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4 ,大小:687.63KB ,
资源ID:126900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690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气科学天气学重点考研笔记.pdf)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气科学天气学重点考研笔记.pdf

1、大气科学天气学 重点复习笔记 第一章 气团和锋 重点一 气团的形成条件(包括了下垫面和环流条件),为什么是反气旋有利于气团的形成 一 、 气团的概念 气团 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块。 二 、 气团形成的条件 1 源地条件 大范围性质均匀的下垫面。 Flat and uniform composition, 如冰雪覆盖的陆地、广阔的洋面以及广阔的沙漠等。 2 环流条件 能使大范围空气停留较长时间的环流条件。通常为移动缓慢且有辐散环流的巨大的反气旋。 三 、 为什么气团跟反气旋联系在一起? 1 反气旋规模大,移动慢; 2 反气旋对应着辐散气流,使到气象要素趋于平均。 重

2、点二 锋面温度场,气压场和风场的特征 一、锋的概念和分类 锋 两个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过度层称为锋。 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移向,锋和分为:冷锋、暖锋、静止锋和锢囚锋。 二 、 温度场特征 1、 锋区内的水平温度梯度大:同一气团: 10C/100km,锋区: 5100C/100km 在天气图中表现为密集的等温线 2、 冷(暖)平流明显 空气的温度平流 空气平流运动传热过程引起局地气温变化称为温度平流。冷锋 对应高空冷平流;暖锋 对应高空暖 平流;静止锋 温度平流相对较弱錮囚锋在等压面图上反应的是有暖舌,暖湿位于地面錮囚锋的前方,则为暖式錮囚锋;后方则为冷式; 3、 位温特征 在锋区内等位温线密集,且

3、与锋面近于平行(锋面近似于物质面,空气质点沿锋面上下滑动,在干绝热条件下,位温守恒)。 三、 气压场特征 压线穿越锋面产生折角,折角指向高压区,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呈气旋式弯曲,即锋区处于低压槽之中。 四 、 变压场特征 1、 暖锋锋前出现三小时负变压,锋后气压变化不大; 2、 冷锋锋前气压变化不大,锋后为三小时正变压; 3、 錮囚锋锋前为负变压,后多为正变压。 五 、 风场特征 1、 水平分布特征 气旋式切变; 2、 垂直分布特征 冷锋风随高度逆时针旋转;暖锋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 重点三 影响锋面天气的主要因素 一 、 锋面附近的垂直运动 1、 锋面的抬升作用; 2、 摩擦辐合作用 :锋面处于低

4、气压区,摩擦作用会在这些区域产生辐合从而导致上升运动(槽越深,下垫面越粗糙,则上升运动越强); 3、 高空槽的辐合辐散、涡度平流以及温度平流作用 高空槽前:辐散,正涡度平流,暖平流三个因素均会导致上升运动 二 、 水汽和层结稳定度 锋面附近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主要取决于暖空气的水汽含量以及层结稳定度 水汽含量多且层结稳定层状云和连续性降水 水汽含量多且层结不稳定积状云和对流性降水 水汽含量少,无降水 重点四 锋生和锋消的因子 一、锋生、锋消的概念 锋生 新锋面的生成或已有的锋面的强度的加强过程 锋消 已有锋强度的减弱、消失过程 二 、 影响锋生和锋消的因素 1、水平气流的辐合辐散:辐合导致锋生,辐

5、散导致锋消; 三种常见的锋生场: (a)低槽冷锋锋生; (b)低槽暖锋锋生; (c)鞍型场冷锋锋生(最有利于锋生的水平变形场); 2、 垂直运动:层结稳定:上升运动 锋消;下层运动 锋生;层结不稳定情况相反; 3、 非绝热加热的作用:冷空气冷却和暖空气加热有利于锋生;暖空气冷却和冷空气加热有利于锋消。 三 、 锋生与锋消的天气形势与气象要素变化 1、 锋生的天气形势:天气形势有利于新的冷空气补充,表现为西风带槽线的东移加深,冷平流加强等,地面气压上升。天气变化表现为云增多,雨区发展、扩大等。 2、 锋消的天气形势:天气形势不利于新的冷空气补充,表现为西风带槽线减弱,冷暖平流减弱甚至消失等。天气

