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2 ,大小:1.29MB ,
资源ID:126878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687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间词话》知识点梳理.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间词话》知识点梳理.pdf

1、人间词话 王国维 王国维( 1877 年 1927 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 浙江 海宁 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国学 大师。 生平简述 王国维于 1877 年 12 月 3 日(旧历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州城,是 海瑞 、 金庸 、 徐志摩 、 穆旦 等人的同乡。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 罗振玉 ,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 1901 年赴日本留学。 19

2、02 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1906 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 人间词话 等名著。 1911 年 辛亥革命 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 62 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 1916 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

3、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 溥仪 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 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 尚书 、说文等,与 梁启超 、陈寅恪 、 赵元任 、 李济 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 年 6 月, 国民革命军 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 颐和园 昆明湖 自尽。在其 50 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但也因此被后来的共产党激进派说唾弃,在主流文化之外。

4、 主要成就、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 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 62 种,批校的古籍逾200 种。(收入其遗书的有 42 种,以 观堂集林 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 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 郭沫若 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

5、,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王国维生平年表 1877 年,丁丑,光绪三年 12 月 3 日(旧历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州城(今海宁市盐官镇)双仁巷旧宅。初名国桢,后改国维,字静庵 (安),又字伯隅,号人间、礼堂、观堂、永观、东海愚公等。海宁王氏乃当地书香世家。 1886 年,丙戌,光绪十二年,十岁。全家迁居城内西南隅周家兜新宅,此处后成为王国维故居纪念馆。少年时代即被誉为 “海宁四才子 “之一。 1892 年,壬辰,光绪十八年,十六岁。 7 月入州学,参加海宁州岁试,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 1893 年,癸巳,光绪十九年,十七岁。 3 月赴省城杭州应乡试不中,肄

6、业于杭州崇文书院。 1894 年,甲午,光绪二十年,十八岁。中日甲午战起,清军战败,极为震动。始知世有 “新学 “。 1895 年,乙未,光绪二十一年,十九岁。 11 月与莫氏成婚。 1897 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二十一岁。 9 月赴杭州再次参加乡试,不中。从 1895年至此,撰成咏史诗二十首。 1928 年始发表于学衡第 66 期,吴宓称之 “分咏中国全史,议论新奇正大 “。年底,与同乡张英甫等谋创海宁师范学堂,并上呈筹款缘由,未果。 1898 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二岁。 2 月,至上海任 时务报 书记。此举为其一生行事之始。 26 日罗振玉等创办的东文学社开课后,王氏入学学习,

7、受业于藤田丰八等,渐为罗振玉所知。 7 月因患脚气病,回籍治疗。 10 月返沪,时务报因 戊戌变法 失败而遭关闭,罗振玉引之入东文学社,负责庶务,免缴学费,半工半读。是年,撰曲品新传奇品跋、杂诗三首。 1899 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二十三岁。春,东文学社迁至 江南制造局 前之桂墅里,王氏学监,其与同学关系不洽,旋免职,但薪俸照拿。学社除日文外,始兼授英文及数理化各科。王氏攻读甚勤。从日本教员田冈文集中,始知汗德(即康德)、 叔本华 ,并萌研治西洋哲学之念。是年,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殷商甲骨文。代罗振玉为日人那珂通世所撰、东文学社影印之支那通史撰序、为日人桑原隲骘藏东洋史要撰序。 1900 年,

8、庚子,光绪二十六年,二十四岁。夏,庚子事变发生,东文学社因 之而提前让学生毕业,秋即停办。王氏毕业返里,自习英文。秋,返沪,罗振玉请其译编农学报,自谓译才不如沈纮而荐其任之,自己则协助译日本农事指导。秋,罗振玉应 张之洞 之邀,至武昌任农务局总理兼农校监督,不久,召王国维等同至,任武昌农校日籍教员翻译。年底,由罗氏资助,东渡日本东京物理学校习数理。是年撰欧罗巴通史序,译势力不灭论( TheTheorgofTheConservationofEnergy)、农事会要。 1901 年,辛丑,光绪二十七年,二十五岁。春,在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留学,夏归国,协助罗振玉编教育世界杂志,此后,其哲学及文学方面的

