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5 ,大小:715.25KB ,
资源ID:12479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47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MT T 1151-2011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标准 .pdf)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MT T 1151-2011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标准 .pdf

1、 MT/ T 1 15 1- 20 1 1 I目 次 1 前言. 1 总则1 2 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2 2.1 基本规定.2 2.2 内容构成 .3 2.3 深度要求.3 附录A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章节内容5 附录 B 投资估算书内容及深度要求96 附录 C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内容及深度要求115 附录D 项目招标119 本标准用词说明120 引用标准名录121 条文说明 122 MT/ T 1 15 1- 20 1 1 II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下达2008年 制修订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安检总政发【2008】145号)文“煤炭

2、工业矿井、 露天矿、选煤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的要求,参照中国煤炭建设协 会 2004 年组织编制的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中的煤炭工业矿 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部分,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公司等单位共同 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共2章,4个附录。 “附录”是对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内容和深度的 具体要求,是标准的主体部分,但其格式和表达方式又难以标准条文形式编制,须以专 门章节的标准条文将“附录”引入法定的技术标准,因此本标准的 2 章标准条文是主体 部分的导则和基础。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编制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具备的基本依据和应遵循 的工程建

3、设程序;具体地规定了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和应达到的深度。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管理,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 如发现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各单位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 程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7号,邮编:100120,传真:010-62367813) ,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中煤国际煤

4、炭规划设计院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MT/ T 1 15 1- 20 1 1 III 北京圆之翰煤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和德 张保连 张安林 严志刚 杨 青 安国利 孙康平 吴 影 何建平 曾 涛 麦方代 王岁权 李轶群 王 凯 冯景涛 杨 平 郑 捷 马 萍 张钊平 刘春玲 闵 彦 孙焕捷 李定明 张世和 李兰霞 闫红新 罗志中 黄通才 黄 忠 王 岩 李瑞峰 于新胜 张建民 王先锋 李世忠 曹 宏 李 燕 胡家运 谢 宁 李 强 李明武 冷 锋 张振国 吕东霞 李 力 陈 昱 苏洪军 李殿军 主要审查人:毕孔耜 陈建平 白永喜 张宗玟 张豫生 王结义 吴文斌 郭大同

5、耿建平 冯冠学 王志杰 王润卿 王 岩 贺庆明 MT/ T 1 15 1- 20 1 1 11 总则 1.0.1 为规范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和深度, 为 矿井工程基本建设的可行性提供科学、 客观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生产能力 0.45Mt/a 及以上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编制。 1.0.3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应充分反映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 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论证充分、结论明确。应满足投融资单位对项目决策的需 要,满足编制矿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矿井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 矿井资源 开发利用方案

6、、 矿井安全预评价 、 矿井项目申请报告等专项文件的需要; 并应作为编制矿井初步设计的依据。 1.0.4本标准规定了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当本标 准与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 应按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5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 1.0.6 矿井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配套铁路专用线、公路、桥隧、输变电、瓦斯综合 利用等工程需要编制专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其编制内容和深度,应执行相关行 业的标准,同时应满足本标准要求。 MT/ T 1 15 1- 20 1 1 2 2 可

7、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2.1 基本规定 2.1.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投资政策和技术经 济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 2 经审批的矿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和批复文件。 3 经评审的井田地质勘探报告、评估意见和储量备案证明文件。 4 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等 资料。 2.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具备下列基础资料: 1 包含各种市场信息的市场调研资料。 2 矿井附近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3 编制投资估算所需要的各种指标、费用标准、工程造价等资料。 2.1.3

8、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具备下列支撑文件: 1 建设单位委托书及对有关问题的决议或意见。 2 井田内有制约矿井开拓开采的军事设施、文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及敏 感保护目标时,应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审核文件。 3 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 4 煤炭运输以准轨铁路为主的矿井,铁路专用线接轨的协议或意向文件。 5 矿井供电电源及用电的承诺函等文件。 6 矿井取水意向书。 7 投资估算编制所需的有关文件。 8 建设资金采用政府或商业贷款的矿井项目,应有相关批件或贷款承诺函。 9 其他项目评估或决策(审批)所必需的协议或意向性文件。 10 其它应具备的协议或批复文件。 2.1.4 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中的常用术语,应符合煤矿科技术语 GB/T 15663.3等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MT/ T 1 15 1- 20 1 1 3 2.1.5 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中所使用的量、单位和符号,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3100、 有关量、 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3101、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GB3102.1 执行。 2.1.6 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常用图形符号,应符合采矿制图 标准MTJI 等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2.2 内容构成 2.2.1 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至少包括可行性研究报