6、变化表现为云减少,雨区减弱消失。 第二章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重点一 气旋和反气旋的空间结构 一 、 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 1、 气旋 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涡旋。在北半球,空气左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气压场上气旋又称低气压。 二 、 分类 1、 温带气旋包括: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 2、 温带反气旋包括: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 三 、 空间结构 1、 深厚系统:暖高压、冷涡; 2、 浅薄系统:冷高压、热低压; 3、 气旋的散度分布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反气旋的散度分布是低层辐散高层辐合(气旋出现上升运动,反气旋内出现下沉活动)。 重点二 锋面气旋 一 、 生命史 1、 波动阶段:在气

7、旋发生前,高纬为东风,低纬为西风。开始出现波动时,冷空气向南侵袭,暖 空气向北扩展,出现冷暖锋面及降水。地面出现低压中心,有时有一根闭合的等压线。该阶段移速较快,每天可移动十几个经距。 2、 发展阶段 :波动振幅增加,冷暖锋进一步发展,锋面降水增加,地面图上闭合等压线增多。移速略减为每天十个经距左右。 3、 锢囚阶段:冷暖锋面相遇,出现锢囚。由于锋面抬升增强,降水进一步加强且范围增大。冷空气被抬离地面,地面出现冷涡。随着锢囚加深,冷涡越来越深厚。该阶段移速大大减慢。 4、 消亡阶段:气旋逐渐与锋面脱离,形成冷涡。受摩擦作用影响,气旋慢慢填塞消亡。 二 、 各阶段特征 1、 波动阶段 高 空锋区

8、也呈波动状,温度槽落后与高度槽,地面气旋位于高空槽前。槽前温度平流使地面气旋前部减压,槽后冷平流使地面气旋后部加压。同时槽前正涡度平流使地面气旋中心减压。这样地面气旋便一边前移一边加深。另外,高空高空槽在冷平流作用下加深 , 此时摩擦作用很小 。 2、 发展阶段 高空槽不断加深,温度槽仍落后与高度槽,不过两者有所接近。地面气旋仍位于高空槽前。次阶段的热力因子、涡度因子配置与前一阶段差别不大。气旋继续发展并前移。该阶段地面摩擦因子作用加大。 3、 锢囚阶段 高空槽不断加深,出现闭合中心。高空低值中心和冷中心 接近。地面气旋发展到最强盛阶段,开始出现锢囚,冷空气入侵气旋南部。由于闭合中心的出现,涡

9、度平流减弱,并且因为温压场进一步靠拢使温度平流也有所减弱。此时,地面摩擦作用成为重要因子。地面气旋不再继续加深。 4、 消亡阶段 高空温压场完全重合,气旋成为深厚的冷低压,锋面移至气旋外围,赖以发展的斜压因子消失,地面摩擦辐合使气旋消亡。 第三章 大气环流 重点一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因子 一 、 太阳辐射 1、 大气环流形成与维持的基本能源是太阳辐射能; 2、 从长期作用来看,地表是热源,大气是热汇;热带是热源,高纬和极地 是热汇。 二 、 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形成原因 三 、 地面摩擦作用 四 、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热容不同,造成冬夏季海陆热状况的差异: 1、 冬季:海洋暖

10、,陆地冷,导致大陆形成高压(如:西伯利亚高压和北美高压),海洋形成低压(如: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此外,高空平均槽脊也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西风带中,风经过大陆风经过大陆受到冷却,常在大陆的东岸形成冷性低槽(如: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气流经海洋加热在大洋东岸形成高压脊(如太平洋东岸的脊线) 2、 夏季:海洋冷,陆地暖,导致大陆形成低压(如:亚洲低压和北美 低压),洋面上高压加强(副高变得强大)低压减弱(如: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减弱)。 3、 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 动力作用: 爬坡,迎风坡高压,背风坡低压(如西南涡的形成); 绕流,西风带分支,北支气流形成脊(新疆、蒙古等地沙漠的形成与此有