9、撰述常刊载于此。是年,撰崇正讲舍碑记略,译教育学、算术条目及教授法。 1902 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二十六岁。春,始读社会学、心理学、论理学(即逻辑学)、哲学等书,尤关注人生问题。夏,张謇在通州(今南通市)创办通州师范学堂,欲聘一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教员。经罗振玉推荐,王国维应其一年之聘。是年译教育学教科书。 1903 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 ,二十七岁。 3 月,应聘至通州师范学堂任教,通读叔本华、康德之书。铁云藏龟影印刊行。是年撰哲学辨惑、论教育之宗旨、叔本华像赞、汗德像赞。译西洋论理学史要。 1904 年,甲辰,光绪三十年,二十八岁。代罗振玉为教育世界主编,进行刊物改革。 8 月,罗

10、振玉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自任监督,藤田丰八为总教习,王国维来校任教。仍钻研叔本华思想,并深受其影响。是年撰孔子之美育主义、就伦理学上之二元论(后易名为论性)、尼采之教育观、叔本华之遗传说、教育偶感二则、汗德之哲学说 、汗德像赞、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红楼梦评论、书叔本华遗传说后、叔本华与尼采、释理。 1905 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二十九岁。致力于研读康德学说。 9 月,汇编甲辰 (1904)年以来刊于教育世界之文十二篇,为静庵文集。附古今体诗五十首,名静庵诗稿。11 月,随罗振玉辞职,赋闲家中。是年撰周秦诸子之名学、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荀子之学说、论

11、近年之学术界、论新学语之输入、论哲学家及美术家之天职、论平凡之教育主义 、静庵文集自序。 1906 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三十岁。春,随罗振玉进京,暂住罗家。 4 月,集数年间( 1904-1906)所填词 61 阙成人间词甲稿刊行。 8 月,其父王乃誉病故,奔丧归里,并为之守制。是年撰教育小言十二则、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教育家之希尔列尔(即席勒)传、德国哲学大家汗德传、墨子之学说、老子之学说、汗德之伦理学及宗教论、原命、去毒篇(鸦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列子 之学说、纪言、论普及教育之根本办法(条陈学部)、教育小言十则、文学小言十七则、屈子文

12、学之精神。 1907 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三十一岁。 4 月,自海宁返京,住罗家。不久,经罗振玉引荐,得识学部尚书兼军机大臣 荣禄 ,甚为其赏识,未几,得在学部总务司行走,任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主编译及审定教科书等事。 6 月发表三十自序二,言其由哲学转向文学,并有志于戏曲之研究,这标志着他学术研究的 一次转折。 7、 8 月,因其夫人莫氏病亡而归省,事毕即返京。 11 月,汇集 1906 年 5 月至 1907 年 10 月间所填词 43 阙,成人间词乙稿。是年撰教育小言十三则、人间嗜好之研究、三十自序一、二、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教育小言十则、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孔子之学说。 190

13、8 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三十二岁。 1、 2 月间,太夫人病故,奔丧返里。 3 月,与继室潘夫人完婚。 5 月,校片玉词。 4 月,携眷北上返京,赁屋于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7 月,辑唐五代二十家词辑二十卷,对每家词数及其出处 ,均以按语说明。又辑南唐二主词。 8 月,撰词录及词录序例,搜集词目,自宋迄元,存佚并录,且作考订。撰词林万选跋。 9 月,辑曲录初稿二卷,为其研究戏曲史提供了材料。 10 月,译著辨学(即逻辑学)一书刊出。 11 月,在国粹学报刊出人间词话前 21 则,提出 “境界 “说。手录明抄本录鬼薄,并作跋。作古代名家画册叙( 1909 年刊行时易名为中国名画集)。 12 月

