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知识-地震工程专业案例-岩土工程勘察(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4,分数:48.00)1.在选择建设场地时,下列U /U属于抗震危险地段。 A.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 B.可能发生地陷的地段 C.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D.高耸孤立的小丘 E.液化指数小于 5 的地段(分数:2.00)A.B.C.D.E.2.重要工程地基中的软弱黏土层,应进行专门的抗震试验研究和分析。一般情况下,地基中的软弱黏土层的评价可采用以下U /U措施。 A.液性指数 IL0.75 B.无侧限抗压强度 qO50kPa C.标准贯入锤击数 N63.54 D.灵敏度
2、 St4(分数:2.00)A.B.C.D.3.下列关于场地选择的准则中,U /U是正确的。 A.避免在软弱的天然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 B.为了安全,对于各类场地条件,均按最不利状态确定地震作用 C.避免在极不稳定的土壤上进行建造 D.视地基土质和结构特点,采取适宜抗震措施 E.根据土质条件和地震烈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调整(分数:2.00)A.B.C.D.E.4.减轻液化影响可综合采用以下U /U措施。 A.选择合适的基础埋深 B.调整基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C.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D.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等 E.管道穿越建
3、筑物处应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分数:2.00)A.B.C.D.E.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砂土和粉土是否产生地震液化分为初判和细判,初判的条件有( )。 A.地下水位 B.地质年代 C.黏粒含量 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分数:2.00)A.B.C.D.6.在抗震设防区的饱和砂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U /U条件时,可初步判断为非液化土。 A.标准贯入试验实际锤击数小于临界锤击数 B.基本烈度为 7 度,粉土黏粒含量10% C.基本烈度为 8 度,粉土黏粒含量13% D.基本烈度为 9 度,粉土黏粒含量15% E.形成土的地质年代早于第四纪晚更新世(分数:2.00)A
4、.B.C.D.E.7.下列关于场地类别的阐述中,正确的有U /U。 A.场地类别为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B.场地类别为类,说明土层密实、坚硬 C.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小,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 D.覆盖层越薄,震害效应越大(分数:2.00)A.B.C.D.8.抗震场地土的类型划分是根据以下U /U因素确定的。 A.岩土名称 B.岩土性质 B.土层剪切波速 D.场地覆盖层厚度(分数:2.00)A.B.C.D.9.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下列阐述正确的有U /U。 A.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 6 度以上地区的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B.根据建筑物重要性
5、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C.根据基本烈度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D.根据 50 年内发生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分数:2.00)A.B.C.D.10.地基中的软弱黏土层,可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具体情况,采用以下U /U抗震措施。 A.挖除或置换地基中的软弱黏土 B.预压加固 C.压重和砂井排水 D.桩基或复合地基(分数:2.00)A.B.C.D.11.若 p 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max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f aE为调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在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中U
6、/U是正确的。 A.pf aE,且 pmax1.2f aE B.pf aE,且 pmax1.25f aE C.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 25% D.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 15%(分数:2.00)A.B.C.D.1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有关规定,下列阐述正确的有( )。 A.我国多次强烈地震的震害经验表明,在遭受破坏的建筑中,因地基失效导致的破坏较上部结构惯性力的破坏少,大量一般的天然地基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B.在天然地基抗震验算中,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调整系数的规定,考虑了地基土在有限次循环动力作用下强度一般较静强度提高和在地震作用下结构
