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19 ,大小:1.20MB ,
资源ID:123382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33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HJ 350-2007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HJ 350-2007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pdf

1、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 文本为准。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3502007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暂行)Standard of Soil Quality Assessment for Exhibition Sites 2007-06-15 发布 2007-08-01 实施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HJ发布 I 目 次 目 次 . I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土地利用类型 . 1 5 标准分级 . 2 6 标准值 . 2 7 监测

2、 . 5 8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土壤中锑、砷、铍、镉、铬、铜、铅 、镍、硒、银、铊、锌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1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土壤中氰化物(CN-)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16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 相色谱-质谱法 (GC-MS) 1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毛细管柱技术) 28 附录E (规范性附录)土壤中总石油烃 (TPH) 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柱技术) 53 附录F (规范性附录)土壤中多氯联苯(PCB)的测定

3、气相色谱法 58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86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和土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确保展览会建设用地的环境安全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 本标准选择的污染物共 92 项,其中无机污染物 14 项,挥发性有机物 24 项,半挥发性有机物 47项,其他污染物 7 项。 本标准为暂行标准,待国家有关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实施后,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4、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 年 6 月 15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7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 1 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规定了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项目、限值、监测方法和实施监督。 1.2 本标准适用于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土地利用类型 指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住宅用地、场馆用地、商业用地、娱乐用

5、地、学校用地、绿化用地、公共市政用地及其他用地等。 3.2 土壤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性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3.3 土壤修复 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满足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要求。 4 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不同的土地开发用途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控制要求,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两类: 类主要为土壤直接暴露于人体,可能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的土地利用类型。 2 类主要为除类以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如场馆用地、绿化用地、商业用地、公共市

6、政用地等。 5 标准分级 5.1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分为A、B两级。 5.2 A级标准为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值,代表了 土壤未受污染的环境水平,符合A 级标准的土壤可适用于各类土地利用类型。 5.3 B级标准为土壤修复行动值,当某场地土 壤污染物监测值超过B级标准限值时,该场地必须实施土壤修复工程,使之符合A级标准。 5.4 符合B级标准但超过A级标准的土壤可适用于类土地利用类型。 6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值见表1。 表 1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值 单位 mg/kg 序号 项目 级别 A 级 B 级 无机污染物 1 锑 12 82 2 砷 20 80 3 铍 16 410

7、 4 镉 1 22 5 铬 190 610 6 铜 63 600 7 铅 140 600 8 镍 50 2400 9 硒 39 1000 10 银 39 1000 11 铊 2 14 12 锌 200 1500 13 汞 1.5 50 3 14 总氰化物 0.9 8 挥发性有机物 15 1,1-二氯乙烯 0.1 8 16 二氯甲烷 2 210 17 1,2-二氯乙烯 0.2 1000 18 1,1-二氯乙烷 3 1000 19 氯仿 2 28 20 1,2-二氯乙烷 0.8 24 21 1,1,1-三氯乙烷 3 1000 22 四氯化碳 0.2 4 23 苯 0.2 13 24 1,2-二氯丙

8、烷 6.4 43 25 三氯乙烯 12 54 26 溴二氯甲烷 10 92 27 1,1,2-三氯乙烷 2 100 28 甲苯 26 520 29 二溴氯甲烷 7.6 68 30 四氯乙烯 4 6 31 1,1,1,2-四氯乙烷 95 310 32 氯苯 6 680 33 乙苯 10 230 34 二甲苯 5 160 35 溴仿 81 370 36 苯乙烯 20 97 37 1,1,2,2-四氯乙烷 3.2 29 38 1,2,3-三氯丙烷 1.5 29 半挥发性有机物 39 1,3,5-三甲苯 19 180 40 1,2,4-三甲苯 22 210 41 1,3-二氯苯 68 240 4 42

9、 1,4-二氯苯 27 240 43 1,2-二氯苯 150 370 44 1,2,4-三氯苯 68 1200 45 萘 54 530 46 六氯丁二烯 1 21 47 苯胺 5.8 56 48 2-氯酚 39 1000 49 双(2-氯异丙基) 醚 2300 10000 50 N-亚硝基二正丙胺 0.33 0.66 51 六氯乙烷 6 100 52 4-甲基酚 39 1000 53 硝基苯 3.9 100 54 2-硝基酚 63 1600 55 2,4-二甲基酚 160 4100 56 2,4-二氯酚 23 610 57 N-亚硝基二苯胺 130 600 58 六氯苯 0.66 2 59 联