14、,撰曲品新传奇品跋。 1909 年,己酉,宣统元年,三十三岁。 1 月,撰罗懋登注拜月亭跋,国粹学报第49 期刊人间词话第 23-39 则。 2 月,国粹学报第 50 期刊登人间词话第 40-64则。 3 月作雍熙乐府跋。 3、 4 月间,前后作梅苑跋、辑校聊复集并作跋、碧鸡漫志跋、蜕岩词跋。 4、 5 月间,作赤城词跋、南唐二主词补遗及校勘记、宁极斋乐府跋、欧梦词跋、花溪志跋。 6 月,辑后村别词补遗一卷,并作跋;又校后村别词,并作校记。又作乐章集跋。修订曲录成六卷,又成戏曲考源一卷、跋吴起敌秦挂帅印杂居。 7 月,校寿域词, 作校记、跋。 9 月,校石林词,从梅苑中录得孤雁儿并序,补入漱玉

15、词,并对原附易安居士事辑之讹进行辨误。 10 月,校补放翁词, 28 日,与罗振玉、蒋黼、董康访法人伯希和( Pelliot)。 29 日,学部奏设编定名词馆,严复任总纂,王国维任名词馆协修。又校片玉集,并作跋。 11 月,辑优语录一卷,搜集唐宋滑稽戏五十则,作宋大曲考、录曲余谈、曲调源流表。 1910 年,庚戌,宣统二年,三十四岁。 2 月,校录鬼簿。录能改斋漫录记杜安世一则,作寿域词补跋。 3 月,读元曲选,并以 雍熙乐府校之,作元曲选跋。 5 月,所译教育心理学由学部图书编译局排印出版。 6 月译作世界图书馆小史始陆续刊出。 9 月,作续墨客挥犀跋、盛明杂剧跋、录鬼簿补跋。将已刊人间词话

16、 64 则进行修订,并加附记(此稿由俞平伯于 1925 年标点,次年朴社出版。此为此书最早之单行本)。 12 月,草清真先生遗事、古剧脚色考。 1911 年,辛亥,宣统三年,三十五岁。 1 月,为百川学海本晁氏客语题跋。 2月,为罗振玉创办之国学丛刊作序,提出 “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 “。校梦溪 笔谈、容斋随笔, 3 月,校酒边集、宾退录,并分别作跋。校大唐六典,并作跋。春,撰隋唐兵符图录附说,此为其治古器物学之始( 1917 年又订正之,成隋虎符跋、伪周二虎符跋)。 7 月,见唐写本太公家教,作跋将近几年所作校书题跋集成庚辛之间读书记,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 12 月,罗

17、振玉、王国维各率全家避居日本,居京都田中村,侨居日本达五年之久。从此,其治学转而专攻经史小学。 1912 年,壬子,民国元年,三十六岁。罗振玉藏书运抵日本,存京都大学,王国维与其一同整理,并与日本学者相过从,专攻古史。春,草简牍检署考,夏,作双溪诗余跋。 9 月,撰成古剧脚色考, 10 月,简牍检署考撰成定稿。 1913 年,癸丑,民国 2 年,三十七岁。 1 月,撰成宋元戏曲考,并作序(后易名为宋元戏曲史)。春,撰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 5 月,集 1912 年和 1913 年所作诗成壬癸集,着手草明堂寝庙通考。作译本琵琶记序。 8、 9 月间,撰释币(原名布帛通考)、唐写本兔园册府残卷跋

18、。 9 月辑齐鲁封泥集存,并作序。 10、 11 月间,撰秦郡考、汉郡考(上、下),又草两汉魏晋乡亭考二卷(稿本)。 1914 年,甲寅,民国 3 年,三十八岁。 2 月,与罗振玉合撰流沙坠简,并为之作序,此为近代关于西北古地理的第一篇著作。 4 月又作流沙坠简后序,又成补遗一卷,附于书后。 6 月,代罗振玉撰国学丛刊序(后易名为雪堂丛刊)。草宋代金文著录表,并作序。 7 月,读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并作跋。 9 月,撰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并作序。 10 月,为罗振玉校写历代符牌图录、蒿里遗珍 、四朝钞币图录。岁末,为罗振玉撰殷虚书契考释校写,并作序和后序。是年又作邸阁考。 1915 年,乙卯