7、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这两个因素 C.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一般采用所谓“拟静力法”,此法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然后在这种条件下验算地基和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压力的计算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即各作用力分项系数均取 1.0 的组合 D.在液化层深厚的情况下,消除部分液化沉陷的措施,即处理深度不一定达到液化下界而残留部分未经处理的液化层,从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是较合适的(分数:2.00)A.B.C.D.13.地震时会产生严重液化的地基,在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时,下列U /U措施符合抗液化震害要求。 A.采用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等刚度好的基础,基底放在液化土层上 B.采用桩基,桩端
8、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一定深度 C.采用振冲、砂桩等方式密实液化土层,使土层的标准贯入击数大于临界值 D.采用深基础,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分数:2.00)A.B.C.D.14.对于黏土或砂土地基,可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液化判别的条件是U /U。 A.基本烈度为 6 度,地下水位深度为 4m B.基本烈度为 7 度,地下水位深度为 5m C.基本烈度为 8 度,地下水位深度为 7m D.基本烈度为 7 度,粉土中黏粒含量大于 10% E.基本烈度为 8 度,粉土中黏粒含量大于 10%(分数:2.00)A.B.C.D.E.15.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和基础抗震承
9、载力验算的有U /U。 A.6 度地震区,建造在类场地的高层建筑 B.8 度地震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100kPa 的 8 层(高度不小于 25m)民用框架建筑 C.9 度地震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110kPa 的单层厂房 D.砌体房屋(分数:2.00)A.B.C.D.16.在下列地基抗液化措施中,满足减轻液化影响要求的措施有U /U。 A.采用箱形基础 B.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 C.选择合理的基础埋深 D.减小基底面积 E.提高基础强度(分数:2.00)A.B.C.D.E.17.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有关规定,下列建筑U /U可以不进行天然地
10、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A.6 度时的建筑(建于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 B.砌体房屋 C.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情形下的一般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D.不超过 8 层且高度在 25m 以下的一般应用框架房屋,其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分数:2.00)A.B.C.D.18.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中,正确的有U /U。 A.用非液化土替换部分液化土层 B.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C.采用加密法加同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 D.采用桩基时,桩顶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除应按计算确定外,对碎石土、砾、粗砂、中砂、坚硬黏性土尚不宜小
11、于 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 1.5m E.采用深基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 0.5m(分数:2.00)A.B.C.D.E.19.对于边坡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正确的有U /U。 A.对于岩石基坑工程,应按地震基本烈度降低一度作抗震计算 B.对支护结构和锚杆外锚头等,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C.边坡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且不应低于边坡破坏影响区内建筑物的设防烈度 D.对抗震设防的边坡工程,其地震效应计算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分数:2.00)A.B.C.D.20.建筑使用期限 50 年内,发生超越 63%、10%、2%概
12、率的地震烈度,应分别定为U /U。 A.多遇地震烈度 B.极限设防烈度 C.基本烈度 D.罕遇地震烈度 E.极限烈度(分数:2.00)A.B.C.D.E.21.下列有关抗震设防区地基土液化的阐述中,正确的有U /U。 A.当地基有饱和砂土或粉土时,需进行液化判别 B.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其液化指数划定其液化等级 C.设防烈度在 7 度以下,可不考虑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 D.当地基土中存在液化土层,桩基的桩端应置于液化土层上面一定距离处(分数:2.00)A.B.C.D.22.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设防烈度 7 度、8 度和 9 度时分别不小于U /U时,可判为不液化。 A.8 B.10 C.