10、告说明书 、 投资估算书和附图三部分,并应包括必要的项目招标内容。各部分的具体编 写内容及深度应符合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的规定。有专项报告的应 作为附件。 2.3 深度要求 2.3.1 矿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编制依据充分,支撑文件齐全,符合矿井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 2 全面体现煤炭工业产业政策、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合理集中生产、安全高 效和经济合理的矿井设计原则。 3 对井田地质勘探报告和储量备案证明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对井田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程度及资源/储量的可 靠性等做出具体评价、提出存在

11、主要问题和建议。 4 矿井井田范围、设计生产能力、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等主要技术原则应在 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方案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5 对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和主要设备选型进行多方案比选和论证。 6 对影响矿井建设、生产、安全、经济等突出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7 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等工程进行分析论证,并选择合理方案。 8 对投资估算进行对比分析和合理性论证, 应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的要求; 融资方案应能满足银行等金融部门信贷决策的需要。 MT/ T 1 15 1- 20 1 1 4 2.3.2 改扩建矿井厂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论述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

12、扩建的必要性、可行性,改扩建规模、主要改扩建内容,原有设备、设施利用 情况,与原有生产系统的衔接关系等。 2.3.3 当矿井和选煤厂合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两项目宜以分册形式编制,统一 由矿井部分进行综合经济评价。 2.3.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周期不宜少于 2.5个月。 MT/ T 1 15 1- 20 1 1 5附录 A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章节内容 A.1 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 A.1.1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附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 构成包括下列内容: 1 前引部分 1 )封面。 2 )扉页。 3 )证书。 4 )人员名单。 5 )目录。 6 )附图目录。 2 正文部分 3 附

13、加部分 1 )附录。 2 )附件。 A.1.2 封面应有建设单位名称、矿井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及文件 出版日期。封面格式应符合图 A.1.2的规定。 A.1.3 扉页除应包括封面所有的内容外,还应有工程编号、工程规模,报告编制 单位的院长(总经理) 、总工程师和项目总设计师签名,并在编制单位名称上加 盖资质专用章。扉页格式应符合图 A.1.3的规定。 A.1.4 证书应附有编制单位的工程咨询、质量体系认证等资质证书。 A.1.5 人员名单应附有参加审定、审核、编制人员名单。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1.5-13的规定。 A.1.6 目录包括正文部分的章、节,附加部分的附录和各附件名称。

14、 A.1.7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有附图目录。附图目录格式及内容应符合表 A.1.7 的规定。 MT/ T 1 15 1- 20 1 1 6(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 矿井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 年月 图A.1.2 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格式 MT/ T 1 15 1- 20 1 1 7(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 矿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编号: 工程规模: 院长(总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总设计师: (编制单位名称)加盖资质专用章 年月 图A.1.3 可行性研究报告扉页格式 MT/ T 1 15 1- 20 1 1 8表A.1.5-1 参加审定人员名单表表格形式 专 业 姓 名 (签字

15、) 职 务 职 称 注册执业印 章编号 表A.1.5-2 参加审核人员名单表表格形式 专 业 姓 名 (签字) 职 务 职 称 注册执业印 章编号 表A.1.5-3 参加编制人员名单表表格形式 专 业 姓 名 (签字) 职 务 职 称 注册执业印 章编号 MT/ T 1 15 1- 20 1 1 9表A.1.7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目录格式及内容 附图目录 序 号 章次 图 纸 名 称 图纸编号 比例 备注 1 第一章 井田地质地形图 1:5000或 1:10000 采用 2 第一章 地层综合柱状图 1:200 采用 3 第一章 主要可采煤层及初期有压茬 关系煤层的底板等高线及储 量计算图 1:

16、5000或 1:10000 采用 4 第一章 主要地质剖面图 1:5000或 1:10000 采用 5 第四章 井田开拓方式(推荐方案)平 面图 1:5000或 1:10000 新制 6 第四章 井田开拓方式(推荐方案)剖 面图 1:2000或 1:5000 新制 7 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 面图 1:2000或 1:5000 新制 8 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剖 面图 1:2000 新制 9 第四章 前20年工作面接续关系图 1:2000或 1:5000 新制 10 第七章 矿井地面总布置图 新制 11 第七章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1: 500或 1: 1000 新制 12