19、,民国 4 年,三十九岁。 2 月,撰殷虚书契前编,一、二卷释文,作洛诰解。 3 月,写成鬼方昆夷犭严狁考(初名古代外族考)。中旬,携眷返国扫墓, 4 月 13 日罗振玉亦归国扫墓,二人会于上海。中旬,经罗振玉介绍与沈曾植相识于上海,多有往还,商磋古音韵之学。下旬,携长子随罗振玉往日本。撰不期敦盖铭考释、三代地理小记,其下包括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说商、说毫等数篇。 8 月,撰成胡服考 。 10 月撰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又撰古礼器略说,其总题下分说俎、说盉等数篇。 11 月,作与林浩卿博士论洛诰书, 12 月,撰生霸死霸考。 1916 年,丙辰,民国 5 年,四十岁。 1 月,作再与林博士论洛诰书

20、。决定春节后返国,国学丛刊停刊。王国维认为其寓居日本期间,乃 “成书之多,为一生冠 “。 2 月,携长子回国,至上海,应哈同之聘,主持学术丛编。 3 月,撰成史籀篇疏证及序、流沙坠简考释补证及序、周书 顾命考及序、国学丛编序。 4 月,撰殷礼征文、释史、乐诗考略(含释乐次、周大武乐章考、说勺舞象舞、说周颂、说商颂。汉以后的传周乐考),草毛公鼎考释。 5 月,作大元马政记跋,校水经注,毛公鼎考释定稿,并作序。下旬,始草魏石经考。 8 月中旬,酝酿作汉魏博士考。 9月,魏石经考、汉魏博士考写定。 10 月,撰周书 顾命后考及序,重订汉魏博士考成三卷。 11 月,撰汉代古文考、彊村校词图序、元秘书监

21、志跋、隋志跋。12 月,草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 1917 年,丁巳, 民国 6 年,四十一岁。 1 月下旬,受罗振玉招至日本, 2 月归国,始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3 月成太史公年谱,并酝酿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及序。 4 月,返海宁扫墓。 5 月,撰古要竹书纪年辑校,并作自序,又撰殷文存序、乡饮礼席次图。 6 月,撰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及序,编就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及序,作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释旬、释昱。 7 月 1 日,张勋复辟。撰周代金石文韵读、唐韵别考。 8 月作南越黄肠木刻字跋、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 9 月,草成殷周制度论、商三勾兵跋 、汉书艺文志举例后序、周代金石文韵读序。

22、入秋,检古书古器物,题跋甚多,如楚公钟跋、书论语郑氏注残卷后、唐尺考、裴岑纪功刻石跋等。 10 月,撰韵学余说、江氏音学跋、五声说。 11 月,汇集近年间所撰文,成永观堂海内外杂文。 12 月,撰成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稿本),据唐语林以校封氏闻见记。 1918 年,戊午,民国 7 年,四十二岁。 1 月,校尚书孔传、方言等。去年底,北京大学蔡元培托马衡与王国维联系,欲聘其往北大任教。经与罗振玉商量,今拒绝之。 2 月,校净 土三部经音义。 3 月以大徐说文音校唐韵反切,乃拟重订唐韵校记, 4月校一切经音义,并作跋。 6 月,校陈辑本苍颉篇,抄毕并校定唐写本唐韵残卷校记,并附录唐韵佚文,作匈奴相

23、邦印跋。 7 月,为罗振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作序。再次辞谢北京大学邀任教授之聘。 9 月,作释环玦、释珏释朋、释礼、重辑苍颉篇及自序、释由。是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欲延其赴校任教,为其婉辞。 10 月,撰校松江本急就篇及序。 11 月草随庵吉金图序。 12 月,改定前所撰唐韵别考、音学余说,合为续声韵考,以补戴氏声韵考。 1919 年,己未,民国 8 年,四十三岁。 1 月,撰书郭注方言后(一、二、三)、书尔雅郭注后。 2 月,撰成书契后编上卷释文、齐侯二壶跋。 3 月,校阅徐俟斋先生年谱,作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4 月,罗振玉携眷归国,与王国维会于上海。伯希和在上海与罗、王会见,商谈学术。校一切