10、苯胺 0.1 0.9 60 菲 2300 61000 61 蒽 2300 10000 62 咔唑 32 290 63 二正丁基酞酸酯 100 100 64 荧蒽 310 8200 65 芘 230 6100 66 苯并(a)蒽 0.9 4 67 3,3-二氯联苯胺 1.4 6 68 屈 9 40 69 双(2-乙基己基) 酞酸酯 46 210 70 4-氯苯胺 31 820 71 六氯丁二烯 1 21 5 72 2-甲基萘 160 4100 73 2,4,6-三氯酚 62 270 74 2,4,5-三氯酚 58 520 75 2,4-二硝基甲苯 1 4 76 2-氯萘 630 16000 77

11、 2,4-二硝基酚 16 410 78 芴 210 8200 79 4,6-二硝基-2- 甲酚 0.8 20 80 苯并(b)荧蒽 0.9 4 81 (k)荧蒽 0.9 4 82 苯并(a)芘 0.3 0.66 83 茚并(1,2,3-c,d)芘 0.9 4 84 二苯并(a,h) 蒽 0.33 0.66 85 苯并(g,h,i)芘 230 6100 农药/多氯联苯及其他 86 总石油烃 1000 87 多氯联苯 0.2 1 88 六六六 1 89 滴滴涕 1 90 艾氏剂 0.04 0.17 91 狄氏剂 0.04 0.1892 异狄氏剂 2.3 61 7 监测 7.1 监测采样方法按国家环

12、保总局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 执行。 7.2 监测分析方法按表 2 执行。 6 表 2 土壤污染物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分析方法 最低检出限 方法来源 1 锑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0.600mg/kg 附录 A 2 砷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00mg/kg 附录 A 3 铍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0.02mg/kg 附录 A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0.100mg/kg 附录 A 4 镉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3 mg/kg GB/T17140-19975 铬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0.400mg/kg 附录 A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0.100mg/kg 附录 A 6 铜 火

13、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5mg/kg GB/T17138-1997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00mg/kg 附录 A 7 铅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00 mg/kg GB/T17140-1997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00mg/kg 附录 A 8 镍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 mg/kg GB/T17139-19979 硒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2.00mg/kg 附录 A 10 银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0.100mg/kg 附录 A 11 铊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0.800mg/kg 附录 A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0.100mg/kg 附录 A 12 锌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

14、.50mg/kg GB/T17138-199713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0005mg/kg GB/T17136-199714 总氰化物 异烟酸- 吡唑啉酮比色法 0.5mg/kg 附录 B 15 1,1-二氯乙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7 16 二氯甲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17 1,2-二氯乙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18 1,1-二氯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19 氯仿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0 1,2-二氯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15、 5.0g/kg 附录 C 21 1,1,1-三氯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2 四氯化碳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3 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4 1,2-二氯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5 三氯乙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6 溴二氯甲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7 1,1,2-三氯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8 甲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29 二溴氯甲烷 气

16、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0 四氯乙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1 1,1,1,2-四氯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2 氯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3 乙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4 二甲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5 溴仿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6 苯乙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7 1,1,2,2-四氯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38 1

17、,2,3-三氯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0g/kg 附录 C 8 39 1,3,5-三甲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40 1,2,4-三甲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41 1,3-二氯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42 1,4-二氯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43 1,2-二氯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44 1,2,4-三氯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45 萘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46 六

18、氯丁二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47 苯胺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5mg/kg 附录 D 48 2-氯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49 双(2- 氯异丙基) 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50 N-亚硝基二正丙胺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51 六氯乙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52 4-甲基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5mg/kg 附录 D 53 硝基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54 2-硝基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19、 0.2mg/kg 附录 D 55 2,4-二甲基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56 2,4-二氯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1.0mg/kg 附录 D 57 N-亚硝基二苯胺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58 六氯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59 联苯胺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60 菲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61 蒽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9 62 咔唑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63 二正丁基酞酸酯

2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64 荧蒽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65 芘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66 苯并(a) 蒽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67 3,3-二氯联苯胺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5mg/kg 附录 D 68 屈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69 双(2- 乙基己基) 酞酸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70 4-氯苯胺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5mg/kg 附录 D 71 六氯丁二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

