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9 ,大小:821.94KB ,
资源ID:1269227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692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保障学考研复习笔记.pdf)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保障学考研复习笔记.pdf

1、 社会保障学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 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 生 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总结一句话: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 主要要点: 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 实施依据 :国家立法 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 保障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的四大体系 对象 享受条件 资金来源 时间 保障水平 主要保障手段 社会救助(最低) 不需缴费 国家和社会 临时、不固定 最低 资金 +实物 社会保险(核心) 劳动者 需交费 主要个人和雇主、国家 长期性、经常性

2、基本 资金 社会福利(最高) 人民群众 不需缴费 国家和社会 临时、不固定 较高 服务为主 社会优抚 军人及其家属 不需缴费 财政拨款(国家) 长期性、经常性 较高 一、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1、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原则 2、 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 3、 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出现: 在西方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介入济贫事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英国 1601年颁布济贫法 时代背景:社会动荡、教权衰落、民族国家与王权的兴起 济贫制度的发展 : 英国 1834,济贫法修正案(新济贫法)确立了“劣等处置”

3、与“济贫院”规则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 、社会保险制度形成时期(十九世纪晚期) (一)标志与背景 德国在 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背景: 1.工业化 ; 2.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逐渐演变成为社会风险 ; 3.社会改良主义思潮 ; 4.德国的工人运动发展迅猛 。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0世纪 30 年代) -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背景: 1929年到 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

4、直接成为“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 标志: 1935 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法特点: ( 1)由联邦政府举办全国统一性的老年保险; ( 2)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办理失业保险; ( 3)由联邦政府资助和州政府举办老年人、儿童福利及公共卫生措施。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 20世纪中叶) -社会保障制度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二战后,英国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于1948 年 7 月宣布建立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国家”。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全面建成“福利国家”的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

5、特点: ( 1)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 ( 2)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 ( 3)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 ; ( 4)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国家应制定公共援助法。 四、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内容 疾病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保险、失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在内容上的发展,主要不是表现在新项目的增加,而是表现在服务范围的扩展和水平的变化上,以及有关保障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内容方面的发展,既表现为社会保险项目与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也表现为保障 内容不断扩展以及实施方式的不断调

6、整等方面。 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整合; 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 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一、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 特征:以劳动者为核心;责任分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互助共济;现收现付 三、 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 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政府承担监督责任。 四、国家保险型模式 含义:国家保险型模式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由政府统一包揽,以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井维持其工作能力为宗

7、旨的社会保障模式。 特征: 1、 社会保障事务完全由国家(或通过国营企业)包办; 2、 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 3、 在保障目标上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主; 4、 在保障范围上几乎是全体国民。 制度类型 代表国 基本特征 费用来源 责任归属 福利型 英国、瑞典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不联系;财政负担沉重 国家一般性税收 政府 保险型 美、德、日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支付限期;保障基本生活;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 个人、单位、政府 三方 强制储蓄型 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 新加坡 强制劳资双方或个人缴费并计入个人账户;基金投入资本市场,保值增值 雇主、雇员 个人 私营公司竞争运

8、营基金 智利 雇员 国家型 前苏联、中国等 保障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的工人及其家属;支付标准为全额工资;统一办理保险 企业主、国家 政府 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思考 一、社会保障水平特点 (一)黏性或刚性特点 (二)动态性特点 (三)适度性特点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供求平衡影响因素 1、社会保障水平的供给条件 2、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条件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3、人口年龄结构 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倒 U形曲线发展轨迹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 一、社会保障基金 1、社会保障基金的含义: 社会保障基金

9、是指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而预先设立的、法定的、收支平衡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社会保障基金制度 是关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使用、投资营运和监管等方面法律规范和制度规则的总称。 特点:强制性储备性互济性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 ,是指由专职的社会保障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和计征对象征收社前社保时期 社保水平形成 社保水平高峰 社保水平回落和上升时期 基本生活水平线 人均 GDP 增长 基本生活水平线 会保障费(税)的一种行为,它关系到能否建立充足的和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重大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环节。 (一)筹集原则: 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确保制度正常运行 量力而为,合理

