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7 ,大小:1.79MB ,
资源ID:123337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333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52 T 613-2010 《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52 T 613-2010 《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DB52 60.020.20 B 0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6132010 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Basic Seed Production of Annual Ryegrass (Lolium multifolorum ) 2010 - 07 - 05 发布 2010 - 08 - 05 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2/T 613201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产条件 . . 1 4.1 种子田选择 1 4.2 隔离 . .

2、1 5 种植与管理 2 5.1 整地 . . 2 5.2 播种 . . 2 5.3 田间管理 . . 2 6 育种家种子生产 3 6.1 株选 . . 3 6.2 穗选 . . 3 6.3 选择数量 . . 3 6.4 保存 . . 3 7 原种生产 . . 3 7.1 原种生产方法 . . 3 7.2 保存 . . 4 7.3 建圃 . . 4 7.4 室内考种 .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调查记载标准 7 A.1 物候期 7 A.2 植物学特征 7 A.3 生物学特性 8 参考文献 . . 10 DB52/T 613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

3、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牟琼、陈国南、吴佳海、王应芬、莫本田、罗京焰、张新全。 DB52/T 6132010 1 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 GB/T 2930(所有部分)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GB 6142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17980.63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GB 20412 钙镁磷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原种(育种家种子) breeders stock 由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其纯度为100%。是繁育推广良种的基础种子。 3.2 原种 basic seed 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3.3 良种 improved variety 用原种繁殖生产的符合商品种子质量要求的种子。 4 生产条

5、件 4.1 种子田选择 地块开阔、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杂草较少。 4.2 隔离 DB52/T 6132010 2 选择有防护林、灌木丛、自然隔离屏障或与其它黑麦草地距离大于200m。 5 种植与管理 5.1 整地 5.1.1 耕翻 清除杂草后,耕翻深度在20cm30cm。 5.1.2 耙耱 对耕翻过的土地进行平整、耙耱。 5.1.3 施基肥 中等肥力土壤,每公顷施钙镁磷肥150kg225kg、厩肥15000kg37500kg,且选用的钙镁磷肥应符合GB 20412规定。 5.2 播种 5.2.1 种子要求 用符合原种生产质量要求的原原种。 5.2.2 种子

6、处理 播前凉晒3h5h,用符合GB/T 17980.36 规定的杀虫剂和符合GB/T 17980.63规定的杀菌剂拌种。 5.2.3 播种方法 撒播,条播(行距20cm30cm)。 5.2.4 播种时间 秋播在8月底至10月初。海拔1800m以上地区可夏播。 5.2.5 播种量 每公顷22.5kg30kg。 5.2.6 播种深度 沙质土壤播深2.5cm,粘土播深1cm1.5 cm,壤土播深1cm2cm。 5.3 田间管理 5.3.1 追肥 分蘖前期施氮肥,每公顷年追施尿素75kg122kg。分蘖中期施磷、钾肥,每公顷年追施过磷酸钙150kg225kg,硫酸钾100kg200kg。 5.3.2

7、灌溉 冬季浇一次透水,来年返青前再浇一次透水。 DB52/T 6132010 3 5.3.3 杂草防除 根据杂草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化学除草剂除草。整地前1周施一次除草剂。苗期注意中耕除草,对不适合化学除草剂的地块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5.3.4 病、虫、鼠害防治 5.3.4.1 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提早刈割、合理灌溉与施肥防控和适时化学防治,且化学防治应符合GB/T 17980.63的要求。 5.3.4.2 虫害防治 采取合理利用保护草地、改变不合理耕作制度、翻耕改土、选择抗虫品种及其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且化学防治应符合GB/T 17980.63的要求。 5.3.4

8、.3 鼠害防治 合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的方法,把害鼠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6 育种家种子生产 6.1 株选 分两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阶段对初选的单株再根据穗部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成熟期等进行复选。 6.2 穗选 在成熟阶段根据上述综合性状进行一次选择即可。 6.3 选择数量 根据所建株(穗)行圃的面积而定,一般每亩需300个株行 或1000个穗行。田间初选时应考虑到复选、决选和其他损失,适当留有余地。 6.4 保存 对入选单株(穗)在室内脱粒、考种、单株(穗)编号保存。 7 原种生产 7.1 原种生产方法 采用单株(穗)