21、mg/kg 附录 D 72 2-甲基萘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73 2,4,6-三氯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74 2,4,5-三氯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75 2,4-二硝基甲苯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76 2-氯萘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77 2,4-二硝基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78 芴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1mg/kg 附录 D 79 4,6-二硝基-2- 甲酚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5mg

22、/kg 附录 D 80 苯并(b) 荧蒽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81 苯并(k) 荧蒽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82 苯并(a) 芘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83 茚并(1,2,3-c,d) 芘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84 二苯并(a,h) 蒽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10 85 苯并(g,h,i) 芘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0.2mg/kg 附录 D 86 总石油烃 气相色谱法 5mg/kg 附录 E 87 多氯联苯 气相色谱法 2.5 g/kg

23、附录 F 88 六六六 气相色谱法 1.00 g/kg 附录 G 89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1.00 g/kg 附录 G 90 艾氏剂 气相色谱法 1.00 g/kg 附录 G 91 狄氏剂 气相色谱法 1.00 g/kg 附录 G 92 异狄氏剂 气相色谱法 1.00 g/kg 附录 G 注:暂采用附录中的分析方法,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8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督。 11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壤中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A.1 适用范围 A.1.1 本方

24、法规定了土壤中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和锌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A.1.2 方法最低检出限为锑 0.600mg/kg、砷 2.00 mg/kg、铍 0.02 mg/kg、镉 0.100 mg/kg、铬 0.400 mg/kg、铜 0.100 mg/kg、铅 1.00 mg/kg、镍 1.00 mg/kg、硒 2.00 mg/kg、银 0.100 mg/kg、铊 0.800 mg/kg 和锌 0.100 mg/kg。 A.2 原理 土壤样品经过消解后加入内标溶液,样品溶液通过进样装置被引入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中,根据元素的发光强度测定其浓度。 A.3 试剂 A

25、.3.1 水:18M 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去离子水。 A.3.2 硝酸: 约 1.4g/ml,65,优级纯。 A.3.3 盐酸: 约 1.16g/ml,37,优级纯。 A.3.4 过氧化氢:30。 A.3.5 元素制备液:锑 100mg/l、砷 100mg/l、铍 100mg/l、镉 100mg/l、铬 100mg/l、铜 100mg/l、铅 100mg/l、镍 100mg/l、硒 100mg/l、银 100mg/l、铊 100mg/l、锌 100mg/l。 A.3.6 混合标准溶液:取适当体积的标准元素制备液于容量瓶中,加 2ml1:1 硝酸和 10ml1:1 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00

26、ml。将混合标准液转入预先准备好的氟化乙丙稀瓶中储存,或储存在未用过的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瓶中,为了避免储存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应在临用时配制新鲜的混合标准溶液。一些典型校准溶液的组成列于表 A1。 12 表 A1 混合标准溶液 溶液 元素 溶液 元素 Be、Cd 、 Mn、Se 和 Zn Cr 和 Ni Ba 和 Cu Ag 、Sb 和 Tl As A.4 仪器 A.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A.4.1.1 进样装置 可以控制样品输送量,安装有可控流量的蠕动泵、雾化器和喷雾室等组成。为了降低溶液产生的物理干扰,提高喷雾效率,也可使用超生波雾化器。 A.4.1.2 等离子体发光部 由等

27、离子体炬、电感耦合圈构成,炬管通常为三个同心石英管,由中心管导入样品。 A.4.1.3 光谱部 分光器是由具有分离邻近谱线分辩率的色散元件构成,扫描型分光器使用的光电倍增管或半导体检测器。 A.4.2 气体高纯氩气(99.99% ) A.4.3 加热装置 将树脂材料密封容器放入到微波消解装置中的加热装置,将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内置容器放入到不锈钢外容器中后密封,放入到烘箱中的加热装置。 A.4.4 测定条件 参考按照下述参数设定仪器条件,但是,由于仪器型号的不同,操作条件也会有变化,需要设定最佳仪器条件。 分析波长:见表 A2。 13 表 A2 各元素的 ICP 推荐分析波长 元素 波长(nm)