17、 第七章 风井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1: 500或 1: 1000 新制 13 第十三 章 三类工程(井巷、土建、安装) 综合进度图 示意 新制 A.1.8 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部分应按照章、节排序,总论不需排序。各章、 节应有章、节名,位置居中。章、节层次编号及名称应按表 A.1.8 执行。各章节 内容和深度,应按本标准 A.2A.19 中的要求编写。 MT/ T 1 15 1- 20 1 1 10表A.1.8 可行性研究报告章、节层次编号及名称 总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第三节 矿井建设条件评述 第四节 主要技术特征 第五节 存在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一章

18、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第二节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第三节 矿井资源条件 第四节 井田地质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 第二章 市场预测 第一节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第二节 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三章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第二节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四章 井田开拓与开采 第一节 井田开拓 第二节 井下开采 第三节 井下运输 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 第一节 瓦斯赋存状况分析和瓦斯涌出量预计 第二节 瓦斯抽采 第三节 矿井通风 第四节 井下主要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第六章 矿井主要设备 第一节 提升设备 MT/ T 1 15 1- 20 1 1 1

19、1 表A.1.8 可行性研究报告章、节层次编号及名称 第二节 通风设备 第三节 排水设备 第四节 压缩空气设备 第五节 其他设备 第七章 地面设施 第一节 地面生产系统 第二节 地面运输 第三节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第四节 供电 第五节 智能化系统 第六节 给水排水 第七节 采暖、空调与供热 第八节 地面建筑 第八章 节能减排 第一节 项目能源消耗 第二节 节能措施 第三节 节水措施 第四节 减排措施 第五节 节能、减排综合指标评价 第九章 资源综合利用 第一节 瓦斯利用 第二节 煤泥、煤矸石利用 第三节 井下排水与生活污、废水利用 第四节 其他 第十章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第一节 环境现状

20、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第三节 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因素 MT/ T 1 15 1- 20 1 1 12 表A.1.8 可行性研究报告章、节层次编号及名称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第五节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第六节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评价及存在问题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与消防 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第二节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保护措施 第三节 地面消防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法人组建方案及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计划 第一节 建设工期 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第一节 投资估算

21、 第二节 资金筹措 第三节 财务评价 第四节 经济费用与效益分析(可选) 第五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六节 综合评价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 第一节 项目主要风险分析 第二节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第三节 风险管理手段 第十六章 社会评价 第一节 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 第二节 项目对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第三节 社会评价结论 MT/ T 1 15 1- 20 1 1 13 表A.1.8 可行性研究报告章、节层次编号及名称 第十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第二节 主要对比方案描述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A.1.9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附表应在节中连续,并在章节号前加

22、“表”字编 号。当一节中有多个表时,可在章节号后加表的顺序号。表中的章节编号应采用 阿拉伯数字,章节层次之间加圆点。表的顺序号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在章节编号 后用短横线“-”分隔。表的编号后应空一字列出表名,列于表格上方居中。 A.1.10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插图排序和表的排序方法相同,在章节号前加 “图”字编号,位置列于图的右下方。 A.1.11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加部分的附录包括: 1 建设单位委托书及对有关问题的决议或意见。 2 矿区总体规划评估意见及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3 井田地质勘探报告评估意见书及储量评审备案文件。 4 建设地土地管理部门的占地及土地利用的意向性许可文件。 5 矿

23、井建设是否影响军事设施、文物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等的证明文件。 6 铁道部有关部门的铁路专用线接轨协议。 7 建设地供电部门的用电许可意向性文件。 8 建设地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取用水许可意向性文件。 9 有关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出具的贷款批准文件或承诺函。 10 与产品煤用户签订的产品销售意向性协议。 A.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加部分的附件为项目招标内容。 MT/ T 1 15 1- 20 1 1 14 A.2 总 论 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A.2.1 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 2 建设单位概况。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A.2.2 建

24、设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单位性质、股东及股权结构、经营范围、企业规模、 资产和财务状况、 投资本项目的能力、 经营煤炭生产历史、 技术人员构成状况等。 A.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包括发展区域经济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接续 衰老报废矿井的需要、建设单位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等。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A.2.4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编制依据。 2 设计指导思想。 3 研究范围。 A.2.5 编制依据应包括基本依据和支撑性文件两个层次,具体内容应符合本标准 第 2.1.1条和第 2.1.3条的规定。 A.2.6 设计指导思想应根据有关国家产业政策、煤炭工业发展和矿井实际条件提 出矿