13、12 D.13 E.16 F.18(分数:2.00)A.B.C.D.E.F.23.全部消除液化的措施有( )。 A.采用桩基,桩基端部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黏土和密实粉土不应小于 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应小于 1.5m B.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C.采用深基础,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深度不小于 0.5m D.采用挤密法,挤密法的振冲、砂石桩法和强夯、强夯置换法、灰土或土挤密桩法等,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同时桩问土的标贯击数应大于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分数:2.00)A.B.C.D.24.地基中的可液化土层,可根据工
14、程的类别和具体情况,选用下列U /U抗震措施。 A.挖除可液化土层并用非液化土置换 B.振冲加密、重夯击实等人工加密的方法 C.填土压重 D.桩体穿过可液化土层进入非液化土层的桩基 E.混凝土连续墙或其他方法围封可液化地基(分数:2.00)A.B.C.D.E.二、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1,分数:60.00)有一独立基础,基底尺寸 lb=2.5m2m,如图 9-4 所示,基础埋深 1.5m,基础底面作用竖向力 F=800kN,弯矩 M=120kNm,地震作用时,竖向拉力F1=55kN,水平力 T=180kN,地基为黏性土,其 e 及 IL均小于 0.85,承载力特征值 fak=210kPa
15、,土的黏聚力 c=10kPa,内摩擦角 =30。,重度 =18.5kN/m 3,图 9-4 基底与土之间摩擦系数 =0.2。(分数:4.00)(1).考虑地震力作用时,验算竖向承载力其验算式左右两端与下列( )最为接近。 A.p=228.7kPaf aE=311.5kPa,p max=324.7kPa1.2f aE=373.8kPa,不满足验算要求 B.p=228.7kPa%f aE=311.5kPa,p max=324.7kPa%1.2f aE373.8kPa,满足验算要求 C.p=228.7kPa%f aE=280.5kPa,pmax=324.7kPa1.2f aE=336.6kPa,满足
16、验算要求 D.p=228.7kPaf aE=280.5kPa,p max=324.7kPa1.2f aE=336.6kPa,不满足验算要求(分数:2.00)A.B.C.D.(2).验算基础抗水平滑移承载力时,其验算式左右两端与下列U /U最为接近。(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可采用被动土压力的 1/3 计算) A.229kNH180kN B.320kNH180kN C.172kNH180kN D.283kNH180kN(分数:2.00)A.B.C.D.条件和案例题 11 相同,若作用在桩箱基础上的结构总水平地震力 F=14000kN,粉质黏土的地基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1=16000kN/m4
17、,其重度=18.5kN/m 3,r sat=19kN/m3,黏聚力 c=0,内摩擦角 =30,粉土m2=26000kN/m4,粉土黏粒小于 0.005mm 的颗粒含量为 1.5%,在深度为 8m 处标贯试验击数 N=12,群桩效应综合系数 h=1.0,试问答下列问题:(分数:4.00)(1).群桩基础的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与U /U最为接近。 A.48kN B.82kN C.97kN D.126kN(分数:2.00)A.B.C.D.(2).验算桩箱基础抗震水平承载力设计值是否满足要求时,其验算式左右两端与下列U /U最为接近。 A.28650kN14000kN B.35440kN14000
18、kN C.42680kN14000kN D.48680kN14000kN(分数:2.00)A.B.C.D.某场地拟建 6 层住宅,经岩土工程勘察,已知该场地地基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由上至下依次分为 5 层:素填土,天然重度 1=18kN/m3,层厚 h1=0.8m;粉质黏土,天然重度 2=18.5kN/m3,层厚 h2=0.7m;中密粉砂,层厚 h3=2.3m,标准贯入试验值:深度 2.002.30m,N=12;深度3.003.30m,N=13;中密细砂,层厚 h4=4.3m,标准贯入试验值:深度 5.005.30m,N=15;深度7007.30m,N=16:可塑一硬塑粉质黏土,层厚 h5=
19、5.60m;地下水位埋深 2.50m,位于第层粉细砂的中部。当地地震烈度为 8 度。设计考虑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 b=1.2m,基础埋置深度 d=1.8m。试回答以下问题:(分数:4.00)(1).对初步判别:d 0+db-2d u;d 0+db-3d w;d u+dw1.5d 0+2db+4.5,阐述正确的是( )。 A.都正确 B.对,错 C.正确,错 D.全部错误(分数:2.00)A.B.C.D.(2).该地基下土层有无液化的可能?U /U A.无液化的可能 B.有液化的可能 C.难以判别 D.液化与不液化均有可能(分数:2.00)A.B.C.D.有一拟建筑场地位于 8 度区
20、,基础埋深 1.5m。场地地层、标准贯入点的位置及锤击数如图 9-2 所示。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1.5m。试进行场地液化判别及液化等级的确定。(分数:4.00)(1).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根据上述数据确定的液化指数最接近于( )。 A.16 B.11 C.8.5 D.6.5(分数:2.00)A.B.C.D.(2).若为液化土,判别液化等级为( )。 A.轻微 B.中等 C.严重 D.不考虑液化(分数:2.00)A.B.C.D.在某一 8 度地震区,有一场地表层 03m 为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在其底下 610m 有一液化粉砂层