28、元素 波长(nm) 锑 206.833 铅 220.353 砷 193.696 镍 231.604 铍 313.042 硒 196.026 镉 226.502 银 328.068 铬 267.716 铊 190.864 铜 324.754 锌 213.856 等离子体气体流量:16L/min 辅助气体流量:0.5L/min 载气流量:1.0L/min A.5 分析步骤 A.5.1 试液制备 样品消解分为湿式消解法和加压容器消解法,样品经消解后制备成样品溶液。 A.5.1.1 湿式消解法 (1) 将试样充分混匀。在每次消解时,称取 1.00g2.00g (要求至少准确到 0.01g)样份于锥形烧

29、杯中。 (2) 加入 10ml 1:1 的 HNO3,与试样混匀成浆状后盖上表面皿,加热试样至 95,在不沸腾的状态下,回流 1015min。冷却并加入 5ml 浓 HNO3,在盖上表面皿,加热回流 30min。重复这一操作,直到试样全部氧化。盖上浅沟型表面皿,并在不沸腾状态下,加热蒸发至 5ml,同时要保持溶液覆盖住烧杯底部。 (3) 在(2) 节步骤完成之后,将试样冷却,加 2ml 去离子水, 3ml30H2O2。盖上表面皿,放在电热板上微热,则开始过氧化反应。必须注意不要由于极度暴沸而导致试样飞溅损失。加热到冒泡静止后取下烧杯冷却。 (4) 继续加入 30H2O2于 1ml 样份中,并微

30、热直至冒泡极其微小,或至试样表观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注意:30H2O2的总加入量不能超过 10ml。 14 (5)加入 5ml 浓 HC1 和 10ml 去离子水,返回到烧杯中,并加盖后于电热板上加热。在使之不沸腾的状态下再回流加热 15min。冷却,用去离子水定容至 100ml。消解液中的颗粒物会堵塞喷雾器,须过滤或离心或使之沉淀,澄清除去。 过滤:用 41 号 Whatman 滤纸(或类似物)过滤,以去离子水稀释至 100ml。 离心:在 20003000r/min 离心 10min,足够使上层清夜充分清彻。 稀释后的试样大约含 5.0(V/V )HCl 和 5.0( V/V)HNO3。试

31、样备分析用。 A.5.1.2 加压容器消解法 准确称取风干土壤样品(2 5g,准确至 0.01g)放入到密闭式聚四氟乙烯容器中。加入 5ml 硝酸和2ml 盐酸,密闭后放入到加热装置中,加压消解。( 注 消解条件取决于所使用的加热装置和样品量)冷却后确认溶液的颜色为浅黄色或白色,之后转移至 100ml 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少量的去离子水冲洗消解容器和密封盖并转移至烧杯中,加热直至蒸干。( 注 液体的颜色如果仍为茶褐色,需要继续消解。)将 2ml 硝酸和少量去离子水加入到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热使杯中固体溶解,之后用少量水洗涤杯壁。加入 50ml 去离子水并静静加热后,直到不溶解物质沉淀下来,经滤

32、纸过滤,滤液全部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烧杯中的不溶物质,经滤纸过滤后并入容量瓶中。此操作重复 23 次。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 A.5.2 测定 A.5.2.1 移取适量消解后的样品溶液于 100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样品溶液酸浓度为0.10.5mol/l,加入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 A.5.2.2 在 ICP-AES 正常运行后,将样品溶液通过进样系统引入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中,以表 A2 中的分析波长测定各元素的光谱强度。 注 1各目标元素的浓度过高时,样品测定前需要稀释样品溶液。 注 2对于高盐浓度的样品,不能直接使用定量较准曲线时,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但是,必须进

33、行空白校正。 注 3为了考察土壤中共存的主要元素的影响,可以测定同一元素的多个波长的发射光谱强度,确认不同波长处测定值是否有差异。 A.5.2.3 空白试样 在不加土壤样品的条件下重复 A.5.1 的操作,按照 A.5.2.1 和 A.5.2.2 的操作求出各目标元素的发射光谱强度和强度比,并用来校正样品中各目标元素的发射光谱强度。 15 A.5.3 校准曲线 在样品溶液测定时制作校准曲线。分别移取 0.1 10ml 的混合标准溶液(10 gCd、 10gPd、 10gCu、10gZn、 10gFe、10 gMn、10 gNi、 10gMo、10 gCr)至 100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硝酸