9、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和株(穗)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或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7.1.1 单株(穗)选择 7.1.1.1 单株(穗)选择的材料 DB52/T 6132010 4 来源于本地或外地的原种圃、决选的株(穗)系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置选择圃,进行稀条播种植,以供选择。 7.1.1.2 单株(穗)选择的重点 生育期、株型、穗型、抗逆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具备原品种的典型性和丰产性。 7.1.2 田间选择 7.1.2.1 株选 分两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阶段对初选的单株再根据

10、穗部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成熟期等进行复选。 7.1.2.2 穗选 在成熟阶段根据上述综合性状进行一次选择即可。 7.1.3 选择数量 根据所建株(穗)行圃的面积而定,一般每亩需300个株行 或1000个穗行。田间初选时应考虑到复选、决选和其他损失,适当留有余地。 7.2 保存 对入选单株(穗)在室内脱粒、考种、单株(穗)编号保存。 7.3 建圃 经室内考种入选的单株(穗)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单株(穗)分行种植,建立株(穗)行圃。 7.3.1 播种 采用单粒点播或稀条播,单株播四行区,单穗播一行区,行长2m,行距2535cm,株距510cm,按行长划排,排间及四周留5060cm的田间走道。每隔

11、9或19个穗行设一对照,四周围设保护行和200m以上的隔离区。对照和保护区均采用同一品种的原种。播前绘制好田间种植图,按图种植,编号插牌,严防错乱。 7.3.2 田间观察记载、鉴定 根据附录A进行。 7.3.2.1 综合评价 生育期间在幼苗阶段、抽穗阶段、成熟阶段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并做标记。收获前综合评价,选优去劣。 a) 幼苗阶段:鉴定幼苗生长习性、叶色、生长势、抗病性、耐寒性等; b) 抽穗阶段:鉴定株型、叶型、抗病性和抽穗期等; c) 成熟阶段:鉴定株高、穗部性状、芒长、整齐度、抗病性、抗倒伏性、落粒性和成熟期等。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病虫害、倒伏等要记明程度和原因。 7.3.2.2 鉴

12、定 DB52/T 6132010 5 通过鉴定,分别收获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株(穗)行,进行室内考种,分别脱粒、保管,下年种株(穗)系圃。 7.3.3 株(穗)系圃 7.3.3.1 建圃 经室内考种当选的株(穗)行种子,按株(穗)行分别种植,建立株(穗)系圃。 7.3.3.1.1 播种 每个株(穗)行的种子播一小区,小区长宽比例以1315为宜,面积和行数依种子量而定。播种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条播,每隔以9区设一对照。其他要求同7.3.1。 7.3.3.1.2 田间观察记载、鉴定 同7.1.1和7.1.2。同时应从严掌握,典型性状符 合要求的株(穗)系,杂株率不超过0.5时,拔除杂株后可以入选

13、。当选的株(穗)系分区核产,产量不应低于邻近对照。 7.3.4 原种圃 7.3.4.1 选株(穗)系 将当选株(穗)系的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在抽穗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纯度鉴定,严格拔除杂株、弱株,并携出田外。 7.3.4.2 株(穗)系圃 采用两圃制生产原种,只简略株(穗)系圃,其他方法同同7.1.1和7.1.2,即经室内考种决选的株(穗)行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所产种子应符合GB/T 2930(所有部分)和GB 6142的要求。 7.3.5 扩繁 用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可直接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繁。其技术同7.1、7.3。 7.4 室内考种 7.4.1 考查穗

14、状 对田间入选的单株(穗)材料,考查穗型、芒型、护颖颜色和形状、穗粒数、粒型、粒色、籽粒饱满度、粒质九个项目。在考种过程中,有一项不合格即行淘汰。 7.4.2 称重 对田间入选的株(穗)行材料,考查粒形、粒色、籽粒饱满度和粒质四个项目。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分别称重,作为决定取舍的参考。 7.4.3 考种评价 对田间入选的株(穗)系材料和对照,分别脱粒、称重,取样进行考种。考查项目同7.3.2。但要从严掌握,并增加千粒重和容重的测定。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决定取舍。 7.4.4 检查校正 DB52/T 6132010 6 为统一标准和减少人为误差,应固定专人,使用的仪器要经常检查校正。考种样品应具有