24、经音义,并作跋。 7 月,作唐写本老子化胡经残卷跋、音学五书跋。 8 月,作九姓回鹘可汗碑跋、重校定和林金石录、九姓回鹘可汗碑图记、 摩尼教流行中国考、敦煌石室碎金跋尾(含唐写本残职官书跋)等十数篇跋,均为日人狩野直喜寄来其游欧时所录英国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残卷而作。 9 月,撰西胡考(上、下)及续考、西域井渠考、曹夫人绘观音菩萨像跋、于阗公主供养地藏王菩萨画像跋等。 10 月,为乌程蒋汝藻编撰其藏书志。是秋,因脚气病发作,赴天津罗振玉处养病, 11 月初始返沪,并接受浙江通志聘约,与张尔田共同负责寓贤、掌故、杂记、仙释、封爵五门的撰述,并似作宋元浙本考。作高昌宁朔将军麴斌造寺碑跋、书虞道园高昌

25、王世勋碑后 、重辑仓颉篇自序。 1920 年,庚申,民国 9 年,四十四岁。本年继续为蒋氏编藏书志,并校阅多种古籍,并作天宝韵英陈廷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玄武之韵铨分部考、周玉刀考、顾刻广韵跋、某君像赞、徐母太囗人像赞、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残宋本三国志跋、魏曹望憘造象跋、影宋本孟子音义跋、日本宽永本孔子家语跋。 1921 年,辛酉,民国 10 年,四十五岁。年初,马衡受 北京大学 委托,再次来书邀王国维出任北大文科教授,为其所拒。继续为蒋编藏书。春,作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一、二)。 5 月,将数年间所写经史论文,删繁挹华,集成观堂集林二十卷,由乌程蒋氏出资刊行。 9 月,去年撰述之

26、西胡考刊出, 12 月,撰唐写本切韵残卷跋。 1922 年,壬戌,民国八年,四十六岁。年初,王国维允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以 “无事而食,深所不安 “,未受酬金。 1 月,作宋刊后汉书郡国志残叶跋、兮甲盘跋、汉南吕编磬跋等。 2 月,北京大学马衡集资影印王国维于上年所辑之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 3 月,撰两淅古刊本考及序,并校 水经注 。 5 月, 顾颉刚 来访,后多有书信往还问业。 8 月,草成五代两宋监本考,为乌程蒋氏撰传书堂记。致书马衡,询以研究科章程、研究生人数、研究项目等事。为罗振玉撰库书楼记。 12 月,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拟就研究发题寄沈兼士。不久,又致书马衡,建议大学

27、开设 “满蒙藏文讲座 “并建议遣送有史学根基者出国深造。致书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何之兼等同学,条陈所询事宜,是年校阅蒙古秘史、龙龛手鉴。 1923 年,癸亥,民国 12 年,四十七岁。 2 月,为南陵徐氏所藏古器拓本作跋数则,如刺鼎跋、父乙卣跋等,撰肃忠亲王神道碑。寒假,仓圣明智大学解散,王国维所任学术丛刊编辑及该校教授至此结束。 2 月下旬一度返海宁故里。作商鞅量跋、高邮王怀祖先生训诂音韵书稿叙录、秦公敦跋。 4 月 16 日,受命任逊帝溥仪 “南书房行走 “。为乌程蒋氏编藏书志基本结束,历时近四载,编成经、史、子三部,集部至元末,明则为草稿。 5 月离沪取海道北上入京, 6 月 1 日,觐见溥

