供电系统中,一部分功能合一,一部分分开的供电系统,见图 E.5。 图 E.5 TN-C-S 供电系统 E.2 供电系统中电涌保护器(SPD) 安装示意图 E.2.1 IT 系统
38、过电压保护方式,见图 E.6。 图 E.6 IT 系统中 SPD 的安装 E.2.2 TT 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一),见图 E.7。 DB51/T 8532008 14 图 E.10 TN-C-S 系统中 SPD 的安装 图 E.7 TT 系统中 SPD 的安装(一) E.2.3 TT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二),见图 E.8。 图 E.8 TT 系统中 SPD 的安装(二) E.2.4 TNS 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见图 E.9。 图 E.9 TN-S 系统中 SPD 的安装 E.2.5 TNC S 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见图 E.10。 DB51/T 8532008 15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39、)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一般来讲,接地装置的阻抗是复数阻抗,包含电阻分量、电容分量和电感分量。对大地网来说,电感分量要大得多,对工频接地电路,接地电阻特别起作用,所以一般称工频接地阻抗为接地电阻。 一般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出来的数值都是工频接地电阻。冲击电阻值一般是由工频接地电阻值换算得出,也可直接用冲击接地电阻测量仪测得。 F.1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有两点法(电流表-电压表法) 、三点法、比较法、多级大电流法和故障电流法、电位降法等,通常实用的方法是电位降法,接地电阻测试仪也是用的电位降法。本附录只介绍电位降法。 F.2 电位降法 原理图见图 F.1 EPC电
40、流极电位极待测接地极dxiIV图 F. 接线原理图 图 F.1 中三个接线端子 E、P、C 分别接到接地体、电流探针和电位探针。其中 E 端子连接接地体 G,P 端子连接电位探针,C 端子连接电流探针。测量时,在 C 端子产生一个恒定电流,该电流经电流探针地接地体E,形成电流回路。只要 x 和 d 足够长,且具有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 G、P 之间的电压 U,其电压 U 和电流 I 的比值就是接地电阻 RG,即: RG=U/I (A.1 ) F.3 几种标准测量方法 F.3.1方法一:直线法,见图 F.2。 E P CDEP=2D DEC=4.5DG 图F.2 直线法DB51/T 85320
41、08 16 F.3.2 方法二:补偿法, 见图 F.3。 F.4 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F.4.1 P 点至 E 点的距离要大于 10 米,小于 10 米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F.4.2 测量时,要根据现场情况仔细选 在直线的延长线一定要通过地网的中心点 G,F.4.5 测量时要避开地下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 F.4.6 在测量屋面避雷针、避雷带时,通常要加长 E 点的测量线。加长的测量线对小地阻的测量精度。该线电阻可通过对比法得出或用电桥测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长线一定不能缠绕在一起,尤其不能盘起来(此时线电阻可达几十欧姆)。如果是加长 P 点和 C 点测量线,此时加长线的线电阻可忽略不计。
42、 .4.7 对大型地网(如发电厂等)接地电阻的测量,用电位降法的原理,通过其它设备来产生大的测电流,用电压表测量 P 点的电压,经过计算,得出接地电阻。 其他测量方法见 GB/T 17949.1-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 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部分:常规测量。 F.3.3 方法三:三角形法, 见图 F.4。 择 C 点,E 点至 C 点所即 CE 连线要垂直于地网边缘。 F.4.3 P 点要选在 C 点至地网的中间,若对测量的数据有疑问时,可多选几个 P 点进行测量,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得出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F.4.4 测量时,测试线一般要求不要互相缠绕。 等。如对地下情况