34、,使标准溶液与样品相同的酸度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得到的校准用标准溶液进行 A.5.2.2 的操作。另外,取 20.0ml 去离子水加入到 100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溶液与样品溶液的酸度一致,用去离子水定容。得到的空白溶液进行 E.2.2 的操作,修正标准溶液的发射光谱强度。以各元素的浓度对元素的发射光谱强度关系做成校准曲线。 A.6 结果的表示 由定量校准曲线求出各目标元素的浓度,并换算为干样品中各元素的浓度( mg/kg)。 16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土壤中氰化物(CN-)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B.1 适用范围 此方法用于测定土壤中氰化物的浓度。 B.2 原理

35、 本方法是在 pH6.87.5 的水溶液中,氰化物被氯胺 T 氧化生成氯化氰(CNCl) ,然后与异烟酸作用并经水解生成戊烯二醛, 此化合物再和吡唑啉酮进行缩合作用, 生成稳定的蓝色化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化合物的颜色强度与氰含量成线性关系。 土壤提取液中酚的含量低于 500 毫克 /升不影响氰的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限为 0.05 微克。 B.3 仪器 B.3.1 分光光度计 B.3.2 酸度计 B.3.3 500 毫升蒸馏装置 B.3.4 25 毫升具色比色管,温度计一支 B.3 试剂 B.3.1 试银灵( 对二甲基苄罗丹宁) 溶液:称取 0.02 克试银灵溶于 100 毫升丙酮溶液中

36、。 B.3.2 氯化钠标准溶液:称取 1.1690 克氯化钠(优级纯,预先在瓷皿中经 400500灼烧至无爆裂声后,在干燥器内冷却)于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 1 升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为 0.0200N。 B.3.3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称取 3.27 克硝酸银溶于水中,用水稀释至 1 升,贮于棕色试剂瓶中,待标定后使用,此溶液为 0.02N。 B.3.4 铬酸钾指示剂: 称取 10 克铬酸钾溶于少量水中, 徐徐加入硝酸银溶液, 至产生微橙红色沉淀为止。放置过夜, 过滤上清夜用水稀释至 100 毫升。 B.3.5 磷酸 盐缓冲液: 称取 34.0 克磷酸二氢钾溶于 500

37、 毫升水中,另称取 35.5 克磷酸氢二钠溶于 500毫升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以 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7。 B.3.6 1%氯胺 T 水溶液:称取 1 克氯胺 T 溶于水中,稀释到 100 毫升。摇匀,贮存在棕色瓶内,保 17 存于冰箱。( 临用现配) B.3.7 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用时现配) 异烟酸溶液的配制:称取 1.5 克异烟酸溶于 24 毫升 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后用水稀释至 100毫升。 吡唑啉酮溶液的配制:称取 0.25 克 1-苯基-3- 甲基-5- 吡唑啉酮溶于 20 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 将异烟酸溶液与吡唑啉酮溶液按(5:1)(体积比)混合后,贮于棕色瓶中,于

38、 10下保存。 B.3.8 氰化钾标准溶液: (1) 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购买其研制的 50g/ml 氰化钾标准溶液。 (2) 氰化钾标准中间液:准确吸取 50g/ml 氰化钾标准溶液 10ml 于 50ml 容量瓶中,此溶液的浓度为 10g/ml。 (3) 氰化钾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氰化钾标准中间液 20ml 于 200ml 容量瓶中,此溶液的浓度为1g/ml。(用时现配) B.3.9 10乙酸锌溶液。 B.3.10 15酒石酸溶液。 B.3.11 1氢氧化钠溶液。 B.3.12 0.1氢氧化钠溶液。 B.4 步骤 B.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 )取 8 支已编号的 25 毫升具塞比色管,

39、分别加入氰化钾标准使用液 0.00, 0.20, 0.50, 1.00,2.00,3.00 , 4.00,5.00 毫升,用水稀释至 10 毫升。配成标准系列为 0.00,0.20 ,0.50,1.0, 2.0, 3.0,4.0, 5.0 微克 CN。 (2 )向各管中加入 5 毫升磷酸盐缓冲液,迅速加入 0.2 毫升氯胺 T 溶液,立即盖紧瓶塞,轻轻摇匀,于室温下放置 3 5 分钟。 (3 )向各管中加入 5.0 毫升异烟酸吡唑啉酮混合液,摇匀,加水稀释至标线。在 2535 的条件下,放置 40 分钟。 (4 )用 1 厘米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 638 纳米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