28、仪。 7 月初,撰殷虚书契考释序,同时,始校淮南鸿烈,历时三月余。 7 月,作梁伯戈跋、颂壶跋、唐贤力宓伽公主墓志跋,校抱朴子。始草魏石经续考。夏曾至天津罗振玉处消夏。 11 月,受溥仪命,清理景阳宫等处藏书,作肃霜涤汤说、明钞本北磵集跋。 12 月初,观堂集林二十卷样本印成,文二百篇,诗 67 首。 1924 年,甲子,民国 13 年 ,四十八岁。 3 月,法人伯希和寄来秦妇吟全卷影印本,取与另本相校,作唐写本韦庄秦妇吟又跋,撰论政学疏,作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4 月,与蒋汝藻书,言及北京大学友人欲请其出任国学门研究室主任,而自己不愿就任。 5月,撰成明内阁藏书目录跋、散氏盘考释及跋。 6 月

29、,作金文编序、吴王夫差监跋。 9 月,罗振玉入直南斋,至京,住王国维家,后又与罗氏共检理内府藏书。近年,与胡适往还书信,商讨学问。 11 月,冯玉祥部 “逼宫 “,命溥仪迁出紫禁城。王国维随驾前后,并因此而艰难困辱,仅而不死 “之言。 1925 年,乙丑,民国 14 年,四十九岁。 2 月,清华委任吴宓筹办研究院,并拟聘王国维为导师。王国维在请示溥仪后就任。此后治学转入西北地理及元史。 4 月 18 日,移居清华园之西院。研究院同时还聘请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教授。世称 “清华四大教授 “。另,聘李济为讲师。 4 月 23 日梁启超到校, 6 月 12 日,赵元任到校,住清华园之南院。 7

30、月,清华国学研究院录取新生,正取 30 名,备取 2 名。暑期,应学生会邀请向留校学生讲演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发现之学问。 9 月 8 日,清华国学研究院举办第一次教务会议,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李济到会。会上 公布各教授普通演讲的讲题(即所开课程)与指导研究学科的范围。王国维任经史小学导师,普通演讲讲题有:古史新证,每周 1 小时;尚书,每周 2 小时;说文练习,每周 1 小时,指导学生研究范围有:尚书本经之比较研究(含句法比较、成语比较、助词比较),诗中状词研究(含单字、连绵字、双字、双声字、叠韵字、其余),左礼器之研究,说文部首之研究,卜辞及金文中地名或制度之研究,诸史中外国传之研究,元

31、史中蒙古色目人名之划一研究,慧琳一切经音义之反切与切韵反切之比较研究。 9 月 14 日,国学研究院普通演讲正式开始,王 国维讲古史新证。 10 月 15日,加授尚书课程。是月,草鞑靼考及年表,元朝秘史地名索引。 11 月,撰蒙文元朝秘史跋。 1926 年,丙寅,民国 15 年,五十岁。 2 月,撰黑鞑事跋,校阅亲征录。 21 日,赴天津,为溥仪祝寿。 4 月,撰圣武亲征录校注序, 26 日,清华批准印其丛书,即蒙古史料四种校注,发表耶律文正年谱余记、黑鞑事略序。 5 月,写定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及序,刊出圣武亲征录校序。 6 月发表鞑靼考、长春真人西游记注序。 7月 26 日,为燕京大学校讲演

32、中国历代之尺度。 9 月上旬,研究院新学年开学,王国维每周讲演仪礼 2 小时,说文 1 小时;指导研究学科范围为:( 1)经学(含书、礼、诗);( 2)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 3)上古史;( 4)金石学;( 5)中国文学。 10 月,因其长子病逝,与罗振玉发生误会。撰成桐乡徐氏印谱序。 11 月下旬,为北京大学历史学会讲演宋代之金石学。 1927 年,丁卯,民国 16 年,五十一岁。 1 月,撰成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 2 月,撰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 3 月,撰金长城考(后易名为金壕界考)、水经注笺跋。 4 月,编撰清华学校研究院讲义。 5 月 12 日,出席清华史学会成立

33、会,并致辞。6 月 1 日,国学研究院第二班毕业,中午,参加研究院师生叙别会,午后访陈寅恪先生。 6月 2 日上午,告别清华园,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背面书 “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 “)云: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寅恪)、吴(宓)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 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 6 月 3 日,入殓,停灵于成府街之刚秉庙, 7 日,罗振玉来京为其经营丧事,