43、不了解,可多换几个地点测量,进行比较后得出较准确的数据有较大影响,必须减掉加长线的线电阻该的F试1E P CG DEP=D DEC=2D图F.3 补偿法E PCDEP=2D DEC=2D G 图F.4 三角形法 DB51/T 8532008 17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检测仪器 .1 一般要求 检测仪器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规定并应在鉴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2 检测专用仪器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其专用检测仪器应满足表 G.1 的要求。 表 G.1 防雷装置检测专用仪器一览表 检测项目 用途 检测仪器 备注 GG序号 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接地
44、电阻的测量 接地电阻测试仪 应符合DL/T8452-2004 中A类适用对象的要求 1 接闪器高度的测量 计算保护范围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测距仪 2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的电气连接质量 等电位测试仪或微欧计 3 防静电地板 测量防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 表面电阻测试仪 4 SPD 技术参数 测量 SPD 的性能、工作状态 漏电流测试仪、 SPD 测试仪 5 G.3 测量辅助设备 配备多功能万用表、游标卡尺、温/湿度表、卷尺、直尺等辅助设备和工具。 应DB51/T 8532008 18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表格式样 防雷装置检测现场记录表 档 案 号 接地装置 单位名称 单
45、位地址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检测对象 地网形式检 测 项 目 检 测 结 数 据 论材型规格(mm)型 号 数 量长 度(m ) 垂 直 距(接 地体 间 m)材型 规格(m m) 型 号 总 长 度(m ) 水 平 接地体 (m )埋设深度与相邻地网的距离(m ) 与相邻地网是否连接 材型规格( mm 、mm2) 与金属管线的距离(m ) 接地线 保护措施 连接方式 防腐措施其它措施测试点 1 2 3 4 5 6 接地电阻 阻值() 影响安全因素及整改意见: 备 注: 综合结论: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检测方法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检测方法 天气状况 温度()/ 湿度() / 仪器自校 检测员
46、校核员 审核员 DB51/T 8532008 19 防雷装置检测现场记录表 外部防雷装置 单位名称 档 案 号 单位地址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检测对象 防雷类别 检 测 项 目 检 测 数 据 结 论 类 型材 型规格(mm) 数 量有 效高度( m ) 保护对象 敷设方式 敷设位置 网格尺寸 m) (m壁厚( m m ) 测试点 1 2 3 4 5 6 接闪器 接地电阻() 敷设方式材型规格( mm 、mm2) 数 量最大间距(m ) 测试 点 1 2 3 4 5 6 引下线 接地 电阻 阻值()测试点 1 2 3 4 5 6 屋面金属管道 金 属广告架 等电位 连 接 () 其它金属物 过
47、渡 电阻 影响安全因素及整改意见: 备 注: 综合结论: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检测方法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检测方法 天气状况 温度()/ / 仪器自校 湿度() 测员 校核员 审核员 检DB51/T 8532008 20 (一) 单位名称 档 案 号防雷装置检测现场记录表 内部防雷装置单位地址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检测对象 防雷区域 检 据 测 项 目 检测数电缆敷 设方式 接地形 式零地电 压(V ) 测试点 1 2 3 4 5 6 线缆屏 蔽接地 安全保 护接地 配 电 系 统接地阻()交流工作接地电防护级数 型 号劣化显 示 数 量安装位 置保护对 象 标 放称 电电流(kA ) 长
48、度 (m )相线面截 积(m m2)长度 (m ) 地 线面截 积(m m2)长度( m) 零线)截面积(m m2电 S P D 接地电阻() 源 影响安全因素及整改意见: 备注: 综合结论: 仪器型号 检测方法仪器编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检测方法 天气状况 温度() / 湿度 () / 仪器自校 检测员 校核员 审核员 DB51/T 8532008 21 内称 防雷装置检测现场记录表 部防雷装置(二) 单位名 档 案 号单位地 址 时间 日检测 年 月 检测对 象 区 防雷 域安全距离 防护等级 检 测 项 目 检 测 数 据 防护级数 型 号 数 量安装 位 置 标称 放 电电流(kA ) 地线长 度(m ) 地线截 面积(m m2) 接地电 阻() 信号 S P D 论 结 防护级 数 型 号 数 量 安装位置 标称放电电流(kA ) 地线长度(m )地线 截 面积(m m2)接地电 阻() 天馈S P D 结 论网络类 型测 1 2 3 4 5 6 试 点 线 缆金属屏蔽层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