25、井设计思路与目标。 A.2.7 研究范围应说明工程范围与投资范围。 矿井建设条件评述 A.2.8 矿井建设条件评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外部建设条件及评述。 MT/ T 1 15 1- 20 1 1 152 矿井资源条件及评述。 A.2.9 外部建设条件及评述应包括对拟建矿井工业场地周围区域的交通运输、电 源、水源、通信、外部协作等条件的概要介绍和评价。 A.2.10 矿井资源条件及评述应包括对井田的勘查程度、地质资源量、地质构造 类型、煤层赋存情况、煤种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的概要介 绍和评价。 主要技术特征 A.2.11 主要技术特征应主要简述推荐方案的下列内容: 1 矿井

26、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 井田开拓与开采。 3 矿井通风与安全。 4 主要设备选型。 5 煤的洗选加工。 6 矿井供电。 7 地面运输。 8 工业场地布置。 9 矿井建设工期。 10 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 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存在主要问题与建议 A.2.12 存在主要问题和建议应针对矿井建设的特点、难点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求、意见和建议。 MT/ T 1 15 1- 20 1 1 16 A.3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井田概况 A.3.1井田概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交通位置。 2 地形地貌。 3 地面水系。 4 气象特征。 5 地震

27、情况。 6 地区经济概况。 7 矿区开发简史。 8 地面已有建、构筑物及设施。 A.3.2 交通位置应说明矿井地理位置、水陆交通情况及至附近城市和车站距离 等,并应附“交通位置图” 。 A.3.3 地形地貌应说明地形、地貌、地势、地面标高等。 A.3.4 地面水系应说明河流、湖泊、沼泽分布及范围,河流流量、流速、水深、 最高洪水位、通航情况等。 A.3.5 气象特征应说明区域气候性质及气温变化、雨季时间、年降水量、年蒸发 量、结冰及解冻日期、最大冻土深度、平均积雪厚度,风向风速等。 A.3.6 地震情况应说明地震烈度等。 A.3.7 地区经济概况应介绍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情况,主要包括国内

28、生产 总值、主要工农业概况、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及居民人均收入等。 A.3.8 矿区开发简史应说明矿区总体规划及审批情况、矿区开发历史及现状等。 A.3.9 地面已有建、构筑物及设施应说明井田范围内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军 事防务区、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输电线路、油气管道、油气井设施、水库、灌 渠、城镇和村庄等情况。 MT/ T 1 15 1- 20 1 1 17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A.3.10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运输条件。 2 电源条件。 3 水源条件。 4 通信条件。 5 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 A.3.11 运输条件应说明附近区域的铁路、公路、航运等运输现

29、状和近期规划, 矿井煤炭外运方式等条件。 A.3.12 电源条件应说明附近区域的变电所、站概况和近期规划,可满足矿井开 发需要的区域地理位置接线条件。 A.3.13 水源条件应说明附近区域的水源概况,可满足矿井生产、生活需要用水 的水源、水质和水量。 A.3.14 通信条件应说明附近区域的有线、无线网络系统现状与近期规划,满足 矿井开发的通信解决途径。 A.3.15 主要建筑材料供条件应叙述矿井建设需要的钢材、水泥、砂、石、砖等 主要建筑材料供给状况。 矿井资源条件 A.3.16 矿井资源条件应根据井田地质勘探报告叙述以下内容: 1 地层。 2 地质构造。 3 煤层。 4 煤质。 5 水文地质

30、。 6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7 矿井资源/储量。 8 其它有益矿物。 MT/ T 1 15 1- 20 1 1 18 A.3.17 地层应包括井田地质年代、地层层序、沉积厚度及岩石特征、煤系地层 走向、 倾斜、 倾角及其变化规律, 并应附 “地层特征表” , 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3.17 的规定。 表 A.3.17 地层特征表表格形式 地层 代号 厚度 (m) 岩性特征 界 系 统 群 组 A.3.18 地质构造应包括井田地质构造特征、褶曲、断层、岩浆岩、陷落柱、其 它构造等内容: 1 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应叙述构造单元、特征、复杂程度等,并应附“构造纲 要图” 。 2 褶曲应叙述主要褶曲位置、