40、吸光度。 B.4.2 样品分析 18 (1 )样品预处理 (i )最好用广口瓶取样,瓶口要密封,如要短期保存,应置于冰箱内。 (ii )蒸馏:在 50 毫升容量瓶中,加入 5 毫升 1氢氧化钠溶液,置于蒸馏装置冷凝管下,把冷凝管所连接的细玻璃管插入氢氧化钠液面下。以用于收集馏出液。 称取土壤(或底质)样品 10 克于 500 毫升蒸馏瓶中,加 100 毫升水,1 毫升 10乙酸锌溶液,10毫升 15酒石酸溶液,立即连接好仪器装置,进行蒸馏,当馏出液收集约 50 毫升时,停止蒸馏,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2 )测定:准确吸取适量试样馏出液(含 0 5 微克 CN),于 25 毫升具塞比色管中,

41、按标准曲线(2)(4) 同样操作进行。 B.5 计算 氰化物(CN-,毫克/ 公斤)总总WVVM(B1 ) 式中: M 从标准曲线查得氰化物微克数; V 总 试样馏出液体积(毫升); V 测定取试样馏出液体积(毫升); W 总 试样重量(克)。 B.6 注意事项 B.6.1 氰化物容易挥发,因此从酸化后每一步骤都要迅速,并随时盖严塞子。 B.6.2 溶液 pH 值要严格控制在 6.8 7.5 范围内,超出此范围时,对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 B.6.3 样品于冰箱中避光保存。 19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 C.1

42、 适用范围 C.1.1 本方法测定的目标化合物包括二氯甲烷、四氯化碳、 1,2-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烯、顺- 1,2 - 二氯乙烯、1,1,1 - 三氯乙烷、1,1,2 - 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3 - 二氯丙稀、苯、氯仿、反- 1,2 - 二氯乙烯、1,2 - 二氯丙烷、p- 二氯苯、甲苯、二甲苯。 C.1.2 另外 , 通过选择适当的 GC-MS 选择离子检测方式中的监测离子, 本方法还可以用于 1,2- 二溴-3- 氯丙烷、苯乙烯、正丁基苯、二溴氯甲烷、溴仿、乙苯、丙苯、 3-氯丙烯、氯乙烷、氯乙烯、二氯甲烷、二氯丙二烯、环戊烷、 1,1- 二氯乙烷、二溴氯甲烷、二溴甲

43、烷、 1,1,1,2-四氯乙烷、 1,1,2,2- 四氯乙烷、1,2,3- 三氯丙烷、1,3- 丁二烯、一溴一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1- 溴丙烷、2- 溴丙烷、正己烷、甲基叔丁基醚、一氯苯、丙烯酸甲酯、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异丙烯、异丙苯、氧氯丙烯、苄基氯、1- 辛烯、氯乙酸乙酯、对- 氯甲苯、乙酸乙烯酯、氧丙烯、 1,2- 二乙苯、 1,3- 二乙苯、 1,4-二乙苯、 1,2-二氯苯、1,3- 二氯苯、1,2,3- 三氯苯、1,2,4- 三氯苯、1,3,5- 三氯苯、二硫化碳、六氯丁二烯、五氯乙烷等化合物的测定。 C.1.3 各目标化合物检测限如表 C1 所示。 C.2 方法摘要 C.2.1 土壤样品经甲醇萃取后,其中一部分用纯水稀释,通入高纯氦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使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进入气相并被捕集管捕集,捕集管经加热将目标化合物脱附出,再经低温聚焦,引入到气相色谱- 质谱仪中进行测定。 C.2.2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在操作过程中易挥发,必要时需要加入稳定同位素的替代物或其他合适的替代物,并根据 GC-MS 测定选择最佳离子。 另外,如果所选用的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或定性离子的质量数与替代物的质谱图中的离子有重复,需要确认二者的色谱峰是否完全分离。 C.2.3 如果没有低温聚焦系统,目标化合物被捕集后,加热捕集管并直接引入到 GC-MS 仪中。 C.2.4 如果灵敏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