10、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 综合平衡,有效配置,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筹措方式 1、征税方式 征税方式是政府根据国家立法规范,运用行政权力采取税收形式强制筹措社会保险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优点:强制性强,负担公平,管理方便 缺点:无法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无法抗拒周期性的社会保障风险。通常只能与现收现付型社会保障制度相适应 2、征费方式 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范,强制向企业与劳动者征收并用于特定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 优点:灵活性强,不仅可以与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相适应,同时可以和完全积累型社会保障制度相适应。 3、自

11、由筹集形式 自由筹集形式是采用非固定的、灵活的方式来征集社会保障基金,它来源于公众的自愿参与 图 12-2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的保险费率变动趋势 图 12-2 第五章 养老保险 一、养老模式的分类 养老模式分为: 1、自我储蓄养老; 2、家庭养老; 3、社会福利机构养老; 4、社会保险养老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 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的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经济补偿、物质补偿、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三、 影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因素: (一) 工资水平与

12、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二) 赡养率,即离退休人数与在职职工人数之比; (三) 平均征缴率; (四) 平均余命; (五) 养老保险覆盖面; (六) 统筹层次; (七) 基金的积累率; (八) 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增值率) 四、法定退休年龄的确定依据 (一)特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下的老年人口平均寿命和身体健康状况 (二)社会失业率状况 (三)养老保险津贴支付的经济基础 (四)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家庭对老年人的保障程度 五、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2、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3、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待遇水平差距过大 4、个人空账问题 5.养老金保值增值难 六、企业年金制度 1、

13、企业年金的含义 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欧洲)、私人养老金计划(美国)。是指企业及其雇员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雇员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2、多支柱的养老体系 对比 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实施是否强制 强制实施、统一的养老金计划 企业自愿 产品属性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财务模式 现收现付、完全积累、部分积累 几乎全部采用完全积累(法国例外) 管理与运营主体 一般是政府机构 安全性第一 资本市场 更注重投资收益率 侧重点 社会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比较项目 DC 型 DB型 账户管理 个人帐户

14、 企业帐户 投资风险 个人承担 企业承担 保障的稳定性 帐户积累水平,确定现在 可按公式计算,确定未来 适合的员工 年龄较轻、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流动性较大的员工 年龄偏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流动性不大的员工 目标团体客户 新兴行业的国有、外资、民营、经济效益不稳定的企业 传统行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稳定的企业、事业单位。 管理难度 与账户数量和设定功能有关 管理比较复杂、费用比较高。 关键影响因素 投资决策与资本市场 企业经济效益波动 第六章 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险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 :是指以立法形式通过强制性的规范和自愿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人群中筹集医疗

15、保险基金,并为该人群的每一成员公平地分担,对由于疾病引起的纯粹以补偿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的险种。 二、 医疗保障模式 (一)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以德国为例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基金筹集方式主要是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给予补贴,当参保者需要医治时由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 特点:互助共济提供服务 (二) 全民健康服务制模式 以英国为例 全民健康服务制模式的代表国家有加拿大、英国等,其特点是政府直接建立医疗保险事业,并将税收的一部分调给公立医院,由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 (或收费 )服务。 全民健康服务制模式的特点: ( 1)经费来源于税收 ( 2)覆盖范围一般是

16、本国的全体公民 ( 3)医疗服务具有垄断性,卫生资源的筹集与分配,卫生人力的管理, 医疗服务的提供等都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政府卫生部门直接参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 ( 4)引入市场机制 (三) 商业性医疗保险模式 以美国为例 商业性医疗保险是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它是一种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自愿买卖。卖方是指民间团体或私人的非营利性医疗保险公司以及营利性商业保险公司;买方既可以是企业、民间团体,也可以是政府或个人。 1.自愿入保 2.市场调节 (四) 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以新加坡为例 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是强制性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其筹集形式是依据法律规定,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