11、关;南支气流形成槽(南支槽的形成导致了我国南方湿润区的形成) 重点二 东亚大气环流的特点,形成及维持原因 一 、 东亚大气环流的特点 1、对流层低层 海陆差异造成了四大活动中心:蒙古冷高(西伯利亚冷高)、阿留申低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以及太平洋副高。这些系统是全球最为强盛的气 压系统,且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行偏北、偏西风,干冷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湿热多雨。 2、对流层高层 夏季:热带地区的东风往北推进并加强,北端可达 300N;中纬度西风带明显减弱;冬季:东风带位于赤道附近,中纬度地区存在强盛西风带。 二 、 夏季来临时的环流特征( 6月突变 六月初东亚大气环流所发生的急剧变化) 1、

12、环流状况: (1)南支西风急流突然北跳至 400N; (2)高空东风建立,低层印度夏季风建立 ; (3)副高脊线北跳到 250N; (4)西风槽脊与冬季型反位相 ; (5)冬季风退到北方 ; (6)夏季梅雨季节 开始 ; 2、 与之相伴的天气过程: ( 1)江淮地区梅雨季节开始; ( 2)华北多冷锋活动 ; ( 3)西北地区因冷空气活动多雷雨发生; ( 4)华南地区受东风波和热带气旋影响 ; 三 、 冬季来临时的环流特征及主要天气过程(十月突变) 1、 环流状况 (1)南支西风急流建立稳定在 300N以南 (2)高空东风撤退,低层夏季风撤退 (3)副高脊线南撤退出中国大陆 (4)东亚大槽加强,

13、西风槽脊与夏季型反位相 (5)蒙古冷高压加强,冬季风活跃 2、 天气形势: 寒潮、大风降温天气时有发生 。 华南地区因南支槽和冷空气对峙形成静止锋,而 造成降水天气 。 重点三 大气长波的结构和上下游效应 一 、 一般特征 1、 大气中的短波往往镶嵌于长波之中,表现为各种较小尺度的槽脊 。 2、 大气长波是西风带系统的重要表现形式 。 二 、 长波的结构特征 1、水平结构: 与波状等温线配合,属冷槽暖脊结构,通常等温线位相稍落后于等高线位相 2、垂直结构 (1)长波强度在对流层中随高度增加 (2)长波槽脊随高度向西倾斜 (3)槽前上升,槽后下沉 (4)长波槽前对应着地面气旋(族) 三 、 上下

14、游效应 1、 大范围上、下游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2、 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 发生某种变化后,接着就以快于本身移速和西风风速的速度对下游系统产生影响,叫“上游效应”;同样,下游某地区系统发生变化后,也会对上游系统产生影响,称为“下游效应”。 重点四 阻塞高压 一 、 研究阻塞形势的重要意义 阻塞形势的建立和维持,导致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异常。我国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大多与阻塞形势有关。如 1954 年、 1991 年、 1998 年中高纬地区阻塞形势的维持,导致长江流域洪水的发生;而 1978年无阻高活动,长江流域“空梅”。我国的寒潮爆发也与阻塞形势的建立和崩溃密切相关。 阻塞形势

15、是大气环流演变的一 种表现,它的建立和崩溃伴随着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之间的激烈转换。 阻塞形势是大气低频变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数值模式能否模拟出阻塞形势,是判别该模式能否进行中期数值预报的重要标志 二 、 阻塞高压的一般特征 1、 定义 (1)地面图和 500hpa图上同时出现闭合等值线,高压中心位于 300N以北(中高纬) (2)高空图上阻塞高压将西风分为 2支 (3)阻塞高压持续时间至少 5天 2、 特点 (1)持续性:平均持续 12.1天。冬季长,秋季短;欧洲长,北美短。 多阻高出现时持续时间长 (16.8 天 )。 (2)准静止性:大多原地不动 (3)区域性 冬季 大西洋东部(最多)、西欧