21、,平均标贯击数 N=10,地下水位于地面下 1.5m,若要对粉砂层进行抗液化处理,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然后灌入砂石,桩径采用 0.4m,正方形布桩,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180kPa。试问答以下问题:(分数:4.00)(1).设计砂石桩复合地基,桩间距 S 约为( )。 A.0.86m B.1.22m C.1.56m D.1.85m(分数:2.00)A.B.C.D.(2).砂石桩体承载力特征值应达到U /U左右。 A.400kPa B.550kPa C.350kPa D.480kPa(分数:2.00)A.B.C.D.有一截面积为 0.4m0.4m 的预制方桩(C30),桩长 18m,
22、桩顶面在地面下 4m 处,地面下土层分布情况:06m 为粉质黏土,q ak=26kPa;612.5m 为粉土,qsik=30kPa;黏粒含量为 1.5%;12.520m 为粉砂,q sik=36kPa;2023m 为砾砂,q sik=52kPa,q pk=3200kPa,地下水位 1.5m,试回答以下问题:(分数:6.00)(1).按粉土和粉砂不发生液化,求非液化土中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其大小与U /U接近。 A.452kN B.698kN C.941kN D.1256kN(分数:2.00)A.B.C.D.(2).若粉土和粉砂发生液化,且在 11m 处标贯击数 N=9,18m 处标贯击数
23、 N=18,地下水位 3.5m,8 度地震区,当按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时,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与( )最为接近。 A.577kN B.356kN C.486kN D.684kN(分数:2.00)A.B.C.D.(3).,当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 10%采用时,单桩竖向肮震承载力设计值约为( )。 A.246kN B.340kN C.398kN D.425kN(分数:2.00)A.B.C.D.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 b=2.0m,埋深 d=2.0m,地基剖面如图 9-1,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见表 9-2,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
24、向荷载标准值 Fk=450kN。B 表 9-2/B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KN/m 3) e IL fak(kPa) Ncr ILE黏性土 18.0 0.82 0.70 200 0粉土 5 17.0 0.90 150 6.3 7粉砂 3 17.5 0.90 8.2 5细砂 2 18.0 0.90 9.5 3黏土 3 18.5 0.75 0(分数:6.00)(1).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是U /U。 A.315kPa B.300kPa C.295kPa D.280kPa(分数:2.00)A.B.C.D.(2).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对地基液化判别,应采取( )抗液化措施。
25、 A.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B.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C.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D.可不采取措施(分数:2.00)A.B.C.D.(3).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挤密处理,砂石桩直径 400mm,正方形排列,要求将孔隙比从 0.9 降低到0.7,则砂石桩间距为( )。 A.1.2m B.15m C.1.68m D.2.1 m(分数:2.00)A.B.C.D.若在案例 10 题中桩顶面处设置桩箱基础,如图 9-5 所示,各类参数均一样,作用于箱基顶部的竖向荷载 F+G=80000kN,总桩数 n=350 根,结构总水平地震力产生的力矩设计值为 M
26、=40000kNm,边桩中心距中心轴xmax=5.6m, =2800m2,8 度地震区,类场地,结构自振周期 T=1s,土的阻尼比 =0.05。根据以上条件,试回答下列问题:(分数:4.00)(1).对桩基础竖向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按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时,验算式左右两端数据与( )相近。 A.Nmax=309kN1.2R=692kN B.Nmax=309kN1.2R=941kN C.Nmax=428kN1.2R941kN D.Nmax=428kN1.2R=692kN(分数:2.00)A.B.C.D.(2).对桩基础竖向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 10%采旧时,验算式