17、费,以雇员 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医疗费用的一种制度。其主要代表国家是新加坡,该模式的特点为: 1.强制储蓄 2.费用支付限定 3.纵向积累 三、 医疗保险基金的分担方式 (一)起付线法 1、定义:又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首先自付一定额度的医疗费用,超过此额度标准的医疗费用才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这个自付额度的标准即为“起付线”。 优点: 1、有利于产生费用意识,控制医疗服务消费行为; 2、 大大减少了医疗保险的核算、报销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3、 相对按比例分担有较好的公平性。 缺点: 1、起付线较高时,对于一些个人和家庭式设置了获得医疗服务的障碍; 2、

18、会诱导某些人在费用超过起付线过度利用医疗服务。 (二)封顶线法 1、定义:又称为最高保险限额法。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支付的医疗费用达到某一规定的额度后就停止为其支付费用。 优点:可以控制医疗费用,可以避免保险公司费用超支的风险。 缺点:对那些产生高额医疗费用的人群,尤其是对于低收入人群,再起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能通过医疗保险发挥其分散疾病风险的作用。 (三)共付法 1.定义:又称为按比例分担法。参保人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自按一定的 比例共同负担费用,分担比例可以恒定,亦可以随医疗费用额度的变化而递减或递增。 2.分类 分级共同付费方式 不同年龄阶段自付比例不同方式 医疗保险基金的 费用分

19、担方式 起付线方式 共同付费方式 最高保险限额方式 混合式 以服务次数为单位 以一段时间期内累计额 以个人或家庭 分级共同付费方式 不同年龄段自付比例不同 四、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 医疗道德风险 (一) 医疗道德风险的表现 1、 医生的道德风险: 其重要表现就是医生诱导需求。最早的研究是卫生经济学家罗默 1959年发表的一篇床位增长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医疗领域的“萨伊定理”供给创造需求。 2、 患者的道德风险: 由于医疗保险就这个“第三方支付”的存在,客观上降低了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了患者对医疗消费的过度需求,诱发道德风险。 (二)医疗道德风险的成因 1、信息不对称 2、制度原因 (三)医疗费

20、用的影响因素 1、人口数量和结构 2、疾病谱的变化 3、居民健康和保健意识增强 4、医疗科技的进步 (四)路径选择 1、自律。其取决于医生声誉是否具有市场价值以及市场价值的大小。 2、监管。形成市场声誉机制。医疗保险机构与政府管办分离,让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社会医疗保险。 第七章 失业保险 一、失业与失业保险 (一)失业与失业率标准 1、失业 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2、失业率 失业率由失业水平和失业程度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失业水平是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社会一般劳动力之比。 失业程度是指社会失业时间的平均长

21、度。 年失业率 =该年度的失 业人数 /劳动力人数失业者的平均周数 /52周 (二)失业保险的含义及其特点 1、涵义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的,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期限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 失业保险特点 保障对象不同;享受条件不同;保障目的不同。 (三)失业保险的类型 基本类型: 1、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3、失业补助(救助)制度 结构类型:( 1)德国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的衔接型 ( 2)美国的“失业保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的补充型 ( 3)加拿大的“失业保险 +特殊失业补助”的援助型 (四) 失业保险

22、基金的给付 1、待遇给付条件 ( 1)原因条件:是否非自愿失业 ( 2)身份条件:是否有缴费记录 ( 3)年龄条件:是否符合法定劳动年龄 ( 4)主观条件:是否有就业愿望 2、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方式 3、 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期限累计缴费时间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 1 年以下 满 1 年不足 5 年 满 5 年不足 10 年 10 年以上 0 12 18 24 逆向选择( Adverseselection) 一、定义 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

23、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二、逆向选择的成因与规避路径 (一)成因 1、信息不对称 2、产品质量不均一 3、交易双方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交易 (二)规避路径 1、强制参与; 2、依附载体; 3、一揽子计划; 4、信号发送; 5、信息甄别。 三、失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 工资比例制 add 混合制 均一制 一次性给付 失业风险低的雇主和雇员不会参 加失业保险,而导致失业保险市场的崩溃 解决办法:强制集体参保(也称作团体保险) 道德风险( MORALHAZARD) 一、 定义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 80 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