16、、东太平洋 夏季 欧洲最多,其次是 600900E (4)季节性 春季最多(占 31%),秋季最少 三 、 阻塞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冬季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建立和崩溃与我国寒潮、连阴雨天气有关。 夏季鄂霍次克海或雅库次克阻塞高压与长江流域梅雨密切相关。 一 、 定义 :对流层低层( 850hpa/700hpa)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成为切变线。 二 、 低值系统: 1、 气压:低压;槽; 2、 风场:切变线;辐合带;低空急流。 第四章 中小尺度天 气系统 重点一 雷暴的三个阶段 一 、 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即积云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上升气流贯穿于整个云体。淡积云向浓积云发展,只有上升运动

17、,上升气流的垂直廓线呈抛物线。一般只有 10-15min,初期上升运动不超过 5m/s,到浓积云阶段时可达 15-20m/s,云低为辐合上升运动。云中温度比四周高,电荷聚集,但无雷电,无降水。 二 、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特征是开始产生降水,并且由于降水的拖曳作用而产生了下沉气流。但在下沉气流的上方,上升气流仍贯穿云体。云中上升气流通度的垂直分布呈抛物线状,即为上、下层小,中层最大( 20-30m/s)。浓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当雨水和冰晶大到可以克服上升气流时,降雨发生,有雷电活动。有上升运动,也有下沉运动。 当云顶发展到 -20高度以上时,云中以冰晶雪晶为主,在 -20高度以下,冰晶和过冷却水

18、同时存在,并出现雷电。 三 、 消散阶段 消散阶段的特征是下沉气流占据的主要部分,云体瓦解,云顶留下一片卷云。 重点二 局地强风暴 一 、 定义 局地强风暴 指伴随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灾害性天气现象的强雷暴。 二 、 特点 (1)发生于强的垂直切变环境中。 (2)有一支倾斜上升气流,使下降距离增长,且避免拖曳 作用使上升气流减弱。 (3)上升、下沉气流有组织分布,因此较为稳定,维持时间较长。 (4)移向偏离平均风场,一般向平均风场右侧移动。因此也称为右移风暴 (5)可产生十分激烈的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 三 、 跟普通雷暴的区别 1、 局地强风暴有一支倾斜的强上升气流; 2、 局

19、地强风暴的生命时间长; 3、 风暴的移动方向偏离风场; 4、 强垂直切变环境是区别强风暴和一般雷暴的重要特征; 5、 强风暴常伴有激烈的天气。 重点三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一 、 飑线系统 1、 定义:线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称为飑线,飑线是一条雷暴或积 雨云带,实际上它是由一些强雷暴单体群排列而成。 2、 飑线与锋的区别 (1)锋面位于不同性质的气团之间;飑线形成于同一气团(暖气团)内。 (2)锋面是大尺度系统,可延伸千余公里;飑线是中尺度系统,长度只有几十 几百公里。 (3)锋面维持时间较长,可达一周以上;飑线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十几小时。 (4)飑线有明显日变化(多活跃于午后);锋面无明显日变化。

20、 (5)飑线带来的天气现象远比锋面激烈。 3、 主要的飑线系统 (1)雷暴高压 : 也叫中高压,形成于雷暴云的下沉气流区,实际上是下沉气流在近地层形成的冷空气堆。 (2)飑锋 : 雷暴高压喷涌而出的强烈冷空气流与暖空气的交界面,又称为“阵风前沿线”、“气压涌升线”等。 (3)中低压 : 常位于风暴后方,因此又称为“尾流低压” (wake low)。有时在飑线前方也出现中尺度低压,称为“前导低压” (pre-squall low)。其成因有三种看法:潜热释放引起;对流层上部补偿下沉增暖所致;重力内波不稳定触发。 二 、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MCC) 红外卫星云图上发现,是中纬度夏季大陆上的主要降