34、 16 日举办悼祭。 8 月 14 日,安丧于清华园东二里许西柳村七间房之原。 1928 年 6 月 3 日,王国维逝世一周年忌日,清华立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撰,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梁思成设计。碑铭云: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失下后世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35、。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是年,编成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四集, 1940 年由赵万里、王国华合编之王静安先生遗书刊行, 1983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此 刊本影印,名为王国维遗书, 1984 年中华书局始出版王国维全集,但仅出书信一册。在台湾, 1976 年大通书局影行王国维先生全集,为目前收罗最为完备之本。 主要著作、后人研究论著 静安文集 王国维遗书 王观堂先生全集 宋元戏曲考 曲录 人间词话 殷周制度论 王国维诗词全编

36、评论 流沙坠简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王国维的学术著作,以史学为最多,文学为最深,文字学为最基本,并涉及其他许多方面。换言之,其殷周 制度史、宋元戏曲史、古文字学等方面的成就,都是空前而超过了同时代学者的。 人间词话,词论专论,近人王国维撰,初刊于清光绪三十四年。人间词话是中国第一部将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融会贯通的文论著作,此书吸收了康德和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使之于传统美学相融合,提出一套系统的美学观,其核心思想是“境界说”,“词以境界为上”,还进一步提出了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景语与情语、隔与不隔,以及对宇宙人生的“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等内容,在作家修养、创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

37、面,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在当时一新世 人耳目,影响甚大,在今天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间词话采用传统评点式的词话形式,语言精练,意味隽永,缀以词家名句,本身即是文学佳作,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有人认为追随清王朝而去;其人间词话,也是古典词话批评形式之最后追随者。“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对人间入乎其内,观乎其外,难道只能于词中实现?究竟如何能够分清何境可有我,何境可无我?王国维与人间词话,“足透此中消息”欤? 通行本主要有开明书店出版的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幼安校订、与蕙风诗话的合刊本,以及齐鲁书社出版的滕惠咸 人间词话新注等。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38、。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 境者为多,然末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 鹊踏枝冯延已 庭院深深深几许 ?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

39、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3.陶潜饮酒(五)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间君何能尔,心远地白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四、无我之境,人唯于

40、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 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 、 “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1.宋祁玉楼春 (春景 )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干金轻一笑。为

41、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张先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韧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宋祁 (998 1062)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子京。雍丘 (今 河南 杞县 )人。天圣初( 1023)与兄宋庠同举进士,当时称为“二宋”。累迁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知制诰。又改龙图学士、史馆修撰。修新唐书,为列传 150 卷。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 4.张先( 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八年( 1030

42、)进士,能诗,工词。有张子野词传世,存词一百八十多首。由于其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三句,使张先得名“张三影”。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何遽不若 “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宝帘闲挂小银钩 ” ,何遽不若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 也。 1.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2.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 数声

43、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 ? 恐是霍嫖姚。” 3.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4.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5.秦观( 1049-111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 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

44、,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6.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 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 :“ 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 ,皆世未之知 ,而轼独先知之。” ( 答李昭书 )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 文苑 (六 )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 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

45、天下称为四学士。”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九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拢,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46、1.严羽 南宋 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邵武 (今属福建 )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可推知他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他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 8 人,均有诗名,号“九严”。其诗集名沧浪先生吟卷 (或名沧浪吟、沧浪集 ),2 卷,共 收入古、近体诗 146 首。有邵武徐氏丛书 樵川二家诗本。沧浪诗话则附于诗集之后。他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以“妙悟”、“别材”、“别趣”(兴趣)为中心的诗歌理论。 2.王士祯( 1634 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他五岁入家塾读书。六七岁的时候读诗经。 22 岁入都考中了进士,文名渐著。 23 岁游历济南,他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 ,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后人将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名“秋柳园”,指为王士祯咏秋柳处。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王士祯的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散文、词也很出色。他提出的神韵诗论,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以“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