24、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 二、道德风险的成因和规避路径 (一)道德风险的成因 1、客观上,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主观上,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3、存在外生随机变量 (二)规避道德风险的路径 1、监管 2、自律 3、风险内化 三、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包括自愿失业、有预谋的失业等事前机会主义行为。也包括失业后再就业积极性的下降,是一种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1、涵义:失业陷阱是指由于

25、收入替代率(即失业时的实际收入与就业时实际收入的比率)过高,失业者缺乏再就业的动力,长期摆脱不了或不愿摆脱贫困的状态。 2、规避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 1)增加道德风险制造者的成本;( 2)保持失业者与保险机构之间的“激励相容”。 第八章 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 一、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内涵 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伤害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负伤者、致残者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 1、“无过失补偿”原则; 2、个人不缴费原则 3、待遇标准从优原则; 4、补偿与工预防及康复相结

26、合原则 二、生育保险 (一)含义 生育保险 (maternityinsurance)是一项专门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一般指女性劳动者因为妊娠、分娩而不能工作,工资收入暂时中断,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女性劳动者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特征 1、保险对象范围有限。一般为女性;且保障对象的要具有合法性;合法的生育者是指符合法定的结婚年龄、按法律规定办理了合法的结婚程序、符合和遵守国家生育政策的生育人员。 2、待遇享受时间期限性。实行产前、产后都享受的原则;保险待遇享受时间上有明确的期限性 3、保障形式多样。物质、假期 4、保险带有明显的福利性。 第九章 社会救助 一、定义

27、 从“贫民救济”到“社会救助”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替换,是一种观念上的飞跃。 在现代国家,公民因维持不了最低生活水准而获得社会救助,是公民生存权利的体现。 社会救助 :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原因、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二、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贫困发生率 :又称“人头指数” ,它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处于某个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贫困人口比例、贫困人口调查指数、贫困率等。 贫困深度 :又称“平均贫困距” ,它是指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比例( %)。这一指标可以用来估测贫困人口的收入位于贫困线

28、以下的程度,或曰平均差距。 贫困密集度 :又称“贫困差距指数”,它等于贫困深度乘以贫困发生率,即用贫困人口的人数乘以他们的收入低于贫困线部分的比例,再将乘积除以总人口。 贫困严重度 :它是指不仅贫困的发生率和贫困深度增加,而且穷人之间个人消费的分配也变得更不均等。它等于先把单个贫困人口的收入低于贫困线部分的比例取平方,再把所有贫困人口加总起来,除以总人口。 1、绝对贫困 :无法满足特定的最基本的生存需 要或者是在生活必需品最低水平之下生活的状况。 2、相对贫困 :是指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生活状况 3、相同点和不同点: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其定义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的因素 贫困是缺乏足够的收入来维持

29、的一种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的状态。 分歧在于“最低生活标准”:即可接受的生活标准是什么,是相对于社会上其他人的收入标准,还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绝对贫困可以消除,相对贫困可以缓解但是不能消除。 三、灾害救助的特点 1、急切性 2、救助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 3、非经常性 4、不确定性 四、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一)五保的含义 “五保”一词,最早是在 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提出的,当时是指保证吃、穿、烧柴、住、安葬五个方面。 目前“五保”指的是: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此外,对孤儿还有保教育的内容。 (二)对象及享受条件 对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 16周岁的村民。 条

30、件(二选一即可): 1、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 2、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五、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1)基本原则 生存保障原则 普遍性原则 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联系原则 维护受助者尊严原则 第十章 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 (一)含义 “社会福利” :是指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福利是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社会或集体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在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质量的资金、服务和福利设施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二、社会福利的特征和内容 (一)社会福利的制度特征: ( 1)社会福利对象的普遍性 ( 2)保障目标的高层次性 ( 3)福利待遇的公平性 ( 4)福利内容的广泛性 ( 5)福利形式的多样性 (二)社会福利的内容 区别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对象 贫困人口 所有公民 目的 维持生存权 提高生活质量 方式 现金、实物 服务 主体 政府为主、社会参与 国家、社会和单位 社会福利 公益性福利 教育福利 特定受益对象福利 残疾人福利: 就业、教育、康复等 老年人福利: 福利津贴、保健 儿童福利 卫生保健福利文化康乐住房福利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