27、左右两端数据与( )相近。 A.Nmax=249kN1.2R692kN B.Nmax=249kN1.2R407kN C.Nmax=309kN1.2R692kN D.Nmax=428kN1.2R941kN(分数:2.00)A.B.C.D.某一场地地层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及新近沉积层,地下水位埋深 2.8m,当地地震烈度为 8 度(N 0=10),岩土工程勘察钻孔深度为 15m。土层由上而下分为 5层:粉细砂,稍湿,饱和,松散,层厚 h1=3.5m;细砂,饱和,松散,层厚 h2=3.7m;中-粗砂,稍密-中密,层厚 h3=3.2m;粉质黏土,可塑一硬塑,层厚 h4=3m;粉土,硬塑。现场进行标准贯
28、入试验的结果如表 9-1 所示:B 表 9-1/B 编号 1 2 3 4 5 6 7深度(m)2.152.453.153.454.154.455.655.956.656.957.657.958.658.95实测 N 6 2 2 4 8 13 18根据此勘察结果,试回答以下问题:(分数:8.00)(1).判别此地基是否会液化?( ) A.会液化 B.不会液化 C.液化与不液化均有可能 D.难以判断(分数:2.00)A.B.C.D.(2).若为液化土,液化等级是( )。 A.不液化 B.轻微 C.中等 D.严重(分数:2.00)A.B.C.D.(3).某场地为 8 度地震区,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地震
29、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甲与建筑物乙的结构自振周期甲为 0.3s,乙为 0.45s,阻尼比 =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如果建筑物甲和乙的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 a1和 a2表示,则地震影响系数 a/a 的值是( )。 A.1.25 B.1.6 C.1.68 D.2.02(分数:2.00)A.B.C.D.(4).有一工程的结构自振周期 T=1.0s,阻尼比为 0.05,8 度地震区,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分布依次为:03m 为杂填土,剪切波速 vs=165m/s;36m 为黏性土,v s=160m/s;610m 为细砂,vs=180m/s;1016.5m 为卵石,v
30、 s=300m/s;16.521m 为基岩,v s=600m/s,试据此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a与U /U最为接近。 A.0.024 B.0.036 C.0.062 D.0.102(分数:2.00)A.B.C.D.有一条形基础,埋深 1.5m,基底下为粉土层,粉土黏粒含量为 6%,其下为粉砂层,再往下为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4.0m,该建筑场地地震烈度为 8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标准贯入试验深度及标贯击数 N 见图 9-6,试问答下列问题:(分数:4.00)(1).该场地地基液化指数 ILE与U /U最为接近。 A.3 B.12 C.15 D.20(分数:2.00)A.B.C.D.(2)
31、.该场地地基液化等级是( )。 A.轻微 B.中等 C.严重 D.无法判断(分数:2.00)A.B.C.D.有一建筑物浅基础,宽为 2.5m,埋深 1.5m,土的各类参数见图 9-3 和表 9-3,作用在基础顶面竖向荷载 F=600kN,其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试回答以下问题:B 土层各类参数 表 9-3/B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KN/m 3) e IL fak(kPa) 标贯击数临界值 Ncr 液化指数 ILE黏土 4 19 0.84 0.68 210 0粉土 3 18 0.88 160 6.5 9粉砂 3 18.5 0.9 8.6 6细砂 4 19 0.85 9.8 3黏土 20
32、0.78 0(分数:12.00)(1).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与下列U /U最为接近。 A.240kPa B.160kPa C.280kPa D.300kPa(分数:2.00)A.B.C.D.(2).地基抗震承载力与下列U /U最为接近。 A.260kPa B.256kPa C.387kPa D.313kPa(分数:2.00)A.B.C.D.(3).若未提供基础宽度,按抗震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在U /U左右。 A.1.68m B.2.13m C.2.56m D.2.98m(分数:2.00)A.B.C.D.(4).对地基液化判别:应采取U /U抗液化措施。 A.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
33、处理 B.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 C.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D.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分数:2.00)A.B.C.D.(5).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挤密处理,砂石桩直径 400mm,正方形排列,要求将孔隙比从 0.9 降低到0.78,则砂石桩间距值与U /U相近。 A.1.2m B.1.56m C.1.78m D.0.92m(分数:2.00)A.B.C.D.(6).如要求采用砂石桩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桩长为 8.5m,试估算每孔填料量与U /U最为接近。 A.1.5m3 B.0.8m3 C.1.2m3 D.1.8m3(分数:2.00)A.B.C.D.