31、特征、控制程度。 3 断层应叙述主要断层位置、特征、控制程度,并应附“主要断层特征表” , 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3.18 的规定。 表A.3.18 主要断层特征表表格形式 断 层 产 状 序 号 断层 名称 断层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 落差 (m) 区内 走向 长度 (m) 控制 程度 备 注 4 岩浆岩应叙述侵入层位、范围及特征、控制程度等。 5 陷落柱应叙述位置、特征、控制程度。 6 其它构造。 MT/ T 1 15 1- 20 1 1 19 A.3.19 煤层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叙述含煤地层、煤层特征等内容: 1 含煤地层应包括地层特征、含煤层数等,并应附“主要可采煤层等厚线示

32、意图”、“先期开采煤层可采范围示意图”。 2 煤层特征应包括煤层走向、倾向、倾角、煤层厚度等变化规律、各可采煤 层的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煤层稳定性及可采范围等,并应附“可 采煤层特征表”,表格形式应符合表A.3.19的规定。 表A.3.19 可采煤层特征表表格形式 煤层全区 厚度(m) 煤层可采区 厚度(m) 煤层层间距 (m) 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 序 号 平均 最大 最小 平均 最大 最小 平均 最大 最小 夹矸 层数 夹矸 厚度 (m) 顶 板 底 板 煤 层 稳 定 性 煤 层 可 采 性 煤层容重平均 最大 最小 A.3.20 煤质应叙述煤类、煤质等内容: 1 煤类应包

33、括各煤层煤类及其分布规律。 2 煤质应包括各煤层原煤和精煤主要煤质指标,并应附“煤质特征表” ,表 格形式应符合表 A.3.20 的规定。 表A.3.20 煤质特征表表格形式 煤层名称 牌 号 水分 Mad (%) 灰分 Ad (%) 挥发分 Vdaf(%) 硫分 St,d(%) 磷分 Pd (%) 低位 发热量 Qnet.ar MJ/kg 煤灰软化 温度 ST () 胶质层 最大 厚度 Y (mm) 粘结 指数 GR.I 备 注 原煤 精煤 A.3.21 水文地质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叙述含水层及隔水层、构造导水性、充水 MT/ T 1 15 1- 20 1 1 20 危险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34、、矿井涌水量等内容: 1 含水层及隔水层应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的位置、厚度、岩性组成等特征、 各含水层富水性、补给来源及水力联系等。 2 构造导水性应包括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导水性。 3 充水危险因素应包括含水层突水、顶底板充水、小煤窑积水、钻孔导水等 因素。 4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5 矿井涌水量应包括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确定矿井正常、最大涌水量、矿 井突水量。 A.3.22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叙述矿井瓦斯、煤层自燃、煤尘 爆炸、矿井地温、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等内容: 1 矿井瓦斯应包括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等级、邻近矿井瓦斯情况,并宜附 “煤层瓦斯含量表” ,表格形式宜符合表

35、 A.3.22 的规定。 表A.3.22 煤层瓦斯含量表表格形式 瓦斯成分(%) 瓦斯含量(ml/g燃) 煤层 CH4 C 0 2 C 0 4Co2 N2 CH4 C 0 2 C 0 4Co 2最 小 最 大 平 均 2 煤层自燃应包括煤层自燃参数、自燃等级、邻近矿井煤层自燃情况。 3 煤尘爆炸应包括煤尘爆炸指数、煤尘爆炸性。 4 矿井地温应论述地温梯度、热害状况,对热害严重的矿井应附地温等值线 图。 5 煤层顶、底板应包括煤层直接顶和老顶岩性及稳定性,煤层直接底板岩性 及稳定性。 6 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与矿井井筒、主要井下巷道的开凿、使用、维护有密 切关系的岩层岩性、富水性等描述。 A.3.