21、水系统。 重点四 请总结哪些过程会引起上升运动 气旋、锋面、地形、局地加热和低空急流降雨 第五章 寒潮 重点一 寒潮在天气图的表现 一 、 寒潮的定义 1、 寒潮是指大规模冷空气侵袭中国时的强降温天气过程。 2、 在天气预报中规定,因北方冷空气入侵造成 24 小时内降温 10,过程最低气温达 5以下,并且伴随 6级以上偏北风,定义为寒潮天气过程。 3、 天气图的表现: 在地面图上表现为冷锋和锋后强大的冷高压; 在高空图上表现为西风槽,槽线有冷中心相匹配,槽后是强的冷平流。 重点二 寒潮在我国的环流形势 一、寒潮爆发的基本条件 1、 冷源条件 所谓冷源条件,是指在寒潮爆发前,在我国上游地区要有大

22、量冷空气的堆积。表现 为地面冷高压的加强;锋面温度梯度的增加;高空图上与冷槽相伴随的冷中心温度下降;偏北大风的强度增强等。 2、 环流条件 所谓环流条件,是指能够引导大规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的流场条件。从环流角度来看,一次寒潮过程就是一次纬向环流向经向环流的调整过程。从 500hpa天气图上,常常表现为一次低槽东移发展或横槽南压、转竖的过程,其结果往往导致东亚大槽的重建。 二 、 环流形势 1、低槽东移(西来槽)型( 16%) 该型开始时欧亚大陆基本上为纬向型环流,在纬向型基本气流中有槽脊东移发展。冷源位置偏西,位于靠近北冰洋的欧洲大陆, 因路径较远,长途跋涉后很难达到寒潮的强度。但在以下的情

23、形,可以达到寒潮的标准: (1)低槽东移过程中,有新的冷空气加入,或者贝加尔湖有残留的冷空气与其合并。 (2)里海、黑海暖平流发展,导致高压脊发展,脊前西北气流加强,从而导致新的冷空气从新地岛加入。 (3)有蒙古气旋、黄河气旋或江淮气旋的发展,加速冷空气南下,导致寒潮爆发。 2、小槽发展型( 59%) 该型亦称为“脊前小槽不稳定东移发展型”,此型冷空气源地多位于欧亚大陆西北部,并取西北路径侵入我国。在 500hpa等压面上,乌拉尔山地区有高压脊建立;寒潮的爆 发由不稳定小槽所引发,小槽由欧亚大陆西北部东移发展,最后成为东亚大槽。地面图上则有冷高压呈南北或西北 东南走向侵入我国。寒潮分 3个阶段

24、爆发: (1)第一阶段为乌拉尔山高压脊形成。 (2)乌拉尔山东北部出现不稳定小槽,小槽沿西北气流移至西伯利亚南部,并加深发展。 (3)槽继续东移加深,移至东亚大槽平均位置时,大规模冷空气沿槽后侵入我国。 3、横槽转竖型( 25%) 横槽转竖型是阻塞形势崩溃引起的强冷空气爆发。该类型前期阻塞形势稳定,爆发时往往很突然。 在寒潮酝酿阶段, 500hpa 环流形势在乌拉尔山地区有一东 北西南向的阻塞高压,阻塞高压以东的贝加尔湖到巴尔喀什湖为一横槽。 乌拉尔山上游不稳定小槽的出现,会诱发阻塞形势崩溃,横槽转竖,从而引导聚集在西西伯利亚和蒙古西部的冷空气大举南下,导致寒潮爆发。 此类型的寒潮冷空气源地通

25、常偏东,多在西伯利亚以东的内陆或北冰洋上。因为其南侵路径较短,一旦寒潮爆发,其强度往往也较强。 第六章 大型降水和暴雨 重点一 暴雨发生和持续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1、 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 2、 持久而强盛的上升运动 3、 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 重点二 低空急流对暴雨的作用 一 、 低空 急流的定义 1、 低空急流指与强降水相联系的低空急流,是在大气低层出现的狭窄强风带位于600900hpa,风速 12m/s,一般为西南风,有时也有东南风急流。 2 日常预报业务中,常把 850/700hpa等压面上的西南风极大风速带,称为低空急流。 二 、 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a)输送水汽