34、专业知识-地震工程专业案例-岩土工程勘察(二)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4,分数:48.00)1.在选择建设场地时,下列U /U属于抗震危险地段。 A.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 B.可能发生地陷的地段 C.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D.高耸孤立的小丘 E.液化指数小于 5 的地段(分数:2.00)A. B. C. D.E.解析:2.重要工程地基中的软弱黏土层,应进行专门的抗震试验研究和分析。一般情况下,地基中的软弱黏土层的评价可采用以下U /U措施。 A.液性指数 IL0.75 B.无侧限抗压强度 qO50kPa C.标准贯入锤击数 N63.54
35、D.灵敏度 St4(分数:2.00)A. B. C. D. 解析:3.下列关于场地选择的准则中,U /U是正确的。 A.避免在软弱的天然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 B.为了安全,对于各类场地条件,均按最不利状态确定地震作用 C.避免在极不稳定的土壤上进行建造 D.视地基土质和结构特点,采取适宜抗震措施 E.根据土质条件和地震烈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调整(分数:2.00)A. B.C. D. E. 解析:4.减轻液化影响可综合采用以下U /U措施。 A.选择合适的基础埋深 B.调整基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C.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D.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
36、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等 E.管道穿越建筑物处应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砂土和粉土是否产生地震液化分为初判和细判,初判的条件有( )。 A.地下水位 B.地质年代 C.黏粒含量 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分数:2.00)A. B. C. D. 解析:6.在抗震设防区的饱和砂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U /U条件时,可初步判断为非液化土。 A.标准贯入试验实际锤击数小于临界锤击数 B.基本烈度为 7 度,粉土黏粒含量10% C.基本烈度为 8 度,粉土黏粒含量13% D.基本烈度为 9 度,粉土黏粒含
37、量15% E.形成土的地质年代早于第四纪晚更新世(分数:2.00)A.B. C. D.E. 解析:7.下列关于场地类别的阐述中,正确的有U /U。 A.场地类别为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B.场地类别为类,说明土层密实、坚硬 C.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小,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 D.覆盖层越薄,震害效应越大(分数:2.00)A. B. C.D.解析:8.抗震场地土的类型划分是根据以下U /U因素确定的。 A.岩土名称 B.岩土性质 B.土层剪切波速 D.场地覆盖层厚度(分数:2.00)A. B. C. D.解析:9.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下列阐述正确的有U
38、 /U。 A.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 6 度以上地区的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B.根据建筑物重要性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C.根据基本烈度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D.根据 50 年内发生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不同,抗震设防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分数:2.00)A. B. C.D.解析:10.地基中的软弱黏土层,可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具体情况,采用以下U /U抗震措施。 A.挖除或置换地基中的软弱黏土 B.预压加固 C.压重和砂井排水 D.桩基或复合地基(分数:2.00)A. B. C. D. 解析:11.若 p 为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max为地震
39、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f aE为调整后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在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中U/U是正确的。 A.pf aE,且 pmax1.2f aE B.pf aE,且 pmax1.25f aE C.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 25% D.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 15%(分数:2.00)A. B.C.D. 解析:1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有关规定,下列阐述正确的有( )。 A.我国多次强烈地震的震害经验表明,在遭受破坏的建筑中,因地基失效导致的破坏较上部结构惯性力的破坏少,大量一般的天然地基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40、 B.在天然地基抗震验算中,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调整系数的规定,考虑了地基土在有限次循环动力作用下强度一般较静强度提高和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这两个因素 C.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一般采用所谓“拟静力法”,此法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然后在这种条件下验算地基和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压力的计算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即各作用力分项系数均取 1.0 的组合 D.在液化层深厚的情况下,消除部分液化沉陷的措施,即处理深度不一定达到液化下界而残留部分未经处理的液化层,从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是较合适的(分数:2.00)A. B. C. D. 解析:13.地震时会产生严重液化的地