36、23 矿井资源/储量应说明经评审备案的地质勘查范围的各类型地质资源/量; MT/ T 1 15 1- 20 1 1 21 设计推荐井田范围的各类型地质资源量; 必要时预测与本井田接壤之局部地段和 井田内尚可利用或备用的预测资源量。应附“矿井资源/储量汇总表” ,表格形式 应符合表 A.3.23 的规定。 表A.3.23 矿井资源/储量汇总表表格形式 查明资源/储量(Mt) 预测资源量 (Mt) 开采 水平 煤层 331 332 333 小计 334? (%) 333 332 331 332 331 合计 合计 总计 A.3.24 其它有益矿物应包括勘查程度、赋存情况、资源量、品位及变化规律,

37、其工业用途及开采利用价值。 井田地质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 A.3.25 井田地质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井田地质勘查程度评价。 2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A.3.26 井田地质勘查程度评价主要内容应包括对推荐井田范围的勘查程度进行 评价、提出地质勘探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补充钻探、地震物探等建议。 A.3.27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评价主要内容应包括分析与评价地质构造、煤层赋存 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对矿井开拓开采产生的影响、 分析与评价瓦斯、 煤层自燃、 煤尘爆炸、地温、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对矿井地质资源量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结论。 MT/ T 1 15 1- 20 1

38、 1 22 A.4 市场预测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A.4.1产品目标市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供需现状。 2 市场供需预测。 3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A.4.2 市场供需现状应论述与拟建项目产品有关的煤炭市场、煤炭品种、供应数 量、质量、价格等供应现状。 A.4.3 市场供需预测应根据煤炭市场情况,预测与拟建项目的产品有关的煤炭品 种、供应数量、质量、价格等走势。 A.4.4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应分析煤炭市场潜在的需求特性,调查冶金、电力、化 工等行业的发展规划,预测国内外市场对相关煤炭产品的需求情况,确定产品目 标市场。 产品竞争力分析 A.4.5 产品竞争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39、产品价格现状与预测。 2 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A.4.6 产品价格现状与预测应根据调查说明在国内外市场上拟建项目产品的价 格现状,并对其走势进行预测。 A.4.7 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应分析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包括区域优势、运输优 势、煤类优势、煤质优势、价格优势及营销优势等。论述产品竞争力劣势并分析 应对的对策。 MT/ T 1 15 1- 20 1 1 23 A.5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A. 5.1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井田境界。 2 资源/储量。 A. 5.2 井田境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应详细说明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的井田范围、井田地质勘

40、探范围、探矿权 范围、划定矿区范围等之间的关系。 2 应对井田境界进行合规性、可行性、合理性论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并推 荐井田范围,描述推荐井田的长度、宽度及面积。 3 应说明井田与相邻矿井关系,并应附“与井田境界确定有关的各范围及相 邻矿井关系示意图” 、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 。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表格形式 应符合表 A.5.2的规定。 表A.5.2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表格形式 座 标 座 标 拐 点 X(m) Y (m) 拐 点 X(m) Y (m) A.5.3 资源/储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应对推荐井田分煤层的地质资源量进行分析、评价和计算,并应附“矿井 地质资源量汇总表”,

41、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5.3-1的规定。 MT/ T 1 15 1- 20 1 1 24 表A.5.3-1 地质资源量汇总表表格形式 2 应根据有关规定先进行资源经济意义和资源类别的划分, 再分水平分煤层 计算工业资源/储量。应附“工业资源/储量表” ,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5.3-2 的规 定。 表A.5.3-2 工业资源/储量表表格形式 探明的资源量(Mt) (331) 控制的资源量(Mt) (332) 推断的资源量(Mt) (333) 开采 水平 煤层 地质 资源 量 (Mt) 111b 2M11 小 计 122b 2M22 小计 K值 333K 工业 资源/ 储量(Mt)合计 合计 全

42、矿井总计 3 应对留设的各类永久煤柱进行计算后统计出设计资源/储量.。 4 应对留设的各类保护煤柱进行计算,并选择采区回采率,分水平分煤层计 算矿井可采储量。应附“设计可采储量表” ,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5.3-3的规定。 地质资源量( Mt) 序 号 煤层 探明的 资源量 (331) 控制的 资源量 (332) 推断的 资源量 (333) 小计 预测的 资源量 (334?) 合计 MT/ T 1 15 1- 20 1 1 25 表A.5.3-3 设计可采储量表表格形式 永久煤柱(Mt) 保护煤柱(Mt) 开 采 水 平 煤层 工业 资源/ 储量 (Mt) 断 层 防 水 井田 境界 地 面

43、 建 筑 物小 计 设计 资源/ 储量 (Mt) 工业 场地 井 筒 主 要 巷 道 小 计 开 采 损 失 (Mt) 设计可 采储量 (Mt)合计 合计 全矿井总计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A.5.4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制度。 2 设计生产能力。 3 服务年限。 A.5.5 工作制度应说明矿井设计年工作日、日工作班数、每天净提升小时数。 A.5.6 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合规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等要求分析影响矿井设计生 产能力确定的因素、对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方案进行比选和论证。应附“设计生产 能力方案比较表” ,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5.7的规定。 A.5.7 服务年限