26、b)通过暖湿平流的输送,造成位势不稳定 c)急流中心前方有质量和水汽辐合,造成上升运动 d)急流轴左侧是气旋性切变区,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e)急流中的扰动对暴雨有出触发作用 重点三 我国暴雨的环流形势 一 、 主要的大尺 度环流系统 西风带长波槽脊、高空急流、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 二 、 环流型 ( 1)在经向型情况下,在暴雨区周围为高空高压所包围,即贝加尔湖高压,日本海高压,青藏高压和华南高压。这几个高压系统都很稳定,在日本海高压和青藏高压之间是一条南北向的低压带。这种形势很有利于西南涡北上,低涡可沿着南北向切变线北上,冷空气由从乌拉尔大槽分裂东移的短波槽携带,沿青藏高原脊前流入低槽区。另一

27、股冷空气在贝加尔湖前沿极地路径南下。低空偏东急流和偏南急流共同输送水汽,这种持续性雨带主要是南北向的,可从西南地区向北延伸到华北。 ( 2) 纬向型暴雨型有三个主要特征:从西伯利亚宽的低槽中分裂出的冷空气经河西走廊到达长江流域,它们是冷空气的来源,这种冷空气是由东移的西北槽携带,最后受到副高阻塞在长江流域蜕变成东西向切变线。第二个特征是副热带高压相对稳定。高压西侧的西南气流不断向暴雨输送暖湿空气,并与冷空气交绥于江淮流域。第三个特征是高纬在雅库茨克或鄂霍茨克海要有稳定的阻塞高压,使得东亚西风带位置偏南。 重点四 华南前汛期暴雨特征和环流状况 一 基本特征 与我国其它地区不同,华南地区降水呈现两

28、个峰值 第一个峰值出现在 6月,第二个峰值出现在 8月 通常把华南的雨季分为两个时期, 4-6月为华南前汛期, 7-9月为后汛期 前汛期降水大多由西风带系统造成 后汛期降水大多由热带系统所造成 具有范围广、雨时长、强度大的特点 二 、 前汛期环流背景 1、 南亚高压(青藏高压;亚洲季风高压) 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东风带北抬南亚高压建立高层辐散环流有利于低层辐合上升给华南前汛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 2、 南海高压 也属于副热带高压,但范围小,强度弱,多变,对华南地区天气有较大影响。据统计 70%的南海高压活动会带来华南或江南地区降水。它对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主要作 用有: 西侧、西北侧偏南或西南气流向暴

29、雨区输送水汽 南海高压西侧西北侧常伴有低槽或切变线活动 3、 西南季风 西南季风爆发是亚洲季风区雨季开始最重要因子之一 暖湿的西南季风为季风区降水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4、 中高纬环流形势(冷空气活动) a) 两脊一槽型; b) 两槽一脊型; c)多波型 重点五 暖区暴雨 一 、 特点 强度大,一般为锋面降水的 35倍 ( 2000年 4月 13 14 日珠海暴雨,当时锋面在贵州,珠海录得最强降水为 89.3mm/h) 范围小,多呈块状,与对流云团范围相仿 多为强烈的阵性降 水,并伴随雷暴的活动 降水量集中,持续时间较短 二 、 形成原因 暖区空气为不稳定的暖湿空气 西南季风和副高边沿的东南

30、风常汇合于华南地区 暖区中常有低空急流的出现 重点六 华南前汛期暴雨和经典锋面模型的区别 1、挪威学派锋面气旋波模型预报降水的着眼点: 有无冷空气侵袭 有无西风槽、低涡等低值系统的活动 以温度场及位势高度场分析位着眼点 2、华南前汛期暴雨分析的着眼点: 气压场、温度场无明显特征 以流场、湿度场特征为着眼点,表现为急流、切变线、辐合线及水汽输送带等 以暖区暴雨为主 热带暖湿 气流起主导作用 风场具有非地转性 重点七 梅雨 一 、 大概过程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 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 6 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人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 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二 、 环流特征 1、高层特征 梅雨开始时,高层的南亚高压从高原向东移动,位于长江流域上空 当该高压消失或东移出海时,梅雨即告结束 南亚高压南侧为强大的东风急流 2、中层特征 副热带高压位于 20250N之间 有利于水汽的输送 西风带为稳定的阻塞高压形势 有利于冷空气的活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