41、基,在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时,下列U /U措施符合抗液化震害要求。 A.采用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等刚度好的基础,基底放在液化土层上 B.采用桩基,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一定深度 C.采用振冲、砂桩等方式密实液化土层,使土层的标准贯入击数大于临界值 D.采用深基础,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分数:2.00)A.B. C. D. 解析:14.对于黏土或砂土地基,可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液化判别的条件是U /U。 A.基本烈度为 6 度,地下水位深度为 4m B.基本烈度为 7 度,地下水位深度为 5m C.基本烈度为 8 度,地下水位深度为 7m D.基本烈度为 7 度,粉土
42、中黏粒含量大于 10% E.基本烈度为 8 度,粉土中黏粒含量大于 10%(分数:2.00)A. B.C.D. E.解析:15.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有U /U。 A.6 度地震区,建造在类场地的高层建筑 B.8 度地震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100kPa 的 8 层(高度不小于 25m)民用框架建筑 C.9 度地震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110kPa 的单层厂房 D.砌体房屋(分数:2.00)A.B. C.D. 解析:16.在下列地基抗液化措施中,满足减轻液化影响要求的措施有U /U。 A.采用箱形基础 B.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 C.选择
43、合理的基础埋深 D.减小基底面积 E.提高基础强度(分数:2.00)A. B. C. D.E.解析:17.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有关规定,下列建筑U /U可以不进行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A.6 度时的建筑(建于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 B.砌体房屋 C.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情形下的一般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D.不超过 8 层且高度在 25m 以下的一般应用框架房屋,其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分数:2.00)A. B. C. D. 解析:18.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中,正确的有U /U。 A.用非液化土替换部分液化土层 B
44、.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C.采用加密法加同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 D.采用桩基时,桩顶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除应按计算确定外,对碎石土、砾、粗砂、中砂、坚硬黏性土尚不宜小于 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 1.5m E.采用深基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 0.5m(分数:2.00)A.B. C. D. E. 解析:19.对于边坡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正确的有U /U。 A.对于岩石基坑工程,应按地震基本烈度降低一度作抗震计算 B.对支护结构和锚杆外锚头等,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C.边坡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
45、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且不应低于边坡破坏影响区内建筑物的设防烈度 D.对抗震设防的边坡工程,其地震效应计算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分数:2.00)A.B. C. D. 解析:20.建筑使用期限 50 年内,发生超越 63%、10%、2%概率的地震烈度,应分别定为U /U。 A.多遇地震烈度 B.极限设防烈度 C.基本烈度 D.罕遇地震烈度 E.极限烈度(分数:2.00)A. B.C. D. E.解析:21.下列有关抗震设防区地基土液化的阐述中,正确的有U /U。 A.当地基有饱和砂土或粉土时,需进行液化判别 B.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其液化指数划定其液化等级 C.设防烈度在 7 度以下,可不考虑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 D.当地基土中存在液化土层,桩基的桩端应置于液化土层上面一定距离处(分数:2.00)A. B. C.D.解析:22.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设防烈度 7 度、8 度和 9 度时分别不小于U /U时,可判为不液化。 A.8 B.1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