44、应说明服务年限计算方法、采用的储量备用系数,计算矿井及第 一水平服务年限。 MT/ T 1 15 1- 20 1 1 26 表A.5.7 设计生产能力方案比较表表格形式 项目名称 单位 方案 Mt/a 方案 Mt/a 方案 Mt/a 矿井可采储量 (Mt) 矿井服务年限 (a) 矿井开拓方式 井筒个数 (个) 达产工作面个数 (个) 矿井建井工期 (月) 井巷工程量(可比部分) (m) 投资(可比部分) 万元 MT/ T 1 15 1- 20 1 1 27 A.6 井田开拓与开采 井田开拓 A.6.1 井田开拓包括以下内容: 1 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选择。 2 矿井开拓方式。 3 开拓部署。 A

45、.6.2 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应根据影响井口位置与工业场地确定的因素、结 合矿井开拓方案,进行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方案比选和论证。应附“井口与工业 场地位置方案图” 、 “各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的井田开拓方式平、剖面图” 。 A.6.3 矿井开拓方式应分析影响开拓方式确定的因素,对开拓方式进行比选和论 证。应附“井口位置及开拓方案比较表” ,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6.2的规定。 表A.6.2 井口位置及开拓方案比较表表格形式 序 号 比较项目 方案 方案 方案 比 比 备注 1 井口位置 地面 井口 2 高程 (m) 井底水平 3 表土层厚度(m) 4 工业场地压煤量(Mt) 采区个数(个) 5

46、 移交采区 工作面个数 (个) 井筒 6 井巷工程量 (m) 巷道 7 建井工期(月) 8 场外道路(km) 9 铁路专用线(km) 10 供电线路(km) 挖方 11 工业场地土 方量(m 3 ) 填方 井 巷 场外道路 铁 路 12 可比 投资 供 电 MT/ T 1 15 1- 20 1 1 28 土 方 合计 运 输 通 风 排水 13 运营 费用 合计 A.6.4 开拓部署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应对前、后期井筒个数与位置进行方案比选和论证,确定矿井达产时井筒 用途、布置及装备,并根据井筒附近钻孔柱状初步确定井筒施工方法及井壁结构 形式等。应附“井筒平面布置图”和“井筒特征表” ,

47、 “井筒特征表”表格形式应 符合表 A.6.4-1的规定。 表 A.6.4-1 井筒特征表表格形式 井 筒 名 称 序 号 井筒特征 主井 副井 风井 备 注 径距(Y) 1 井筒坐标 纬距(X) 2 井口高程(m) 3 井筒倾角() 4 提升方位角() 第一水平 5 水平高程 (m) 最终水平 第一水平 6 井筒深度或 斜长 (m) 水平以下深度 净 7 井筒直径或宽度 (m) 掘进 净 8 井筒断面(m 2 ) 掘进 9 井筒装备 2 应对水平划分方案进行比选,确定各水平之间的连接方式,对水平高程方 案进行比选和论证。 3 应主要根据煤层层间距、煤层厚度等进行煤层分组,对大巷布置方式的方

48、案进行比选和论证。 4 应确定井底车场型式和各硐室的初步布置。 5 应确定采区划分原则,进行采区划分;应根据煤层层间距、采区划分、煤 MT/ T 1 15 1- 20 1 1 29 层生产能力、 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等因素并结合矿井开拓方式分析论证煤层开采顺 序。应附“采区接续表” ,表格形式应符合表 A.6.4-2的规定。 表 A.6.4-2 采区接续表表格形式 接 替 顺 序(a) 序 号 采区 名称 可采 储量 (Mt) 生产 能力 (Mt/a) 服务 年限 (a) 5 10 15 20 25 30 35 井下开采 A.6.5 井下开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首采区位置及地质特征。 2 采区巷道布置与达产工作面选择。 3 采煤方法、工作面参数与主要设备选择。 A.6.6 首采区位置及地质特征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应进行首采区位置选择的分析与论证。 2 应描述首采区尺寸、构造、煤层赋存、开采技术条件等。 A.6.7 采区巷道布置与达产工作面选择应主要包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