15、代表性,各样品的含水量应在13%以下标准。 A DB52/T 6132010 7 A B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多花黑麦草原种生产调查记载标准 A.1 物候期 A.1.1 出苗期 草种萌发后有50%的幼苗露出地表为出苗期, 第一叶伸出芽鞘1.5cm时为出苗 (以日/月表示, 下同)。 A.1.2 抽穗期 50的植株抽穗时的日期。 A.1.3 成熟期 80以上的种子变坚硬时的日期。 A.2 植物学特征 A.2.1 幼苗生长习性 出苗后一个半月左右调查,分为二类,丛生、根茎。 A.2.2 株型 抽穗后根据主茎与分蘖茎的松散程度分三类:主茎与分蘖垂直夹角小于15为紧凑;大于30为松散;介于两者

16、之间为中等。 A.2.3 叶色 拔节后调查记载,分深绿、绿和浅绿三种,蜡粉多的品种可记为“ 蓝绿 ”。 A.2.4 株高 分蘖节或地面至穗顶(不含芒)的高度,以“cm”表示。 A.2.5 芒 一般划分二类。小穗有少数短芒(长35mm)为有芒;无芒或极短(3mm以下)为无芒。 A.2.6 穗长 主穗基部小穗节至顶端(不含芒)的长度,以“cm”表示。 A.2.7 粒形 分长圆、椭圆二种。 A.2.8 籽粒饱满度 DB52/T 6132010 8 分为三种,“1”饱满;“2”半饱满;“3”秕。 A.3 生物学特性 A.3.1 生长势 根据植株生长的健壮程度, 在主要生长阶段幼苗至拔节、 拔节至齐穗、

17、 齐穗至成熟记载, 分强 (+) 、中(+)、弱(-)三级。 A.3.2 整齐度 A.3.2.1 植株整齐度 分三级,整齐(+)(主茎与分蘖株高相差不足10);中等(+)(株高相差1020);不整齐(一)(株高相差20以上)。 A.3.2.2 穗整齐度 根据穗子大小分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种。 A.3.3 耐寒性 分四级,“0”无冻害;“1”叶尖受冻发黄干枯;“2”叶片冻死一半,但基部仍有绿色;“3”地上部分枯萎或部分分蘖冻死;“4”地上全部枯萎,植株冻死。于返青前调查。 A.3.4 倒伏性 分四级,“0”未倒或与地面角度大于75;“1”倒伏轻微,角度在6075之间;“2”中度

18、倒伏,角度在3060之间;“3”倒伏严重,角度在30以下。 A.3.5 病虫害 依据受害程度,用目测法分0、1、2、3、4五级记载。 A.3.6 落黄性 根据穗、茎、叶落黄情况分三级,以好、中、差表示。 A.3.7 经济性状 A.3.7.1 穗粒数 单穗实际粒数或单株每穗平均结实粒数。 A.3.7.2 千粒重 以晒干(含水量不超过14)、扬净的籽粒为标准,随机取两份1000粒种子,分别称重,取其平均值,以“g”表示。如两次误差超过1g时,则需重新数1000粒称量。 A.3.7.3 产量 是各种性状表现的结果,是评定原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以“kg/hm2”表示。 A.3.7.3.1 实际产量 DB

19、52/T 6132010 9 按实收面积和产量折算成每公顷产量。 DB52/T 6132010 10 参 考 文 献 1) GB/T 1.1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 2) GB/T 1.1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的编写 3) GB/T2930.12930.1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4) GB6142-1985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5) GB/T 17980.63-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6) 钙镁磷肥(GB20412-2 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7) 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选育及应用,2008 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壹等奖,证书号:2008-1-032。 8) 播种期与播种量对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 2007,29 (4): 5660. _ DB52/T 613-201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